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货币战争4 - 1.3 美元横刀夺爱,马克傍上了新大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23年11月30日,就在沙赫特的地租马克保卫战刚刚初见成效的时候,美国人灵敏的鼻子就嗅出了机遇的味道,美国银行家道威斯和欧文.杨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欧洲。作为盟国“赔款委员会”的美国代表,他们此行是来调查为什么简单的欠债还钱的事情被欧洲人搞得这么复杂。
  道威斯是著名的炮筒子,在一战中曾在欧洲负责美国远征军的后勤补给。战后美国参议院曾举行听证会,调查美军后勤补给账目不清和收费昂贵的问题。在听证会上,道威斯被参议员们的问题搞得不胜其烦,最后勃然大怒道:“见鬼去吧,我们去那里不是为了弄一套完美的账本,而是在流血牺牲去赢得战争!”[5]道威斯的气势震慑了听证会,从此名声大噪。其实,他的职业是银行家。
  1915年9月,摩根牵头为英法盟军募集5亿美元的“盎格鲁-法兰西贷款” [6],可谓是华尔街前所未有的大买卖,但美国人的反战情绪强烈,欧洲的战争债券并不好卖。特别是在中西部,只有芝加哥的一家银行愿意掺和华尔街的战争债券承销,这就是道威斯的银行。从此,他被摩根亲切地视为“自己人”。道威斯在欧洲媒体上四处放炮,俨然成为了新闻的焦点人物,其实他背后的欧文.杨才是踏踏实实干具体工作的人。
  摆在道威斯面前的是一个令人头晕眼花的各国收入支出账单,用以指导战争债务偿还计划的制订。战前,美国经济规模最大,GDP约400亿美元,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的总和。战争使法、德的经济下降了30%,英国不到5%,而美国则发了战争财。到1919年,美国经济比三国之和还多50%。已知德国战前GDP为120亿美元,我们可试计算四国1913年和1919年的经济规模分别是多少。每天道威斯眼前飘过的都是这些令人昏昏欲睡的数字。
  更复杂的还在后面。英国在战争中总共花费430亿美元,其中110亿美元用来资助法国、俄国这些穷朋友。它靠增税筹集到90亿美元,约占战争费用的20%,国内外举债270亿美元,剩余部分只能靠印钞票。法国战争开销总计300亿美元,法国人堪称世界上最强悍的抗税民族,宁可亡国也绝不愿增税,因此税收贡献不足5%。法国中产阶级痛恨税收,但酷爱存钱,他们认购了150亿国债。考虑到法国人员伤亡的规模,美国和英国在道义上必须出点儿血,总共借给法国100亿美元,剩下的差额部分还是靠印票子。德国的战争费用为470亿美元,其中10%由税收贡献,而德国缺乏英国复杂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又没有法国的富裕中产阶级,最后只得依靠印钞票了事。战争期间,英国货币流通量是战前的两倍,法国是三倍,德国是四倍!

  欧洲总共在一战中耗费了200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最后道威斯终于理出了债务的头绪:欧洲16个盟国共欠美国120亿美元,其中英国欠50亿美元,法国欠40亿美元。而17个国家又欠英国110亿美元,法国欠英国30亿美元,俄国欠英国25亿美元,[7]十月革命后,这笔债算是泡汤了。
  主要战败国德国,战争赔款总额为125亿美元。
  欧洲人从这一数字的对比会轻易得出一个结论:德国的战争赔款几乎就是欧洲欠美国的负债总数,只要德国人能还钱,我们就能还美国人的钱。当然,因为德国根本还不起,所以我们也只有拖着了。
  美国人想起来就郁闷,凭什么你们欧洲人打仗,我们出钱出人?美国出钱不是捐助搞慈善,而是商业贷款。商业贷款怎能与战争赔款混为一谈,生意就是生意。收不到德国的赔款是你们的问题,欠我们的钱,一文也不能少!借钱不还,没有信用,真不要脸!
  大英帝国哪里受得了这番刺激,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信用比命还重要,骂英国人不讲信用,比杀了他们还难受。战前,在高傲的英国银行家眼里,美国同行就是土老帽儿,有钱没品位。战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居然大骂英国人不还钱没信用,激惹得英国人既恼怒又怨恨。英国媒体痛斥美国眼看着盟国为了自由事业经受如此重大的牺牲,却迟迟不参战,故意大发战争横财,美国如果还有道义和良心,就该主动减免债务。现在居然还好意思对正处在战后萧条中的战友们催债,真乃当代“夏洛克”!于是,“山姆大叔”被欧洲人恶搞成“夏洛克大叔”。《纽约时报》在巴黎的记者报道,“90%的法国人认为美国是一个自私、没良心和贪婪的国家”。美国的外交官在伦敦发现,绝大多数英国人觉得美国的政策是自私、卑鄙和可耻的。
  美国历来就是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家,而道德评价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毫无意义。当别人欠账时,美国恨不得拿着刀去割那人一磅鲜肉;而轮到自己欠债时,却是撒泼打滚,大印钞票,能赖就赖。相比之下,老牌绅士英国还显得厚道些。
  吵架归吵架,收不到钱,吃亏的还是美国人。道威斯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用美元把欧洲拴在裤腰带上!
  尽管美国官方拒绝承认欧洲欠美国的钱与德国赔款有任何瓜葛,但实际上,催债的任何实质性突破只能从德国赔款入手,这实在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战胜国强压给德国的赔款数额,是德国根本无力支付的,强压的结果就是德国经济破产,而且德国确实已经破产了。在战后的四年里,盟国开了88次德国赔款会议,最后大家都被拖疲了。此时,道威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就是“偿还能力”最重要。怎样定义德国的偿还能力呢?就是税负。德国人所承受的战争债务税负应该与英法相当。道威斯这一招“搁置赔款总额,税负大致相当”的策略,终于打开了僵局。

