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红字 - 18一片阳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瑟-丁梅斯代尔凝视着海丝特的面孔,他的神情中确实闪烁着希望和欣喜,但其中也夹杂着畏缩,以及对她的胆识的一种惊惧,因为她说出了他隐约地暗示而没敢说出的话。
  但是,海丝特-白兰天生具有勇敢和活跃的气质,加之这多年来不仅被人视如陌窖,而且为社会所摒弃,所以就形成了那样一种思考问题的高度,对牧师来说简直难以企及。她一直漫无目标地在道德的荒野中徘徊;那荒野同这荒林一样广漠、一样错综、一样阴森,而他俩如今正在这幽暗的林中进行决定他们命运的会谈。她的智慧和心灵在这里适得其所,她在荒漠之处自由漫游,正如野蛮的印第安人以林为家。在过去这些年中,她以陌生人的目光看待人类的风俗制度,以及由教士和立法者所建立的一切;她几乎和印第安人一样,以不屑的态度批评牧师的丝带、法官的黑袍、颈手枷、绞刑架、家庭或教会。她的命运发展的趋向始终是放纵她自由的。红字则是她进入其他妇女不敢涉足的禁区的通行证。耻辱,绝望,孤寂!——这些就是她的教师,而且是一些严格粗野的教师,他们既使她坚强,也教会她出岔于。
  而在牧师那一方面,却从来没有过一种经历会引导他跨越雷池一步;虽说只有一例,他曾经那么可怕地冒犯了其中最为神圣的戒条。但那只是情感冲动造成的罪过,并非原则上的对抗,甚至不是故意而为。从那倒霉的时日起,他一直以病态的热情,小心翼翼地监视着自己的,不是他的行为——因为这很容易调整——,而是他的每一丝情绪和每一个念头。当年,牧师们是身居社会首位的,因此他只能更受戒律、原则甚至偏见的束缚。身为牧师,他的等级观必然也会限制他。作为一个一度犯罪、但又因未愈的伤口的不断刺激而良心未泯并备受折磨的人,他或许会认为比起他从未有过罪孽反倒在道德上更加保险。
  这样,我们似乎就明白了:就海丝特-白兰而论,这备受摒弃和耻辱的整整七年的时间,只不过是为此时此刻做好准备而已。但阿瑟-丁梅斯代尔可不同!倘使象他这样一个人再次堕落的话,还能为减轻罪行作何辩白呢?没有了;除非可以勉强说什么:他被长期的剧烈痛苦压垮了;他的头脑已经被自责折磨得阴暗和混乱了;他要么承认是一名罪犯而逃走,要么继续充当一名伪君子而留下,但他的良心已难以从中取得平衡;为了避免死亡和耻辱的危险,以及一个敌人的莫测的诡计,出走原是合乎情理的;最后,还可以说,这个可怜的朝圣者,在他凄凉的旅途中,倍感昏迷、病痛和悲惨的折磨,却瞥见一道充满仁爱和同情的闪光,其中有崭新和真实的生活,可以取代他目前正在赎罪的沉重的命运。如果把那严酷而伤感的真理说出来,那就是:罪孽一旦在人的灵魂中造成一个蹿隙,今世便万难弥合。当然,你尽可以用心守望,以防敌人再度闯进禁地,甚至还可以预防他在随后的袭击中选择另一条比他原来成功的突破曰更好的途径。但是,那断壁颓垣仍然存在,敌人就在附近暗中移动,试图再次获得难忘的胜利。

  如果这算是一场激争,那是无须描述的。只消一句话就足够了:牧师决心出走,但不是一个人。
  “在这过去的七个年头中,”他想着,“如果我还能回忆起有过瞬间的宁静或希望,我也会看在上天的仁慈的诚意上忍受下去的。可是如今,我既已命中注定无法挽回,又何必不去捕捉已经定罪的犯人临刑前所能得到的那点慰藉呢?或者说,象海丝特规劝我的那样,如果这是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途径,我踏上它肯定不是舍弃什么光明的前程!何况,没有她的陪伴,我再也活不下去了;她对我的支撑是那样有力,她对我的抚慰是那么温柔!啊,我不敢抬眼仰望的天神啊,你还肯再饶恕我吧!”“你就走吧!”海丝特说,当他迎到她的目光时,她是那么安详。
  这决定一旦做出之后,一般欣喜异常的色彩便将其跳动的光辉投射到他胸中的烦恼之上。这种振奋人心的决定对于一个刚刚逃脱自己心灵禁锢的囚犯来说,有如踏上一片未受基督教化的、尚无法律管理的荒土,让他呼吸到那旷野的自由空气。他的精神就此一下升腾起来,比起被悲惨心境压得匍匐在地时,更近地看到了天空的景色。他是一个深具宗教气质的人,因此他的情绪上便必然会染上虔敬的色调。
  “我重新尝到喜悦了吗?”他对自己诧异地叫道。“我还以为喜悦的胚胎已经在我心中死掉了呢1嗅,海丝特,你可真是我的好天使呢!我似乎已经把我这个疾病缠身、罪孽玷污和忧愁满腹的人抛到了这林中落叶之上,再站起来时已经脱胎换骨,周身充满新生的力量来为仁慈的上帝增光!如今我这条生命已经好得多了!我们怎么没有早点想到这一步呢?”
