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歌剧魅影 - 01 真的是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01 真的是鬼?
  那一夜,巴黎歌剧院刚辞职卸任的两位经理——德比恩和波里尼为自己举行饯别晚会。六个已跳完一段“波里尔特”芭蕾舞的女演员正准备再次登场,却突然一起拥入了女主角索尔莉的化妆室。她们动作急促,神色惶恐,十分做作的叫声里充满了恐惧。索尔莉原本希望安安静静地复习待会儿的饯别致词,现在却被身后这群吵吵闹闹的女孩们弄得心烦意乱。她回过头来看着她们,担心起这场纷闹的原因来。突然,小珍丝声音颤抖地吐出了令人窒息的四个字:“真的是鬼。”说完便迅速地锁上了门。她是个大眼睛、高鼻梁。面色微红、皮肤雪白的姑娘。
  索尔莉的化妆室虽装饰典雅,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除了一些必备的家什——一面活动穿衣镜,一个沙发,一个梳妆台及几个衣橱外,墙上还挂了些意大利名舞蹈家的画像及几幅版画。另外,则是她母亲留下来的一些纪念品——她经历过普勒提街旧剧院的那段辉煌岁月。而在舞团其他女演员的眼里,索尔莉的化妆室简直是天堂。因为她们只能几个人同住一间房,每天都穷极无聊地度日,不是唱歌玩乐,就是拌嘴瞎闹,再不就是打骂服装师和化妆师。黑簏子酒、啤酒、甚至朗姆酒喝个没完没了,直到就寝钟响才肯罢休。
  索尔莉本是个生性多疑的姑娘,一听小珍丝说有鬼,不禁打了个寒颤骂道:“小捣蛋!”她迷信各种鬼怪谣传,对剧院幽灵更是笃信三分,这会儿当然迫不及待地要追问详情。
  “你亲眼看到的吗?”她问小珍丝。
  “没错,千真万确!”小姑娘哆嗦着声音回答道。话音未落,两腿一软便瘫倒在椅子上。
  吉里太太的小女儿也在旁边,她长着乌黑的眼睛和头发,茶褐色的皮肤,个子又瘦又小。这时,她插嘴说:“如果他真是鬼,可够丑的!”
  “对呀!对呀!简直丑极了!”女演员们一阵附和。
  接着,一群人七嘴八舌地说个不休。总之,她们所见的鬼是个全身黑衣的男子,不时出现在走廊里,随即又消失不见,就像是从墙上飘进隐出似的,来去无影无踪。
  “反正,”其中一个较冷静的女孩说,“你在哪儿都能撞见他。”
  此言不假。数月以来,这个所谓的黑衣鬼恍若幽灵一般在剧院上下出没。他从不开口说话,当然也无人敢与他对话。他忽隐忽现,不留一丝痕迹,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消失的。他来去如风,听不见半点声响,真是神出鬼没。一开始,人们还半开玩笑地嘲笑他穿得人模人样,像个装殓工,渐渐地,他的阴影覆盖了整个剧院。所有的人都声称自己曾遇见过这个怪物,甚至有人还说自己中了他的魔法,而起初那些嘲笑得最厉害的人此时也不再心安理得了。虽说黑衣鬼有意不现身,他的出现却牵涉到一些或滑稽可笑或令人悲痛的事情。这真的只是一次令人伤心的意外吗?是谁捉弄了那个女演员?粉扑真的丢了吗?而肇事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要谈的剧院幽灵!
