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呼吸秋千 - 水泥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水泥总是不够。煤应有尽有。炉渣砖、碎石和沙也一直够。水泥却老是用完了。它会自动地变少。对付水泥可得当心,它有可能会成为你的恶梦。它不仅会自动消失,甚至会消失于无形。这样水泥既无处不在,却又无处可觅。
  班长大吼着:“你们要看好水泥”。
  工头大吼着:“你们要节约水泥”。
  风来的时候:“水泥不能被吹跑。”
  雨雪来临的时候:“水泥不能被淋湿。”
  水泥袋是纸做的。对满满一袋水泥而言,这纸太薄了。一个或两个人搬一袋水泥,抱在肚子前或是抓住袋子的四角,袋子会被扯破。袋子破了就没法节约水泥了。干的水泥袋破了,一半都会掉在地上。湿的水泥袋破了,一半都会黏在纸上。越是要节约水泥,它就会越快耗尽,对此谁也无可奈何。水泥就像街上的尘土、雾和烟一样,让人捉摸不定,它会在空中飞舞、地上爬行、粘附于我们的肌肤。四处可见它的身影,却哪里也抓它不着。
  要节约水泥,不过,搬水泥时更要当心自己。即使是小心翼翼地搬着袋子,水泥还是会越来越少。他们骂我们是经济建设的害虫、法西斯、破坏分子和偷水泥的贼。我们跌跌撞撞地在辱骂声中穿行,装聋作哑,把装满了灰浆的小车从一块斜放的木板上直推到脚手架上,送给泥瓦工。木板摇摇晃晃,我们紧紧抓住小车。不然摇晃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飞上天去,因为空空的胃轻飘飘地直冲头顶。
  这些看守水泥的人怀疑什么呢?我们作为强制劳动工人,除了身上穿的一套普服爱卡(Pufoaika),也就是棉制服,工棚里的一只箱子和一个床架,一无所有。我们偷水泥干什么呢?身上带着的水泥不是赃物,而是令人厌烦的污秽。我们每天都饿得发晕,水泥又不能吃。我们要么冻得发抖,要么挥汗如雨,水泥也不会带来温暖和凉爽。它只会令人起疑心,因为它会飞、会爬、会粘附,色如灰兔,质如丝绒,飘忽不定,会莫名其妙地消失。

  建筑工地就在劳动营后的马厩旁,那里早就不养马了,只留下一些食槽。听说是要给俄国人建六栋居民楼,六栋分别由两户人家合住的房子。每栋房子有三间房。不过我们认为每栋房子至少会住五户人家,因为我们在兜售时看到了当地人的贫穷,以及许多骨瘦如柴的学童。无论男孩女孩都剃着光头,穿着浅蓝色的的小裙子。总是排着路队,两人一组,手牵手地唱着革命歌曲,穿过工地旁的泥泞。路队前后各有一位身材浑圆、一言不发的女士,目光阴郁,步伐笨重,甩着她们像船一样的屁股。
  工地上有八个班。他们负责挖地基,搬运炉渣砖和水泥袋,调制石灰浆和混凝土,浇铸地基,给泥瓦工准备灰浆,用背筐背着它,用小车推着它到脚手架上,把它做成刷墙用的抹灰。六栋房子同时在建,所以到处是混乱。人们奔来跑去,工程却几乎不见进展。我们可以看到脚手架上的泥瓦工、灰浆和砖,却看不见墙在长高。这就是建房时让人费解的地方,如果整天盯着看的话,就见不到墙是如何变高的。三周之后,忽然间,它们已高高矗立在那里,毫无疑问是长高了。也许像月亮一样,在夜间自为自在地生长。水泥会不可思议地消失,墙也会不可思议地变高。我们被指挥得团团转,刚开始做个什么又被呵斥开。我们被打耳光,被脚踢。内心变得固执而忧郁,外表却变得像狗一样谦卑与懦弱。水泥裂伤了我们的牙龈。只要一开口,嘴唇就会像水泥袋纸一样开裂。我们都闭嘴听命。
  比任何一堵墙都要长得快的是怀疑。在工地的抑郁氛围中,每个人都怀疑别人:他是不是在搬水泥时抬了较轻的那一头,他是不是在剥削我而自己却偷懒。每个人都被叫骂所侮辱,被水泥所捉弄,被工地所欺骗。至多在有人死了的时候,工头会说:Schalko,otschinSchalko(很遗憾)。但马上他就会换语气叫道:Wnimanije(注意点)。