  “咱们不要回头看了,”海丝特-白兰回答说。“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又何必去留恋呢?瞧!我取下这个标志,也就同时取下了与此相关的一切,就象从来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
  她一边这样说着,一边解开别着红字的胸针,从胸前取下红字,远远地抛到枯叶之中。那神秘的标志落在离小溪不远的地方。只消再飞这几指宽的距离,红字就会落进水里,那样的话,小溪除去连续不断地喃喃诉说着的莫测的故事之外,又要载着另一段哀怨流淌了。但那个刺绣的红字落在岸边,象一颗遗失的珠宝似的闪闪发光,某个倒霉的流浪者可能会把它拣起来,从此便会被神秘的罪恶幽灵、沉沦的心灵和难言的不幸所萦绕了。

  海丝特除掉那耻辱的标志之后,深深长叹一声,她的精神就此解脱了耻辱和苦闷的重荷,轻松得简直飘然欲仙了!她如今感到了自由,才明白那重荷的份量!随着另一次冲动,她摘下了那顶束发的正正经经的帽子;满头乌黑浓密的秀发立刻飘洒在肩头,厚实之中显出光影婆婆,为她的容貌乎添了柔和之美。她的嘴角和眼波中散发出温柔的嫣然笑意,似是涌自她女性的心头。长期以来十分苍白的面颊也泛起红潮。她的女性,她的青春,和她各方面的美,都从所谓的无可挽回的过去中恢复了,伴随而来的是她少女时期的希望和一种前所不知的幸福,都在此时此刻的魔圈中荟萃一堂。而且,那种天昏地暗似乎是这两个人心中流泄出来的,此时也随着他们忧伤的消逝而消散了。突然之间,天空似乎一下子绽出微笑,立时阳光四射,将灿烂的光芒洒向膝腕的树林,使每一片绿叶都兴高采烈,把所有枯黄的落时染成金黄,连肃穆的树木的灰色树干也闪出亮光。原先造成阴影的东西,如今也成了发光体。小溪的河道也愉快地粼粼闪光,溯源而上可以直抵树林的那神秘心脏。此时也已成为一种欢乐的神秘。
  这就是大自然——从未被人类法律管制过的、也从未被更高的真理照射过的蛮荒的、异端的、森林中的大自然——对这两个人精神的祝福所表示的同情!无论是新诞生的、抑或是从昏死般沉睡中醒来的爱情,总要产生一种阳光,将内心充满,并洋溢而出,喷薄到外界。此时即使林中仍然幽暗如故,在海丝特的眼中,在阿瑟。丁梅斯代尔的眼中,也仍然会是光芒四射的!
  海丝特望着他,心头又是一阵喜悦的震颤。
  “你应该认识一下珠儿!”她说。“我们的小珠儿!你已经见过她了,——是啊,我知道的!——但现在你要用另一副目光来见她。她是一个怪孩子!我简直不理解她!但你会象我一样亲亲热热地爱她,还要给我出出主意怎么对付她。”
  “你看孩子会高兴认识我吗?”牧师有点不安地问。“我躲着小孩子已有好长时间了,因为他们常常对我表示不信任——一种回避和我亲近的态度。我甚至一直害怕小珠儿!”
  “唉,那可太让人难过了!”做母亲的回答说。“但是她会亲亲热热地爱你的,你也会一样爱她的。她就在不远的地方。我来叫叫她!珠儿!珠儿!”
