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傅雷家书 -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个人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这是傅雷家书里的一句话。很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的时光越来越多了,就算有朋友,你仍然会觉得你要执着面对的东西就是属于你自己,你想探求的东西也只属于你自己。
  看完的时候很想拿去给妈妈看看,然后说,我想你是这样爱我的。
  我总觉得,爱是离不开美的,美是离不开认知和了解的。
  我一直觉得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这是因为我们都是他们的血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从来不能得到满足,看到傅雷对傅聪说,“我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成一般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做一般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就觉得心里缺失的一块被补上了。
  可惜就是没有几个人的父亲是傅雷,这样一个对美和真爱有执着追求和理解的人,这样一个把语言和思想也当成美的一部分,也没有人几个孩子,能与艺术靠得这样近。
  读的时候,小时候的一件往事自然被想起了,我和我爸爸的关系不太好,曾经在大学的时候写过一封长长的信,然后犹豫再三之下,投到了我家的信箱里。我爸爸看了后,找我谈心,但是应该说他是非常气愤的,他说他不觉得他为什么那样失败,失败到我不和他说话,要写信给他。
  后来说着说着我就哭了。我爸就更生气了,觉得为什么我还会委屈。
  我记得我写得很长,觉得起码用了一二万字,我在试图改变别人的时候永远都是一个失败者。我本来以为我爸爸也会提起笔,和我解释他的想法,这样看来,我那种文人的浪漫主义气息是由来已久的。
  关于写信的回忆还有一些,在深圳工作的时候,很想念我的好朋友,每次都写得很长,然后收到信,就很努力地回。可是,我收到的信,总是大致是那样的开头,“对不起,又迟了好多天给你回信。”后来好象这样的开头也变成了我的信的常用语。最后,当然是再不会有信了。
  在深圳的时候,已经开始用电子邮箱了,有个自己喜欢的人,是同学的同学,但是写电子邮件却很短,挤出几百字就再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那个通信,也最后不了了之。不过我的邮件风格好象是那时开始变得极其简短了。
  傅雷对回信是很在意的,我想,也许象他这样倾心喜欢倒出真心话的人,对于交流的渴望是天性,他说起了有些人也找他谈话,但他会觉得因为谈不来而烦恼,他说,你可以不可以写长一点,写勤一点。当他说道,难道我没有你忙吗?我是深深地感觉那一片赤子之心是揉不下沙子一样的这些理由这些借口。许许多多问题,其实我是觉得,纠结到最后就是爱不够,给的不够,但是大家都已经习惯不去要求,或者是因为怕被要求吧。

  傅雷这样写“爱”:
  艺术不但不能陷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陷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伟大的心”,意思就是指“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从这个理论出发,有的人弹不好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所谓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这种庸俗的感情。
  很有意思的是,傅雷与他儿子在信中谈到自己的感情观,就是真善美的追求和事业是放在感情之前的,如果是别人说这句话,我是会有点反感的,但是放在傅雷身上,你却觉得很统一,在我看来,应该说,在他心中,爱是放在感情之前的,他所追求的感情也是爱,也是同样怀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的追求,当一个人也怀带着和他一样的美好的追求,也是爱时,我相信那种感情是比他说的,两个人所谓的只有两个人的亲亲我我的相守更有意义,更可敬,有许多爱情小说为什么不能让我感动,也许也就是在于只是单纯两个人的小爱,而没有人物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吧,我觉得,一个人心胸中若有爱,就一定不是狭隘的,而是广阔和四通八达的,那些东西是一定要涌出来,不能停歇的。
  傅雷看到儿子岳父的传记的那封信里又对教育的事情说了很多,大意是,他到了现在的年龄才对教育摸了一点门,他自己的祖母一心想要教育他们是个好人,但是自己对于好人的意想又是模糊的。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在想,人在教育别人的时候,真的是一生都要教育自己,自己要看得高,看得远,才能知道怎么教育。大多数的父母,其实我也很不客气又很悲哀的说,用自己的眼光阻碍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当别人的母亲,若有,只怕也真是苦差事,真的很怕害了别人。

