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货币战争1 - 4.9 策划大衰退的真正图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毫无疑问,1929年的股票暴跌是在1927年的秘密会议上就敲定的事,由于纽约的利率被人为地压低,伦敦的利率被有意地拔高,两地之间的利差导致美国的黄金流向英国,以帮助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恢复金本位。
  其实,欧洲的金融家早就知道以通货膨胀的手段掠夺财富的效率要远胜于放贷所得到的利息收入。以黄金作为货币发放的基石,并且纸币可自由兑换为黄金,这一切无疑会大大制约银行家放手使用通货膨胀这种高效能武器的效力。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当时以英国银行家为代表的欧洲金融界要恢复金本位呢?
  原来,国际银行家们在下一盘大棋。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终,庞大的战争赔款当然不能由德国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沃伯格家族银行来承担,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大发一笔国难财。所以,第一步棋,就是由德国银行家启动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来迅速掠夺德国人民的积蓄,人类第一次见识了超级通货膨胀的威力。
  从1913年到1918年,在战争期间,德国货币发行量增加了倍,德国马克相对于美元仅贬值了50%,从1921年开始,德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发放量呈火山喷发的态势,1921年比1918年增加5倍,1922年比1921年增加10倍,1923年比1922年增加7 253万倍。从1923年8月起,物价达到天文数字,一片面包或一 张邮票的价格高达1 000亿马克。德国工人每天的工资必须支付两次,拿到钱之后要在一个小时之内花出去。[28]
  德国银行家血洗中产阶级的储蓄,使大量社会主流人士一夜之间沦为赤贫,从而奠定了日后纳粹上台的群众基础,并深深种下了德国人对犹太银行家仇恨的种子。比起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的境遇,德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要深重得多,下一场更为惨烈的世界大战的所有诱因已在1923年全部到位了。
  当德国人的财富被搜刮得差不多了,德国的马克也该稳定下来了。在国际银行家们的调度之下,美国人民的黄金成了稳定德国货币的救生圈。

  第二步棋轮到英国银行家大展拳脚了。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潜艇在大西洋的频繁袭击,英国运送黄金的船只无法出港,导致了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宣布暂时停止黄金兑换,英镑的金本位已名存实亡。
  1924年,后来名震英伦的丘吉尔就任英国财政大臣。对金融事务完全没有感觉的丘吉尔在伦敦银行家的鼓噪之下准备恢复金本位,理由是必须捍卫英镑在世界金融领域绝对的权威地位。1925年5月13日,英国通过了《金本位法案》(Gold Standard Act)。当时英国的国力经过战争的剧烈消耗早已严重受损,其经济实力已远逊于新兴的美国,甚至在欧洲也已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强行恢复金本位势必导致英镑坚挺,严重打击本已日益丧失竞争力的英国出口贸易,同时还会造成国内物价下降,工资缩水,失业率大幅上升等经济后果。
  这时,一代宗师凯恩斯横空出世了。凯恩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曾担任英国财政部的代表,他坚决反对对德国的严厉条款,并不惜以辞职来抗议。他力主废除金本位,与伦敦的银行家势力形成水火不容的态势。在英国政府调查金本位的可行性的麦克米兰委员会上,凯恩斯慷慨激昂,痛陈金本位的弊端,在他看来,黄金只是“野蛮的遗迹”,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英格兰银行的诺曼也不示弱,坚称金本位对于诚实的银行家是不可或缺的,无论英国的负担有多重,无论多少行业严重受损,不然何以体现伦敦金融城银行家的超级信誉。英国人民被弄糊涂了。和美国的情况一样,伦敦银行家在人民当中也是名誉不佳,既然是银行家支持的,想必是不好的,而猛烈抨击银行家的观点,应该是向着人民的。
  这才是戏的精彩部分。
  来历很不简单的凯恩斯扮演了为民请命的角色,而银行家们则以黄金卫道士的形象出现,这出双簧演得出神入化,舆论和民心就这样被轻松地操纵着。

  果然不出凯恩斯的“预言”和银行家的计划,英国经济在恢复金本位之后一落千丈,失业率由1920年的3%猛涨到1926年的18%,各种罢工此起彼伏,政局陷入混乱,英国政府面临严重的危机。
  而银行家们要的就是危机!只有制造危机才能推动“金融改革”,在一片强烈呼吁修改法律的呼声中,通过了《1928年货币和银行券法案》(Currency and Bank Notes Act 1928),该法案砸碎了套在英格兰银行头上长达84年的以国债为抵押的货币发行上限的紧箍,1844年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以国债为抵押的英镑发行上限为1 975万英镑,其余的英镑纸币发行必须用黄金做抵押。以国债为抵押发行“债务”货币而绕开讨厌的黄金制约,就像后起之秀美联储一样,这实在是一个让伦敦银行家魂牵梦萦的境界。在新法案通过后仅几个星期,英格兰银行就发行了亿“债务”英镑。新法案还授权英格兰银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无限制发行“债务”英镑,只要财政部和议会事后认可就行了。[29] 美联储的近乎无限制的发行货币的大权终于被英格兰银行也搞到手了。
  第三步棋就是美国这只肥羊又到了该爆剪羊毛的季节了。1927年的秘密会议之后,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国价值5亿美元的巨额黄金外流,在1929年美联储猛然提高利率之后,造成银行缺乏黄金储备而无法有效发放信贷,美国这只健壮的肥羊由于极度失血而休克。国际银行家们随后一拥而上,以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超低价格大举吃进蓝筹股和其他优质资产。麦克法登议员这样描述道:“最近仅一个州就有6万处房产和农场在一天中被拍卖。在密歇根州的奥克兰郡,有万户房主和农场主被扫地出门。类似的情况正发生在美国的每一个郡县。”
  在这场美国空前的经济浩劫中,只有最核心圈子里的少数人事先知道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投机大戏即将落幕,这些人得以及时抛出所有股票转而大量持有政府债券,他们都与伦敦罗斯柴尔德家族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个圈子以外的人,有些即使是超级富豪,也未能幸免于难。这个圈子里包括J.P.摩根和库恩雷波公司,以及他们选定的“优先客户”,如伙伴银行及与他们保持亲善的著名实业家、重要政客和友好国家的统治者。

