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褐衣男子 -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是一个怪异的晚上。销售处唯一适合我的化装服是“玩具熊”。如果是在英格兰某个冬夜装扮成熊,跟一些漂亮年轻的女孩一起玩,我是不会介意——但是在赤道地区就很不合适了。然而,我仍制造了很多欢乐,而且得到第一奖。
  布莱儿夫人拒绝化装。显然她是跟彼吉特同一看法。瑞斯上校也一样。安妮-贝汀菲尔为她自己编造了一件吉普赛服装,看起来特别美。彼吉特推说他头痛而没参加。我要一个叫做瑞佛斯的矮怪人代替他。他是南非工会的重要委员。他是一个可怕的矮人,但是我想跟他在一起,因为他提供我所需要的情报。我想从双方面了解南非河边高地事件。
  跳舞是一件热门的事。我跟安妮-贝汀菲尔跳了两支舞,而她不得不假装她喜欢跟我跳舞。我跟布莱儿夫人跳了一支,但是她并不假装她喜欢,因而我找了其他几个容貌不错的少女当牺牲品。
  然后我们去吃晚饭。我叫了香槟酒;服务生建议说一九一一年份的克里特是船上最好的香槟,我接受了他的建议。我似乎正好找对了令瑞斯上校大开金口的东西,他一反平常的缄默,变得健谈起来。这令我高兴了一阵子,然后我发现,我们这一群的中心灵魂人物变成了不是我,而是瑞斯上校。他拿写日记来跟我开玩笑。
  “那有一天会透露出你所有的轻率言行,彼得勒。”
  “我亲爱的瑞斯,”我说,“恕我冒昧地说,我并不是像你所想的傻子。也许我有过轻率的言行,但是我不会把它们写下来。在我死后,我的遗嘱执行人会知道我对很多人的观感,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能从我的日记中,发掘任何可以改变他们对我的观感的线索。日记的用处是在于记录他人的习性——但不是自己的。”
  “虽然如此,但是难免不自觉的自我透露。”
  “在心理分析家的眼里,什么都是丑恶的,”我说教式地回答。
  “你的生活一定十分有趣吧?瑞斯上校?”贝汀菲尔小姐以明亮的大眼睛盯住他说。
  她们就是这样,这些女孩们!莎士比亚剧本中的奥塞罗以说故事来吸引狄斯蒂娜,但是,哦,难道狄斯蒂娜不是以倾听的方式来吸引奥塞罗吗?
  不管怎样,这女孩是替瑞斯找对了话题。他开始叙述狮子的故事。一个射杀很多狮子的男人,总是比其他男人占优势。似乎这也是该我讲讲狮子故事的时候了。一个比较轻松的故事。

  “对了,”我说,“那使我想起了一个我听过的很富刺激的故事。我的一个朋友到东非某个地方去游猎。有天晚上,他为了某件事情走出他的帐篷,被一声低沉的吼叫吓着了。他突然转身,看到一只狮子蹲伏着正要跳过来。他把来复枪留在帐篷里没带出来,情急之下,只好迅速地俯下,狮子正好跳过他的头。狮子搞不懂怎么没扑到他,怒吼着准备再一次扑袭。他又迅速俯下身子,狮子又从他头上跳过去。如此连续三次,这时他已靠近帐篷口,飞奔进去抓住来复枪。当他手握来复枪出来时,狮子已经不见了。那使得他大惑不解。他匍匐前进到帐篷的后面,那儿有块空地。就在那里,那只狮子正忙着练习低姿扑杀的功夫。”
  这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喝了口香槟。
  “另一个时候,”我说,“我的这位朋友有过第二次奇特的经验。他正在长途旅行中,急于在太阳炽晒之前赶到目的地,天才蒙蒙亮时,就催他的童仆套车。他们遇到了不少麻烦,因为骡子都很不听话,但是最后还是套好了车上路。那些骡子像风一般地快跑着,天亮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为什么。原来在暗暗的天色下,童仆把一只狮子当成了骡子套在车上。”
  这个故事也赢得了满堂喝彩,但是我确定最大的掌声是来自我的朋友——那工会委员——他一脸苍白认真的神色。
  “我的天啊!”他不安地说,“那谁去解开缰绳?”
  “我非去罗得西亚不可,”布莱儿夫人说,“在你告诉我们那些故事之后,瑞斯上校,我非去不可。虽然旅途艰辛,要搭五天的火车。”
  “你可以搭我的私人车厢,”我献殷勤地说。
  “哦,尤斯特士爵士,你真是太好了!你是说真的吗?”
  “当然!”我略带责备口气得说,同时再喝掉一杯香槟。
  “再过一星期左右,我们就到南非了,”布莱儿夫人叹口气说。
  “啊,南非,”我滥情地说,同时开始引用我最近在殖民地协会的演讲词。“南非向世界展示的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她的水果农产,她的羊毛柳杉,她的兽群和皮革,她的黄金和钻石——”
  我说的很快,因为我知道一旦我暂停下来,瑞佛斯便会插进来,告诉我皮革毫无价值,因为动物都在铁蒺藜之类的东西上上吊自杀,同时否认其他东西的价值,最后以河边高地的矿工生活是任何地艰苦来结束。而且我也不想被指责为资本家。然而,那令人着魔的字眼“钻石”还是引来了别人的插嘴。

