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激荡三十年 - 第五部 企业史人物 “江湖”总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004年9月,《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是陈久霖。在《买来个石油帝国》的豪气大标题下,编辑特意把下面的这个悬念也刊印在封面上:“陈久霖能否靠海外收购把中航油打造成中国第四家石油巨头?”这家杂志社不会料到的是,仅仅4个月后,它不得不做了另一个长篇的封面文章:《谁搞垮了中国航油?》
  陈久霖被认为是一个商业奇才。1997年,36岁的他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委派,前往新加坡接手管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1993年,最初两年亏损,之后又休眠两年,近乎一个空壳,陈久霖到新加坡的时候,只有一人来接机,而这人也是陈惟一的下属。上级给陈久霖的创业资本是21.9万美元,7年之后,他交出的成绩单是:中航油(新加坡)净资产增长890倍,达1.5亿美元,经营业务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逐步扩展至国际石油贸易,公司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出了名的热门股。它成为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创业的标本,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机制被列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课程教学案例。它还曾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并被美国应用贸易系统(ATS)机构评选为亚太地区“最具独特性、成长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
  陈本人被推为新加坡中资企业协会第四任会长,2003年10月,他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
  陈久霖的年薪为2350万元人民币,不仅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之最,也高居新加坡上市公司管理者之首,被誉为“中国打工皇帝”。
  从后来披露的事实得知,陈久霖的成就其实又是一个垄断者的神话。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几乎占据了中国内地航油供应的全部市场,同时享有独家进口权。这直接导致我国航油价格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比日本高出60%,是新加坡航油价格的2.5倍,有时,内地航油价格比国际均价还高出1倍有余。可悲的是,尽管拥有这种垄断性的经营优势,体制僵化的中航油居然多年来仍然获利乏术。
  而陈久霖却是那个让垄断产生了效益的人。他初到新加坡时,这家分公司只负责集团内的航油运输业务,为了能获得集团进口航油的采购权,陈久霖逐一拜会各位总公司领导,为了说服其中一位领导,他曾冒着风雪一直在人家门口等到晚上11点。就这样,集团终于拗不过陈久霖的坚韧,答应给予新加坡公司几万吨进口航油额度试试。但陈久霖仍然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当时采购一船航油需要600万-1000万美元,没有任何资信的陈久霖居然说服了法国巴黎国民银行试探性地给予他1000万美元的融资额度。借此,他做成了第一笔生意,并盈利30万美元。从此,陈久霖成功嵌入垄断者的游戏。为了从总公司拿到更多的订单,陈久霖通过批量运输、比较采购等手段成功地压低了油品的价格,很显然,跟集团公司内的其他经营者相比,他是一个更懂得商业谋略的人。

  由于他的努力,中航油集团进口油的成本不断降低,由此获得的利润也相应大幅增加,新加坡公司也获得了越来越来多的采购权,并肩负为集团公司平抑油价、降低采购成本的重任。1998年,中航油(新加坡)就从总公司的26船货中拿到了21船的订单,通过它采购的油品,在中航油全部进口航油中所占比例一下子攀升到92%。2000年3月,中航油总公司正式下文,要求包括参股公司在内的所有下属公司在今后几年必须通过中航油(新加坡)在海外采购航油。就这样,陈久霖让一个账面资金不过20多万美元的空壳公司,变成了注册资金6000万新元、年营业额高达9.15亿美元的大型贸易企业。从2002年开始,陈久霖进军投资实业和收购,试图从一个贸易公司转型为集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和进口航油采购为一体的工贸结合型的实体企业。
  当年4月,中航油(新加坡)通过投标方式,成功地获得了西班牙最大的石油设施公司——CLH公司5%的股权,代价是6000万欧元;7月,它又收购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33%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2003年,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SPC)20.6%股权,这家公司是新加坡惟一由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经营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提炼以及原油、成品油的销售,业务遍及东南亚地区,经此一役,陈久霖声名大噪。