  但是,法国现在成了一个明显的绊脚石。法国人对德国赔款有着异乎寻常的纠结和执著,因为普法战争的失败,导致了法国对德国50亿法郎的巨额赔偿,这笔债就像把尖刀一直插在法国人心头,这种屈辱已升华为一种民族情结。德国人必须先付钱,否则法军决不撤出德国鲁尔工业区。显然,德国没有了这一煤炭—钢铁生产中心,整个经济就失去了发动机,赔款的事还是无从谈起。
  这回,美国人真的急了!道威斯的“自己人”摩根,对法国的执拗终于失去了耐心。此时的摩根,已不再是战前英国银行家的小跟班了,而是雄霸一方的金融大佬。实力决定心态,摩根拍板,法国人必须就范!
  不久,法郎出事了!
  战前,美元与法郎的比价为1:5,1920年为1:15,1924年初法郎跌到了1:20。当法国坚持己见,拒不撤军后,1月14日,法郎一天暴跌了10%!法国仍不退让,3月8日,法郎跌到了1:27。法国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交易员、银行、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逃离法郎资产。法国政府怒不可遏地抨击无耻的外汇投机商是阴谋的同盟者。3月13日,法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摩根公司,要求借款1亿美元来稳定局势。但摩根通过小道消息放出风来,法国政府必须接受道威斯计划。当法国政府被迫服软后,法郎立刻从1:29回弹到1:18,两周内狂涨了60%!人们第一次见识了金融武器在国际政治上的巨大威力。
  道威斯计划终于问世了。美国人开出了相当慷慨的条件:赔款总额先不谈了,头一年先付2.5亿美元,然后逐年增加,到20世纪20年代末每年还6亿。从实际效果看,相当于把德国赔款总额从125亿美元降到了80亿~100亿美元。
  这还不是真正的要点。美国人心目中的对手其实是英国人!
  道威斯计划的方案中打着“不能破坏马克稳定”的旗号,建议赔款由德国政府以马克筹集,并存入德国央行专用监管账户,由赔款委员会委派专员来负责监督,并决定是否可能“安全地”将马克兑换为外汇,或者购买德国产品偿债,这笔钱甚至可以用来对德国企业进行放贷!显然,这个专员的位置相当于德国的经济太上皇!谁来坐这把交椅呢?英法与德国为债权与债务关系,谁当都不公平,只有美国人没有预设立场,所以最合适。同时,美国人承诺第一年德国需偿付的2.5亿美元债务中,美国负责融资2亿美元,一部分用来充实德国央行的货币储备,以稳定马克币值。

  英国人听罢这个计划,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马克本来就要扑进英镑的怀抱了,关键时刻却杀出个美元大款,一把将德国货币储备大权拦腰劫走。这种屈辱堪比夺妻之恨!正待发作,只见美国笑眯眯地问德国,你愿意跟着谁?
  沙赫特立刻抱住美元大腿,与美国讨价还价,尽可能争取马克的独立性。最终的方案是,德国帝国银行独立于政府,行长任期内,政府无权作人事调整;国家马克(Reichsmark)取代地租马克(Rentenmark);道威斯计划提供8亿国家马克充实德国央行资本金;德国央行货币储备包皮括3 /4的黄金和1/4的外汇,货币储备不低于全部流通货币和银行储蓄总额的40%。外汇中自然美元是老大。德国央行搞黄金储备,美国并不反对,因为黄金筹码都集中在美国人手中,美元等于黄金,“降汉即降曹”,臣服于黄金也就相当于受制于美国。更何况道威斯计划一旦启动,美国资本随即就会大规模涌入德国抄底,德国商业银行系统也将充斥美元。
  更让英国人愤怒的是,这哪里是赔款方案啊,这分明是资助德国再度崛起的计划!德国赔款以马克收取并存入德国央行,什么时候兑换外汇,能不能“安全地”兑换,美国人说了算。美国人完全可以让这笔所谓的赔款再度放贷给德国工业,从而壮大德国的经济实力。英国为什么同德国打了四年的世界大战,不就是因为德国要挑战大英帝国的霸权体系吗?美国如此袒护德国,到底居心何在?!
  美国人还有一层算计,恐怕英国当时没反应过来。美国提供美元给德国,德国用这些美元先发展经济,再赔偿英法;英法再用美元偿还美国债务。美元从美国出发,周游世界一圈后又回到美国,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是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元国际大游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德国马克美元化,将美元渗透到欧洲各国经济体中,逐步形成对美元的依赖。
  美国真正想要的,就是用美元将欧洲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