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黄色房间的秘密 - 第一部分 第二十六章 大家都在等待胡乐塔贝耶的到来(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十六章 大家都在等待胡乐塔贝耶的到来(2)从读到《时代》杂志上的那篇报道开始,巴黎的“弗里德里克?拉森支持派”与“胡乐塔贝耶支持派”就开始争论,对抗着,一直持续到巴黎最高法院的台阶上面,甚至进行到刑事法庭里面。那些无法进入法庭的人们在法院附近一直待到晚上很晚,才被士兵和警察们费了很大力气挡了回去。他们非常想知道任何有关“黄色房间案件”的消息,期待着哪怕非常荒谬的流言。曾经有一段时间,有流言说斯坦森先生在法庭里也被逮捕了,并且承认自己就是凶手。这表明了大众是如何轻易地被疯狂的紧张和兴奋控制住了。大家都在期待胡乐塔贝耶的出现。有些人假装认识胡乐塔贝耶,所以当一位持有通行证的年轻人穿过隔开人群和法院大楼的通道时,大家都被带动着喊了起来:“胡乐塔贝耶!胡乐塔贝耶来了!”《时代》杂志社经理的到来同样带来了一场轰动。有些人激动地鼓起掌来,但是还有些人生气地叫喊着。这场对罗伯特?达扎克先生的审讯是由罗克兹先生主持的,罗克兹先生是一位很有威严的法官,但是内心非常真诚。证人们被一一带上了法庭。当然,作为所有与格兰德庄园的谜案有接触的人物之一,我也在那儿。当天出庭的人有:看起来苍老了许多几乎已经让人认不出来的斯坦森先生、弗里德里克?拉森先生、仍然红着脸膛的阿瑟?兰斯先生、雅克大叔、戴着手铐由两位宪兵押上法庭的马修先生、眼含泪水的马修太太、伯尼尔先生与太太、两位护士、斯坦森先生家里的厨师、住在斯坦森庄园的其他所有人、巴黎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埃皮奈火车站的那位工作人员、斯坦森先生和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的一些朋友,以及罗伯特?达扎克先生的那些证人。幸运的是,开庭后不久我就被询问过了,这样我就可以专心地待在庭上,观察将要发生的整个审判过程。当天的法庭非常拥挤,很多律师不得不坐到了地上的台阶上面。在那些律师身后,是其他相关司法部门派来的代表。罗伯特?达扎克先生站在被告人席位上,身边有警察们看守着,非常英俊、高大,而且冷静。他的出现在人群中带来了一片仰慕的声音,而不是激动的抗议声。他在被告席上身体向前倾斜着倚靠在胸前的台子上。亨利?罗伯特律师,在他的首席秘书安德里?海瑟律师的协助下,正在忙着翻看他发言要用的稿子。很多人都期待着斯坦森先生在说完了他的证词之后,能够走到被告席那里,和罗伯特?达扎克先生握一握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多说一句话就转身离开法庭了。非常明显的是,陪审团的成员们对《时代》杂志社经理手中拿的那封信件非常感兴趣,他们忍不住和亨利?罗伯特律师就那封信快速地交流了起来。经理先生后来在法庭前排的一个公共座位上坐下了。对于他的出现大家都很惊讶,因为他本应该和其他所有的证人一样被安排在为他们指定的位置上。像往常一样,刑事起诉书的朗读顺利地完成了。在这里,我就不详细描述罗伯特?达扎克先生经受的冗长的审讯了。他非常快速清晰地回答了被问到的每一个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对于一些关键事实所保持的沉默,无疑就是给自己判了死刑。看起来,他的这种沉默对他来说就是致命的。他甚至对法官的谴责采取了沉默的无视态度。法官严厉地告诉他说,他的沉默就意味着死亡。“非常好,”他说,“我接受死亡的到来,但是我是清白的。”正在那时,名声斐然的罗伯特律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时机,试着解释说这正体现了罗伯特?达扎克先生正直高贵的性格,因为只有有着英雄气魄的人,才会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还为了一些道德的原因保持着沉默。但是这样的说法只能让那些本来就相信罗伯特?达扎克先生是无辜的人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在休庭期间,胡乐塔贝耶仍然还没有出现。每次一有门响的声音,法庭里所有的眼睛都会转向门的方向,去看是否是胡乐塔贝耶到来了,然后就会再次转到《时代》杂志社经理的身上。而经理自始至终都非常平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当他有一次向自己的口袋中摸索时,法庭中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那封胡乐塔贝耶记者留下的信!然而,我的本意并不是在这里向大家描述整个庭审过程的所有细节。我的读者们对格兰德庄园发生的谜案已经非常熟悉了,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现在,让我们来到永远留在大家记忆中的、那一天里最为戏剧性的一刻吧。当庭审开始继续进行时,亨利?罗伯特律师向马修先生问起了关于看林人先生死亡事件的一些问题。马修先生的妻子也被带上庭来与她的丈夫对质。马修太太泪流满面地作证说,她确实是看林人先生的情妇,而且她的丈夫也曾经怀疑过这些。但是,她再一次保证说,她的丈夫与她的情夫之死没有任何关系。接着,亨利?罗伯特先生请求法庭听一下弗里德里克?拉森侦探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在休庭期间,我和弗里德里克?拉森先生讨论了一小会儿,”亨利?罗伯特律师说道,“是他让我明白了,看林人先生的死并不是由马修先生造成的。让我们来听听弗里德里克?拉森先生的理论吧。”弗里德里克?拉森先生被带了进来。他的解释非常清晰:“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把马修先生牵扯到这个案件里来。”他说,“我已经告诉马奎特警官,马修先生对看林人先生那些威胁的话语,误导了他对这一案件的想法。在我看来,对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的谋杀,和对看林人先生的谋杀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当时,我们正向着在院子里逃跑的伤害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的凶手开枪,在我们看来,他被困住了,很有可能已经被打死了。但是,事实上,在他消失的那一瞬间,他只是转到格兰德庄园城堡右翼后面的角落里面去了。在那里,他遇到了看林人先生。毫无疑问,看林人先生试图抓住那位凶手。但是,凶手手中拿着那把他用来刺伤马蒂尔德?斯坦森小姐的匕首,就是用这把匕首,他杀害了看林人先生。”这段非常简洁的解释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法庭里响起了一片表达赞成的说话声。“那么凶手呢?凶手怎么样了呢?”法官问道。“显然,凶手藏在了院子尽头的某个黑暗的角落里。在我们把看林人的尸体抬走,离开了院子之后,凶手就悄悄地逃脱了。”弗里德里克?拉森先生的话刚刚说完,法庭的后面就传来一个非常年轻的声音:“我赞成弗里德里克?拉森先生对于看林人先生死亡原因的看法,但是关于凶手是如何逃脱的,我与他有着不同的观点。”法庭里每个人都将身子转了过去,被这句话震住了。法庭的工作人员向发表这段言论的人冲了过去,要求他保持安静,法官也要求将这位闯入者立刻赶出法庭。但是,同样一个清晰的声音再次响起了:“法官先生,是我,约瑟夫?胡乐塔贝耶。”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