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褐衣男子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没有人前去证明死去女子的身份。侦讯结果揭露了以下的事实。
  一月八日午后一点钟刚过,一位穿着华丽、略带外国腔的女子,走进骑士桥的房地产经纪商——巴勒及巴克先生的办公室。她说她要在靠近伦敦的泰晤士河畔租赁或购买一幢房子。经纪商给了她一些特出的房子资料,其中包括“磨房”。她留下了她的名字——卡斯蒂娜夫人,住址是瑞兹,但是证实结果那儿并没这个名字的人,而饭店的人也认不出那死者的身份。
  尤斯特士-彼得勒爵士家园丁的太太,詹姆士太太,是“磨房”的管理员,住在面向大路的小屋里。她作了一番正词。那天下午三点钟左右,一位女士去看房子。她拿出房地产经纪商给她的证明书,詹姆士太太照一般惯例,把房子的钥匙交给她。“磨房”跟她住的小屋有一段距离,他通常不跟来看房子的人一起去。几分钟之后,来了一位年轻男子。詹姆士太太将他描述为身高、肩宽,有着古铜色般的脸孔及明亮的灰眼睛,胡须刮的很干净,穿着褐色的衣服。他向詹姆士太太解释说,他是那位女士的朋友,本来要一起来看房子,但是途中在电信局稍作停留发一封电报而迟到了。她指引他到“磨房”去,然后就没在去想这件事。
  五分钟之后,他再度出现,把钥匙交还给她并解释说,那房子恐怕不适合他们。詹姆士太太每看到那位女士,但是心想她可能先走了。她注意到的是,那位年轻男子似乎为了某种原因而显得十分不安。“他看起来就象是见到了鬼魂的人一样,我以为他生病了。”
  第二天。另一位男女去看房子,发现尸体躺在楼上的一间房间里。詹姆士太太认出了那具尸体,就是前一天来看房子的那位女士。房地产经纪商也认出了那就是卡斯蒂娜夫人。法医鉴定那女子死去已二十四小时左右。每日公报遽下结论,认为地下铁车站出事的那位男子,勒死了那位女士,然后自杀。然而,由于地下铁车站的死者是在两点钟死亡,而那为女士在那天三点种的时候,还好端端的活着,照逻辑推论,那两个事件应该是毫不相干,而那死去的男子口袋中所发现的看房子的证明书。仅仅只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巧合而已。

  一项“为某一不知名的人所蓄意谋杀“的裁决回覆下来,警方(以及每日公报)奉命搜捕那”穿褐色衣服的男子“。由于詹姆士太太肯定在那位女士进入“磨房”之前,里面没有任何人,而且那天下午,除了那个可疑的男子之外,没有任何人再进入那房子,因此合乎逻辑的结论是,那位男子便是谋杀不幸的卡斯蒂娜的凶手。她是被一条坚实的黑绳子所勒死,而且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勒住,因此没有机会喊叫。她所携带的黑色丝质手提包里,有一本写的满满的记事本,一些零钱,一条洁净漂亮的花边手帕,以及伦敦的头等回程车票。没有什么可提供做线索的东西。
  这就是每日公报所刊载的详情细节,而他们每天所叫喊的就是“搜捕穿褐色衣服的男子”。平均每天有五百个人写信给“每日公报”说,他们已找到了那个男子,而有着褐色脸孔的高大青年们暗自诅咒,因为他们的裁缝已说服了他们订做了褐色的衣服。地下火车站的事件,被认为只是巧合,而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褪。
  那只是巧合?我不太相信。我是有点偏见——地下铁事件是我个人钟爱的秘密——但是对我来说,这两件死亡事件之间,似乎有某种关连。两件事件中都出现一位脸孔晒的褐黄的青年男子——显然是住在海外的英国人——而且还有其他的相关连处。由于考虑到这些其他相关连处,最后迫使我采取一项紧急的步骤。我出现在苏格兰警场,要求见负责“磨房”事件的人。
  他们对我的要求考虑了半天,因为我误闯入了“遗失雨伞案件”的部门。但是最后我还是被引进了一间小房间里,见到了米陀探长。
  米陀探长个子矮小,有着一颗生姜似的头,以及我认为的特别暴躁的脾气。一位同样穿着便服的随员,毫不碍眼地坐在一角。

