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霍乱时期的爱情 - 第六章(7)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八二四年一月,内河航运创造人,海军准将胡安?贝尔纳尔多?埃尔伯尔斯注册了第一艘航行在马格达莱纳河上的蒸汽轮船,那是艘四十马力的原始玩艺儿,取名“忠诚号”。一个多世纪之后,一个七月七日的下午六点钟,乌尔比诺?达萨医生及妻子陪费尔米纳登上了那艘将带她做首次沿河旅行的轮船。这是当地船厂所造的第一艘船,阿里萨为纪念其光荣的前辈,将它命名为“新忠诚号”。费尔米纳永远不能相信,那个对他们来说如此意味深长的名字纯属历史的偶然,而并非阿里萨长斯浪漫主义的又一杰作。
  不管怎么说,与其它一切老式和新式的内河航船不同,“新忠诚号”紧靠船长舱有一个宽敞而舒适的辅助舱。舱里有一个摆着五颜六色竹制家具的会客厅,一个完全用中国图案装饰起来的双人卧室,一个带浴缸及淋浴设备的卫生间,一个宽敞的带顶了望台,它十分广阔,吊着的颜类植物,船的前方及两侧都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一套无声响的制冷设备,可以保持整个环境不受外界声音的影响,温度不高不低,总象春天。这个豪华房间被称为“总统舱”,因为到当时为止已有三位共和国总统旅行时住在那儿。这一船舱不是用来赚钱,而是留给高官和贵人使用。阿里萨当了加勒比内河航运公司的董事长后马上让人造此寝舱,公开说法是为了上述目的,但他内心想的是,迟早它会成为他与费尔米纳结婚旅行的幸福的庇护所,对此他充满信心。
  这一日子终于来到了,她以女主人和夫人的身分占据了“总统舱”。船长用香核和熏鲑鱼款待乌尔比诺?达萨医生及夫人,还有阿里萨。船长叫迭戈?萨马利塔诺,他身着白色亚麻布制服,从靴子尖直到用金丝线绣着加勒比内河航运公司徽章的帽子,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显得很有教养。与其他内河航船船长一样,他有一个结实得象木棉树般的体魄,果断而洪亮的声音,以及弗洛伦萨红衣主教的派头。
  晚上七点,拉了第一道启程汽笛。费尔米纳感到汽笛声震得她的左耳疼痛难忍。
  头天晚上做了些梦,尽是些恶兆,她不敢去解释。大清早她就让人把她带到当时叫做拉?曼加公墓附近的神学院公墓去。她站在丈夫的墓穴前自言自语,对他进行合乎清理的责备,把那些憋在心中的话全部倾吐出来,然后与已故的丈夫和解。接着她向他述说了旅行计划,并说了再“再见”,以示道别。象她每次去欧洲旅行那样,她不想把外出的事告诉任何人,以避免没完没了的送行。虽然她作过多次旅行,但仍感到象第一次出行一般。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不安也在增加。一上了船,就觉得象是被遗弃了,心中十分凄凉,她真想单独呆在一处痛流快快地哭一场。
  响起最后一道汽笛时,乌尔比诺?达萨大夫和妻子爽快地跟费尔米纳告别。阿里萨陪他们走到下船跳板那儿。乌尔比诺?达萨大夫在妻子后边为他让路,只有这时,他才明白了阿里萨也去旅行。乌尔比诺?达萨大夫掩饰不住自己的惶恐。
  “可是,这事我们不知道呀!”他说。阿里萨向他出示了他的寝般的钥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让他明白他占用的是公共甲板上的一个普通舱。然而乌尔比诺?达萨大夫并不觉得这就足以证明他的清白。他向妻子投去一道遇难者的目光,象是为自己的惶”恐寻找一个支撑点,但是他遇到的是冰冷的目光。她以非常低沉而又严厉的声音对他说:“你也……?”是的,他也象妹妹奥费利亚一样,认为爱情有其年龄界限,过了这个界限,就开始不体面了。可是他善于适时作出反应。他与阿里萨握手告别,那握手与其说是感激,倒不如说是无可奈何。

  阿里萨从大厅栏杆那儿看看他们下船。正如他所等待与期望的那样,乌尔比诺?达萨大夫和妻子在登上汽车之前,背转身来看了看他,而他则挥手向他们告别。
