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复活 - 《复活》读书笔记·灵魂的扫除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十年前的某段时间里,我曾疯狂阅读过许多西方名著。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牛虻》和《茶花女》之类,而《复活》是根本看不懂的,没能读完。仅仅单从书名上联想出了一幅壮美的凤凰涅槃的画面,还一直以为书中的某位主角会很有意义的离世,“虽死犹生”达到“复活”的境界。
  选择在这个夏末秋初的几个凉夜里重读《复活》,只因为前几日偶然读到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关于“灵魂的扫除”那段话:“……他感到他的内心生活疲沓了,有时甚至停顿了,就着手把堆积在他的灵魂里而成为这种停顿的原因的垃圾统统清除出去。”读罢此言我深有共鸣,不历经反省,我又怎么会知道我们的灵魂如此善于藏污纳垢。一旦疏于清理,不知不觉中她便滋生病毒。尤其当我恍然回首审视之际,深深体会到了大师所言的“心惊肉跳”。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曾有资料显示他年轻时生活放浪。据说《复活》是以真实故事为蓝本而创作,涅赫柳多夫虽然不是托尔斯泰,但也确实与他同属于沙俄剥削阶级。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却终身致力于用文学作品抨击、揭露、推翻自身的阶级,我以为这是伟大的。摒弃政治因素,我不喜欢谈政治。就思想的修为而言,一个人,要明澈到什么地步,才看得清楚被自己安然享受的竟然是罪恶?
  涅赫柳多夫的堕落,源自于社会和环境。我以为,无论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形态,这样的堕落都是存在的。要说差异,不外乎堕落人群的数量和堕落的速度。19世纪的沙俄与21世纪的中国,看似跨越时间空间地域文化,但细读大师的作品,回望我们周围的人群,感觉不外乎如此。满街都是涅赫柳多夫,堕落前的涅赫柳多夫,堕落后的涅赫柳多夫,唯独忏悔赎罪中的涅赫柳多夫少之又少。
  人生之初,心灵总是纯净、纤尘不染的。可是也正因为这种纯净、这份单薄,使得邪恶更容易随意涂抹。在托尔斯泰的笔下,无论教会、教堂还是法律、法庭和监狱,都变成涂抹邪恶的场所。托尔斯泰说,人根本不配惩罚人,这与某位哲学大师所言“人根本不配统治人”异曲同工。今日读到《庄子》的《马蹄》篇,说马之所以学的奸婬狡诈根本就是因为伯乐,似乎也与托尔斯泰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反而是因为法庭和监狱的思想相近。托尔斯泰和庄子的思想有些地方是相通的,他们认为人本来是淳朴简单的,正是因为统治阶级为了以武力(刑法)、以所谓礼教(法律)胁迫人们的言行,才造成|人与人之间如此多的罪恶和悲惨命运。托尔斯泰还尖锐地指出了统治阶级爪牙存在的意义:即使是有正义有理想懂得人与人之间怜悯的“善意的人”,一旦进入统治阶级,也会变得残忍、麻木,草芥人命,中饱私囊的“邪恶的人”。
  多么可怕!!其实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四十多万字里,最令我忍俊不禁却笑中有泪的是那段关于“领圣餐”的精彩描写。我喜欢的幽默是冷幽默,比如用正正经经的文字,细致地描绘出一幅荒诞无比的画面。宗教被统治阶级利用,似乎是西方世界一直以来的现象。不过回想一下我们国家最见惯不惊的佛教和道教,那样精深博大的哲学思想,最终却落到被人们焚香化纸祈求今生名利和来世福禄的工具,多么可笑可悲。虚伪的传教士,遍布世界各处,只不过称谓各异而已。
  托尔斯泰在小说的最后,隐约暗示的“天堂”,最终还是归于宗教。只不过,在他的心目中,这大概是真的“上帝”和真的“宗教”。读到最后,我几乎可以那样清晰地感受到托尔斯泰的思想,他反对一切统治。他的理想是每个人都用《圣经》来约束自己的灵魂和行为,最终人间似天堂。这跟老子和庄子的“无为而治”的社会思想是不是相近呢?这样的画面是美好的,但确实,多多少少有些不实际。人不配统治人,可是我们又找不到神在哪里。或者,是不是,即便是神,一旦做了统治阶级,也会变成|人呢?甚至是残忍麻木的人?
  我以为,从来就没有清白的政治。
  但灵魂的复活是绝对存在的,不断自省、不断修为,到达我们在最纯真年代所向往的那般境界。涅赫柳多夫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
  圣人超度众生,凡人拯救自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
地狱镇魂歌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没有人知道创世之神是谁,但他(她)创造了整个世界,创造了神族和魔族,还有同时拥有两个种族力量但是却都没有两个种族强大的人族,也同时创造出了无数互相具有不同形态的异类族群,在把这些族群放置在他的力量所创造的领地中之后,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创世之神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城市与狗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凯恩说:“有人扮演英雄,因为他是怯懦的。有人扮演圣徒,因为他是凶恶的。有人扮演杀人犯,因为他有强烈的害人欲望。人们之所以欺骗,是因为生来便是说谎的。”——让保尔·萨特一“四!”“美洲豹”说道。在摇曳不定的灯光下,几个人的脸色都缓和下来。一盏电灯,灯泡上较为干净的部分洒下光芒,照射着这个房间。除去波菲里奥?卡瓦之外,对其他的人来说,危险已经过去。两个骰子已经停住不动,上面露出“三”和“幺”。 [点击阅读]
培根随笔集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译文序一、本书系依据Selby编辑之Macmillan本,参考《万人丛书》(Everyman’sLibrary)本而译成者。二、译此书时或“亦步亦趋”而“直译”之。或颠倒其词序,拆裂其长句而“意译”之。但求无愧我心,不顾他人之臧否也。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复仇的女神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玛柏儿小姐习惯在下午,看第二份报。每天早上,有两份报送到她家里。如果头一份能准时送到的话,她会在吃早点时读它。送报童很不一定,不是换了个新人,就是临时找人代送。报童对送报的路径,各有各的做法。这也许是送报太单调了的缘故。 [点击阅读]
复活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0
摘要:《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至第二十二节:“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约翰福音》第八章第七节:“……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点击阅读]
夜半撞车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1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 [点击阅读]
夜城1·永夜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私家侦探有着各式各样的外型,只可惜没一个长得像电视明星。有的私家侦专长征信工作,有的则是带着摄影机待在廉价旅馆里抓奸,只有极少数的私家侦探有机会调查扑朔迷离的谋杀案件。有些私家侦探擅长追查某些根本不存在或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至于我,我的专长是找东西。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找不出那些东西,不过既然干了这行就别想太多了。当时我门上招牌写的是泰勒侦探社。我就是泰勒,一个又高又黑又不特别英俊的男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