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绞刑架下的报告 - 《绞刑架下的报告》读后感·等死岁月中的写作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监狱内生活的写照,仅仅是一本描绘二战历史一斑的危险著作,甚至没有作者自己写的出版序言、连出版都是其妻在多年以后完成。在同样描述战争严酷的著作中,或许实在无法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比,就其故事性而言,也不如帕斯捷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或许你也拿出《青年近卫军》或者《红旗谱》之类的作品为持,对着短小的册子进行褒贬不一的评论。
  也就是这样一本奄奄一息的故事,却成为中国宣传红色思想,或者说对人们群众灌输共|产|党强硬作风的出色书籍,在同类苏联作品中,或许仅仅逊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苏拉的故事》等。
  这本曾经必死的小说的作者已经死了。若是伏契克的妻子所言属实,那么她的丈夫尤里乌斯•伏契克,已经于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被纳粹判处死刑。作者死了,其著作才出版,这样的例子在文学史上屡见不鲜。但是作者被处死后图书才出版的情况倒不为多见。
  我亦一般不为有政治色彩的书籍写评论,但是由于学校逼十迫“每一学年都要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并写一篇感想”,所以我认真阅读了这本著作,为伏契克作评。
  我记得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他写的那句话:这力量正在烈火中冶炼,它不会化为灰烬,而会变成钢铁。这是战斗时在战壕里的一种检阅。这本书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你当然希望拜托这样的困境,但是希特勒不允许。魔鬼一般的希特勒制造了无数如此感人却又残忍的故事。

  有时候我也会面对子夜、独自沉思一些奇怪问题,诸如“什么是共产主义”之类的。我不单单希望找到“共产主义就是伟大存在”如此简单肤浅的答案。我更希望思考它的深刻,比如是什么赋予了共|产|党人如此坚定的信念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永不服输的意志。这样钢铁般的意志当然不可能归结于几本小册、几句宣传标语的超常效果。从心理学和统计学而言,这些人也不可能恰好全是聚集到一起偏执狂。必然是这种难以舍弃、如烈火一般的思想成就了这些历史硬汉,而在艰苦环境下这些硬汉故事的发生,绝非偶然。
  他们为了生存和组织的将来奋斗,诚然他们内心不知未来如何,虽然坚定“未来是美好的”这样空头支票一般的信念。脑海中的红色已经占据了他们全部的思想,他们心中所想的就是“战斗、战斗。”但是这样漫长艰苦的战斗到何时才能结束?能取得如何的成果?似乎也无人知晓。信念和理想并不代表就是最终的结果,国家和组织的美好通常亦不能完全和你们所想象的一样,但是这些被后世称为历史英雄的人物做到了令人惊奇的成果,这些就如同小说故事一般的事迹、似乎的确有真实故事所考。伏契克也好,奥斯特洛夫斯基也罢,坚忍不拔的品质往往能战胜强大的力量而称为最终的胜者。而如此之多的坚韧力量若是从一个或多个国家聚拢起来、汇集起来,这便是一股难以战胜的、恐怖的粗大坚硬的绳索。

  虽然折磨是残酷的,变本加厉的纳粹折磨似乎和野史中的恐怖故事相提并论。这在各种电影,小说,甚至中国南京大屠杀的记录中都有耳闻或亲见。作者曾经说,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力量和软弱、勇敢和胆怯、坚定和动尧、纯洁和肮脏。而在这里,只能够存在其中的一种,非此即彼。当然,选择软弱、胆怯、动尧和肮脏的人早已为历史所唾弃,敢于为我们著书作文来讲述自己的事迹的多为坚定勇敢者。
  在即将被送上绞刑架时,作者仍豪迈地宣称:“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虽然他已经死去,其死亡是否为欢乐之事早已无据可考,但其临终遗言“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安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言却是在我们面前的不争事实。如此大无畏气概,却在共产主义故事中处处存在。从幼年时光开始,我便对这些人崇拜有加,或许阁下也曾经梦想要成为这样的一位共产主义斗士?但是我想在不敢于尝试了。虽对那些故事里的残酷虽然早已麻木,但是恐惧也是累积的。我或许也是一个战斗者,但或许不是这些英雄故事中的超级英雄。我不过是在用键盘敲击一篇读后感而已,他们却是用鲜血书写一本著作。
  “红色“代表什么?或许是鲜血、或许是刺激和狂热、或许是光辉?或许是……各位从小就在如此的红色之中成长。不错,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想,我们亦是一个红色的民族。后来长大之后,或许对这些麻木了,因为周围充满的是红色的传奇、红色的故事,却没有真正的、如同在这些故事之中一般的英雄。现在安于享乐的各位是否对得起多年以前全身热血、为各位如今的安逸洒下数十亿毫升血液的狂徒!

  当然,现在你全身软于沙发之中,心想既然今日的幸福如此来之不易,那么诸君只需珍惜享乐时光,哪能再问那些严肃问题呢?或许我也没有资格对你侃侃说教、妄加指责,因为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我又为人生奋斗过几何呢?
  我们总是阅读这些故事,我们为这些故事写读后感、感慨万千。我们依然在作我们原先的事,虽然自称我们深刻阅读了这些著作,并且他们的精神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各位的无动于衷仍是不争事实。你们继续虚伪地写出一篇一篇“读后感”,或者聆听虚伪者的报告、导读之类,出版者的套话、写作者的商业化,你们的外表虽然一副深受其感的空壳、真正的内心早已被深埋于污泥之中。
  这或许是一个没有资格写如此伟大精神者的一篇肤浅之词,因为他至今未能完全明白为何共产主义是如此伟大的存在?这股伟大的力量是如何聚集而成?又到了何方?
  或许阁下望向四周,应该问问自己为何今日有一些东西会如同灰烬一般变得难以察觉?
  “我在一个阴郁的子夜、独自沉思、慵懒疲竭。”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1408幻影凶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一迈克·恩斯林还站在旋转门里面的时候就看到了奥林——多尔芬旅馆的经理——正坐在大堂里厚厚的椅子上。迈克心里一沉。要是我让律师一块儿来就好了,他想。哎,可现在为时已晚。即使奥林已经决定设置重重障碍,想办法不让迈克进入1408房间,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办法对付他的。迈克走出旋转门后,奥林伸出又短又粗的手走了过来。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