  “早安,”我紧张地说。
  “早安。请坐。我知道你有一些你认为也许对我们有帮助的事要告诉我。”
  他的语气带着好象我所要说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意味,我的脾气被激起了。
  “你们当然知道有关一个男子在地下火车站死亡的事,嗯?那个人口袋里有一张探视马罗同样那幢房子的证明书。”
  “啊!”探长说:“你是在侦讯会上作见证的那位贝汀菲尔小姐。那个男子口袋确实是有一张证明书。其他有很多人也有——只是没死掉而已。”
  我鼓起力气说:
  “你们不觉得奇怪,那个男子口袋里没有车票?”
  “丢掉车票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我自己也掉过。”
  “而且也没有钱。”
  “他裤袋里有些零钱。”
  “但是没有记事本。”
  “有些人并不带记事本这些东西。”
  我尝试另一个要点。
  “难道你们不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个医生后来就没再出现过?”
  “忙碌的医务人员很少看报纸。他也许已经忘掉了整个事件。”
  “事实上,探长,你是决心不起任何疑心。”
  我娇嗔地说。
  “呃,我想你对奇怪这个字眼有些太感兴趣了,贝汀菲尔小姐。年轻的少女都是浪漫的,我知道——对神秘一类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然而由于我是一个大忙人——”
  我接受他的暗示站了起来。
  这时,坐在角落的那个人谦和地说:
  “探长,也许这位小姐愿意简单地告诉我们她对那事件的看法?”
  探长觉得这个建议可以接受。
  “好,过来,贝汀菲尔小姐,不要觉得我得罪了你。你问了问题也作了暗示。请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你脑子里所想的。”
  我在受伤害的尊严及急切想表示我的看法之间挣扎了一番。结果受伤害的尊严一边失败了。
  “你在侦讯时说,你确信那不是自杀事件?”

  “是的,我确信。那个男子受到惊吓,是什么令他那么恐惧?不是我,而是某一个正沿着月台向我们走来的人——一个他认识的人。”
  “你没有看到任何人吧?”
  “没有,”我承认。“我没转过头。然而尸体一被抬上月台,很快就有一个人自称是医生,挤过来检视。”
  “这并没什么不寻常之处。”
  “但他并不是医生。”
  “什么?”
  “他不是医生,”我重复。
  “你怎么知道,贝汀菲尔小姐?”
  “这很难说。战时我曾在医院工作过,我知道医生如何检视人体,而且都具有某一种职业性的灵巧与冷漠,这是那个人所没有的。除此之外,医生通常不会摸人体的右胸检视心脏。”
  “他摸右边?”
  “是的,那时我并没注意到,我只是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回家之后,我就想出来了,然后我才晓得为什么那时整个过程都令我觉得不对劲。”
  “嗯,”探长说。他慢慢地拿起纸来。
  “他的手在尸体的上身摸索,一定很有机会从尸体的衣袋中拿走任何他想要的东西。”
  “对我来说,不太可能,”探长说。“不过——你能不能描述一下他?”
  “他身高肩宽,穿着黑色大衣及黑靴子,头戴黑色圆顶礼帽。他戴着金边眼镜,留着刺拉拉的胡子。”
  “除去大衣、胡子和眼镜之外,就很难辨认他了,”探长抱怨地说。“如果他有意,也能很容易地在五分钟之内改变他的相貌——如果他像你所说的是扒手的话,他一定会这样做。”
  我并没有暗示他是扒手之类的人物。至此我已对探长完全失望而放弃了。
  “关于他,你还有没有什么要告诉我们的?”当我站起来准备离去时,他问。
  “有。”我说。我抓住我临别攻击的机会。“他的头是明显的短头颅,这并不容易改变。”
  我得意地看到米陀探长手中的笔摇晃了一下。显然他不晓得“短头颅”这个字怎么拼法。
或许您还会喜欢: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面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1她惊叫了一声。“怎么啦?”他问道。房间里的百叶窗关着,光线很暗,但还是能看清她脸上恐惧的表情。“刚才有人动了一下门。”“呃,八成是女佣人,要不就是哪个童仆。”“这个时候他们决不会来。他们都知道吃完午饭我要睡觉。”“那还会是谁?”“是瓦尔特。”她嘴唇颤抖着小声说道。她用手指了指他的鞋。他便去穿鞋,但他的神经多少也有点紧张,因而显得笨手笨脚,而鞋带偏偏又是系着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