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金粉之谜 - 七、花天酒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七、花天酒地
  对于沃什尔大妈的摔死,无论是当地的人,还是法院的人,都没有表示任何怀疑。他们全都认为,她和她的儿子一样,是偶然死亡的,是干活时不慎毙命的。人们把她埋葬以后,就把她忘到脑后了。
  然而,拉乌尔发现,老大妈所用的梯子,一只梯脚被人锯掉了一截,比另一只梯脚短,这样的梯子当然会出事。
  卡特林娜也觉察到了这件怪事,又感到惶恐不安了。
  “显然可以看出,”她说,“凶手步步进逼。这又是一次谋杀。”
  “我还无从肯定。杀人要有杀人的动机。”拉乌尔说。
  “当然喽,杀人的动机是很清楚的。”
  “不,我不能肯定。”
  这一次,他没有多费时间和精力来安慰姑娘。他深感担心的是,由于某些还没有弄清的原因,一伙暴徒既与姑娘为敌,又与小城堡里的其他人为敌,使得大家在接二连三的威胁面前惶恐不安。
  紧接着,又连续发生了两件莫名其妙的事。小桥裂了缝,阿洛尔过桥时掉入河里,幸好没有受伤;第二天,萨洛特从破旧的木棚里出来时,棚子坍塌了。但她没有被瓦砾埋上,也算一件奇迹。
  在精神分裂状态中,卡特林娜昏倒过两次。她把自己的想法如实地告诉了姐姐和拍苏。她是在餐厅里给他们说的,餐厅的一扇门直通厨房,所以在厨房里干活的阿洛尔和萨洛特都能听到。她毫不隐讳地说出了自己知道的全部情况:三棵柳树一定被人挪动了位置;沃什尔大妈向她提出过警告;大妈和儿子都先后遭到了杀害。
  这几件罪行都证据确凿。
  关于自己的巴黎之行,关于自己和拉乌尔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卡特林娜都一字未提,但她的做法却与拉乌尔截然相反。她开门见山地说出了她和拉乌尔一起调查的结果,说出了他和拉乌尔的几次交谈,也讲到了拉乌尔一个人对沃什尔母子进行的调查。最后,由于背离了拉乌尔的行动计划,她不仅深感遗憾,而且痛哭了一场,发了烧,卧床疗养了两天。
  受到卡特林娜恐惧心理的感染,珀特朗德也疑神疑鬼,觉得四处都有危险,随时都会遭到袭击。阿洛尔和萨洛特,也同珀特朗德一样,怀疑暴徒就藏在大墙那边,在城堡周围转来转去,行踪诡秘,来去自如,伺机袭击,胆大包天,干着恶毒的勾当。
  珀苏感到十分兴奋。他认为,拉乌尔的挫折抵消了他的失败。他一抓到机会就讥笑拉乌尔。
  “咱俩都无计可施了,是不是?”他傻呼呼地说,“你和我相差不大,也许你的景况比我更糟!瞧吧,拉乌尔,一到节骨眼上,有人就想脱逃,就想拔腿开溜…
  …等危险过去之后再回到这里。”
  “照你说来,她们都想离开这里了?”
  “如果事情由我决定,早就这么办了。然而……”
  “卡特林娜迟疑不决?”
  “是的。她迟疑不决的原因,是你对她的影响还没有消除。”
  “希望你能说服她离开这里。”
  “我也希望这样,不要耽误时间。”
  他俩如此交谈的那天晚上,卡特林娜和姐姐在当做临时客厅的小沙龙里干活。
  拉乌尔和珀苏所待的地方,和小沙龙相隔两个房间。拉乌尔在看书,珀苏漫不经心地在一张旧弹子台上打弹子。两人都没有说话。往常,到了晚上10点,他俩都各自回自己的房间去睡觉。现在,村里的钟敲响了10下。随即,小城堡的钟也敲了起来,刚一敲响,不远的地方就传来一下清脆的枪声和两声尖叫,还有玻璃打碎的咣啷声。
  “她们那边出现情况了!”珀苏大喊一声,直奔小沙龙。拉乌尔则想切断袭击者的退路,向窗子扑过去。像平时夜晚一样,护窗板是关闭的。他把插销取掉,猛烈的晃动护窗板,也未能把它打开,因为有人从外面把护窗板反锁了。接着,他立即放弃了这一尝试,从隔壁房间里跑了出去,窜进了花园。然而,由于这一过程耗去了不少时间,他未能发现一点可疑的迹象。他跑到弹子房跟前看了看,却发现护窗板外面插着两个很大的插销,这一定是什么人前一天夜里干的。这一伎俩妨碍了拉乌尔追击,方便了凶手的逃跑。

  拉乌尔怏怏不乐地回到客厅。在珀特朗德身边,卡特林娜、珀苏和两个仆人似乎手忙脚乱。这一次,受到袭击的是珀特朗德。枪弹击穿窗户玻璃,掠过她的耳边(幸亏没有击中耳朵),射在对面的墙上。
  珀苏从墙上拔出子弹,口气缓和地说:
  “这是一颗手枪子弹,只要偏右1O厘米,这可穿透太阳穴了!”
