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霍桑短篇作品选 - 10 海德格大夫的实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0 海德格大夫的实验
  那个怪老头——海德格大夫,有一回请四位老朋友在他书房聚会。客人是三位白胡子老绅士:梅德鲍尼先生、基利格鲁上校与加斯科因先生。还有位干瘪老太婆威彻利寡妇。他们全都上了年纪,郁郁多愁,一辈子时乖运舛,最倒霉的是他们全都快进坟墓啦。梅德鲍尼先生年轻时经商,生意兴隆,可一次投机失误便倾家荡产,如今跟叫化子差不多。基利格鲁上校一生花天酒地纵情声色,浪尽了华年、健康与钱财,还落下一身病痛,譬如痛风之类灵与肉的折磨。加斯科因先生是个破落政客,臭名远扬,抑或这臭名得等岁月从当代人的记忆中将他抹去,使他湮没无闻。至于寡妇威彻利,年轻时可是个大美人,但长期以来深居简出,因为上流社会对她飞短流长,名誉欠佳。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老先生都曾为寡妇早年情人,还曾为她争风吃醋,险些相互断送了性命。往下讲之前,还得交待一声,海德格大夫及他四位宾客有时被人认为癫癫狂狂——老年人这样并不少见,因为他们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亲爱的老朋友们,”海大夫打手势请诸位落座。“我想请你们帮我完成一个小实验。这间书房就是我做实验取乐的地方。”
  倘种种传言无误,海大夫的书房一定非比寻常。这屋子阴暗破旧,蛛网垂垂,灰尘厚厚。沿墙一溜橡木书橱,底层挤满巨大的对开本与黑体字的四开本。上层是羊皮纸封面的十二开本。中间的书橱上摆一尊希波克拉底①的铜像,据可靠消息,海大夫每遇疑难病症就向这位医家鼻祖讨教。屋子最阴暗的角落,立着一只又高又细的橡木柜,柜门虚掩,里头多半是具骷髅。有两只书橱之间挂着块镜子,高大的镜面盖满灰尘,镜框的镀金业已褪色。与这镜子相关的奇谈之一是,被海大夫治死的病人亡魂就住在镜子里,只要他朝镜子瞧一眼,亡魂们就对他怒目而视。书橱对面装饰着一幅全身画像,画中人是位年轻女郎;浑身绫罗绸缎,容颜与那身华服一样日久褪色。半个多世纪以前,海大夫差点儿就娶了这位姑娘,可惜由于忙中出错,小姐误吞恋人一剂药,婚礼前夜芳魂悠悠出窍。这座书房怪中之怪还没说呢。那是一部笨重硕大的对开本书籍,黑皮装帧,巨大的银搭扣。封面无字,无人知晓此书标题。但谁都知道此书具有魔法。有一回,女仆抬起它来,不过想刷刷灰尘,木柜里的骷髅便格格乱响,画中女郎也抬起一只脚走下地板,大镜子里探出好几张鬼脸,而希波克拉底的铜像则眉头一皱,斥道:“别动!”——
  ①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377?):古希腊医生,号称医药之父。
  这便是海德格大夫的书房。咱们故事发生的这天适逢一个夏日午后。一张小圆桌立在书房中央,黑似乌木,上头搁一只玻璃花瓶,造形优美,精雕细刻。阳光射过两道厚重的锦缎窗帘,正好落在花瓶上,将柔和的辉煌映照在围桌而坐的五张灰不溜秋的老脸上。桌上还摆着四只香槟酒杯。
  “亲爱的老朋友们,”海大夫又说一遍,“能请你们帮我完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么?”
  海大夫古里古怪,其怪行早已造就上千奇闻,我得惭愧地承认,其中不少得归功于本人。倘若以下故事又令读者诸君大惊失色,我情愿背上瞎编乱造的罪名。
  大夫的四位客人听他说起要做实验,以为不过是在气筒里杀死只耗子,或用显微镜检验一张蛛网之类胡闹,海大夫向来爱用这一套折腾友人。但这回,不等客人们回答,大夫就蹒跚走到屋子对过,抱来那部黑皮大书,就是人人都说有魔法的那个大部头。打开银搭扣,他从印满黑体字的书页当中取出一朵玫瑰,或者说往日的玫瑰。如今红花绿叶都已变作褐色,在大夫手中似乎随时可能化为齑粉。
  “这朵玫瑰,”海大夫叹道,“这朵凋败的玫瑰,五十五年前曾含苞欲放,是西尔维亚·沃德送给我的,她的肖像就挂在那边。我本来要把这玫瑰戴在胸前,出席我俩的婚礼。五十五年来,它一直珍藏在这本旧书里。现在,你们认为让这朵半个世纪之前的玫瑰重新开放可不可能啊?”

