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活法 - 依原理原则思考(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依原理原则思考(3)
  胸中必须时刻有燃烧的愿望和激情,随时随地“极认真”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通过这些过程的反复、积累形成我们人类的价值,使我们人生这台戏更充实、更完美、结出丰硕的果实。
  若没有满腔的热情,即使能力强、思维方式正确都不能结出硕果,即使写出非常缜密、优秀的剧本,也无济于事。所以要让这台戏更真实,更好看,“极认真”的热情是必需的。
  对于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去面对、接受挑战----这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是说,面对困难不逃避,直面应对。
  面对困难,我们是视而不见,回避推诿,还是不折不挠,直面应对,这是能否取得巨大成功的分道标。
  无论什么事都要有必胜的迫切心情,再加上单纯朴实地对待万物的谦虚态度----就能找到平日可能忽视的解决问题的线索。
  我把这种情况解释为“神灵的细语启示”。那是因为我感觉到连上帝都同情那些吃苦耐劳、拼命努力的人,向他们伸出援手,作为回报。所以,我时常激励员工“加油!加油!直到上帝都想伸手支援为止。”
  勇于面对困难,把自己逼至极限。有了这种意志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孕育出丰硕的果实。正是这种积累,给人生这台戏的剧本注入生命,使之成为现实。
  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重视书本,更应重视实践”,这也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原理原则。换句话说,“知晓”与“办得到”不是一定相等的。它告诫人们仅仅知晓是不够的,必须是有把握能够办得到的。
  关于陶瓷的合成,阅读相关书籍便可知晓这种原材料和那种原材料混合后炼制几次就能得到怎样的陶瓷。但是,按照理论尝试去做却不能得到心中想要的东西。只有在现场积累经验才能逐渐把握精髓。知识加上经验才能使之成功。否则,不过仅是“知晓”而已。

  在信息社会、偏重知识的时代,多数人认为“如果知晓就能办到”,这种观念其实大错特错了。“知晓”与“办得到”之间有很深的鸿沟,能够填补这道鸿沟的就是现场的经验。
  成立京瓷公司后不久,我参加了一个经营方面的讲座,因为讲师的名单中有本田技研工业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该讲座租用温泉旅馆三日两晚,参加费用数万日元,在当时这是一大笔钱。本田先生的大名我是倾慕已久,所以,不顾周围人的反对,强行报名参加了。
  当天,所有学员泡过温泉后,穿睡衣坐在大会场,等待本田先生的驾临。过了不久,本田先生露面了,似乎是从本田公司的滨松工厂直接赶来,工作服上沾满油污。而且,一开口就作了一番训斥。
  “大家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好象是来学习经营的,可是如果有这个时间,那就请早点返回公司干活。泡泡温泉、吃吃喝喝不可能学好经营。我没有向任何人学习经营就是证据。看看我这样的男人也能搞好经营。其实,你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赶快回到公司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本田先生最后又恶狠狠地补充了一句“支付如此昂贵的费用的傻瓜在哪里?”会场寂静无声,因为本田先生说得确实有道理。
  见此情景,我更为本田生的魅力所倾倒,同时也想:“好的,我也快点回公司工作”。
  本田先生告诉我们在榻榻米上学习游泳是多么地愚蠢。在榻榻米上不可能学会游泳。还不如立即跳入水中,奋不顾身地挥动手脚。若没在现场挥洒汗水就不可能做好经营----本田先生自身就是如此,成就一番伟业的智慧只能从经验的积累中得到。只有亲历亲为的体验才能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努力过好今天
  洋溢着满腔的热情、努力认真地过好现在每一分钟。埋头苦干眼前的工作,心无杂念地充实地度过每一个瞬间,这样就能通向开辟美好未来的道路。
  如果知道我从未制定过长期的经营计划,也许有人会大吃一惊。当然,我也知道长期经营理论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今天不过去,明日就不会来到。连明日如何尚不可知,如何能预测五年后、十年后的事情。
  我认为努力过今天一天很重要。无论树立怎样大的目标,如果不认真面对每日朴实的工作,不积累业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伟大的成果除了努力积累外别无他法。
  不要急功近利,努力、认真过好每一天,明日自然就会来到;如此持之以恒,五年、十年过去时就会结出硕果----我始终铭记这样的信念,把它作为人生的真理,体验到“充实的度过今天,就能看见美好的明日”。
  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人生原本是价值的、伟大的。如果碌碌无为地度过这个有价值的人生既是浪费又是违反宇宙意志的。
  正因为宇宙需要,天地自然才使我们存在。任何一个人、一件事都不是偶然产生的,这个世上不存在任何无用之物。
  也许从整个庞大的宇宙来看,一个人的存在也许实在渺小。但是,无论如何渺小我们大家都有存在于宇宙的必然性。即使微小的、不值一提的生命,或非生物体,也因为宇宙承认“有价值”才存在着。

  努力度过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小小变化也在无言中教导我们其重要性。比如,北极圈的冻土地带中,在短暂的夏天里,很多植物一齐发芽,尽可能多开花、多结果,聚集所有力量度过极其短暂的一生。通过这样,为长长的严冬作好准备,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下一代,真正心无杂念过好“现在”。
  非洲干涸的沙漠中,一年才下一两次雨。一旦甘霖喜降,植物们迅速发芽、急忙开花。在一两周短暂的时间里育种,在下一次降雨前忍受严酷的热沙,为下一代传递生命。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在赋予它的时间里、在一个个有限的瞬间中,尽最大努力认真活着。通过努力过好“现在”,就能把小小的生命与明日连接起来。植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岂能输于花草。所以不要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必须认真地活着。这也许是让我们来到世上、让人生有价值的宇宙和我们人类之间的一项约定,也是使人生这台戏充实圆满的必要条件。
  “热爱”是点燃“激情”的火把
  要成就一番伟业,必须做能够自我燃烧激情的“自燃性”的人,我把它表达为“自我燃烧”。
  物质有三种类型是:
  (1)靠近火就燃烧的可燃性物质
  (2)即使靠近火都不能燃烧的不燃性物质
  (3)本身就可以产生燃烧的自燃性物质
  人的类型也一样,既有无需周围的人要求什么,就自我熊熊燃烧起来的人;也有即使周围给它能量,不知是麻木,还是摆酷,冷若冰霜,一点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的人。这种人也可以说是有能力,但缺乏热情和激情,多数人最终没有能够发挥能力,生命就结束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0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