  接着,他严肃地问:
  “拉乌尔老兄,你有何高见呀?”
  “我想,珀苏,”拉乌尔随随便便地回答,“卡特林娜小姐肯定愿意暂时离开庄园了,不会冉犹豫了。”
  “我再也不会心猿意马了。”
  这是一个令人胆颤心寒的夜晚。只有拉乌尔一人心平气静地上床睡觉,其他的人都彻夜难眠,万分紧张。他们都竖着两只耳朵,听到任何一点响声,都会心惊肉跳。
  第二天早上,仆人拾掇好了旅行皮箱,在拉乌尔护送下,卡特林娜小姐坐进一辆小汽车,先到黎尔波雷,然后再搭上开往勒埃芙艾尔的火车。
  珀苏又返回茅屋别墅,便于严密地监视帕尔伊娃庄园。
  早上9点钟,拉乌尔把姐妹俩护送到了勒埃芙尔,让她们在一个家庭旅馆里住下。这个旅馆的女经理是拉乌尔认识的。
  拉乌尔就要和她们俩暂时分别了。卡特林娜心情轻松了一些,便向拉乌尔道歉,甚至要他原谅。
  “您有什么要我原谅的?”
  “因为我怀疑过您。”
  “这是不奇怪的。从表面上看,我在侦察工作中没有取得一点儿成绩。”
  “但是,以后咋办呢?”
  “休息一阵吧。”他说,“您该恢复体力。最迟两周,我会再来找你俩的。”
  “那您要去哪儿呢?”
  “帕尔伊娃。”
  她颤栗了一下,说道:
  “你们在那儿要呆多久就呆多久,由你们自己决定吧。”
  “您要我们在那呆多久,我们就呆多久。”
  卡特林娜伸出一只手来,他在她的手背上亲切地吻了一下。
  上午10点半钟,拉乌尔到了黎尔波雷,前往本区的公证事务所了解情况。约莫11点钟,他又到了公证人贝尔纳先生家中。贝尔纳先生身体胖乎乎的,两眼亮炯炯的,热情豪爽,立即接见了拉乌尔。
  “贝尔纳先生,”拉乌尔开口说,“我是接受盖尔森夫人和卡特林娜小姐的委托来拜望您的。盖尔森先生被杀事件,您大概已经知道了。法院对于此案感到十分棘手。我和警察警长珀苏合作,正在调查这桩案子。所以,卡特林娜小姐要我来找您,向您了解清楚一些还很模糊的情况,因为您曾做过她外公的公证人……这是卡特林娜小姐给我的委托书。”
  这是一份全权证书,是他从巴黎抵达拉迪加代尔的那天早晨,卡特林娜写给他的。委托书的内容是:
  “兹委托拉乌尔先生负责调查此案,并且作出一切有利于我的决定。
  委托人:卡特林娜”
  上面的日期是拉乌尔补填的。
  “我能帮上什么忙呢,先生?”贝尔纳看过委托书后,问道。
  “贝尔纳先生,我认为,这桩凶杀案和几起神秘的事件,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方面,我就不一一详述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可能都出于同一个原因,那就是蒙代修先生的遗产。所以,我想冒昧向您问几个问题。”
  “好,请您说吧。”
  “当初蒙代修先生购买庄园的契约,是在您的事务所签字和公证的吗?”
  “对。那是我的前任公证人和蒙代修的父亲办理的,离开现在有五十几年了。”
  “您了解那份契约的内容吗?”

  “由于蒙代修先生的要求,我曾拿那份契约研读过几次。契约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条款。”
  “您担任过蒙代修先生的公证人吗?”拉乌尔问道,“他和您研讨过遗嘱中的一些条款吗?”
  “研讨过。即使我说出来,也算不上泄密,因为我把一切都告诉过盖尔森夫人和卡特林娜小姐。”
  “遗嘱里的条款是否有利于姐妹中的一个呢?”