  他们也向他挥了挥手。他继续站在栏杆那儿,直到车子在货场院子里的尘埃中消失。
  然后他进到自己的寝舱,穿上一套更适合在船长私人餐室里吃登船后第一顿晚餐的衣服。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而且迭戈?萨马利塔诺船长以其四十年河上生涯的内容丰富的故事为这个夜晚加了调料。但是,费尔米纳不得不费老大劲儿才装出了开心惬意的样子。虽然八点钟就拉过了最后一道启航汽笛,送行的人也都下了船,撤了搭板,但是轮船还是在船长吃完饭走上指挥台上开始操作后才开航的。费尔米纳及阿里萨站在大厅的栏杆旁,往外眺望。以辨别城市灯光取乐的喧嚷的旅客,跟他们挤在一起。就这样,轮船慢慢地开出港湾,驶入看不清的水道及布满点点渔灯的沼泽地,最后终于在以马格达莱纳河宽阔的主航道上自由自在地加速行进了。这时,乐队奏起了一支流行的民间乐曲,旅客一片欢腾,舞会乱哄哄地开始了。
  费尔米纳宁愿躲在客舱里。整个晚上她默无一言,阿里萨也听任她去安静地遐想,只是在舱前向她道别时打扰了一下。但是她没有困意,只感到有点冷。她建议两个人一起在舱房了望台前坐一会,看一着河流。阿里萨抱了两个藤椅到栏杆边,关了灯,给她披上条毛毯,尔后坐到她身边。她从他送的小盒子里取出烟叶卷了支烟。她熟练的卷烟技术令人吃惊。她悠悠地吸着,烟雾留在口中,也不说话。接着又卷了两支,不间断地吸着。阿里萨则是一口接一口地唤了两暖壶苦咖啡。
  城市的亮光在天边消失了。从黑乎乎的了望台看去,河流平缓而安静,“月光下)沿岸的牧场变成了闪着磷光的平原。时而可见大堆大堆的黄火旁有间草屋,告诉人们,那儿可以买到供轮船用的木柴。阿里萨对青年时作的那次旅行尚有记忆,而沿河所见使那些记忆陡然复苏,象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事。他给费尔米纳讲了一些当时的情景,以为可以振作她的情绪,但是她只是吸烟,仿佛什么都没听见似的。
  阿里萨放弃自己的回忆,让她独自去想自己的心事。这当儿她仍旧不停地卷烟、点烟、吸烟,直到将盒子里的烟叶全部卷完、吸光。
  半夜过后,音乐停止,喧哗的旅客们散去,只听到入睡时的窃窃私语。那时,只有他们两个人单独坐在黑暗的了望台上了,两颗心在一起跳动,两个人和轮船行驶的节奏在一起呼吸。
  过了好一会儿,阿里萨借着河水的反光看了一眼费尔米纳。她在出神,表情神秘,河水微弱的反光照在她雕像般的侧影上,显得柔和而甜蜜。他发现她在无声地啜泣。可是,他没有象她希望的那样去安慰她或等着她的眼泪流尽,而是吓得慌了神儿。
  “你是想一个人呆着吗?”他问。
  “要是那样,我就不会叫你进来了。”她说。
  于是,他在黑暗中伸出指头,摸索着寻找另外一只手。他找到了,那只手正等着他。在同一瞬间,两个人都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两只手中哪一只都不是他们接触之前所想象的那样,而是两只老骨头的手。但是,过了片刻,就变成他们想象的手了。她以动词的现在时开始讲述已故的丈夫,就象他仍然活在世上。阿里萨明白,对她来说,也到了这样的时刻,她要带着庄重、崇高和无法遏制的活下去的愿望自问,她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没有主人的爱情。

  费尔米纳为了不把手从他的手中抽出来,只好停止吸烟。她沉溺在理解的热望之中。她不能想象有比她的丈夫更好的丈夫了。然而,当她回忆起她的生活时,想的更多的都是挫折和不幸,而不是满意和高兴。他们有那么多相互理解的事,那么多毫无意义的争执,那么多没解决好的怨恨。突然,她叹了口气:“真是无法相信,这么多年,发生了那么多口角和令人不悦的事,居然还能如此幸福,天哪,实际上连这是不是爱情也不晓得!”讲出了内心的话,费尔米纳感到心情异常忧郁。轮船行驶得十分缓慢,有如一只伺机觅食的巨大动物在悄悄爬行。费尔米纳从忧虑中苏醒了。
  “现在,你走吧!”她说。
  阿里萨紧握她的手,向她俯过身去,想吻一下她的面颊。但是,她躲开了他,并以沙哑而温柔的声音说:“不行了,我已是老太婆了!”
