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黄色房间的秘密 - 第一部分 第二章 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出场(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 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出场(1)年轻的胡乐塔贝耶先生走进我的卧室的那一场景,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当时大概是早上8点左右,我正在床上阅读《马丁》杂志发表的那篇关于格兰德庄园案件的文章。在做进一步讲述之前,是时候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这位朋友了。我第一次见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时候,他是一位非常年轻的记者。那时我在律师界还是个新手,经常在检察官办公室的走廊上遇到他。他在当时就被大家称做“一颗好坚果”。他的头像子弹头一样圆滑,像是从一盒撞球中拿出来的一样,我想这正是他的那些撞球爱好者朋友们给他起这个外号的原因吧。过去他的脸总是像西红柿一样红,现在却时而像云雀一样欢快,时而又像法官一样威严。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只有十六岁半。每一个不了解他的人,第一次见到他都禁不住要问,这么年轻的人,他已经在报社站住脚了吗?胡乐塔贝耶是《时代》杂志的编辑之一——《时代》杂志是《马丁》杂志的有力竞争对手。在那个发生在奥伯斯卡夫路的被切成碎片的女人的案件中,遗失的左脚就是被胡乐塔贝耶发现的。为了这只左脚,巴黎的警察们徒劳无功地搜寻了一个星期,然而却被年轻的胡乐塔贝耶在一个没有人能想到的下水道里发现了。为了做到这些,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下水道维修工,混在一群巴黎市政府雇来的工人之中。当主编拿到了那只“珍贵”的左脚,并且知道是胡乐塔贝耶的发现之后,不仅对这位十六岁男孩所拥有的侦探式的智慧感到惊讶,同时也很高兴地在他的杂志资料室的橱窗中陈列出了那只“奥伯斯卡夫路案的左脚”。“这只脚会成为一个轰动的头版的!”他叫道。就在那时,当主编把那只恐怖的左脚交给与杂志有关的医学律师时,他问这个年轻的男孩,也就是不久后著名的胡乐塔贝耶先生,如果让他成为《时代》杂志的一名记者,他想要多少报酬?“每月二百法郎。”这位年轻人谦逊地回答,对这个提议感到惊讶不已。“你应该得到二百五十法郎,”主编说道,“只不过你要对公众说,在此之前,你已经在这个报社工作了一个月了。你要让大家明确地知道,不是你,而是《时代》杂志发现了这只奥伯斯卡夫路案的左脚。你要明白,年轻人,一个人什么都不是,报社才是全部。”说完了这些,主编告诉这位年轻人他可以离开了,但是在他走出房间之前又把他叫了回来,问起他的名字。年轻人回答道:“约瑟?约瑟芬。”“这是个什么名字啊,”主编说道,“但是幸好你也不必为你的文章签名,所以这也没什么关系。”这个满脸稚气的记者很快就交到了很多朋友,因为他很有幽默的天赋,即使脾气最糟的人也会被他的幽默感打动。在法院的咖啡厅里,很多报社的记者在去某个庭审之前,都会聚在那里寻找案件的消息。胡乐塔贝耶凭借自己侦探式的才能,很快就赢得了能够探听到隐秘案件消息的名声。当一个案子值得去进行探索时,胡乐塔贝耶经常比最著名的侦探还要厉害。正是在法院咖啡厅那里,我对胡乐塔贝耶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刑事律师和记者并不是敌人,前者需要宣传,后者需要获得消息。我和胡乐塔贝耶总是在一起聊天,很快我就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如此聪明、质朴,而且有着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