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黑麦奇案 - 8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8.海依巡佐报告说:“长官,找得到的东西我都找来了。
  橘子酱、一截火腿、茶叶、咖啡和糖的样品。当然啦,原来的茶水已经倒掉了。不过有一点,咖啡剩很多,由仆佣厅的人当做午前茶点喝掉——我看这一点很重要。”
  “是的,很重要,可见他若是喝咖啡中毒,毒药一定是偷放进杯子里。”
  “由在场的人下手。我曾小心查问过紫杉素——浆果或叶子——的问题,没有人在屋里屋外看到那种东西。也没有人知道他口袋怎么会有谷子……他们只觉得傻气。我也觉得傻气。他似乎不是那种食物奇癖狂——只要没煮过的东西,他们通通吃。我妹夫就是那样,生胡萝卜、生豌豆、生大头菜……样样都好,可是连他也不吃生谷粒哩。咦,吃下去胃肠一定胀得难受。”
  电话铃响了,督察点点头,海依巡佐跑过去接。尼尔跟在后面,发现是总部打来的。他们已经和柏西瓦尔?佛特斯库先生联络上了,他马上赶回伦敦。
  督察放下电话的时候,一辆车驶近前门。克伦普走到门口,把门打开。站在门外的女人手上抱着一大堆包裹。克伦普伸手去接。
  “多谢,克伦普。替我付计程车钱好吗?我现在要喝茶。
  佛特斯库太太或爱兰小姐在不在家?”
  茶房总管犹豫不决地回头望。
  他说:“我们接到坏消息。跟男主人有关。”
  “跟佛特斯库先生有关?”
  尼尔走上前去。克伦普说:“大人,这位是柏西瓦尔少奶奶。”
  “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意外灾祸吗?”
  督察一面回答,一面打量她。柏西瓦尔?佛特斯库太太是一个嘴角带着不满的胖妇人。他估计她年约三十岁左右。
  她问话热心极了。他忽然觉得她一定很烦闷。
  “我很遗憾,佛特斯库先生今天早晨重病送往圣尤德医院,已经死了。”
  “死了?你说他死了?”这个消息显然比她期望中更耸人听闻。“老天——真意外。我丈夫不在。你得跟他联络。
  他在北部的某一个地方。我敢说办公室的人一定知道。他得照料一切。事情总是在最尴尬的时候发生,对吧。”
  她停顿片刻,脑子里转着一些念头。
  她说:“他们要在哪里办丧事,我想不一定。大概在这里吧。还是在伦敦?”
  “这要由家属决定。”
  “当然。我只是想知道罢了。”她这才第一次注意跟她说话的人。
  她问道:“你是公司办公室来的?你不是医生吧?”
  “我是警官。佛特斯库先生死得很突然——”
  她打断他的话。
  “你是说他被人谋害?”
  这是第一次有人说出这个字眼。尼尔仔细观察她那热切质疑的面孔。
  “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夫人?”
  “噢,偶尔会有人被杀呀。你说死得突然。而且你是警察。你见过她没有?她说什么?”

  “我不大懂你指谁?”
  “当然是阿黛儿嘛。我常常跟瓦尔说:他父亲娶一个年纪差这么多的太太,简直发疯。世间最笨的莫过于老傻瓜。
  他被那个可怕的女人迷住了。看现在出了什么结果……我们大家遭遇这么大的麻烦。照片会上报,记者会跑来。”
  她暂时停嘴,显然正幻想着未来的一连串多彩多姿的画面。他暗想那种景象未必不讨人喜欢哩。她回头对着他。
  “是什么?砒霜吗?”