  “不,没有这样的条款。蒙代修先生更爱卡特林娜小姐,他并不掩饰这一点。
  卡特林娜小姐是同他一起住在庄园里的,他就有意把他很喜欢的这块园地留给她。
  不过,他采取某种办法,还是把天秤摆平了。遗憾的是,他临终前并没有留下有关这方面的遗嘱。”
  “这一点我也知道,但我对此感到奇怪。”拉乌尔说。
  “我也觉得奇怪,盖尔森先生甚至觉得不合常理。在巴黎给蒙代修先生举行葬礼的那一天早上,我曾见到过他,他原本说第二天要找我,共同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是把这个想法写在给我的一张名片上的。
  但他还没来,就被杀死了。实在叫人难过!”
  “那么,对于蒙代修先生的这种疏忽,您如何解释呢?”
  “我认为他是忘记了,何况他是猝死的。蒙代修先生有一种古怪的嗜好,喜欢在实验室里埋头搞他的试验。”
  “说得确切一点,是搞炼金术。”拉乌尔说。
  “是的,”贝尔纳先生微微一笑,说道,“这老先生甚至说,他发现了一个极大的秘密。有一天,他拿一个装满金粉的小包包给我欣赏,激动得声音都发颤了,对我说:
  “‘瞧,我的朋友,这就是我的试验成果。您不会不佩服吧?’”
  “是真正的金粉吗?”拉乌尔问。
  “十足的金。他给了我一小撮。我本来还不相信,请别人检验了一下,结果证明是赤金。”
  拉乌尔听了这个回答,好像并不觉得惊讶。
  “我一直认为,”拉乌尔说,“这桩案件是围绕着金子的问题发生的。”
  他站起身来,又说:
  “还要向您问明一点,贝尔纳先生。在您的事务所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泄密的事件吗?”
  “未曾有过。”
  “但是,事务所里的工作人员,都很了解一些家庭发生的悲剧。他们跟您交谈啦,披阅一些契约啦,经常抄写合同啦。”
  “我们所里的工作人员都很正直,”贝尔纳先生说,“他们有一种本能的习惯,就是对所里的一切都守口如瓶。”
  “可是,有些人,经济并不宽裕嘛!”
  “幸亏他们的生活要求井不高,”贝尔纳先生微笑着说,“何况,他们有时也会碰上好运。譬如我的一个秘书,他有顽强的进取精神,手勤脚快,厉行节约,甚至购置了一小块土地,还买了一座供退休之后居住的旧房。有一天早上他来见我,说他决定辞职。据他讲,他买的有奖债券,赚了2万法郎。”
  “哎呀!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几个礼拜之前……我记得日期是……5月8日。盖尔森先生就是那天下午被杀的。”
  “2万法郎!”拉乌尔叫了一声(他没有提出日期何以如此吻合的问题)。
  “对他来说,那真是一大宗财富!”
  “但是,他已变得挥霍无度了。他们住在里昂的一家旅馆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拉乌尔是个喜欢冒险的人。他在交谈中拐弯抹角探出这个秘书的名字之后,就告别了贝尔纳先生,前往里昂。
  晚上9点钟,他在里昂四处打听以后,在萨莱特街的一家旅馆里,找到了公证事务所的前秘书法摩龙先生。此人瘦高个儿,一副苦相,身穿黑呢服,头戴大礼帽。
  午夜时分,拉乌尔邀他到一个酒馆去饮酒。此人兴奋异常,饮了酒就下舞池,同一个胖姑娘面对面跳起了扭摆舞。

  第二天,此人依旧吃喝玩乐,随后几天都是这样。他的那些酒肉朋友,总是缠着他不放,一起狂饮,他的一迭迭钞票都慷慨地花在饮料和香槟上了。在这群伙伴中,他最喜欢的是拉乌尔。有一天,他尽兴地玩了一个通宵,清晨蹒跚地回到旅馆之后,就拉着拉乌尔的臂膀,吐露了一些真情:
  “跟你说吧,老兄,我交了好运!天上给我掉下2万法郎。我一定要把它尽快花光。这笔钱是白来的,也是不干净的,我不能把它留下。我要和你这样懂得生活的人一起,吃吃喝喝,把这笔钱花得一文不剩。”
  他没把心里话继续讲下去,只要拉乌尔现出追问的神色,他就干脆闭上嘴巴,流出了眼泪。
  2个星期之后,拉乌尔为他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终于从这个落入陷阱的人嘴里掏出了秘密。法摩龙先生一面哭泣,一面语无伦次说出了真相。在房间里,他跪在一顶大礼帽前面,好像忏悔似的。
  “我是一个无耻的人……什么有奖债券呀?全是胡说八道!那个家伙是我在黎尔波雷认识的。有一天晚上,他找到了我,交给我一封信,要我把他偷偷地塞进蒙代修先生的卷宗里。我不愿干这种勾当,就对他说:‘我不干!你得知道,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这个人,一生清白,从来没有干过一件坏事!’后来……不知怎么回事……他给了我1万……1.5万……2万法郎……我见钱眼开……第二天我就把那封信塞进了蒙代修先生的卷宗。但是,我发誓不让这臭钱玷污了我,就决定用这笔不义之财吃吃喝喝,花个精光。你要知道,这种臭钱不能用于家庭开销……”