  然而,到底有谁亲眼见到幽灵了呢?在剧院里,穿黑礼服的男士比比皆是,而幽灵与他们的最大区别是裹在黑衣里面的是一具骷髅——至少,女演员们是这样说的;当然,他还顶着一颗骷髅头。
  这不是在说笑吧?其实,这番模样是根据剧院机械组负责人约瑟夫·布盖的描述加工而成的——他亲眼见过黑衣鬼。那一天,他在通往地下室的楼梯栏杆处遇上了鬼。虽不能说是鼻子撞上了鼻子——因为那鬼根本就没有鼻子——但就在刹那间,鬼迅速地消失了。这一面尽管只有短短几秒钟,却给约瑟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后,他逢人便把这段奇遇拿出来讲一通:
  “那个鬼特别瘦,简直枯瘦如柴,一身黑衣显得空空荡荡,晃晃悠悠。深陷的双眼看不出有没有眼球,反倒像骷髅头上的两个黑洞。贴着骨头的脸皮则像紧绷绷的鼓皮,不是惨白,而是更令人不寒而栗的蜡黄。他的鼻子凹陷得近乎没有,而少了鼻子的脸看上去就更吓人了。前额上垂着三四结棕色的头发,耳后则是浓密如野兽的毛发。”
  当时,约瑟夫很想跟踪那个鬼,可惜他转眼就消失了,就像会施法术一样。
  在大家的眼里,这个机械组长一直是个严肃正直、中规中矩又缺乏想象力的老实人。听他的所言,大家既觉得津津有味,又觉得胆战心凉。奇怪的是,陆陆续续好些人都说有与约瑟夫相同的经历。

  也有较为冷静理智的人认为,约瑟夫的奇遇一定是他的手下人在捣鬼,故意捉弄他。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一连串令人费解的怪事迫使最不信邪的人也开始意念动摇了。
  以下这则小故事是剧院前任经理普德罗·加拉尔先生亲口告诉我的:
  有个消防队长,英勇无比,天不怕地不怕,更别说怕火!一天,这位队长到剧院地下室作例行的防火设施检查。据说,这次他走得比平常要深入一些。没过一会儿,他突然出现在舞台上,瞳孔凸出,神情惶恐,全身颤抖地昏迷在小珍丝母亲的怀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他在地下室里看见一具火焰人头,以和他同等的高度不断向他靠近,人头下竟没有身体!在此,我必须重申这位消防队长可是一点都不怕火的——他的名字叫帕潘。
  于是,剧院上下再度陷入了极度的惶恐。首先,这具火焰火头竟与约瑟夫·布盖的描述迥然不同!女演员们向消防队长和机械组长两人反复询问加核对,终于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幽灵神通广大,能随心所欲地变换他的面容。如此一来,更加深了大家的恐惧感。想想看,连最英勇的消防队长都会被吓晕,这些跳芭蕾舞的年轻女孩们若真遇见了鬼,还不知会怎样。经过剧院阴暗的走廊时,几个黑乎乎的墙洞都能把她们吓得撒腿就跑。
  帕潘事件的第二天,索尔莉便带着全体女演员及那帮穿紧身衣的小学员们,以保护这座受魔法诅咒的剧院为由,在剧院工作人员出入口的大厅桌上搁置了一块马蹄铁。任何非观众身份的人在进剧院之前,都必须摸它一下,否则就别想迈入剧院半步。因为不这样做,那股已经控制着从地窖到阁楼的整座建筑的魔力绝不会轻饶了他。
  这块马蹄铁和整个故事一样有凭有据。哎!绝对不是我凭空捏造的。直至今日,只要从工作人员出入口走进剧院,依然能看见它还放在大厅的桌上。
  由此不难体会出,今夜,这群女孩拥进索尔莉的房间时,心里是何种感受。
  “真的是鬼!”难怪小珍丝会这样叫。
  这一回,女孩们恐惧到了极点。索尔莉的化妆室里是一片骇人的沉寂,只有她们的阵阵呼吸声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回荡。突然,小珍丝极度恐慌地退到房内最远的角落,颤抖着声音说:“你们听!”
  然而,门外却无半点脚步声,只有一阵轻轻的摩擦声,好像薄丝拂过门板一样。接着又是一片死寂。索尔莉力图要表现得比同伴们更勇敢些,她走到门口,声音微弱地问道:“是谁呀?”
  ——但是没有回应。
  索尔莉顿时感觉到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的一举一动上,只得硬逞着放大声音:“门外到底有人没有?”
  “这还用问吗?肯定有人!”皮肤黑黑的小梅格·吉里用手紧紧地抓住索尔莉的薄纱裙,不停地说,“上帝啊,您千万别开门!千万别开门!”
  索尔莉有一把从不离身的匕首,此刻,凭它壮胆,索尔莉转动了门锁。女孩们则全部退到最靠里的角落。小梅格不住地叹息:“妈呀!妈呀!”
  索尔莉再次鼓足勇气,探头出去。走廊里空无一人,独独那盏蝶形煤灯透过玻璃灯罩散发着微弱的红光,原本阴森的走廊显得更加恐怖。她猛地撞上门,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没人呀!”她说,“外面一个人都没有!”