  如果有可能,我是多么希望,还有机会能与这样的人谈一谈。有很多看法观点也不大相同,比如关于中外文化这一块,我是觉得,我们过去认为外国人怎么样了是他们的文化是这样,我们的文化则是另外一样,到了现在的时候,许多人不象过去一样想了,就觉得是忘记了我们的文化,但是换一个想法,是不是说社会发展了,经济变了,那些想法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过去一直的想法,只是因为长期的经济的平衡没有被打破呢?所以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们向西方变了多少,而是经济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所以有了自然而然的想法。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长期的中庸文化,这种中庸我觉得发展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漠不关已的宽容,就是不触及我的,你怎么样都好,另一种则是“吃人的礼教”一样的,你必须与我一样中庸,所以中国人对于创造的,特别的,有才干的,与我不一样的东西的极端挑刺,而往往很多网络暴民,不是没有学问,但是他们就和那些过去维护礼教的士大夫阶层一样,也是维护他们的庸,不能见容于别人与他们的不一样,语言也就成了他们的武器,而且中国人是很喜欢表明,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一说到我们都是什么什么阶层好象真的是无产阶级兄弟一样,但其实并不是什么兄弟,不过只是说,我需要和人一样,然后就好象有了什么后盾一样。
  这也许也是因为我个人对于中国文化这一块的极度愤恨。不知道那些老先生们现在会怎么样想。
  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有点儿苦闷的人,不过好在老先生说: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十使你解决矛盾,解决矛盾即往前进步了一大步。当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终结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绝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于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就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中怕。所要避免的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成游戏人生的态度。

  昨天和朋友聊了一会,说到傅聪牵连了父母的事情,有人似乎很反感傅聪。
  我是不太了解,但是觉得傅聪很有才华。
  朋友就说,我对才华太看重了,可能甚至于把才华看得高过于道德了吧,但是我是这样想的。
  原来小时候,看过一个讨论题,大概就是说,发生了海难,只有一条救生艇,然后同学们回答,应该让哪些人得救,东方人一般会选择老人,然后西方人,会选择律师等等他们认为对于社会更有作用的人。
  事实上,我在看信的时候,因为牵扯了很多六十年代的事情,事后的大悲剧已经发生了,所以我觉得,傅雷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活得更好,更有希望,更有自己的才华。这样的结局,我觉得是傅雷自己选择的,我是宁可要尊重傅雷的这样的爱的选择。
  而对于如果儿子也回报以同样的爱,或者说一定要留下来,一起痛苦,不光是辜负了父亲,还让自己的妻子儿子都没有着落,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我并不认为傅聪真的应该去背负那么多沉重的,我更愿意,他还是一个出色的演奏家。
  就象傅雷说的,我们国家花那么多钱培养体育人才,却不知道一个音乐家,比很多奥林匹克冠军更有意义。这当然是因为傅雷是艺术家,而不是体育工作者,但是我确实是觉得,我们国家还有不少体育人才,但是在文艺这一块,太可怜了,留下的财富太少了,如果是我,也会宁愿保留这么一个人才的,因为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真的太少了。
  傅聪说话很好玩,大概有一个女孩子喜欢他,他说,你弹得什么,完全不知所云,然后女孩子讨好他,要他多休息,他说,要是我和你一样弹得这么少,怎么可能会弹得象现在这样好。
  我觉得是属于非常直的人。
  但是书中,他的信太少了,很可惜。也许事实的真相和我想的不一样,但是我有时有点宁愿捂住耳朵掩住眼睛的感觉。
  其实生命都是脆弱的,选择生命是很难的事情,我真的觉得,所以我觉得我们赶上了好时候,这句话很好,要好好活。。。。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