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 第二卷 第四章 詹姆士亲自下乡去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那些不了解福尔赛交易所的人,也许不会料到伊琳下去看房子会引起那么大的骚动。
  自从斯悦辛在悌摩西家叙述他那次郊游壮举的整个经过之后,他这番话也同样被源源本本拿来告诉了琼;告诉她完全不是出于好奇,也许有那么一丝恶作剧,但是真心还是为好。
  “而且这样讲多么难听啊,亲爱的!”裘丽姑太结尾说;“说她不想回家。她是什么意思?”
  这段经过在琼听来很是突兀。她红着脸痛苦地听着,忽然,匆匆握一下手,就离开了。
  “简直没有礼貌!”琼走后,史木尔太太跟海丝特姑太说。
  从她听到这消息的神情举止上来推测,大家就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她听了很烦恼。因此这里一定有什么不妙。怪吧!她跟伊琳从前还是顶顶要好呢!
  这事跟过去不久人家在背后的议论以及耳朵里刮到的一些话也极其符合。想起尤菲米雅在戏院里见到那一幕——还有波辛尼先生总是在索米斯家里,不都是吗?唉,真是的!是啊,当然他会去的——谈房子啊!话当然讲得绝不露骨。在福尔赛交易所里,一件事情尽管令人着恼,只要不是最了不起,最最重要,都不需要讲得那样露骨。这座机器太精密了;一点暗示,口气里微微表示一下惋惜或者怀疑,就足够使这个家族的灵魂——那样富于同情的灵魂——震动起来。谁也不打算这些震动会伤害到哪一个——远不是如此;这些震动的用意整个都是为好,是觉得族中每一个人都和这个家族的灵魂休戚相关啊。
  而在这些背后的议论里面,归根结蒂也还是一片好心;时常就因为有这些议论而促成慰问性的拜访,从而使那些身受痛苦的人真正得到恩惠,使那些安然无恙的人也会感觉到至少还有人在为一些和自己无关的事情难受,这也是开心的事。事实上,这无非是借此互通声气,跟新闻界精神完全一样,象詹姆士跟史木尔太太通声气,史木尔太太跟尼古拉的两个女儿通声气,尼古拉两个女儿跟哪一个通声气,等等,都是这个道理。他们所爬上的而且目前所属的这个阶级要求一定程度的坦率,和更大程度的缄默。有这两者的结合才保证了他们的阶级地位。
  福尔赛家许多年轻人自然会公开声称不愿意有人探听他们的私事;可是这种族中的流言就好比一股目不能见的强有力的电流,所以事事清楚在他们实在是不得已的。因此大家都觉得毫无办法可想。
  他们里面有一个(小罗杰)曾经为了解放下一代,把悌摩西骂做“老狐狸”,这实在是个英勇的尝试。可是报应就落到他的身上;这些话转弯抹角传到裘丽姑太的耳朵里,裘丽姑太又以震骇的口吻告诉罗杰太太,这样,这句话又回到小罗杰这里来了。
  说到底,感到难受的也不过是那些自己做错事的人;比如乔治,那要怪他打弹子把钱花光了;或者如小罗杰本人,那时候他险些儿跟一个,根据背后的议论,他已经发生了自然关系的女子结婚;再如伊琳,那是因为大家觉得,而不是说过,她的处境危险啊。
  所有这一切背后的议论不但可喜,而且也有益。它使湾水路悌摩西家里许多时光都能轻松愉快地消磨掉;要不是这样的话,这里住的三个人就会觉得时光枯寂沉闷了;而且悌摩西的家在伦敦城里也不过是千百个这样人家里的一个——这些人家的成员都是些生活无忧、无所偏倚的人,自己已经置身斗争之外,因此为了找寻生存的理由,就不得不关心到别人的斗争。
  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些可喜的族中闲是闲非,这里就会变得非常寂寞。流言和传闻、报信、猜疑——这些可不是跟家里的小孩子一样吗?姊弟三人虽则自己的一生中没有生男育女,可是这些流言和传闻不都跟些呱呱喋喋的婴孩一样惹疼、一样宝贝吗?他们的软心肠就是渴望孩子,而谈这些闲是闲非也就几几乎等于儿女成行、儿孙绕膝了。至于悌摩西是否渴望孩子虽则还不能十分确定,但是每一次福尔赛家有一房添丁进口的时候,他都要不开心一阵,这总是无可争辩的。
  所以尽管小罗杰骂“老狐狸”,尽管尤菲米雅双手举起来叫:“唉!那三个人!”而且先是不出声地大笑,末了发为尖叫,这都没有用。没有用,而且也不大忠厚。
  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也许有人觉得奇怪,尤其在一个福尔赛的人眼中看来,不但会觉得奇怪,甚至于还会认为“不成话”——然而根据某些事实看来,倒也并不怎样奇怪。
  原来有些事情是他们没有见到的。
  首先,在许多被不痛不痒的婚姻所栽培的安适中,人们往往忘记爱情并不是暖房的花朵,而是经过一夜春雨和片刻阳光生长出来的一棵野草;野草的种籽,被野风载着沿路吹过去;如果碰巧吹进我们花园篱笆里面,我们就称做花;如果吹在篱笆外面,我们就称做野草;但是花也罢,野草也罢,它的香味和颜色却始终是野的!