  她听见他在黑暗中走出来,听见他走在楼梯上的脚步声,听见他渐渐消失的声音。费尔米纳又点了一支烟。一面吸着,一面看到了乌尔比诺医生。他穿着整洁的麻布衣服,带着职业的庄严和明显的同情,以及彬彬有礼的爱。从另一条过去的船上挥舞着白帽子向她做再见的手势。“我们男人都是些可悲的偏见的奴隶。”有一次他这么对她说,“相反,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的时候,没有她跳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任何她不能对付的道德:一切都见鬼去吧。”
  费尔米纳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直到天亮。她一直在想着阿里萨,不是福音公园中那个神情忧郁的哨兵阿里萨,那个阿里萨已激不起她的一丝怀念之情了,而是此时的阿里萨,他衰老了,然而是真实的阿里萨,他一直伸手可及,但却没有及时识别出来。当轮船喘着粗气拖着她向天边映出的第一抹玫瑰色光亮行进时,她唯一祈求上帝的是让阿里萨知道第二天从何处重新开始。
  阿里萨知道第二天该怎么办。费尔米纳告诉船上的伤者让她好好睡一觉,不要惊动她。当她醒来的时候,床头柜上已摆着一个花瓶,花瓶中插着一朵白玫瑰,它是那样的新鲜,还挂着清晨的露珠。玫瑰花旁还有一封阿里萨的信,有好多页,说明他跟她道别后一直在写。这是一封冷静的信,只是述说了自从头天晚上以来的心情,没有涉及别的事。它象其它的信一样抒情,象所有信那样字斟句酌,但是以现实为基础。费尔米纳读着读着害臊起来,心跳得厉害。信的结尾恳求她,在她准备就绪后通知船上的侍者,因为船长在指挥台上等着他们,想给他们表演一下轮船操作。
  十一点,她已作好了准备,洗过澡,身上飘溢着香皂的气味,穿着一件很朴素的灰色薄棉布寡妇服,已从头夜的折磨中完全恢复过来。她让那位穿着洁白衣服专门为船长服务的侍者送来一份早餐,但没有捎信让他们来找自己。她自个儿走上了甲板。万里无云的天空闪着耀眼的光芒,她看见阿里萨正在指挥台上跟船长交谈。
  她觉得他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不仅因为此时她对他已另眼相看,而且还因为他的确变了。他一反常态,脱下他穿了一辈子的暗色衣服,穿上了一双很舒服的白皮鞋和麻布衫裤,上衣还是开领短袖的,胸前的口袋上绣着他的名字。头上还戴一顶苏格兰帽,也是白色的,近视镜框里放上了养目镜片。很明显,那一切都是第一次,而且是都为那次旅行刚刚特意买来的,只有那条很旧的棕色腰带除外。费尔米纳一见那腰带,就象在自己的汤中发现了一只死苍蝇。一想到那身打扮显然是给她看的,她的双颊不禁感到火辣辣的,立刻变得象一块红布。她跟他打招呼时显得有些慌乱,看到她的慌乱他就更慌乱,他们同时意识到两个人表现得跟一对未婚夫妻一样,就变得更加慌乱,而当两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慌乱时就变得愈发慌乱,以致船长萨马利塔诺察觉到之一点,对他们有点可怜了。为了把他们从窘境中解脱出来,他给他们讲解指挥系统操作和轮船机械原理,整整讲了两个钟头。马格达莱纳河此段没有河岸,宽阔的河滩一直伸延到天边。轮船航行得十分缓慢。这里的水与入海D处的浊水截然不同,静静地流着,十分清澈,在烈火般的太阳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费尔米纳记得那一个布满沙洲的三角洲。

