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 身教无言力千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身教之所以影响重大,因为身教能够使学习者直接在行为上有了模仿的范例。
  何谓身教?身教即是通过教育者行为和态度的自然表征对他人产生影响,它是相对于言教而言的。言教是教育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教育形式和手段,是单向的教的过程,是启发孩子主动地体验、感悟世界,是孩子作为被动者接受并获得的间接经验。
  而身教的根本是以身作则,注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孩子,身教的教育效果要高于言教,其道理在于身教作为一种行为作用于孩子,是孩子作为一个主体主动体验、模仿、感悟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言传可以让孩子认识几千个单词、几百首古诗词,掌握计算技能等等,但对一个人健康成长影响最大的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意志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无法通过言传来速成的,它们只有通过父母、家人及师长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才能深深地植根于孩子的心灵之中。所以,我们说身教重于言教。
  在人的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教授过自己知识的老师可以说很多很多,但是他的启蒙老师只有他们的父母。无论是孩子的咿呀学语,还是孩子的蹒跚学步,无一不渗透着父母的心血。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最能打下深刻的烙印。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话不假,但我要说的是,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小型社会团体,在家庭中孩子学习、发展他的认知及行为。父母的言谈举止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来说,榜样是最好的激励。大家都很熟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一位年轻妈妈不顾一天的疲劳,下班后给自己年迈的母亲洗脚,被自己的儿子看见。不一会儿,这个年龄幼小的孩子,踩着板凳接了一盆水,也端来要给妈妈洗脚。
  虽然情节简单,但蕴涵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身教重于言教!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身教无言力千钧
  高喊一千遍口号,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的行动。我曾见过两则这样的报道:
  其一,200年前,美国有一个叫加纳塞的人,此人博学多才,十分注重自身修养,对子女教育也十分重视。200年来他的家族已传8代,其中13人担任过大学校长,100人担任过大学教授,14人创建大学或专科学校,18人成为文学家,1人当上副总统,2人出任大使,20多人担任议员,18人成为报纸杂志总编辑。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竟没有一人被关押、逮捕、判刑。

  其二,也是在200多年前的纽约州,有个叫朱克的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鬼、赌徒,对子女不教不管。这个家庭繁衍至今也是8代,其中200多人成为乞丐和流浪者,有些人由于生活无着落客死他乡。子孙中有7人因杀人被判死刑,而因狂欢夭亡或成为残废者多达300人。
  由此可见,父母的言行是无字的教科书,家长的日常生活修养、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都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和孩子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其近自不必说,那么父母是朱还是墨呢?俗话又讲: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所以不管父母是朱还是墨,他们的榜样力量都是无穷的。试想,那整天沉湎于打麻将、喝酒、交际应酬的父母,其在孩子眼中的威望会有多高?其对孩子的说服力能有多大?其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孩子不爱学习,迷恋于玩乐。
  最近,媒体上报道了不少调查研究成果,向世人发出警示:据统计,不少家庭尽管生活条件颇为丰裕,高档家用电器琳琅满目,却闻不到书香,更谈不上书卷气。有一半家庭没有书橱,甚至有四分之一家庭连个书架也没有。有的父母只要求子女好好学习,却不要求自己天天向上,这怎么能行呢?在这样缺乏文化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怎能有大的长进呢?其实,一个人的成长规律中,其素质养成、人格培养与良好的家庭氛围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家长在家自由自在地看武打、言情录像片,叫孩子闭门读书,孩子能读下去吗?如果家长沉醉于打麻将、玩游戏,而叫孩子去好好学习,孩子又怎能学得进去呢?不良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正所谓:正衣先正冠,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孩子,就要管好自己,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马路上,一个年轻的爸爸领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儿子。儿子买了一根冰棒,顺手将冰棒纸扔在了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年轻的爸爸马上停下脚步,弯下身子,拾起了冰棒纸,儿子回头看了看爸爸,没做声。爸爸手拿着冰棒纸一直往前走。