  拉乌尔还想了解更多一些情况,但是泪眼涔涔的法摩龙先生打了个嗝,迷迷蒙蒙睡着了。
  “只好如此,”拉乌尔自语地说,“暂时再也挖不出更多的东西了。通过我的这一行动,我已知道了不少情况。这个糊涂蛋还剩5000法郎,在2周之内是不会再去黎尔波雷的。”
  3天之后的下午,拉乌尔又到了勒埃芙尔那个家庭旅馆,跟卡持林娜见了面。
  卡特林娜对他说,她们两姐妹当天上午接到了贝尔纳先生的一封信,这位公证人请她俩第二天下午返回帕尔伊娃庄园,说“有要事相商”。
  “这都是我谋划的。”拉乌尔说,“我遵守前些日子的诺言,所以又来找你俩了。回庄园去,你俩不害怕吗?”
  “不怕。”她明确地回答。卡特林娜确实显得泰然自若,脸上露出微笑。她已恢复了信心。“知道了什么新的情况吗?”
  “还难说知道了什么新的情况,但是案情一定会一步步查明的。现在的问题是,你们是否需要延长在帕尔伊娃居住的时间,是否需要通知阿洛尔和萨洛特,这些都由你俩决定。”
  按照预定的时间,两姐妹和拉乌尔一起回到了小城堡。珀苏一看见他们,就叉起两臂,生气地叫嚷:
  “你们简直是变化多端!这里刚刚平静一点,你们就回来了!”
  “我们和公证人约定的。”拉乌尔说,“这里将要举行一次家庭会议,也想邀请你参加。难道你不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吗?”
  “要是又有歹徒来捣乱呢?”珀苏问。
  “不必害怕。”
  “为什么呢?”
  “已经同小城堡的魔鬼商量好了,这家伙如果要来胡搅,必须先通知我们。”
  “如何通知?”
  “先向你开一枪。”
  拉乌尔抓住警长的胳膊,将他拉到旁边去,说:
  “竖起你的耳朵听着,珀苏。你可以瞧瞧我独特的工作方法,观赏我高明的手段。这次家庭会议占用的时间较长,大约需要1个钟头。我相信,会议一定会取得惊人的成果……我有这种感觉。注意吧,珀苏。”
或许您还会喜欢: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游思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你无影无踪地向前奔涌,永恒的游思,哪里有你无形的冲击,哪里死水般的空间便会荡起粼粼的波光。是不是你的心儿神往着那在不可估量的寂寞里向你呼唤的爱人?你缠结的发辫散落,飘扬成暴风雨般的纷乱;你前行的路上火珠滚滚,犹如碎裂的项链落下串串火星,这是不是就因为你心情急迫,步履匆促?你疾行的步履把世界的尘土吻得甜美芬芳,把腐朽之物扫荡殆尽;你舞蹈的四肢是暴风雨的中心,把死亡的圣霖哗哗地摇落到生命之上,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演讲与访谈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大附中讲演(全文)人民网日本版9月11日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访中的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10日上午来到北大附中作了题为“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讲演。其演讲全文如下: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灿烂千阳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五岁那年,玛丽雅姆第一次听到“哈拉米”这个词。那天是星期四。肯定是的,因为玛丽雅姆记得那天她坐立不安、心不在焉;她只有在星期四才会这样,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而这一刻到来之前,为了消磨时间,她爬上一张椅子,搬下她母亲的中国茶具。玛丽雅姆的母亲叫娜娜,娜娜的母亲在她两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只给她留下这么一套茶具。 [点击阅读]
点与线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一安田辰郎一月十三日在东京赤坂区的“小雪饭庄”宴请一位客人。客人的身份是政府某部的司长。安田辰郎经营着安田公司,买卖机械工具。这家公司这几年颇有发展。据说,生意蓬勃的原因是官家方面的订货多。所以,他时常在“小雪饭庄”招待这类身份的客人。安田时常光顾这家饭庄。在附近来说,它虽然称不上是第一流,却正因为如此,客人到了这里才不会挤得肩碰肩的,吃得心里踏实。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