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错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朱耀华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2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文央是在乡村里长大的女孩子,经熟人介绍去了一家宾馆当服务员。那家宾馆不大,生意还不错,所以每天都很忙。文央很珍惜这份工作,老实勤恳,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文央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在她的心底隐隐的还有些说不出缘由的自卑,尤其在那些漂亮而又自得的女孩子面前。
  的确,文央不很漂亮,甚至,可以说是很不漂亮。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而不幸,在她的身边又天鹅成群。
  有一天,她发觉了那面镜子。
  那是在服务台后面的走廊里。以前,文央是很少照镜子的,她不愿看见自己在镜子里面那张憔悴和没有光彩的脸,还有自己矮胖而没有曲线的身子。然而那天,当她闲下来,在服务台的那面镜子面前端详自己时,她突然发觉自己其实并不是那样一无是处,相反,她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青春和美丽的痕迹。她居然暗暗地吃了一惊。不错,脸是鹅蛋形的,虽然有几颗雀斑,但无伤大雅。眼睛鼻子嘴巴虽然算不上黄金搭档,但并不难看,嘴唇噘起的时候带着几分清纯,那含怨带嗔的样子把她自己都逗笑了。还有自己的身材,居然一点也不显得臃肿。那天她刚好穿了一条粉红的连衣裙,看上去很精神。她在镜子面前学着电影里的模特走了几步,让她想起在书上看到的几个词:飘逸、袅娜。真的,她突然觉得自己其实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这种感觉鼓舞了她。一天,有一位客人还夸奖了她,捏了一下她的脸蛋。虽然那个客人眼睛里有一点暧昧的意味,令她不太舒服,但不管怎么说,她的自我感觉得到了强化。
  那以后,她觉得自己真的一天比一天年轻起来——当然她本来也并不老。她开始注重起自己的打扮来,还挤出不多的薪水买了两套时装。她小心翼翼地穿着新买的时装去了宾馆,开始还有些不大自在。后来在同伴的赞美中,她找到了信心。
  可以说,以前,她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而现在,她突然发觉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了。
  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有时还和同伴们开起了玩笑。以前,大家和她接触并不多,觉得她这个人有些古怪,又不爱笑。现在呢,慢慢地,大家都喜欢上了她。她还学会了跳舞,唱几支流行歌曲。这些,在她自己看来都有点不可思议。
  镜子里的她自然越发显得好看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比以前讲究打扮,同时也因为她的气质、她黑亮有神的眼睛。而以前,这些都被她自己湮埋了,湮埋在她的畏怯、自卑和对自己的无精打采里了。
  自然,她的工作也越来越出色。有一天,经理通知她,她升任客房部的部长,同时,还给她加了薪。她高兴极了,请同伴们吃了一顿饺子,唱了一晚上卡拉OK。一个小伙子还半开玩笑地送给她一束红玫瑰,让她心花怒放。
  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感觉到了她身上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外表的,更是内心的。
  季节的脸红了又黄,黄了又绿。
  有一天,经理带来了一个装修店的师傅。师傅走到服务台前,从肩上的包里拿出工具,对准镜框就敲敲打打起来。经理告诉她,他是来换掉那块镜子的。
  “为什么呢?”她有些奇怪,因为那面镜子上并没有什么裂纹。
  “难道你没看出来吗?”经理说:“这是面哈哈镜,大家都不喜欢。”
  她惊讶地“哦”了一下,随即被经理鼻孔里喷出的烟雾呛得大声咳嗽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