  “胡诌瞎扯!”威彻利寡妇不耐烦地头一扬,“还不如问问老太婆的皱皮脸会不会美艳如花呢。”
  “瞧好了!”海大夫应声道。
  他揭开花瓶,把枯花投进瓶中的水里。起先,它轻轻浮在水面,好像不吸收任何水分。但很快奇妙的变化出现了,干皱的花瓣舒展开来变为深红色,仿佛刚从死睡中苏醒。纤细的花茎与叶片也开始变绿,呀,这朵半个世纪前的玫瑰与西尔维亚·沃德当初赠送情人时一样新鲜,含苞欲放,美丽的花瓣娇羞地紧抱花蕊,两三颗露珠在上头晶莹欲滴。
  “这把戏倒不坏,”朋友们漫不经心地评论,他们在魔术表演场上早见识过比这更大的奇迹。“不过,这是怎么回事呵?”
  “听说过‘青春泉’么,”海大夫问,“西班牙探险家庞塞·德·利昂①,两三百年前出发去找的那条?”——
  ①庞塞·德·利昂(poncedeleon,1460—1517):西班牙著名探险家。
  “他到底找到没?”威彻利寡妇问。
  “没有。”海大夫回答,“因为他去的不是地方。大名鼎鼎的青春泉,要是我消息确实的话,应该位于佛罗里达半岛南部,离马考柯湖不远。泉的源头被几棵大木兰树遮掩,这些树有几百年老啦,可由于神奇泉水的滋养,娇艳就像紫罗兰一样。有个熟人知道我对这类事最有兴趣,就给我送来这么一瓶。”
  “哼!”基利格鲁上校对这话不信,“这玩意儿对人体又有何用?”
  “亲爱的上校,您尽可自己判断。”海大夫说,“你们都是我尊重的朋友,欢迎各位亲身一试这还人青春的泉水。至于我自己,想变老都尝够了苦头,不忙再变年轻啦。各位请允许我旁观实验进程吧。”
  说着,海大夫给四只酒杯斟满青春泉,这泉水显然充满气体,杯底不断有气泡往上升,在表面形成银色的水雾。泉水还散发出宜人清香,老人们深信它一定清甜可口,尽管对它还春神力全然不信。众人正欲一口饮尽,海大夫请他们稍候片刻。
  “可敬的朋友们,喝之前,”他道,“诸位请先用毕生经验好好想想,得出几条先见之明,好指点自己再次度过青春危险期。试想,倘若你们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却又不能在美德与智慧两方面成为天下青年人的楷模,那该多丢脸!”
  大夫的四位老友不予回答,只颤抖地发出无力的笑声。听这主意有多荒唐,谁还不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也不会迷失方向罗。
  “那就喝吧,”大夫微微一躬,“真高兴这次实验的对象选得非常恰当。”
  众人颤巍巍的手将杯子举至唇边,这泉水若果真具有海大夫所说的妙用,没比这四个人更需要它的了。他们那副尊容仿佛从未尝过青春与欢乐,从来就是一群老糊涂,干瘪瘪,灰溜溜,含辛茹苦的可怜虫。此刻,他们坐在大夫的桌旁,灵与肉之间一派死气,连返老还春这等好事也无法使他们激动起来。四个人一口饮干泉水,把杯子放回桌上。
  毫无疑问,几个人的外表顿时大变,好似一大杯美酒外加一缕快乐阳光使他们神清气爽,精神大振。面颊登时健康红润,一扫原先的死灰色。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感到有种神奇的力量真的抹平了时光老人早就深深刻在他们脸上的沟纹。威彻利寡妇整整帽子,觉得又像个女人了。
  “再给我们来点儿神泉吧!”几个人性急了,“我们年轻多了——可还是太老些!快——再给我们来一杯!”