  陡得大名的陈久霖不仅成了中航油集团的一面旗帜,更被当作中国国企“走出去”的过河尖兵。不过,在评价标准颇为奇异的国有体制内部,雄才一时的他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另类。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陈久霖十分率直地说:“危机时刻伴随着我,我最担心的就是‘乌纱帽’有一天被拿掉。”为了用更大的成功来证明和巩固自己,他开始涉足石油衍生产品的期货业务,以卖空期权的方式进行投机。陈久霖自信地认为,中航油握有垄断而稳定的航油进口业务,以此身份从事期货,自然赢多输少,罕有博弈者。他因此自诩说:“中国人在世界上也可以成就索罗斯那样的投机家。”不过,也有期货专家提醒他,“中航油做期货,是一种极其冒险和不聪明的做法。即使中航油赌赢了,赚的只是卖期权得到的少量权力金,而一旦赌输,赔进去的数额将是巨量的。这是一场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等的游戏。”陈久霖不以为然。后来事实不幸成了一场悲剧。

  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稳定多时的全球油价猛然上涨,卖空的陈久霖陷入困局,2004年3月28日,陈久霖首次得知期权投机出现580万美元的账面。此时,摆在陈久霖面前有三种选择:一是斩仓,把亏损额限制在当前水平,纸面亏损由此转为实际亏损;二是让期权合同自动到期,账面亏损逐步转为实际亏损,但亏损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当前水平;三是展期,如果油价下滑到中国航油期权卖出价格,则不至于亏损并因此赚取权力金,反之,则可能产生更大的亏损。为了掩盖亏损,陈久霖决意铤而走险选择第三方案。他注入资金,继续赌博,到10月3日,亏损额已达8000万美元,这相当于上市公司2003年利润总额的2.5倍,而5200万桶的交易量也已经是航油集团每年实际用油的数倍。陈久霖被迫向北京求救,集团公司决定出手救助,陈再筹得1.07亿美金暗中用于补仓,然而,油市走向依然朝恶化的方向演进,陈久霖补进去的钱被一口一口地吃掉,到11月29日,中航油终于信心崩塌,在高价位时全部斩仓,5.5亿美元的实际亏损尘埃落定,第二天,中国航油(新加坡)向当地法院寻求债务重组。由英雄而成罪人,陈久霖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陈久霖败局后,国内传媒从企业家身份的角度做过一个对比性的猜测:如果陈久霖是个私营企业主,他经营的中国航油属于自己,他会怎么选择?毕竟,当时斩仓,580万或者更多一些的亏损,对于一个年利润4000万美元的公司来说,还不是什么“塌天灾难”,而继续大赌,对事关自己金钱和命运的企业主来说,则是不能承受之重。但陈久霖是个国企领导人,经营中的任何失误也可能演变成导致他下台的理由,毕竟,国有企业和其领导人的关联度很脆弱。报告亏损,可能成为“多米诺骨牌”让他下台;再赌下去,最多也是个下台,干吗不再冒把险?陈久霖的选择,其实可能是众多国企负责人的共同思维。

  经济观察家王巍更用一个新的名词——“江湖企业家”来形容陈久霖式的国有企业经营者。这类企业家“高度迎合市场需求,积极勾兑政府资源。巧妙地利用多种身份获益,刻意地回避所有规则。既无视公司治理规则,也回避政府的组织制约。成则安身立命实现个人抱负,败则振振有辞地推委于传统体制的束缚。”王巍的观点认为:“江湖企业家”正是无视公司治理规则也规避政府管制的特殊群体,他们非常善于用市场动作来绑架政府决策,用政府行为来掠夺市场利益。一方面,娴熟地把玩着政治技巧,利用政府的身份来高屋建瓴地控制资源和割据市场,挥霍着市场上无法抗衡的霸气;另一方面,又鼓噪市场观念,利用企业的体制来设置无数江湖规则以屏蔽政府的干预,表现出体制内难以容忍的匪气。中航油这一类具有垄断特权的企业应当从陈久霖的背后走上前台,接受市场的质疑。与无数在市场上艰难竞争的中小企业群体相比,正是中航油这样的垄断企业群体才可能成为威胁市场秩序,颠覆政府规则的主力,才可能成为构成“江湖企业家”最深厚的土壤。
  陈久霖事件还有一个很让人唏嘘的情节是,当5.5亿美元的巨亏曝光后,他不仅是罪魁祸首,而且是惟一的责任人,所有的上级和同僚都消失了。新加坡检察机构曾将中航油董事长及董事等5人一起告上法庭,最终只有陈一人获罪,其他人都在国资委的担保下回国继续工作。所有的机构及个人都快速地与陈久霖切割,他失去了工作,工作签证随之被取消,只能凭旅游签证停留在新加坡,银行存款被冻结,信用卡被注销。他曾向上级申请给予部分生活费、子女抚养费,但上级没有任何回音。每次上法庭,陪同他的人只有一个律师和一个私人朋友。不久前,他还是显赫的国有企业领导者,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国有利益集团,现在突然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组织的“孤儿”。羁留新加坡期间,其老母数度病危,陈久霖两次申请回国探望而未得批准,直至母亲去世13天后,才被允许回国奔丧。陈在坟前恸哭不起。2006年3月,新加坡初等法院以隐瞒公司巨额亏损、且涉入内线交易等罪名,判处陈久霖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同时罚款27.7万美元。