  当银行家默里森从美联储辞职时,1936年5月30日的《新闻周刊》是这样评价他的:“大家一致认为美联储失去了一位能干的人。在1929年(股票崩盘之前),他召集了一个会议,命令他属下的几家银行在9月1日之前全部结束对证券交易商的贷款业务。所以,它们得以在随后的衰退中乘风而起。”[30]
  乔伊.肯尼迪(Joe Kennedy)的身家从1929年的400万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1 亿美元,翻了25倍。伯纳德.巴鲁在大崩溃前卖掉了所有股票转而持有国债。亨利.摩根索在“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前几天匆匆赶到银行家信托公司,命令他的公司在三天之内卖掉总价值达6 000万美元的所有股票。他的手下困惑不已,建议他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逐步清仓,这样至少能多赚500万美元。亨利.摩根索勃然大怒,冲着手下怒吼:“我到这里来不是和你讨论的!照我说的去做!”
  经过近8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我们仍然要惊叹这些国际银行家们的智商,他们毫无疑问是人类最为聪明的一群人。这样的手法,这样的权谋,这样丝丝入扣的设计,这样玩弄天下于股掌之中的胆略,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甚至直到今天,大多数人完全不相信他们的命运实际上被操纵在极少数人的手中。
  在国际银行家们“羊毛”喜获丰收之后,凯恩斯的“廉价货币思想”成为了银行家们的最新财富收割机,在他们主导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启了一个银行家们新的收获季节。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憨夫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1)盛夏里,燠热暑气逼人,忙了一整日,金乌仍迟迟不肯西坠。陆想云一进了村子,便放慢步调走在田间小路上,与擦身而过的邻里亲友打招呼,这自幼生长的一草一木、每一张脸孔,都让她熟悉、并且喜爱。回到家,心也就踏实了。过了这道木桥,再拐个弯,那放眼望去的一片果园,养大了她家三姊妹,不远处高挂的“陆”府门匾,就是她的家。眼看木桥在望,前方蹲了个人,既不过桥也不离开,就蹲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点击阅读]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2008年4月15日,北京饭店。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手捧聘书,我此前任职的盛大也派代表出席祝贺。熟悉的红地毯,熟悉的闪光灯,熟悉的媒体朋友的面孔。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 [点击阅读]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终究有一天,我意识到了时间的珍贵。瞬间就已经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平添了无数的烦恼。书店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书籍,多半于事无补--至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读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尝试过许多办法,然而我依然每天疲于奔命。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 [点击阅读]
拖延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编辑手记拿起武器,向拖延宣战在阅读本书之前,也许你会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小毛病,有些人会对这总也改不掉的习惯抱有些许懊恼,有些人会为在最后一秒钟的灵感迸发沾沾自喜,而这似乎都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当你愿意去深入了解这一行为的时候,你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因拖延而痛苦不堪的网友们。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啪!”一本新出炉的仁德学院校报狠狠摔在明晓溪的课桌上!正在整理期末考试卷子的明晓溪双手险险被砸到,她诧异地抬头,看到的只是一个狂怒而去的女生背影。是她们班的吗?好象从来没见过呀,难道她专门跑来向自己投掷暗器?小泉凉凉叹息,抓过校报:“姐妹啊,你现在是全民的公敌。”“咦?……”明晓溪觉得她语气不善,似有后话。“知道那个女生来做什么吗?”小泉的声音从校报里飘出。 [点击阅读]
明若晓溪番外篇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二年丙班的教室,已经是上午的第四节课。明晓溪边听课做笔记,边感觉身上阵阵寒意,两道愤怒的目光瞪得她胳膊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再瞪我,就变金鱼眼了啊。”小泉也真奇怪,瞪了一上午,眼睛都不会酸吗。“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女人!”恶狠狠的声音从小泉的牙齿间磨出来。“我哪里无情无义了。”恶狠狠瞪回去。 [点击阅读]
最后的守护者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艾泽拉斯双月中较大的那一个,今晚首先升起,现在,她正圆圆地挂在夜空,用那银白色的月光照亮着群星。在这片柔和的月光之下,装点着赤脊山脉的群峰。白天,日光给这些山峰抹上粉红的光晕,而到了晚上,他们又变成高大、孤傲的幽灵。山脉的西边山脚下,便是那艾尔文森林,被橡树和缎木所覆盖,从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海边。东边,则是广阔的黑色沼泽。一片布满溪流和河道的沼泽山地。那里到处是荒废的居所和潜藏着的危险。 [点击阅读]
木偶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作者风采: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