  “别急,别急!”海大夫一旁观察实验,哲学家似的冷静。
  “你们变老为时已久,总不能指望半小时就恢复青春!不过泉水尽管畅饮。”
  他再次将酒杯斟满青春泉,花瓶中剩下的还足以将城中半数老人变成他们孙子的年纪。气泡仍在杯边洋溢,四位客人就急不可耐抓起杯子一饮而尽。幻觉么?甚至泉水犹在喉间,浑身就起了变化。眼睛变得又明又亮,白发颜色变深,四位来客坐在桌旁,三位男士刚届中年,而那位女士简直风华正茂。

  “亲爱的女士,你可真迷人!”基利格鲁上校大叫,紧盯寡妇脸蛋不放,眼睁睁目睹岁月的阴影飞逝,犹如朝霞满天的黎明驱赶着夜空。
  美丽的寡妇早就熟知上校的恭维没几句真话,便跳起来跑到镜前,暗暗担心会看到一张老太婆的丑脸。同时,三位先生的举止证明,青春泉果真具有某种醉人魔力。除非他们兴高采烈只是一种轻微眩晕,是突然挪开时光的重负所造成。加斯科因先生心头涌起一大堆政治问题,你推我挤,但这些问题与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有关,很难确定,因为五十年来热门的思想与话题一直相同。此刻他时而唾沫四溅地满嘴爱国主义、民族荣耀、人权之类;时而小声嘀咕另外一些危险题目,狡黠地窃窃耳语,鬼鬼祟祟的样子连自己恐怕也不知所云;时而他又变得谨慎谦虚,仿佛哪位王家显贵在洗耳恭听他巧妙得体的华丽词藻。基利格鲁上校一直在反复哼唱一支快活的酒歌,还敲打着酒杯为自己助兴,目光贼溜溜地缠绕身材丰满的威彻利寡妇。桌子另一边,梅德鲍尼先生则忙于计算美元美分,这笔买卖奇怪地与向西印度群岛供应冰块有关,计划用一群鲸鱼往那儿驮运极地的冰山。
  至于威彻利寡妇,只顾立在镜前,一个劲对着自己的芳容吃吃傻笑,频频行礼对镜中人眉来眼去,好像她爱她胜过全世界任何人。她把脸凑近镜子,细细端详早就记得的一条皱纹或者鱼尾纹是否真的消失不见,头上的白霜是否完全消融,好放心地把那顶年高德劭的帽子扔掉。最后,利索地一转身,踏着舞步回到桌前。
  “亲爱的大夫,”她叫道,“请再给我一杯吧!”
  “当然,亲爱的女士,当然!”大夫殷勤备至。“瞧!我已经把杯子斟满啦。”
  可不是,桌上已摆好满满四杯神泉,精美的泡沫溢满杯缘,宛若钻石颤抖的闪光。此刻,日落西山,室内比先头更昏暗,不过瓶中发出一种如同月光的璀灿,映照着四位客人和尊敬的老大夫。他坐着一把雕花高背橡木椅,老态龙钟却威风凛凛,恰似法力毋庸置疑的时光老人,这几位幸运者除外。喝下第三杯泉水,客人们就对大夫神秘的表情满怀敬畏。
  眨眼功夫,年轻的生命喷薄奔涌,他们已回到快乐的青春年华,年龄带来的忧患与可悲痕迹只剩恶梦般的记忆,他们从这场恶梦中完全苏醒啦。灵魂新鲜的光彩——那早已失去,没有它,人间一出出悲喜剧就不过是一幅幅褪色画面的好东西——如今又给他们的前程蒙上一层迷人魅力。他们感到自己是一片新天新地中的新生命。
  “我们年轻啦!年轻啦!”他们乐不可支。
  青春,如同年龄的尽头,一把抹去了中年鲜明的特征,将其尽数吸收。四个人又成为无忧无虑的年轻人,被旺盛的精力弄得神魂颠倒。他们最开心的事是挖苦老年人的多病与昏愦,而他们自己片刻之前还是这些东西的受害者。他们大声嘲笑自己过时的衣饰,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却穿前襟带翻褶的背心和大下摆的外衣,花容月貌的姑娘却戴一顶老古董似的帽子,穿一身老古董的衣裙。一位一瘸一拐走过房间,故做害痛风的老爷子状,另一位架一副老花眼镜,假装在浏览具有魔力的黑体字大书。第三位正襟危坐,模仿海大夫威严的神情。旋即四个人一齐高兴地大叫,在屋里蹦来跳去。威彻利寡妇——要是这么年轻漂亮的姑娘也能叫做寡妇的话——
  轻盈地走到大夫跟前,红扑扑的脸蛋写满顽皮。
  “大夫,亲爱的老伙计,”她叫着,“起来跟我跳个舞吧!”四个年轻人同时哈哈大笑,想象着可怜的老头会是什么傻样子。
