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我让他叫我娘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汤雄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期通俗文学-幽默小说
  阿福有个外甥,是亲外甥,嫡亲嫡亲的亲外甥。遗憾的是,阿福的外甥发财后不叫阿福为娘舅了,娘舅感到好憋气,只好暗地责怪他那早就过世的姐姐、姐夫生前没有好好教育儿子。
  其实憋气还是小事,最让阿福挺不过的是没面子。一次,阿福与同事们正在酒店用餐,碰巧外甥也坐在他们邻桌。不料一顿饭用毕,外甥竟也没有叫娘舅一声,只是像熟人似地打了个招呼。当时有同事问阿福这个年轻人是谁,阿福难为情地实话实说:是我外甥。同事问是不是嫡亲的。阿福羞得面孔像刚下蛋的母鸡脸似地点了点头。事后,同事们就拿此事寻阿福的开心,说阿福不是做人太差劲,便是哪里得罪了外甥,所以落了这么一个下常阿福百口莫辩,愤而拍案而起,发狠说:这小子长了喉癌,发不出音。等他好了我保证叫他喊我娘舅,而且喊得特别亲、特别勤?
  众人不信,阿福就和同事们打赌:三星级饭店请一顿,谁输谁买单。
  没想到阿福说到做到,过了大约半年左右,一天,阿福对同事们说:今天我外甥要到单位里来拜望我,到时大家看清楚了,那小子不一口一声娘舅叫我我就是只狗!
  果然,阿福的话一点也不假,不一会他的外甥果真出现在单位里,打老远看见阿福,就拉开喉咙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娘舅。阿福一边迎上前,一边扬眉吐气地冲大家直眨眼,好像说:怎么样,三星级饭店那顿饭你们谁来掏腰包?
  那天,阿福的外甥一脸媚笑地与阿福说了好多好多的话,大家听到阿福的外甥今天至少响响亮亮地喊了阿福27声娘舅。
  不过,大家对阿福外甥今天这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持有怀疑,认为阿福的外甥今天破口喊娘舅,八成是阿福为免费上三星级饭店用餐而事先与外甥约定的,不算数。阿福急了,说谁与外甥约定谁今天出门就被汽车撞死。遗憾的是大家听了仍是不相信。
  也是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单位工会组织阿福与他的同事们去电影院看教育片,碰巧又与阿福的外甥坐在前后排。阿福的外甥见了阿福,又是一口一声娘舅叫了个够。大家见了,这才相信了。大家一相信,就只好承认大家输了,只好散场后请阿福去三星级饭店免费用餐。
  原来阿福那天与同事们打赌后,就去找了外甥,用高利贷向外甥借了几万元钱,并说定!”0天保证如数归还。看在高利息面上,外甥当场借给了娘舅几万元。岂料阿福借钱后就食言了,眼看两个多月都过去了,还没有半点还的意思。外甥急了,只好陪着笑脸一次又一次地向娘舅讨,这就逼得外甥发出了一声声言不由衷的娘舅来。
  第二天,阿福就把几万钱与利息一并还给了外甥。外甥数了一下,利息要比事先说定的多出一倍多,就要还阿福。阿福却连连摇手说不要不要,值了值了。外甥莫名其妙,不知都值什么了。阿福却自是心明如镜,肚皮里说:值什么?值面子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