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共鸣胜于雄辩;给话做体检不说错话 (2)
从语言中,能检测出一个人心里的状态。
请设计师a、b、c帮我们设计一张桌子。
a设计师直接做桌子去了。
b问:多大的?什么材质的?什么时候要?预算是多少?
c则问:你的桌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将来桌上放花瓶做室内装饰用,还是用来当餐桌呢?
a做出了桌子,顾客只能被动接受。顾客产生不满意的情况,双方可能会有争执。
b也做了桌子,顾客也埋单了,已经合格了。
c则有可能让顾客惊喜。
从三则对话中,检测出来的就是a、b、c三个人的工作状态。
当我们说一些话的时候,也要记得多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群人在搬砖盖房子,一个人去问了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一个人的回答是:“没看到吗?我在出苦力——搬砖。”他又去问另一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二人说:“我在砌墙。”他再问了第三个人:“你在干什么?”第三个人说:“我在修一座宏伟的宫殿。”其实这三个人干的工作都一样,就因为他们的思想不一样,他们的心情就不一样。就因为心情不一样,他们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果就不一样。
心情不一样,说出来的话不一样,他们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果就不一样。这就是你在做事的时候如何去看待事物,眼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当我们检查到自己近期说话经常使用反问,并且对其他人说话的态度很不耐烦,可能还会经常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时候,这个体检出来的结果可能是我们的心出了一点小问题。
说话可能暗示着内心有些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是我们自己的心理能量不够用。那么就要检查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我们个人交际范围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进行了超出能力范围内的扩大?
或者总是追求说话的高效率,让听到自己说话的人能够马上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再或者总是指责别人,纠正对方的错误,这都是内心焦虑的一种表现。
不妨先冷静内心,给大家举一个主持人鲁豫的例子。看她的节目,说话,和别人的互动,经常都是嘉宾的状态很放松,她一副安然享受的状态,从不着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她的心已经修炼到了一定的高度,她才能够不慌不忙,游刃有余地把握和一个人说话和沟通的节奏。她曾经这样说:“做媒体的时间长了,我越做越明白,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观众,因为观众不习惯看到一个在电视上说教的人。所以我不是特别着急地想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我是在通过我的嘉宾,通过他们讲述的故事,告诉大家我对于生活的看法,对于某一件事的看法,对于爱的看法,我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比较不太会被拒绝。”
她还说:“我们中国人不是说,有理不在声高吗?我觉得想表达你的观点立场,就是要不露声色,不着急地把你想表达的东西说清楚,我觉得这反而是有说服力的。我一直喜欢‘润物细无声’这种境界,就是轻松地,温和地,平等地,把我相信的,把我想说的话告诉别人。”
这种说话的态度来源于内心的态度。
看了一档节目,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令人感慨。
一个招聘节目,有位漂亮的女孩来应聘。
节目的男主持人就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此时你来主持这个求职节目,在这个舞台,有个求职者来了,突然间就绊倒了,摔在这个舞台上,你会怎么办?请示范一下。”
女孩说的是:“我会说‘我们这位求职者,是因为我的美丽而倾倒呢,还是因为在座12位老板的高智商的才华而倾倒呢?’然后我会把他扶起来,继续主持节目。”
节目的男主持人笑了,他说:“你应该是先把他扶起来,再说话吧。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要记住,你不但是个主持人,还是个人。有人摔倒了,我们得赶紧把他扶起来,问‘没事吧’。然后你再开始聊天,你哪能围着他问‘是我的美貌把你倾倒了还是……’”
这个紧急的时刻,男主持人给了我们一个好的参考答案,并作了很好的诠释。
为什么我们说紧急时刻不能说错话呢?
紧急时刻容易暴露出我们的价值观,例如这样一个小细节:
客户说:“不能打折,我不买了。”
你是赶紧说:“能便宜,您买吧。”还是利益面前捍卫自己的观点,说:“价格方面我真的无能为力,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购买,因为衡量一个产品的,不是价格,而是这个产品能给您带来多大的价值,我们的服务会给您带来多少省心的效果。”
除了销售的例子,我还要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就是知名的媒体人柴静,她是一个很多人都尊敬的女孩子,不论有多么难采访的节目,她说话总能让人感受到真诚的力量。她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她也曾经这样说:“假如没有对人真正的关切,我就不能成为记者;假如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关切,而不是对问题的求解上,我就不会成为一名好记者。”
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内心又不失对别人的悲悯心,有了这样的一个态度,她说的话就不会出大的失误。她完成了很多敏感的,高难度的采访活动,曾有人问她勇气来自哪里,她答:“我去采访讨薪八年未果的农民,在他坐过的法院台阶上坐着,体会他的无助;我去采访拆迁中丧子的母亲,看着她泪流满面;我去采访注射了‘奥美定’的女人,用手触摸她胸部里的硬块,知道这个将永远无法根除……这一切让你知道你跟这个时代的联系。如果你仅仅为追求个人幸福而活着,你将永远得不到幸福。”
对人的深度关切以及出众的表达能力,让柴静被人们记住。
此外,看问题的角度要正确,拥有正确的态度,多么紧急的时刻,你也不会说错话。
给大家举一个职场中的例子:曾经我有个读者,他讲过这个案例,他去一家大型的广告公司应聘,付出了很多努力,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他见到了公司的创意总监。
无论是对专业还是对个人经历,创意总监都很满意,到后来,创意总监的态度显然就已经把他当做自己人了。可是,问题出在他们聊天的最后一个话题上,创意总监说到了一则广告,问他感觉怎么样?
当时这位读者想的是,到了最后的时刻,必须铆足劲,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然后他就把这个广告“全方位”地批判了一番,批判的时候,看到对面的创意总监眉头深锁,他还以为他的话针针见血,创意总监也进入了深度思考的状态。
后来离开公司之后,他特意找朋友问了这则广告的创作背景,没想到得到一个惊人的答案,原来这则广告就是这位创意总监的作品。
后来,果然,他没有接到邀请他去上班的电话。
这个案例是一次谈话失败的案例,它给我们的思考是,人们在面对一些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并且案例中的这位读者,他其实忘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已经通过了公司的考核和测评,公司对此已经满意了,创意总监的提问和面试更多的是对人品的测评。
这位读者人品再好,但是他说出来的话全是对同行的批评和负面的评论,即使这则广告作品不是创意总监做的,也会让人觉得他的攻击性太强,正如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能力很强,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
具体的回答我无法提供,但是可以给这位读者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多角度地评价一个作品,先看到一则广告的优点,可以聊聊大家不注意的、亮点的部分在哪里,然后再谈广告的缺陷,最后要提醒的是谈缺陷的方式,不是指责和批评这则广告有多么不好,而是应该说,如果如何进行操作,将会做得更好。
多角度地看待一个现象,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说现象,以委婉的态度提出改进的方法,能够借助语言中唤醒自己和对方的正面的能量,这种准备将让我们在紧急的情况下,也能说出得体的话。
|
目录 上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