或许您还会喜欢:
爱情的海洋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序写于书前by楼雨晴当各位正式阅读这本书前,晴姑娘得把话说在前头,这本书依然不是言立冬的故事,如果你们有非言立冬不看的坚持,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合上书了,可别大呼受骗上当,指控晴姑娘欺骗你们的感情哟!关于这一点,请原谅晴某人小小的任性,我也知道你们很期待言立冬,一再晃点,实非晴姑娘本意,很多事不是我能控制的嘛,当某些想法冒出头,那种感觉涨了胸臆,强烈得让人无法抗拒,不把它写出来, [点击阅读]
爱的艺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前言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点击阅读]
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子为什么高速路边取款机的小键盘上有点字盲文呢?光顾这些机器的人大多都是司机,其中并无盲人。根据我的学生比尔·托亚的说法,取款机制造商必须给普通的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点字盲文的小键盘,因此,所有机器都造成一个样子,成本更低廉。要不然的话,就要把两类机器分开,保证合适的机器安装到合适的地方。倘若点字盲文给看得见的用户造成了麻烦,那费这么大功夫也算物有所值,但它们并不碍事。话要从头说起。 [点击阅读]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生命如一泓清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生命如一泓清水,源头处没有一点污染,童年的我们无忧无虑,笑容灿烂,生活就像水晶般透明,没有任何苦涩的内容。生命如一泓清水,青年时的我们如乘势的水流,不希望有堤岸的存在。我们渴望像水一样流动,流出父母的怀抱,流离家庭的羁绊,流入一片陌生的天地,去寻找生活,寻找值得终生追求的事业,寻找真正的爱情,和我们所爱的人合二为一、终身相守,就像两股清水,融合得了无痕迹。 [点击阅读]
生命的重建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写好了这本书,希望同你一起分享。这本书与我的另一本蓝皮小书《治愈你的身体》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的,那本书已经作为心理模式导致身体疾病的权威著作被广泛接受。在这本书里我安排了一个“会谈”(见第一章),就好像你作为一个客户来我的咨询室一样。如果你每天做书中列出的练习,在你读完这本书之前,你的生活就会改变。我建议你先将本书通读一遍,然后开始第二遍的精读,深入地做每个练习。 [点击阅读]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第1章前言这个世界,是有男女两种性别组成的,男女要相处,要相识、相知、相恋,还要结婚成夫妻,但是在很多时候,男人并不了解女人,而女人也不了解男人,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很多沟通上的抑或是理解上的问题和矛盾,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到男女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比如,男人和女人常常也有相同的词汇,但其含义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大多数情况下,男人在摆脱一天的工作压力时不想交谈。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短线交易秘诀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不管你是否觉察到,你一生都在交易商品。当然,你可能从来没有以期货契约的方式买卖过猪肉,但肯定曾经用自己的车子、房子或古董和别人交换现金或其他物品。就算你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买卖,也一点有过用时间来交换金钱的经验,例如以老师、律师、水电工或管道工的身份赚钱。所以,你差不多早已是半个期货交易员了,只是自己从来没有觉察到罢了。当我们用时间来交易的时候,还要加上我们的技艺。 [点击阅读]
秘密
作者:罗伯特·柯里尔(robert collier)
章节:41 人气:0
摘要:《秘密》:充满魔力的神奇励志书文/肖卫一位亿万富翁,突然遭遇变故,公司倒闭,家庭破散,濒临自杀的边缘,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他从一本破旧的古书中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关于生命的大秘密。之后,奇迹发生了,他的公司重新得以组建,迅速成为遍布全球的商业帝国,他的家庭重新团聚,一切幸福、财富、快乐都降临到他身上!他发现,有缘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智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