  尼尔督察以厌恶的口吻说:
  “死因尚未确定。要验尸和调查。”
  “不过你已经知道了,对不对?否则你不会来这儿。”
  她那张蠢蠢的胖脸突然显出一丝精明相。
  “我猜你在打听他吃的和喝的东西吧?昨天的晚餐,今天的早餐,当然还有一切饮料。”
  他想象她正在脑子里列出各种可能性。他小心翼翼说:
  “佛特斯库先生的病可能是早餐吃了某一样东西引起的。”
  她似乎很意外。“早餐?这就难了。我看不出怎么会……”
  她闭嘴摇摇头。
  “那我看不出她怎么下手……除非她在咖啡里偷放什么——趁爱兰和我不注意的时候……”
  有个安详的嗓音在他们身边说:
  “瓦尔少奶奶,你的茶已经端进图书室了。”
  瓦尔太太跳起来。
  “噢,谢谢你,窦夫小姐。是的,我不妨喝一杯茶。我真的感觉很狼狈。你呢——督察——先生——”
  “谢谢你,我现在不喝。”
  胖胖的身躯踌躇一会就慢慢走开了。
  她由一道门口消失后,玛丽?窦夫柔声说:
  “我想她一辈子没听过‘苗条’这字眼。”
  尼尔督察没答腔。
  玛丽?窦夫又说:
  “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
  “我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家务女仆艾伦?”
  “我带你去找她。她刚刚上楼。”
  艾伦表情阴森森的,但毫无惧色。她那尖酸的老脸得意洋洋望着督察。
  “大人,这件事叫人震惊。我从来没想到我帮佣的人家会出这种事。不过说来也不算意外。我早该递上辞职书了,这是事实。我不喜欢这家人说的话,我不喜欢他们喝那么多酒,我不赞成那种丑事。我对克伦普太太没有反感,但克伦普和葛莱蒂那丫头简直不懂得上菜。不过,我最看不惯的是丑事。”
  “你是指什么丑事?”
  “你如果还不知道,早晚也会听到的。这一带早就议论纷纷。到处有人看见他们。借口说要去打高尔夫球——或网球……我在这栋房子里——亲眼——看过好戏。图书室的门开着,他们在那边搂抱亲嘴。”
  老处女恶毒极了。尼尔觉得不必问“你是说谁”?但他还是照问不误。
  “我说谁?女主人——和那个男人嘛。他们一点羞耻心都没有。不过我告诉你,男主人知道了,曾经派人监视他们。

  离婚——本来会以离婚收场的。结果却出了这件事。”
  “你这么说,意思是——”
  “大人,你问男主人吃什么,喝什么,谁给他吃的。大人,我要说他们是共谋。他从某一个地方弄来毒药,由她弄给男主人吃,就是这样子,我敢确定。”
  “你有没有在屋里见过紫杉果——或者扔在某一处地方?”
  她那对小眼睛发出好奇的光芒。
  “紫杉?下流的毒物。小时候我娘对我说过,千万别碰那些浆果。大人,凶手就是用那种东西?”
  “我们还不知道用的是什么。”
  艾伦似乎很失望。“我没见过她抚弄紫杉。不,我从来没见过那种事。”
  尼尔问起佛特斯库口袋里发现的谷子,仍是一无所得。
  “不,大人,这我不知道。”
  他进一步发问,没什么结果。最后他想求见兰姆士伯顿小姐。
  艾伦显得很怀疑。
  “我可以问她,但她不肯随便见人的。她是年纪很大的老太婆,你知道,而且有点古怪。”
  督察硬要求见,艾伦勉强带他走进一条长廊,上了几级短梯,来到一处套房,他认为这儿可能是建来当育婴房用的。
  他跟她走的时候,由走廊的窗子看出去,发现海依巡佐站在紫杉树旁边跟一个人讲话,那人显然是园丁。
  艾伦轻轻敲一扇门,听见回音,便开门说道:
  “小姐,有一位警察先生想跟你说话。”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她往后退,示意尼尔进屋。
  他置身的房间摆满了家具,挤得荒唐。督察自觉仿佛倒退至爱德华时代甚至维多利亚时代了。煤气炉旁边有一张桌子,有位老太婆坐在那边玩单人桥牌。她身穿红褐色的衣服,稀疏的白发滑落在面孔两侧。
  她不抬头,也不停止牌戏,焦躁地说:
  “进来吧,进来吧,请坐。”
  这个邀请很难接受,每一张椅子似乎都摆满宗教性的小册子或刊物。
  他略微推开沙发上的书刊,兰姆士伯顿小姐厉声问道:
  “对传教工作有兴趣?”