  “可是,我们刚才明明看见的呀!”珍丝一边辩解,一边战战兢兢地回到索尔莉旁边的座位上,“他一定是飘到别的地方去了。反正我绝不回去换衣服了。我们现在应该先一起下楼去休息室参加饯别酒会,然后再一起上来。”说着便用手虔诚地摸了摸戴在身上驱邪避恶的珊瑚角。索尔莉则偷偷地用涂成玫瑰色的右手拇指,在左手无名指戴着的木戒上划了个圣安德烈式的十字架。
  一位颇有名气的专栏作家曾这样评论索尔莉:“她是个身材高挑的美丽女子。面部轮廓清晰,而且风韵万千。她柔软的腰枝像是春风吹拂的杨柳。人们盛赞她为‘人间尤物’。一头光泽如金的长发恍如戴在白皙额头上的一项皇冠,辉映着一双翡翠颜色的眼睛。她的头轻轻地摇摆,就像一只脖子皙长的白簿,那么优雅而骄傲。当她翩翩起舞时,胯骨带动全身慵懒地颤抖起来,那种美感难以言喻。而当她展开双臂,曲身做单足脚尖旋转时,整个上半身和跨部的曲线毕露,显得优雅无比。如若以此作画一幅,非得伤透脑筋不可。”说到脑筋,索尔莉似乎缺的不少。但没有人会因此指责她。

  这时,索尔莉对小演员说:“孩子们,你们要镇静一点!也许根本就没有人真的见过鬼呢?”
  “不会的!我们亲眼看见的呀!”大家异口同声地应道,“他那张死人脸、还有穿的衣服跟约瑟夫说的一模一样!”
  “加布列也看见了!”小珍丝说,“就在昨天……昨天下午,大白天的……”
  “加布列?合唱团长吗?”
  “是呀!怎么!您不知道这件事吗?”
  “他大白天里也穿着那套衣服吗?”
  “你说谁?加布列吗?”
  “当然不是,你说的是那个鬼吧?”
  “没错,就是他穿着那身黑衣!”小珍丝肯定地回答道,“这是加布列亲口告诉我的。正是因为那身黑衣,他才认出那个鬼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昨天下午,他独自一人呆在经理办公室,突然间,门被打开了,那个波斯人走了进来。你们都知道波斯人的眼睛会通灵。”
  “对!对!”众人齐声应着,脑海里浮现出波斯人的模样。有人还打了个嘲讽命运之神的手势——伸长食指和小指,中指及无名指屈向掌心与拇指扣合。
  “加布列非常迷信,”小珍丝继续说道,“不过他待人一向客气。当他看见波斯人时,正悠然自得地把玩着口袋里的钥匙。但就在门被完全打开的那一刹那,他一下子瘫倒在橱柜铁锁旁的沙发上。他伸手想抓铁锁,没想到唰的一声,衣服被勾破了一角。他嗖地站起身来想往外走,却一头撞上挂衣架,肿了个大包,痛得他连退好几步,撞上钢琴。正想扶着钢琴站稳,怎知霉运当头,琴盖砰地落下,差点没压断十根手指。他又跳又叫地逃出办公室,惊魂未定,下楼梯时又一不小心跌了个跟斗,滚了下来。就在这时,我和妈妈碰巧经过,赶快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只见他伤得很重,满脸是血,我们都吓呆了。不一会儿,他面带笑容地大声喊道:‘感谢上帝!我总算没事了!’我们连忙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原来,当波斯人打开门的一刹那,他看见了约瑟夫所说的那个顶着骷髅头的鬼,就站在波斯人的后面。”
  小珍丝越讲越快,好像鬼就在后面追一样。故事一讲完,全场唏嘘之声四起。索尔莉始终不安地咬着手指。这时,小吉里开口打破了沉寂:“约瑟夫最好闭嘴,不要四处乱讲。”这个黑女孩小声地说道。
  “为什么要他闭嘴呢?”有人问。
  “我妈妈这样说的。”梅格·吉里一面将嗓门压到最低,一面环顾四周,仿佛非常害怕被门外的什么人听见。
  “你妈妈又为什么这样说呢?”
  “嘘!小声点!妈妈说那鬼不喜欢别人烦他。”
  “她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因为……没什么……”
  而这一故作保留的表述更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于是,她们紧紧围住梅格,肩并着肩,满怀恐惧地一遍又一遍地恳求她把事情解释清楚。她们从相互的恐惧中体味到一种激烈的快感,不知所措。
  “我发过警,绝对不说的。”梅格的声音依然非常小。
  大家却不肯放过她,一起承诺会坚守秘密。最后,梅格实在忍不住一吐为快的欲望,双眼死盯着门,开始讲了:“就是……就是因为那个包厢……”
  “哪个包厢?”
  “鬼的包厢!”
  “鬼怎么会有包厢呢?”