  “请原谅,”大夫心平气静,“我上了年纪,又有风湿病,跳舞的日子早过啦。不过,这几位快乐的年轻人会乐意奉陪阁下。”“克拉拉,跟我跳吧!”基利格鲁上校大叫。

  “不,不,我来做她的舞伴!”加斯科因先生呐喊。
  “五十年前,她就答应过嫁给我!”梅德鲍尼可着嗓门宣布。
  三个人将她团团围住。一个激动地抓住她的双手,另一个一把搂住她的腰,第三个把脸埋入寡妇帽子下面光滑的卷发。寡妇脸涨红潮,气喘吁吁,左右挣扎,又骂又笑,暖和的气息轮流喷在几个男人脸上。她力图挣脱自己,却逃不脱三个人的拥抱。从来没有比这更生动的景象了——三个男子你争我抢,都想得到迷人的美丽女郎。然而,屋内光线昏昏,他们又一身老派衣裳,产生了错觉。据信,大镜子中反射出来的却是三个衰朽不堪的干老头,可笑地争夺一个衣冠不整皮包骨头的老婆子。
  但他们的确年轻,燃烧的激情就是明证。年轻姑娘似的寡妇卖弄风情,对三个小伙子都不冷不热,结果三个冤家开始相互虎视耽耽,一面抓住美女不放,一面相互揪住对方的脖子,大打出手,把桌子也撞翻在地,玻璃花瓶哗啦跌成无数碎片,青春泉水也在地板上淌成小溪。泉水打湿了一只蝴蝶的翅膀,这蝴蝶随夏日的消逝原已变得衰弱,落在地上等死。这时却轻盈展翅,飞到海大夫白发苍苍的脑袋上。
  “好啦,好啦,先生们!好啦,威彻利女士,”医生大叫,“我强烈抗议你们的胡闹!”
  几个人站住不动,一个寒战。灰溜溜的时光又将他们从灿烂的青春召回,深深抛入冰冷黑暗的岁月深渊。他们看看老医生。海大夫坐在雕花椅上,握着那朵五十年前的玫瑰。这花是从粉碎的花瓶中抢救出来的。他打个手势,四位闹腾的客人又回到座位上。他们挺乐意从命,因为一番争斗令人疲劳,尽管年轻气盛。
  “可怜我这朵西尔维亚的玫瑰花!”海大夫把玫瑰举到落日的余晖当中,“看样子它又开始凋谢啦。”
  一点不错。众人眼巴巴地看着它凋萎,变成大夫扔进花瓶之前那干枯脆弱的模样。大夫把沾在花瓣上的几滴露水摇落。
  “这样子我照样喜欢,跟它新鲜欲滴时一样喜欢。”大夫说着把枯玫瑰送到干瘪的唇边一吻。说话时,那只蝴蝶从大夫的白头上落下,栽到地板上。
  客人们又是一个寒战。一阵莫名的冰凉,来自肉体还是精神无从知晓,正渐渐笼罩他们,他们面面相觑,感到飞逝的每一刻都从他们身上夺走一分魅力,留下一条更深的皱纹。是场幻觉?难道一生时光的千变万化,都统统压缩到如此短暂的片刻之间,他们又变成四个老人,与老友海德格大夫坐在一起?
  “咱们又变老啦,这么快呀?”众人伤心不已。
  的确。青春泉的神力比美酒更短暂,它带来的狂喜稍纵即逝。是的!他们又变老啦。一阵女人的冲动,寡妇枯瘦如柴的双手赶紧掩住面孔。既然红颜已逝,但愿棺材快些将这张老脸盖住。
  “是的,朋友们,你们又老啦。”海大夫道,“瞧!青春泉全都糟蹋在地板上啦。唉——但愿不这样。因为即使这泉水流到我家门口,我也不会弯腰去喝它一口——不喝,哪怕它能带来许多年而非片刻的狂喜。这就是你们给我的教训!”
  然而四位客人自己才不会汲取教训。他们当机立断,要去佛罗里达远征,守住青春泉,从早晨到中午到夜晚,开怀痛饮。
  声明:不久之前,有篇来自英国的评论,指责本人剽窃亚历山大·仲马某小说某章的构思。毋庸置疑,确有一方在剽窃,但本人的本故事二十多年前就已完成,而那部所谓的小说发表时间却距今近得多。仲马先生盗用本人早年构思,令本人不胜荣幸,并表示衷心欢迎。此类事并非仅此一例。了不起的法国浪漫小说家早就在滥用自己居高临下大天才的特权,多次没收无名文人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利益所用。
  作者,1860年9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