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荒原狼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留声机败坏了我的工作室里苦行式的充满智慧的气氛,陌生的美国舞曲闯进了我的悉心保护的音乐世界,带来破坏性的、甚至毁灭性的后果,而与此同时,又有新的、可怕的、解体的东西从四面八方涌进我迄今为止轮廓分明、自成一体的生活。荒原狼和赫尔米娜关于有上千个灵魂的说法一点不错,我身上除了所有原有的旧灵魂,每天都出现几个新的灵魂,它们提出各种要求。大吵大闹,我以前的性格的幻觉现在像一幅图画那样清楚地呈现在我眼前。我只让由于偶然的原因而非常擅长的几种智力和技能尽情发展,我只画了一个哈里的画像,只过了一个哈里的生活,而这个哈里只是一个在义学、音乐、哲学等几方面受过很好训练的专门家——我这个人剩下的其余部分,对整个由各种能力、欲望、追求构成的混沌,我一直感到非常厌恶,一概冠以荒原狼这个恶名加以贬低。
  最近我从幻觉中清醒过来了,我的人格分解为许多不同的品性,这绝然不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冒险,相反,常常是非常痛苦的。几乎令人不能忍受。在我的房间里,那留声机的声音听起来常常像魔鬼的嚎叫,因为它同我的环境极不相称。有时,当我在某家时髦饭店,混在油头粉面、衣着入时的色鬼、骗子中跳一步舞时,我似乎觉得背叛了生活中我原先觉得值得尊敬和神圣的东西。哪怕赫尔米娜只让我单独过上八天,我也会马上摆脱这些令人费解而可笑的色鬼。然而赫尔米娜总在我身旁;虽然我不是每天见到她,但我每时每刻都被她观察,听她引导,受她监视,让她鉴定,我的种种猛烈的反对和逃跑的想法,她都能微笑着从我脸色中看出来。
  随着以前称为我的性格的东西不断被破坏。我开始理解,我为什么如此绝望而又那样害怕死亡。我开始注意到,这种可恶可耻的恐死症是我以前的骗人的平民生活的一小部分。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哈勒尔先生——天才的作家,莫扎特和歌德专家,写了许多论及艺术中的形而上学、天才与悲剧、人性的值得一读的文章的作者,躲在他那堆满书籍的斗室里的多愁善感的隐士——这位哈勒尔先生不得不逐步进行向我解剖,而且无论在哪方面他都经受不住这种解剖。这位天才而有趣的哈勒尔先生虽然宣扬了理性和人性,抗议战争的粗野残忍,然而,他在战争期间并没有像他的思想必然导致的结论那样,让人拉到刑场枪毙,他反而找到了某种适应办法——一种非常体面、非常崇高的妥协,当然妥协终究是妥协。此外,他反对权力和剥削,但他在银行里存有许多工厂企业的股票,他花掉这些股票的利息而毫无内疚之感。他身上的一切都存在着这种矛盾。哈里·哈勒尔很巧妙地伪装成理想主义者、蔑视世界的人,伪装成忧伤的隐士、愤恨的预言家,但他骨万里仍然是个有产者,他认为像赫尔米娜那样的生活是鄙俗的,为在饭店里虚度的夜晚、在那里浪费掉的金钱而生气,他内心深感负疚,他对自身解放和自我完善的希望并不迫切,相反,他非常强烈地渴望回到以前那舒适的年代;那时,精神活动这类玩意儿使他快乐,给他带来荣誉。同样,那些被他蔑视嘲笑的报纸读者也渴望回到战前的理想时代,因为那时的生活比从受苦受难中学习要舒服得多。真见鬼,他——这位哈勒尔先生令人作呕!然而,我还紧紧抓住他不放,或者说抓住他那已经松开的假面具不放,我还留恋他玩弄精神的神态,留恋他对杂乱无章和意外变故感到普通市民的惧怕(死亡也属于这种意外变故),我嘲弄而嫉妒地把这位正在形成中的新哈里一一这位舞厅里的胆怯而可笑的外行——与以前的弄虚作假的、理想主义的哈里形象作比较,他现在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令人不快的性格特征,这同前几天在教授家里的歌德蚀刻画中使他感到讨厌的所有特征完全相同。他自己——老哈里——原来也是这样一个按照市民的模子理想化了的歌德,也是这样一个精神英雄,目光中露出高尚的神情,他具有高尚、充满人性而精神焕发的形象,就像上了润发油而使人精神十足一样,他几乎为自己灵魂的高贵而忘乎所以!见鬼,这幅优美的画现在却戳了几个可恶的窟窿,理想的哈勒尔先生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他的样子就像一位遭受强人洗劫、穿着被撕得破烂不堪的衣服的达官显贵,这时他聪明一点就该学习扮演衣衫褴褛的穷人角色,然而他却不是这样,穿着破衣烂衫还要挺胸突肚,似乎衣服*还挂满了勋章,他哭丧着脸继续要求得到加失去的尊严。