  “河面变得越来越窄了。”船长对她说。
  阿里萨确实对变化感到惊奇。当第二天航行变得愈发困难时他就更惊奇了。他发现,世界大河之一的马格达莱纳河的原河道,现在只是记忆中的一场幻梦了。萨马利塔诺船长给他们解释说,五十年的滥伐森林把河流毁了。轮船的锅炉吞没了阿里萨第一次旅行时感到压抑的大树参天的茂密的原始森林。费尔米纳再也看不到她梦中的动物了:新奥尔良皮革厂的猎人们将几个钟头几个钟头在河岸峭壁上张着大口装死,伺机扑捉蝴蝶的鳄鱼捕杀光了;随着繁茂枝叶的完结,鹦鹉的喧嚣,长尾猴及其发疯般的吼叫也逐渐销声匿迹了;有着巨大的乳房给幼畜喂奶、在河滩上象女人一样伤心协哭的海牛,也被那些以打猎取乐的猎人用装甲子弹打尽杀绝了。
  萨马利塔诺船长对海牛有一种近乎母性的爱,因为他觉得它们象是些由于在爱情上行为不端而被判了罪的夫人,而且他相信这样一个神话:海牛是动物界中唯一只有雌没有雄的动物。他一向反对人们从船上射杀海牛——虽然有禁止射杀海牛的法律,但有些人还是常常这样干。一个身带合法证件的美国北卡罗来纳洲的猎人,违背他的命令,用他那斯普林费尔德式猎枪准确地射击打碎了一只母海牛的脑袋,小诲牛痛苦得发了疯,伏在母海牛尸体上哭叫。船长让人将那“孤儿”弄到船上来自己照管,而把那猎手扔在荒滩上与被他杀害的母海牛作伴。由于外交上的抗议,他坐了六个月的牢,几乎丢了航行许可证。但是从牢中出来以后,不管是遇到多少次类似事件,他仍准备这么干。然而,那件市成了一段历史性的插曲:那只海牛孤儿在巴兰卡斯的圣?尼科拉斯稀有动物园中长大,并且生活了多年,成了在这条河上所见到的最后一头海牛。
  “当我经过这段河滩时,”船长说,“我都恳求上帝让那个美国佬再来乘我的船,好叫我再将他扔在荒滩上。”
  费尔米纳本来对船长没有好感,听了这个慈悲心肠的伟大的故事后却深为感动,以致认那天下午起,就把他摆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特殊位置上。她做得对,旅行侧开始,往后她会有足够的机会发觉自己的正确。
  费尔米纳和阿里萨在指挥台上一直呆到吃午饭的时候,那时刚刚过了卡拉玛尔镇。这个镇子几年前非常繁荣,娱乐活动不断,如今街道却变得荒凉冷落,成了一个在废墟上的港口。从船上只看到一个穿白色衣服的女人,她摇着手绢在岸边向船上的人打手势。费尔米纳不理解为何不让这个女人上船,看上去她十分痛苦。可是船长解释说,那是个淹死鬼的魂灵,在那儿打手势是想引诱船只航行到对岸危险的旋涡中去。他们从离她很近的地方经过,在阳光下费尔米纳把她的一切都看得真真切切。她不怀疑事实上那个女人并不存在,但她觉得她有些面熟。
或许您还会喜欢: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