  还有,福尔赛家人一般都没有见到——他们各人生活的方式和内容就不容他们看见这项真理——当这株野草长出来时,那些当事的男女都不过是绕着它那淡白火焰的花朵的飞蛾而已。

  小乔里恩当初的越轨行为已经事隔多年——现在这个传统的戒律又受到威胁了;这条戒律是有身家的人从不翻过篱笆去摘野花;一个人在适当的时期可以染上爱情,就象传染上麻疹一样,然后也会象麻疹病人一样,靠一帖牛油和蜂蜜的合剂,在婚姻的怀抱里舒舒服服地度过难关,从此不再传染上。
  波辛尼和索米斯太太这段怪话传到许多人的耳朵里时,最最动心的要算詹姆士了。他老早忘记自己当年求婚时那副嘴脸,人又长又瘦,面色苍白,留了两撇栗色的腮须,总是不离爱米丽的左右。他老早忘记自己在早期结婚生活中在美菲亚近郊住的那所小房子了,或者说,他老早忘记了自己的早期结婚生活,而那所小房子倒没有忘掉,因为一个福尔赛家人从来不忘记一所房子——虽说这所房子他后来卖掉,净赚了四百镑。
  那些日子他早已忘记了:在那些日子里,他充满了希望和忧虑,同时怀疑这件婚事是否妥当(原来爱米丽虽则美丽,并没有钱,而他那时一年也不过勉强赚上个一千镑),可是那个女子,秀发那样齐整地盘向后面,白胳臂那样从紧紧的紧身衣里伸出来,美丽的腰肢那样庄重地套在十足宽大的裙子里,对于他真有一股奇妙的不可抵御的吸引力,使他愈陷愈深,终于使他感觉到如果不能娶到这个女子,他就非死不可;那些日子他早已忘记了!
  詹姆士曾经从火里过来,可是他也经过岁月的河流,把这团火淹没了;他经历了人生最最悲惨的经验——完全忘记了自己坠入爱情时的心情。
  忘记了!忘记了有这么久,使他甚至忘记自己已经忘记了。现在这个谣言传到他耳朵里,这个关于他媳妇的谣言;隐隐约约,象个影子,在事物可触摸和一览无遗的表面上闪避着,象鬼魂一样缥缈,一样不可理解,然而也象鬼魂一样,带来不可名状的恐怖。
  他打算把这件事认真考虑一下,可是没有用,这就跟把每天在晚报上看到的社会悲剧认真考虑一下同样不可能。他就是做不到。可能没有一点儿事情。全是那些人胡说一气。她或许跟索米斯过得不如意想的那么好,可是她还是个善良的小女人——善良的小女人啊!
  跟不少人一样,詹姆士对一些无伤大雅的风流逸事谈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的,而且常会用一种实事求是的口吻,呷着嘴唇说,“是啊,是啊——她和小戴生;有人告诉我他们现在住在蒙地卡罗呢!”
  可是他对这类风流逸事的真正涵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却从来不曾领会到。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的形成经过些什么痛苦和欢乐,在他眼睛看得见的那些事实里——赤裸裸的事实,有时候不堪入耳,但一般听来都很有味——这些事实里到底潜伏着什么迂缓然而无从抵抗的命运,这些他都没有想过。对这类事情,他向来就不会谴责、赞美、推论或者来点发挥;他一向只是相当贪婪地听着,再把人家的话向别人重复一遍,这样做来自己觉得很受用,就好比吃饭之前喝一杯搀了苦剂的雪利酒一样受用。
  可是现在这样一件事情——或者说关于这件事的一点谣言,或者风闻——却和他个人发生了密切关系;他觉得如坠入五里雾中,觉得自己嘴里充满一种强烈的恶臭,连气都透不过来了。
  一件丑事!很可能是一件丑事!