  我一次又一次地和音乐家帕勃罗见面,赫尔米娜是那样喜欢他,那么热切地找他作伴,因此我不得不修正对他的看法。在我的记忆中,我把帕勃罗看作漂亮的不中用的人,一个又矮小、又略爱虚荣的花花公子,一个快活的、无忧无虑的孩子,这孩子快乐地吹奏他的集市喇叭,只要说他几句好话,给他一点巧克力就很容易摆弄他。帕勃罗却不问我对他的看法,我的看法和我的音乐理论一样,他都觉得无所谓。他总是微笑着有礼貌地、友好地听我讲话,但从不给予真正的回答。尽管如此,我似乎引起了他的兴趣,可以看得出来,他努力使我喜欢,向我表示好意。有一次,我和他谈话也是毫无结果,我火了,几乎粗暴起来,他惊愕而忧伤地盯着我,拿起我的左手抚摸我.从一个镀金小罐里拿出一点鼻烟之类的东西给我,说我吸了会觉得舒服的。我向赫尔米娜投去询问的目光,她点点头,我接过东西吸起来。果然,我很快又有了精神,又活跃起来,在烟末里大概有可卡因。赫尔米娜告诉我,帕勃罗有许多这一类药品,这是他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得到的,有时给朋友服用一点,他是配制这些药品的大师。他配制的有镇痛剂、安眠剂,有使人做美梦的,有让人获得快感的,也有催发情欲的。

  有一次我在街上,在码头边遇见他,他二话没说就来跟我作伴。这次我终于让他开口说了话。
  他手里摆弄着一根黑色的银制细棒,我对他说:“帕勃罗先生,您是赫尔米娜的朋友,这就是我对您感兴趣的理由。可是我不得不说,跟您交谈真不容易。我试过好几次,想和您谈谈音乐,我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听听您反驳的意见和您的判断;可是您总不肯给我,哪怕最简短的回答。”
  他很诚恳地对我笑笑,这次他不再避而不答,而是沉静地对我说:“您要知道,按我的看法,谈论音乐根本没有意思。我从不谈音乐。对您那些非常隽永、非常正确的言辞,要我回答什么好呢?您说的一切都很有道理。可是您瞧,我是音乐家,不是学者,我不相信,在音乐里‘正确’的意见有一丝一毫价值。就音乐而论,重要的不在于人们是否正确,是否有鉴赏力,是否有教养等等。”
  “就说是这样吧,那么重要的是什么?”
  “就在于人们在演奏歌唱,哈勒尔先生,就在干人们演奏得尽可能的好,尽可能的多,尽可能的专注。就是这么一回事,先生。如果我把巴赫和海顿的全部作品都记在脑子里,并同。能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些作品,这样我对谁也没有用。如果我拿起我的萨克斯管,演奏一首流畅的西迷曲,不管这首西迷曲是好是坏,乐曲会给人们带来快乐,乐曲会进入他们的骨髓,进入他们的血液。重要的仅在于此。当舞厅里长时间休息后,音乐再一次响起的片刻,您好好看看那一张张脸吧,他们的眼睛怎样闪出异样的光彩,他的腿怎样在颤动,他们的脸怎样开始露出笑容!这就是人们演奏音乐的目的所在。”

  “说得很好,帕勃罗先生。可是除了刺激感官的音乐,还有使人得到精神享受的音乐。不仅有在某一片刻被演奏的音乐,还有不朽的音乐,即使当前没有人去演奏,它也是传世的音乐。某个人可能单独躺在床,他突然会想起记忆中的《魔笛》或《马太受难曲》的某个旋律,然后音乐就响起来,虽然没有人吹笛子,没有人拉小提琴。”
  “不错,哈勒尔先生。连伊尔宁和瓦伦西亚这样的舞曲,每六夜里都被许多孤独的、梦幻的人无声地复制着;即使办公室里最可怜的打字员在脑子里也记着最新的一步舞舞曲,按照舞曲的节拍敲击字键。您说得对,所有这些孤独的人,我让他们大家享受他们那无声的音乐,不管是伊尔宁也好,《魔笛》也好,还是瓦伦西亚也好。可是,这些人从哪里获得他们的孤寂无声的音乐?他们是从我们音乐家这里听去的,这些音乐只有光演奏,让人听见,同他们融为一体,他们才能在家里坐在他们的房间里,回想它,梦见它。”
  “同意您的看法,”我冷冷地说。“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把莫扎特与最新的狐步舞曲相提并论。您给人们演奏神圣而永恒的音乐抑或廉价的应时小曲,这可不是半斤八两的事情。”
  帕勃罗注意到我的声音激动起来,他赶紧露出笑脸,抚摸我的手臂,用非常柔和的声音说道:
  “啊,亲爱的先生,谈到‘相提并论’,您也许完全正确。莫扎特也好,海顿也好,还是瓦伦西亚也好,您可以把他们分成您认为合适的等级,这随您的便。这对我来说都一样,我无需决定他们的等级,也没有人问我。莫扎特也许还要演奏一百年,而瓦伦西亚也许两年后就销声匿迹,我以为,这一点尽可让上带去决定,上帝是公正的,他决定我们每个人活多久,他也决定每首华尔兹舞曲和每首狐步舞曲的寿命,他肯定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我们音乐家只能做我们的事情,履行我们的义务,完成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演奏此时此刻人心渴望得到的东西,我们必须演奏得尽可能的好,尽可能的美,尽可能的打动人心。”
  我叹了口气,不想再谈下去了。这个帕勃罗真难对付。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