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怪诞心理学 - 第七卷:好心的撒玛利亚人寓言和其他宗教神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探究宗教和助人为乐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通常来说,信奉宗教的人常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过,此领域内一些更为搞怪的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研究关注的焦点是这些乐善好施的行为是否能够始终如一。20世纪70年代,伊利诺伊州密利克大学的心理学家戈登。福布斯和他的同事们想要弄明白哪个宗教团体最乐善好施,哪个最不愿助人。直接询问经常去教堂做礼拜的人他们是不是好人似乎毫无意义,因为每个人都很可能会说自己是好人。相反,研究人员咨询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请他分别找出某个地区最开放和最保守的十个教堂。在周日礼拜时,研究人员悄悄地走到教堂的外面,把信封丢在教堂的门口和停车场里。接着他们也在当地天主教堂的弥撒时间重复了同样的举动。
  这些信都是密封好的,但都没有贴邮票,收信人都是当地的居民“弗雷德.力口斯里夫妇”。为了确保丢在开放教堂、保守教堂和天主教堂的信件能够加以区分,实验者为弗雷德设计了三种不同的中间名首字母。粗略来说,丢在三类教堂外面的信封都有40%左右顺利寄达了收件人。由于所有的信封上都没有贴邮票,所以捡到信封的人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他们可以在信封上贴上一张邮票然后再投进邮筒,也能够以欠邮资的形式寄给收件人。研究结果显示,天主教徒和开放派人士显得更为慷慨一些,分别有89%和87%的人自掏腰包皮在信封上贴了邮票。但只有42%的保守派人士会如此好心,剩下的信封都因欠邮资被退了回来。正如研究人员所言: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保守派人士和开放派人士以及天主教徒一样乐于帮助陌生人;但他们不太愿意为此多花几分钱。
  这并不是唯一质疑虔诚的宗教信徒助人为乐意图的实验。1973年,普林斯顿的心理学家约翰·达利和C.丹尼尔·巴逊针对宗教和助人为乐做了一项值得关注的研究。在实验开始时,他们请全球最顶尖神学院的实习牧师依据好心的撒玛利亚人寓言准备一篇布道词。这个广为人知的圣经故事说的是有个人被窃贼痛打了一顿,此时正躺在路上呻吟。有好几位牧师从这名男子的身边走过,但他们都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最后,一个好心的撒玛利亚人特意走上前去帮助这名男子。寓言的末尾鼓励大家都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些实习牧师准备好布道词后,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布道的地点是在另一幢建筑内,然后把新地点的方位告诉了他们,让他们自己过去。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但实验者会在路上暗暗地观察这些实习牧师的一举一动。

  两幢建筑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但每名参与者都会在途中遇到一个显然需要帮助的人(事实上是一名演员扮的)。这个人头朝下倒在一个门口,双眼紧闭。每位参与者经过时,演员都会发出一声足以让人听到的呻吟,并咳嗽两声。实验者想要知道这些实习牧师会不会言行一致,以帮助那名男子履行自己在布道词中所宣讲的内容。虽然他们走在去布道的路上,而且布道的内容还是成为一个好心的撒玛利亚人是多么重要。但有一多半的参与者径直从这名男子的身边走了过去。有些人事实上是从他身上跨过去的。后来研究人员对这个实验做了一些轻微的改动,实验者告诉另外一组实习牧师他们必须尽快赶到另一幢建筑内布道。这一次,竟然只有10%的参与者停下来对路边的男子伸出了援助之手。这项实验揭示出许多与人性有关的信息,其中就包皮括人们在言行方面的巨大差异,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如何助长了漠不关心的文化。

  在本章靠近前面的部分,我描述了电视节目《世界在行动》针对一个国家的诚实度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其实,节目制作单位还做了另外一项研究,目的就是比较社会上人们最信任和最不信任的两类人在诚实度上的差异,这两类人分别是牧师和二手车商。最近的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神职人员是诚实的,但只有50%的人觉得汽车销售员比较诚实。那么这种观念能够反映现实中诚实度的真实情况吗?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研究团队成立了一家虚假的室内装饰公司,公司的名称就是“诚信”,他们从新成立的公司给一群牧师和二手车商寄了一封信,感谢他们最近购买公司的产品,并随信附上了一张10英镑的支票作为返款。所有收到信的人都应该很清楚他们并没有从这家公司买过任何东西,但其中会有多少人不诚实地把这张支票兑现呢?结果证明两组人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区别,大约50%的牧师和50%的二手车商都将拿到的支票兑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鬼医傻后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2
摘要:第001章夜半惊魂晚霞似血,笼罩了整个天际。苍穹一片暖色,晚云轻拂而过,好似层层翻滚的浪海,无穷无尽的变幻。翻卷如云的宫墙,层层迭迭的瓦檐,精致的亭台楼阁,山石排列有序,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轻风吹过,到处是馥郁诱人的香气。雕梁画栋的殿阁中,微微敞开的窗户,暮色的青白光芒笼罩着宽大空荡的宫殿,显得苍凉而凄惨。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类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前言汉斯及威廉: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小狗钱钱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变得富有一些,只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的这一愿望更为强烈;而有些人却假装自己只想在生活的某些领域里变得富有。事实上,大多数人的最终愿望都是让自己更加幸福、更加成功,也想拥有更多的钱。这种愿望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富裕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假如我们有充足的钱,我们就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也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