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史蒂芬·柯维
  或许在真正懂得分享之前,需要经历拥有的感觉。许多人对家庭或婚姻只知机械式地付出,不然就是完全不懂得付出;这可能正由于他们从不了解拥有自我的意义,缺乏对自我的认同,而且自我评价低。所以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以充分的耐心,培养他们拥有的感觉,同时以足够的智慧,教导他们“乐善好施”的价值,并且经常以身作则。
  问题的症结在于治标不治本
  一般人对于成功的个人、家庭与团体,总是钦羡不已。他们羡慕别人的能干、成熟,家人的团结合作,以及组织的团队精神。但他们真正想知道的却是成功背后的秘诀,向成功者请教的,不外乎如何能够立竿见影、立收解决自身难题的方法。
  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有能提供这类答案的人。有时候速成的办法还颇管用,可暂时消除一些表象的问题。只是真正的症结依旧存在,久而久之问题又会浮现。而且愈是求助于“特效药”,病症拖得愈久,病情愈加恶化。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本章刚开始所提到的几个例子。
  ●我上过无数教导主管如何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希望维持彼此良好的关系。可是总觉得员工不忠心,我若是有一天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终日无所事事闲扯。为什么不能把他们训练成独立又有责任心的员工呢?为什么我始终找不到这种员工?
  对急于想约束员工却束手无策的那位经理,个人魅力论建议他采取激烈的手段,大事整顿一番,逼得员工兢兢业业。或者让员工接受相关的训练,以提高工作热忱,甚至另聘更称职的外来和尚。
  但阳奉阴违的员工,私底下可能正质疑着老板究竟有没有为他们着想,有没有把他们当作机器看待。员工的想法也许并非空穴来风,老板心中的确如此看待他们,而主管态度偏差或许就是管理不善的原因之一。

  ●我要做的事太多了,可是总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天都觉得神经紧张、匆匆忙忙。一周7天,天天如此。我参加时间管理研讨会,也尝试过不下6种规划时间的办法,虽然不能说没有帮助,但是仍觉得无法过上理想中的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
  对于时间总是不够用的人,个人魅力论保证一定有解决之道,例如各种时间管理的计划与讲座,便是针对需要而设计的。
  但你是否想过,提高效率也许并不能解决问题。以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难道真的如此重要,抑或反而会使你对周遭的人与事更为轻忽草率?是否有些事情才是真正值得你深入认识与体会,包括某些思维足以影响你对时间、生命与自我本质的看法?
  ●我的婚姻已变得平淡无趣。我们并没有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爱的感觉。我们请教过婚姻顾问,也试过许多办法,可是仿佛就是无法重新燃起往日的爱情火花。
  对于婚姻已进入平淡期的人,个人魅力论会指点你,某本书或某种课程有助于表达能力,可以增进夫妻感情。或者,就干脆认为这桩婚姻既然已经这样,还不如另起炉灶,以重新享受爱的感觉。
  然而也许问题并不出在另一半,是你助长了对方的缺点,间接导致所遭受的待遇。你对配偶、婚姻、爱情的基本观念,可能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由以上的例子,你是否已察觉个人魅力论如何深入人心,彻底左右着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寻求解答的途径?
  不论一般人觉悟与否,总之现在已有愈来愈多的人,对这些空洞的承诺不再存有幻想。我曾与全美各类组织合作,发现目光远大的主管,对只会以动人的故事或空唱高调,来振奋人心、激励成就的作风,都敬而远之。他们要的是实际而循序渐进的办法,不是阿斯匹灵与急救箱式的建议。他们希望解决长久的根本问题,并且把重心放在有长远未来的原则上。

  反求诸己,由内而外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
  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准往往无法解决。
  当我们环顾四周、审视内心,发现因追求速成特效反而制造了许多问题之后,才会了解,有些根本的问题不能以肤浅的方式解决。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新思想标准,也就是一套正确的行为准绳,引导我们解决根本的问题、追求圆满的人生。这种新的思想标准,也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以及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interpersonal effectiveness)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由内而外”(inside-out)即反求诸己,由个人最基本的部分——思维、品德与动机——做起。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的子女更听话,更讨人喜欢,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的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由内而外的修炼强调,先追求个人的成功,才能有人际关系的成就;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诺言。凡是以个人魅力重于品德,或者不能由个人修养做起,而期望改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由内而外是一个过程,是遵循主宰个人成长进步的自然法则,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它会形成良性循环,把我们提升到自立自强与相互依存的更高境界。我曾与许多才华横溢且渴望幸福成功的人共事,其中包括企业主管、大学生、宗教与民间团体人士、夫妇。从我与他们接触的经验证实,求助于外力所得到的幸福、成功或解决问题之道,往往经不起考验。

  这种由外而内的观念,往往使人产生怨怼的心理,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或致使彼此关系不和的客观环境。我见过一些婚姻亮起红灯的夫妇,夫妻俩都只希望对方改变,都忙着揭发对方的“罪状”,都希望控制对方。我也经历过一些劳资纠纷,双方宁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订下种种规章彼此约束,但事实上谁也不信任谁。
  我的家人曾住过世上三个最“热闹”的地方——南非、以色列与爱尔兰。这些地区的冲突始终悬而未决,我相信必然是因为社会大众不能反求诸己。每一方都认为问题是别人造成的,如果“别人”能够“讲理”或突然“消失”,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至于我们所提倡的反求诸己、由内而外的思维,因为个人魅力论的流风所及,再加上传统观念影响,因此当事人往往需要大幅度的自我调适才能转换思维。
  其实从我自身以及与人共事的经验,再加上仔细观察历史的心得,我确信本书的七个习惯早已深入人心,它们所涵盖的原则符合一般人的良知与常识。但是为了要确认这些原则,并加以发挥来解除内心深处的困惑,我们必须改变想法,转换思维,提升自我到一个“由内而外”的新境界。
  当我们认真了解这些原则,并将之融入生活,我相信美国诗人艾略特(T?S?Eliot)这句名言就会不断涌现真义: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