  爸爸,你捡冰棒纸做什么?儿子不解地问。爸爸不做声,继续往前走,走了好一段路,终于看到了个果皮箱,爸爸从容地将冰棒纸塞了进去,然后他看着幼小的儿子。儿子忽闪着大眼睛说:
  爸爸,我知道了,下次我要把冰棒纸扔到果皮箱里。对了,不但是冰棒纸,还有废纸、果皮等垃圾都不能随地乱扔,不但污染环境,还容易被人不心踩到了摔倒。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信服地点了点头。
  社会公德,人人遵守。在大力倡导八荣八耻的今天,作为爸爸,我们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呢?孩子就像一卷洁白的锦缎,就看我们做家长的是要锦上添花还是听之任之,如果听之任之,那这块白锦就可能因胡乱涂鸦而污浊不堪;如果想锦上添花,那爸爸就要以身作则。所以,爸爸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培养知荣明耻的下一代,就要从我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孩子的榜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试想连最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的人,又何以担负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重任呢?
  我们的孩子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做什么比我们说什么更有力量。我们做出了率直的榜样,我们的孩子就会诚实;我们用爱环绕着他们,他们就会去爱世界;我们善于谅解,他们就会宽容;我们用微笑和闪烁的眼光对待生活,他们就会懂得乐观;我们感谢他人的祝福,他们就会对生活满怀欣喜;我们表示友好,他们就会更加和善;我们的言辞中充满进取,他们就会奋发有为;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就能学会顽强地生活;我们的行为像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
  身教之所以影响重大,是因为身教能够使学习者直接在行为上有了模仿的范例。学习者在遇到同样事件时,很自然地按照身教者的行为习惯去做。
  三、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长给孩子灌输什么样的思想,给孩子做出什么样的示范,孩子都会无条件地全盘吸收。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对父母关心体贴,孩子也会对我们关心体贴。东子自言孝子唯恐不妥,但是我经常携妻带子回老家看望父母,这是所有乡邻尽知的事,当然每次都要买些老人喜欢吃的用的物品,临行还要给老人留点钱。
  我在外生活27年,回老家的次数有80多次,即便是我在海口、重庆、西安和杭州工作时,每年也至少回家一次,在长春工作期间,几乎隔一个月我就跑回去看看二老。有时我忙不过来,就让妻子带孩子回乡下看望父母。所以,依依对爷爷奶奶、对乡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孩子也把我们对父母的爱,回馈给我们,让我们体验到来自女儿的爱。

  事实证明,家长对父母是否孝顺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赶到一间破旧的小房间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盛一些残渣剩饭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
  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受此影响孩子也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要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亲情带给自己的愉悦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逐渐养成好习惯。我经常教育依依要注意一些具体细致的小事。如关心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帮大人做事,替大人分担家务;经常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父母下班回家,给父母倒杯茶、捶捶背。
  除了要做好的榜样和示范之外,教育子女的态度也是一种身教。有些做爸爸的,他们的言行和为人都很好;但对其孩子小时候的错误,未能及时予以纠正,纵容其不当行为,以致长大后缺乏规矩、任性顽劣。其实,纵容不当行为的本身,就是错误的身教。
  父母和家人的喜怒哀乐、价值判断,以及对事物的态度,都在行动中表露无遗,孩子就直接从中学习过来。它的特质是拷贝,而不仅是模仿而已。孩子很容易认同父母,认同的心理历程是全盘接受,毫不自觉地把它拷贝过来;至于模仿则是经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获得的。父母的身教,透过认同和模仿来进行,但前者显然要比后者占的分量还多。
  你想怎么获得,就先怎么栽。这是一代哲学大师胡适先生说的。农民出身的东子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它很符合因果观念。大人如果缺乏公义、好逸恶劳、贪图利益、不肯学习,那么下一代会是如何,显然可以预见。因此,要想有好的教育结果,就得先具备好的身教。
或许您还会喜欢: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也是著名的妇女儿童权利激进主义分子。目前,她是2014年阿富汗大选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曾接受过英国广播公司、《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的采访。2009年,库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殊荣。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水晶般透明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在盛夏竟然会有这么好的天气!蓝蓝的天透明而清澈,云彩一大块一大块那么洁白,更幸运的是竟然会有风!好凉爽!好舒服!明哓溪深深吸上一大口气,觉得自己真是幸运,第一天到新学校上课,便遇到如此好天气,看来在这个新地方她一定生活得很开心。她快乐地走向她的新学校——仁德学院。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在自由冈车站走下大井町线的电车,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朝检票口走去。小豆豆以前很少乘电车,所以她珍惜的把车票攥在手里,舍不得交出去。她问检票员叔叔:“这张票能留给我吗?”“不行呀!”检票员叔叔说着就从小豆豆手里把车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箱里积满了的车票问:“这些全是叔叔的吗?”检票员叔叔一边匆忙地收票一边回答说:“不是我的,是车站的。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谈笑间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前世今生来世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我不是,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倒并非因为光头,在我开始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以外,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普济人心慈悲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 [点击阅读]
邪恶催眠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01深秋时分,龙州街头已经有了三分寒意。不过这点寒意并不能阻止都市男女们上街消遣的兴致,尤其是在周末的傍晚。文汇路是老城区的商业中心。和新区的商业中心相比,这里的大楼多半矮旧,不够摩登气派。但老区也有老区的特色,比如说城内很多老字号都在此处聚集,这对本地市民的吸引力巨大。所以每到营业高峰段,文汇路上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罗飞坐在路边的一个台阶上,看似在无聊发呆,可他的眼神和思绪却没有一刻停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