  一想到鬼居然有自己的包厢,女孩们受惊过度,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长嘘短叹起来:“哦!上帝!继续讲,继续讲……”
  “小声点!”梅格责备了一句,接着又讲,“就是第五号贵宾席,你们知道的,二楼左边的贵宾席。”
  “这不可能!
  “是真的……我妈妈就是那个包厢的领席员……不过,你们发誓绝不说出去,好吗?”

  “当然啦!你快说吧!”
  “那间包厢,除了鬼以外,已有一个多月无人问津了。剧院已下令不得再将它外租……”
  “那鬼真的来过包厢吗?”
  “当然。”
  “这么说,包厢里真的有人?”
  “不是的!鬼确实来过,但没有人!
  女孩们面面相觑。其实,她们的意思是,如果鬼真的到包厢看戏,那么大家应该能看见他那身黑衣以及那颗骷髅头。但是梅格却解释说:“我们确实是看不见鬼的!他根本不是穿着黑衣,有颗骷髅头。大家所说的什么骷髅头,火焰头全是胡说八道!他什么都没有……当他来到包厢时,我们只能听见他的声音。我妈妈从来没见过他,只听见过他的声音。她最清楚不过了,因为每次都是她把节目单递给鬼的!”
  索尔莉觉得这番话实在太不可思议,便打断了梅格,说道:“小梅格,你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吧!”一句话让小姑娘委屈地哭了起来。
  “我本来就不该说这些的。要是给妈妈知道了,我可怎么办呢?你们看着好了,约瑟夫这样多管闲事,早晚会自讨苦吃的……妈妈昨晚还说呢!”
  这时,只听见走廊里传来一阵急促而有力的脚步,一个气喘吁吁的声音喊道:“塞西尔!塞西尔!你在哪儿?”
  “是我妈妈的声音!”小珍丝说,“不知道外面又发生了什么事!”
  塞西尔·珍丝的母亲是个高大而丰满的中年妇女。此刻,她打开门进来,立刻全身哆嗦着倒在一张椅子里,满脸涨得通红,眼神迷乱而忧伤:“太不幸了!太不幸了!”她自言自语道。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约瑟夫·布盖他……”
  “他怎么了?”
  “他死了!”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惊得目瞪口呆,脑子里划满了问号。
  “唉!刚才有人发现他吊死在地下室三层,但最可怕的是……”可怜的妈妈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发现尸体的机械工们居然说,在现场还听到一种奇妙的音乐,像是死人的安魂曲,萦绕在尸体四周。”
  “一定是鬼!”小梅格脱口而出,随即又用手捂住嘴,“不!不!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说!”而她的同伴们恐惧万分地肯定了梅格的所言:“一定是的!一定是鬼!”索尔莉的脸色苍白极了。
  小珍丝的妈妈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杯甜烧酒,一口饮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地下室里一定有鬼。”
  事实上,约瑟夫意外死亡的真相,一直没有水落石出。敷衍了事的调查未得到任何结果,只能解释为自杀。在蒙夏曼——他是德比恩和波里尼的继任者之———所写的《一位剧院经理的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就在德比恩和波里尼两位先生举行饯别酒会的那天晚上,剧院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当时,我正在经理办公室里。突然,行政主任麦尔西先生一脸仓皇地跑进来告诉我,在舞台地下三楼牧场布景和拉瓦尔王布景之间,发现一名机械师上吊自杀了。我当即大喊:‘先把他放下来再说!’而就在我匆匆忙忙地往楼下冲,准备解下金属梯去抬尸体时,死者上吊用的那根绳子居然不翼而飞!”
  一个人用绳子上吊自杀,在人们赶去解尸体时,绳子竟然会无故消失。对于这样一件事,蒙夏曼怎能不心存疑虑呢?然而,这位前任经理却给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解释:当时正值芭蕾舞表演,一定是那帮女演员太过迷信,拿走了绳子当避邪之物。这可能吗?一群小女孩在短短一两分钟内,解下尸体,然后分掉绳子。这岂非是说笑?!我的看法与蒙夏曼的完全不同。在舞台地下三楼死者上吊的地方,或许有个什么神秘机关。否则,那根绳子怎么会在完成使命之后即刻消失呢?各位如果再继续往下看,就会知道我的猜想是错还是对。
  这个悲惨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剧院。约瑟夫一直深受同仁的敬爱,他的死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无比悲伤。这时,小演员们一起簇拥着索尔莉,像一群受惊的羔羊紧紧地依偎着牧羊人,脚步匆忙地穿梭于昏暗的楼梯口、长廊间,准备前往演员休息室。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