  “我看见孩子了,”牧师说。“她就在那边,站在一道阳光下,离这儿还有一段路,在小溪的对岸。你是说这孩子会爱我?”

  海丝特莞尔一笑,又叫了一声珠儿,这时可以看见她了,就在一段距离之外,正如牧师所说,她站在透过树弯照到她身上的一道阳光之中,象是个被了一层灿烂衣装的幻影。那阳光来回抖动,使得她的身影忽明忽暗——一会儿象是个活生生的孩子,一会儿又象是孩子的精灵——随着阳光去面复返。她听到了她母亲的呼唤,慢慢穿过树林走了过来。
  她母亲坐在那儿和牧师谈话的当儿,珠儿并不觉得时间过得无聊。那座阴森森的大树林——对那些把世间的罪孽和烦恼都装进胸扉的人们来说,虽然显得那么严厉,但却成了那孤独的幼儿的玩伴,而且懂得怎么陪着她玩。大森林尽管阴沉忧郁,却露出最亲切的心情来欢迎她。向她提供了红树浆果,那是去年秋天长出,今年春天才成熟的,此时红得象珠珠血滴,树在枯叶上。珠儿采集了这些浆果,很喜欢那种野果的滋味。那些野生的小动物,都不肯从她的小径上走开。一只身后随着十只雏鸟的雌鹧鸪,确曾冲上前来威吓她,但很快就后悔那么凶,还咯咯叫着她的孩子不必害怕。一只独栖在低校上的野鸽,在珠儿来到树下时没有飞开,只是发出一声既象问候又象惊讶的叫声。一只松鼠从它作巢的高树的密时中叽叽咕咕,不知是生气还是高兴——因为松鼠本是爱发怒又逗人爱的小家伙,它的脾气实在让人捉摸不定——它边向那孩子叽叽咕咕,还扔下一颖坚果在她的头上。那是一颗去年结下的坚果,已经被它的利齿咬啮过了。一只狐狸被她踏在落时上的轻轻的脚步声所惊醒,探头探脑地望着珠儿,似乎拿不定主意,是悄悄溜走,还是呆在原地继续它的瞌睡。据说——故事叙述到这里确实有些荒唐了——,还有一只狼走上前来,嗅了嗅珠儿的衣服,还把它那野兽的头仰起来让她拍拍。不过,实情大概是:那森林母亲及其养育的这些野兽,全都在这人类的孩子身上辨出了一种亲切的野味。
  而她在这林中,也要比在居民区两边铺了草的街道上,或是她母亲的茅屋中,显得温和些。花朵象是明白这一点;在她经过时,就会有那么一两朵悄声低语:“用我来打扮打扮你自己吧,你这漂亮的孩子,用我来打扮打扮你自己吧!”——而为了让它们高兴,珠儿也就摘了几朵紫罗兰、银莲花和耧斗菜,以及一些从老树上垂到她眼前的翠绿的嫩枝。她用这些花枝编成花环,戴往头发上,缠在腰肢间,于是便成了一个小仙子,或是林中小仙女,或是同古老的树林最为亲密无间的什么精灵。珠儿把自己这样打扮好了,便听到她母亲的呼唤,慢慢地往回走去。
  她走得很慢,因为她看到了牧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反物质飞船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CT是一种反物质,它也可以说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体现形式。对于地球来讲,CT是陌生的,但在太空中却存在着许多由它构成的流星、慧星和小行星。CT原子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这是一种肉眼不能看见的差别,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差别。CT物质看起来与普通的物质别无二致——只要二者不碰触到一起。一旦碰触发生,两种物质正好相反的电荷互相抵销,相反的粒子发生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点击阅读]
变形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一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 [点击阅读]
古都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啊,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光的明媚。在城里狭窄的院落里,这棵枫树可算是大树了。树干比千重子的腰围还粗。当然,它那粗老的树皮,长满青苔的树干,怎能比得上千重子娇嫩的身躯……枫树的树干在千重子腰间一般高的地方,稍向右倾;在比千重子的头部还高的地方,向右倾斜得更厉害了。枝桠从倾斜的地方伸展开去,占据了整个庭院。它那长长的枝梢,也许是负荷太重,有点下垂了。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唐璜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苏格兰贵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于伦敦。他天生跛一足,并对此很敏感。十岁时,拜伦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纽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正规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等各种活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