  “噢,女士,我恐怕不太有兴趣。”
  “错了,你应该感兴趣。现代的基督精神就在此。黑暗的非洲,上星期有个年轻的教士来这儿,皮肤跟你的帽子一般黑,却是真正的基督徒。”
  尼尔督察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老太太又说了一句话,害他窘得很。
  “我没有无线电。”
  “抱歉,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噢,我以为你是来查无线电执照,或者类似的蠢表格。
  好啦,老兄,到底是什么事?”
  “兰姆士伯顿小姐,我很遗憾,令妹夫佛特斯库先生今天早上突然暴病身亡。”
  兰姆士伯顿小姐继续玩单人桥牌,心情完全不受影响,只像闲谈般说:

  “终于抱着傲慢和罪恶的自尊心倒下了。噢,事情总要发生的。”
  “对你不算打击吧?”
  一看就知道不会,可是督察想听听她说什么。
  兰姆士伯顿小姐由眼镜顶端猛看他一眼说:
  “你的意思若是说我不伤心,那可就说对了。雷克斯?佛特斯库一向是有罪的人,我从来不喜欢他。”
  “他死得很突然——”
  老太太表示满意说:“罪孽深重的人活该。”
  “他可能是被毒死的——”
  督察停下来观察他这句话的效果。
  他似乎没造成任何效果。兰姆士伯顿小姐只喃喃说道:
  “红7在黑8上面。现在我可以上老K了。”
  她手上抓着纸牌,发现督察闷声不响,就停下来说:
  “好啦,你指望我说什么?我没毒死他,你想知道的大概是这一点吧。”
  “你知不知道谁可能这么做?”
  老太太厉声说:“这个问题很不正当。我亡妹的两个孩子住在这栋屋子里。我不相信含有兰姆士伯顿家族血统的人会犯谋杀罪。你意思是指谋杀吧?”
  “女士,我没这么说。”
  “当然是谋杀,曾经有很多人想要杀雷克斯。他是没有节操的人。俗语说:善恶到头终有报。”
  “你是不是特别想起谁?”
  兰姆士伯顿小姐收好了桥牌站起身。她个子挺高的。
  她说:“我想你还是走吧。”
  她说话不带怒意,却有一种冷冷的决心。
  她又说:“你若想听我的意见,我想可能是佣人。我觉得茶房总管像无赖,客厅女仆显然不正常。晚安。”
  尼尔督察乖乖走出去。她真是了不起的老太婆,什么话都套不出来。
  他下楼来到方形的门厅,突然跟一位高高的黑发女郎正面相对。她穿着湿淋淋的橡皮布雨衣,用好奇又空洞的眼神望着他的脸。
  她说:“我刚回来。他们告诉我——说爹——他死了。”
  “恐怕是真的喔。”
  她向后伸手,仿佛盲目寻找支柱。她摸到一个橡木矮柜,慢慢地僵僵地坐在上头。
  她说:“噢,不,不……”
  两行眼泪慢慢流下面颊。
  她说:“真可怕。我没想到自己喜欢他……我以为自己恨他……不可能如此,否则我就不会在乎了。我确实在乎。”
  她坐在那儿,眼睛瞪着前方,眼泪又从双眼流出来,沿着面颊往下淌。
  不久她再开口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
  “最可怕的是,这一来样样都顺利多了。我意思是说,吉拉德和我现在可以结婚了。我要做什么都可以。但是我不喜欢这种方式。我不要爹死……噢,我不要。噢,爹——爹……”
  自从尼尔督察来到“紫杉小筑”,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有人真心为死者难过,反而感到吃惊。
或许您还会喜欢: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0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