  我们像牛马一样地干着活,听着自己的心跳,耳边回响着:要节约水泥,要看好水泥,水泥不能弄湿了,水泥不能飞跑了。但水泥还是会飘散开去,自我挥霍着,对我们则吝啬之极。水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它是小偷,它偷走了我们,而不是我们偷走了它。不仅如此,由于水泥,我们变得敌意和仇视。它在飘散开来的同时,也散播了怀疑的种子,它是个阴谋家。
  每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等到离水泥有了一定的距离,工地也已被抛在了身后时,我才明白过来,不是我们在相互欺骗,而是俄国人和他们的水泥欺骗了我们。但到了第二天,怀疑又会重新再来,不顾我的理智,针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这点,他们也都会怀疑我,这一点我也感觉得到。水泥和饥饿天使是同谋犯。饥饿撕扯开我们的毛孔,爬了进去。之后,水泥就把毛孔堵上了,我们被水泥封起来。
  水泥塔内的水泥是可能会要人命的。塔高四十米,没有窗户,里面是空的。应该说,几乎是空的,但人还是有可能在里面淹死。相对于塔的规模而言,留在塔内的水泥只能算是残余,散落在四处,没有装袋。我们要用手把它刨到桶里去。这是一些陈年旧水泥,但阴险而机灵。它们身手敏捷,埋伏在那里守候着,灰色而无声地滑向我们,让我们闪避不及。水泥是会流动的,流淌得比水更快、更平。我们有可能被它攫住而溺毙。
  我得了水泥病。连着好几个星期看什么都是水泥:无云的天空是抹平了的水泥,多云的天空里全是水泥堆。连接天地的雨线是水泥做的,我那灰色斑驳的铁皮碗是水泥做的。看门狗的毛是水泥做的,食堂后厨房垃圾里的老鼠也是如此。在我们工棚之间爬来爬去的无脚蜥蜴的躯干是水泥的。桑树上结着许多蚕做的窝,状如喇叭,也是丝和水泥做的。太阳刺眼的时候,我想把它们从视线内抹去,它们却已不在那儿了。每晚,井边的集合操场上都蹲着一只鸟,水泥做的。它的啼鸣噪咂刺耳,是水泥之歌。律师保罗·加斯特在家乡见过这种鸟,是一种百灵。我问:它在我们家乡也是水泥做的吗?他犹豫了一会儿,答道:在我们那里,它是从南方飞来的。

  其余的我就不问他了,因为我们在值班室里挂的画上看得到,在高音喇叭里听得到:斯大林的颧骨和声音是铸铁浇的,他的胡子却是纯水泥做的。在劳动营内无论干什么活,身上都会变得肮脏不堪,但没有什么脏得像水泥一样令人厌恶。它就像地上的尘土一样,让人无处可逃。人们看不见它从何而来,反正它已经在那里了。除了饥饿之外,我们的脑子里只有思乡的念头可以转得像水泥一样快。它完全占据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无法自拔。我觉得在人脑子里只有一样东西可以比水泥转得更快,那就是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我早在初夏时分,就会从工地上的水泥袋子上偷偷扯下一片纸来,并写下:
  太阳高悬面纱之中
  黄色玉米,没时间了
  我没有写下更多,因为要节约水泥。其实我本想写点完全不同的东西:
  深远的、倾斜的、微红的、潜伏的
  半月在天际
  已逐渐隐退
  我把它送给了自己,静静地在口中玩味。它随即破碎了,水泥在牙间格格作响。然后我沉默了。
  纸也要节约,并把它藏好。谁被发现挟带字纸,就要关禁闭。禁闭室是一个混凝土做的井穴,要走十一级台阶到地下,非常窄,人在里面只能站着。四处是粪便和蚊虫。上面被一个铁栅锁死了。
  晚上回家的时候,我经常拖着慢吞吞的脚步对自己说:水泥变得越来越少,它会自动消失。我也是水泥做的,也会变得越来越小。为什么我就不能消失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