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花田半亩 - 2006年10月19日: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006年10月19日
  家
  让幸福,在我们的原野绽放。让我,在静默的年华里,苍老成你的记忆。
  家,一个令人无法不去依恋的地方。
  也许,不过不宽敞的房屋几间,也许,不过简陋平凡的一扇灯火,远远望见,却总是心生温暖。看那窗口的灯火摇曳,抚摩着熟悉的门板,闻到房里煲汤的香味,我知道家正等候着我的拥抱。
  于是,总是在掏出钥匙的时刻,会心微笑。喜欢钥匙扭开门锁的声音。喜欢归来的心情,一种饱满的归属感,伴着家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在这个偌大的世界,有谁不是飘零的孤独者?我们被无端抛到人间,遇见了今生的父母。他们微笑着抱起你,让阳光洒在你的脸上,等候着你的成长,看你一天天茁壮。于是,人仿佛一颗种子,在黑暗里获得了苏醒。于是,我们有了机会,来感受所有,微小的,巨大的,幸福或悲伤。
  因为有所知觉,我们便有所爱恋,有所牵挂。
  生命,是这样简单而玄妙地开始。在混沌中,我朦朦胧胧记得,那些最初的时刻。仿佛很安静,只有洁白的光芒,照进老房的窗口,只有母亲轻轻的呼吸,父亲起伏的心跳。我竟能够记得,这些细微的感受。也许,是记忆欺骗了我。也许,是幼小的我真的理解到他们抱起我时,那自然单纯的喜悦。

  这一切的背景,是家。是无比熟悉了,却又总是恍然间陌生的家。老房窗口的亮光,在无数的梦境里依旧闪闪烁烁。我总是梦见自己回去那里,院中还挤满淡粉红的月季。我的家,从那里开始,我的家,曾经是一座朴素却神奇的花园。
  如果,老房还在,柿子树该是果实累累的季节了。父亲会把它们摘下来,在窗台上摆成一排。它们诱人的橘红色,总引我忍不住用手去又摸又捏。“这个软了,能吃了吧?”我一脸馋相地问。柿子很甜,我总是吃得满身满脸。我很快乐,只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因为,还未曾经历悲伤。生活是明亮亮的,我并不惊奇它的美好,只任最可爱的时光,无声息地逝去。在幸福之中,我们总是难以察觉到它的存在。可能,这才是幸福的真相。当人高呼着,我很幸福,那多半是一种欺骗和表演。幸福,是不出声的,是不知情的。现在的我,开始羡慕那个吃柿子的孩子。她不懂得快乐,却拥有了一切。
  老房被推倒了。搬家的那天,我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竟没有一丝留恋。
  12岁,还是只去期待,而不知回首的年纪。我还不曾明白,这一次告别,便是永远的丢失。我收拾好最后的东西,转身离开了。老房的窗口,洁白的光芒依旧。只是,这房间空了,像个无底无涯的深渊,直通向时间的幻觉。

  孩子长大了。老人离开了。我的家,我童年的花园,荒芜了,和我的记忆一起,蔓生出绮丽的花朵,占据那些散碎的片段,迭错弥漫。然后,我住进新家,新的房间,拥有新的窗口。我们把墙壁粉刷,擦拭地板,迎接新的生活。我满怀着激动,为了一切的崭新。在高楼之上,我度着少女的时光。不紧不慢的日子,在家的四壁流淌。唱着欢乐的歌,画着明媚的图画,我很快乐,只是,那时我并没有学会懂得快乐的可贵。我挥霍着,所有跳跃着的青春。我没有将它们保藏在最宝贵的盒子里,却任由日期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我们总是无法把握,近在咫尺的拥有。在还来不及告别和失去的日子,我曾多么简单地经过着,最纯粹的青春。
  这里是家。这里有我的书架,我的床,我的衣柜。家,因为这些物质的存在,而显得实在而安全。它们令我感觉有所依靠。人,终于是无法脱离物质的包皮围和安慰。这时的我,平躺着,感受夜晚的宁静。没有声响,只有火车呼啸,从楼房的不远处驶过。我习惯了,现在的家,习惯了窗口半明半暗的光线。在窗台上养两盆花,每一天,看它们的苏醒和茁壮。我发觉,生命的相似性。于是,我能够感受到植物的呼吸,能够听到醒来的深夜里,它们鼻息的微声。陪伴我的生活,充实着家的温情。我感谢我的花,用尽力气,开放得如此诚恳而坦然。

  母亲在隔壁房间睡了,父亲还在客厅,等候着球赛。我躲在被里,读我的书,然后,缩起身子,迎接睡眠。这样的夜晚,让人感觉平静安心。而我们,又还有多少时间,拥有这样的平和安宁,守在父母的身边?时光,令我们懂得了悲伤。时光,把我们推向不归的未来,不容你回首。一回首,便是满心的疼痛。痛得你甜蜜而酸涩。他们老了。不是么?你开始为母亲染发了。
  想象着,我们的未来。同样是几间简单的房间,一窗摇曳的灯火。生活,从家为基点,一点点延伸向这貌似无涯的世界,却终于要回归到原点。这里是家。这里,是我们的归宿。没有人不是飘零的孤独者。唯有家,给你我以彻底的包皮容。让我细数着昨日,让我任性在快乐和幸福。我依赖着钥匙扭开门锁的声音。那一声之后,有父母的笑,有幸福,有明亮。我也曾等待着这一种声响,那之后,是你们的归来,是幸福,是明亮。
  我总是声称要远行,却终于是恋家的孩子。
  在这里,我们获得一切。
  在这里,我们拥有安宁。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