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偷花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黄胜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期通俗文学-怀旧小说
  这是四叔讲的二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候村里家家都穷,特别是缺吃的,偷瓜盗果的事常有发生,防不胜防。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四叔跟队长刘二是光屁股一起长大的朋友,在刘二当上队长以前,两个人好得跟一个头似的。但人家刘二脑瓜灵心眼活,会来事,跟当官的贴得紧,一来二去就当了三队的队长。刘二当官后,人就有些变化,腰板也直了,脾气也大了,说话办事很硬气。四叔感觉着自己铁哥们当头儿了,干活时便拈轻怕重,很有些狐假虎威的味道。刘二也不好说他什么。
  这年秋收,三队的全体男社员都在地里刨花生,近晌午时上山送水的翠花带上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说队里的大黄牛终于死了,饲养员现在正在剥皮呢。顿时兴奋欢乐的情绪代替了刚才的沉闷。这头牛已病了好几天了,死不了却也好不了,大家早等着它死了好分肉了。上个月一队死了一匹骡子,晚饭时从一队社员家里传出来的肉香味弥漫了全村,可把其他队的人给馋坏了,有人连跑到饲养室投毒的心都有了。这次好事终于可以轮到自己头上,年轻一些的掩饰不住兴奋,嘴里不由哼开了革命的小曲,一个个心不在焉,哪里还有心思干活?

  刘二是队长,队里的牛死了不能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他还装模作样地骂了句,狗日的早不死晚不死单等秋忙的时候死,其实心里也是很高兴。毕竟只有在分东西时队长手中的权利才最为实在。他早就打算好了,把肉分了后,剩下的牛下水送给大队长,他最好这一口,牛鞭牛蛋则要送给书记,他这段时间老是补肾,一准合他的心意。正想着,抬头看到身边有人将活儿干的粗粗拉拉,花生掉了一地,就吆喝道:“都给我干仔细点,干不好活儿谁也别想分牛肉!”
  中午收工歇晌时,因为刚刨出的花生需要晾一晾才能往回运,刘二就安排四叔和栓柱在山上看常四叔暗暗感激,可别小看了看场这活儿,这叫加班,加多了一年下来到年底分红时就能比别人多出个十块八块的,过年的鱼钱肉钱可就出来了。何况,搂草打兔子,看场还能捎带着干点不宜外传的营生。
  大家都急着回去看杀牛的盛况,收工后一哄而散,刘二队长走在最后,临走大模大样地摘了两大口袋花生,他瞅了四叔一眼说晚上加个酒肴,然后迈着方步也下山了。四叔觉着刘二看自己的这一眼里别有深意,心里不由兴奋起来,就想抓紧时间把栓柱也支走。过了一会儿,就对他说:“栓柱,没事你回去看看牛拾掇好了没有,小心别叫队长看见。”栓柱还是个只能挣一半工分的毛头孩子,哪里知道在山上看场的妙处,因为捞不着回去看杀牛,一直噘着个嘴不愿意,听四叔这么一说马上兴高采烈地就走了。看他走远,四叔站起来瞧瞧山上周围再没人了,迅速跑到地边挖了个深坑,然后装成拉屎的样子蹲在那儿一把一把地往里摘花生。摘满之后,填上土埋好,然后仔细做上记号。这一招是四叔以前跟刘二一块看场时学的,刚才刘二临走看自己的那一眼里他觉出有些怂恿的意思,这刘二,够意思!

  栓柱很快蹦蹦跳跳地回来了,眉飞色舞地告诉四叔说,骨头也剔完了,肉还真不少,一家能分二三斤呢。四叔已经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就让栓柱在这儿守着,自己到上边果园里溜达了一圈,摸索了几个苹果。回来后却发现栓柱脸上的神色慌张,很不自然,他忙朝自己埋花生的地方瞅了几眼,心里暗暗嘀咕:难道被这小子发现了?

  第二天一大早,四叔怕去晚了花生被别人挖去,早早打发四婶出了门。四婶刚走到村口,栓柱娘提着篮子从后面追了过来,她就问:“二婶,这么早干什么去?”栓柱娘笑笑说:“跟你一样,拾花生去。”四婶见栓柱娘笑得嗳昧,马上明白了,栓柱这小子一准也在地里做了手脚。两人心照不宣地一路嬉笑着结伴上了山。
  不料,还有更早的。上了坡,两人大老远便望见地里已经有个人,心里均“咯噔”一下子,赶紧登登登一路小跑到了近前。一看,地里不是别人,却是队长刘二的老婆。刘二老婆见她俩来了,直起腰,指指身旁满满一篓子花生眉开眼笑:“你看咱队这帮干活的,长着眼喘气,掉了一地花生也看不见!可便宜我了。”
  四婶和栓柱娘忙去找各自的记号,哪里还能找得到,只看到两堆刚扒的新土和空荡荡的深坑,两人不由面面相觑,傻了眼……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