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从鸡架汤开始的人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钟明君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通俗文学-新人新作
  1996年的夏天,他骑着自行车,满头是汗地兜遍了半个城市的菜市场,寻找一只鸡的骨架。5块6毛钱在袋子里沉重又轻飘,要度过这个月剩下的一个星期,还要把同学今天中午的饭管上。
  他从大学时代起就穷。从中学时代起就穷。从出生就穷。
  他出生在一个全家财产总值不超过100元人民币的山村家庭里,能长大并且读书,而且考进全国一流的大学,最后分配在一个中等城市里,在一个国营大企里有稳定的工作,他已经十分满足。即使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拿的实习工资不足以买一瓶好酒,他还是快乐而心平如水。
  这个月,大学刚刚放了暑假,要好的老师同学次第外出旅行,路过他所在的城市。
  三四番招待下来,他开始招架不祝
  第一顿,请老师吃饭,花了9块7毛钱,8块钱买了只鸡,1块5毛钱买了瓶粮食酒,好在他从小日子过得精细,鸡脯炒肉,鸡架煨汤,老师也吃得开开心心,两人就只一只鸡,喝到醺然下泪。
  然后是同学接踵而来,接待同学的规格要比老师更低一些,他自有打算。
  买鸡的时候他就注意到,鸡摊旁边卖的鸡杂碎中有鸡骨头架子卖,鸡肉鸡腿都被切光了,只得1头2爪2翅,卖1块钱1斤。差不多1块钱就可以买1只鸡的全部骨架了。买回去熬汤,味道一样香浓,再下一把刀切面,撒上些许香菜,同学吃得一样开心。
  现在他骑着车,晃过了第3家菜市场了,都没找到他要买的鸡架。他慌得不行了。5块6毛钱,数了又数,不会再多出一分,而他必须在1块5毛钱的预算里,把中午这顿饭招待过去。然后剩下的4块钱,在单位的食堂里,把月底的7天撑过去。
  这家菜场的角落里,竟然躺着两只鸡架。摊主懒洋洋的,已经在收摊了,他喜出望外地停下自行车:“卖我一只鸡架子!”
  摊主正给他称,后面一辆摩托车停住,摩托车上的人喊:“鸡架我都买了!”
  摊主说:“就2个了,有人要了1个了。”
  摩托车手喊:“你卖多少钱一个?”
  “1块。”
  “1块5我全包了!”
  他急了,才要出口争辩,那人接着的一句话,把他所有的话都蒙在了化为一片混沌的脑海里:“拜托你了,就先卖给我吧,我们家的狗都饿了一天没吃东西了!”
  他记不清自己是怎么走出菜市场的了。满天的烈日熔化了似的,铁浆似地倾泻在他头上。眼前血红又漆黑。
  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老师关于期货价值的论述。1公斤大豆的价值,在菜市场上也许是1块钱,榨成油也许是2块钱,做成豆奶也许是10块钱,但是……如果是期货……就可能是X。区别就在于,这1公斤豆子被放在什么地方出售。
  站在蒸腾的暑气里,他决定了辞职。无论如何,他不想在一个铁板似的国营企业的财会岗位上,被榨成一团豆渣。
  他选择了做期货。年轻和专业,冒险和判断力结合在一起之后,8年时间,他从5块6毛钱的困窘时光走到了5000万元的身家。
  还是有同学会时常来拜访他。
  在这个城市里最高档的酒店里,他总是会在宴会的最后,上一道鸡架汤。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