  “钻石!”布莱儿夫人心醉神迷地说。
  “钻石”贝汀菲尔小姐屏息说。
  她俩异口同声地问瑞斯上校:
  “我猜你一定到过庆伯利吧?”
  我也到过庆伯利,但是我并没有及时说出来。瑞斯上校正被一大堆的问题所淹没。矿石是什么样子?土人都被关在围地里是不是真的?等等。
  瑞斯回答她们的问题,同时显现出他这方面的知识相当不错,他描述着安置土人的方法,研究机构,以及各种防盗的措施等等。
  “那么,实际上是不可能从事取任何钻石喽?”布莱儿夫人十分失望地问道,好像她要到那里是为了偷钻石。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布莱儿夫人。盗窃还是照样发生——就像我告诉过你的那个案子,黑人把钻石藏在他的伤口里。”
  “是的,但是如果说大量呢?”
  “有过一次,在最近几年里,事实上就在战争爆发前。你一定记得那件案子,彼得勒,你那时正在南非,对不对?”
  我点点头。
  “告诉我们,”贝汀菲尔小姐叫着,“哦,告诉我们嘛!”
  瑞斯笑了笑。
  “好,我告诉你们,我想你们大都听说过劳罗斯-厄兹里爵士?他是南非的矿业大亨,主要是金矿。他之所以卷入这个故事是因为他的儿子。也许你们还记得就在战争爆发的前夕,盛传在英属圭亚那丛林里岩石地某处,有一具有潜力的新庆伯利钻石蕴藏地。据说有两个年轻的探险家从南美的那个地区回来,带着特出的原钻石收集品回来,其中有些相当大。在艾色魁伯河和马札鲁尼河附近曾经发现过小钻石,但是这两位年轻人,约翰-厄兹里和他的朋友鲁卡斯,宣称他们在两条溪流的共同源流处,发现大钻石床。那些钻石有着各种颜色,粉红、蓝、黄、绿、黑以及纯白色。厄兹里和鲁卡斯到庆伯利,准备将他们发现的钻石拿给专家鉴定。就在那个时候,迪比尔斯发生了一件轰动的钻石大窃案。钻石从迪比尔斯运往英格兰时,通常分成面包,如此安全性很高,两双钥匙分由两个人执有,而只有第三个人知道要这两双钥匙联合起来,才能打开任何一包。钻石交给银行,再由银行运至英格兰。每一包钻石约值十万镑。

  “这一次银行发现钻石包的封口有点不对劲,大为震惊,打开来看,发现里面包的不是钻石,而是糖块!”
  “罪嫌是如何落在约翰-厄兹里身上的,详情我不知道。人们记起了他在剑桥时十分放浪不拘,他的父亲不只一次地替他还债。不管怎样,这个南美钻石田的故事不久便成了只是一个奇想。约翰-厄兹里被捕。在他所带的钻石样品中,被发现有些是失窃的钻石。
  “但是这个案子并未提至法庭。劳罗斯-厄兹里爵士赔偿失窃钻石的价款,因而未起诉。至于窃盗案的确实发生经过,没有人知道。然而他的儿子沦为盗贼,深深地伤了老人的心,不久他便中风瘫痪。至于约翰,他的命运乖戾。他从了军,参加大战,英勇地作战而阵亡,因而洗刷了他名誉上的污点。劳罗斯爵士自己则第三度中风,大约一个月以前去世。他死去时未留下遗嘱,而他的巨产则遗留给他的一位远亲,一个他几乎不认识的男子。”
  上校暂停下来。一阵嘈杂的叫喊及询问声突然爆出。似乎有某件事物引起贝汀菲尔小姐的注意,她坐进她的椅子里,小声地喘了口气。我也坐回我的椅子。
  我的新秘书雷本正站在走道上。他的脸褐中泛白,好像是见到了鬼一样。显然,瑞斯的故事引起他深深的感触。
  他在突然察觉到我们在注意他时,倏地转身消失。
  “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安妮-贝汀菲尔突然问。
  “那是我另一个秘书,”我解释说,“雷本先生,他像老母鸡孵蛋一样到现在才出现。”
  她把玩着盘子里的面包。
  “他当你的秘书很久了吗?”
  “不很久,”我小心地说。
  但是小心谨慎对女人是无效的,你越含蓄,她就越紧逼过来。安妮-贝汀菲尔毫不犹豫地突然问:
  “多久?”
  “哦——呃——就在我上船前。我的老朋友介绍给我的。”
  她没再说什么,但是却陷入沉默的思索中。我感到该轮到我表示对瑞斯的故事感兴趣的时候了,我转向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