  把这句话再三重复地说是他使自己思想集中或者使这件事可以想象得了的唯一法门。他已经忘记自己年轻时的心情,使他领会到这类事情的进展、归宿及其意义;他简直不懂得男女为了爱情竟会做出不检点的事情来。
  据他所知,在他熟识的许多人当中——那些人每天上商业区,在那里各自做各的生意,空闲的时间买些股票、房产,吃晚饭,打牌或者运动——这些人里面,要设想哪一个会为了爱情这样缥缈、这样泡幻的东西而做出不检点的事情来,在他看来那未免太可笑了。
  爱情!固然他好象也听到过,他脑子里还紧紧记得有这样一条规则,“年轻男女切不可轻易放在一起”,就象地图上刻划的平行的纬度似的(所有福尔赛家人对于铁硬的事实都很能象一个写实主义者那样欣赏);可是除此以外——啊,他就只能通过“丑事”这句俗语来理解了。
  啊!可是这里并没有事实——不可能。他并不害怕;她实在是个善良的小女人。可是你脑子里仍然放不下这类事情。詹姆士又是这样一个神经质的人——一有事情就烦,一有事情就弄得忧虑重重,迟疑莫决。他深怕自己不拿个主意就要遭受损失,因此就烦得老老实实一点主意拿不出来,直到最后,他看准了自己再不拿主意,就绝对要遭受损失,这才有了主意。
  可是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事情连拿主意也挨不上他的份儿,这件事也是如此。

  他怎么办呢?跟索米斯谈一次?这样只会把事情闹得更糟。而且,归根结蒂,这里并没有事情,这一点他是有把握的。
  全是那个房子。他从一开头就不放心这样做。索米斯住到乡下去为的什么呢?而且,就算他一定要花上一大笔钱给自己造所房子,为什么不找一个第一流的建筑师,为什么要找上小波辛尼这样一个没有人说得上来的人呢?他曾经告诉过他们这样要搞糟的。他而且听到索米斯在房子上花了不少的钱,远远超出他原来的预算。
  这件事实比任何其他事实更使詹姆士恍悟到这里的真正危险。跟这些“搞艺术的”总是这样;一个晓事的人决不应当跟他们多噜苏。他也曾警告过伊琳。你看,现在弄成什么样子!
  詹姆士忽然起了一个念头,觉得应当亲自下去看看。他的心神本来笼罩在彷徨不安的迷雾里,现在想起自己可以下去看看就象拨云见日一样,感到说不出的安慰。其实他觉得心里好过一点也许仅仅由于他能决定做点事情——更可能是可以看见一座房子的缘故。
  他觉得亲眼看见那个有嫌疑的人一手造的大房子,看见那些砖泥木石,就等于察见了这项关于伊琳的流言的真相。
  因此,他跟什么人都不说起,叫了一部马车上了车站,再坐火车到了罗宾山;从下火车起——原来这一带向来就没有马车——他只好步行了。
  他迂缓地向山上走去,弯着一双瘦腿,伛着肩头,累得几乎要叫出来,眼睛紧紧盯着脚下,然而尽管如此,外表仍然十分整洁,礼帽和大礼服收拾得光洁无尘。爱米丽很周到;当然,这样并不是说她亲自收拾——有身家的人哪有收拾别人衣服的事,而爱米丽就是有身家的人啊——不过她是关照管家收拾罢了。
  他不得不问了三次路;每次问路时,他都把人家告诉他的走法重说一遍,让人家再重说一遍,然后自己再重说一遍,原来他天生就是噜噜苏苏的脾气,而且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地方总得格外当心才是。
  他再三告诉人家他要找的是所新房子;可是直到人家指给他看见树丛中露出的房顶时,他才真正放下心来,觉得人家指给他的走法并没有错到哪里去。
  天色阴沉沉的,就象是涂上白粉的天花板,罩得大地一片灰白。空气既不清新,也没有香味。在这样的天气,连一个英国工匠除掉做自己份内的工作外,都懒得多做了;他们都不作声地走动着,平日用以排遣劳苦的拉呱也听不见了。
  在那所未完工房子的空地中间,许多穿短衫的人缓缓干着活,在他们中间升起各种声响——偶尔来一下的锤击声,铜铁的磨刮声,锯木声,独轮小车沿着木板的辘辘声;不时,那只工头养的狗——被人用根绳子拴在橡树枝干上——发出一声无力的哀叫,就象水壶烧着水时发出的那种声音。
  新装上的窗子,每一扇窗格子中间涂上一块白灰泥,象瞎眼狗一样瞪着眼睛望着詹姆士。
  这片建筑的合唱持续着,在灰白的天空下面听上去又刺耳又抑郁无聊。而那些在新翻起泥土中间拣虫子吃的画眉鸟却阒静无声。
  詹姆士在碎石堆中取路前进——那条车道正在铺设——一直走到大门前面。他在这里停下来,抬起眼睛望。从这个角度本来望不见多少,所以一目了然;可是他在这个地方站上了好久好久,天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在他两道带有棱角的白眉毛下面,一双磁青色的眼睛一动也不动;两撇细白胡须中间一张阔嘴,长长的上嘴唇扭动这么一两下;这种焦急而出神的表情——索米斯有时脸上显出的那种尴尬神情也是从这里来的——其中含义很容易看出来。詹姆士这时很可能在跟自己说:“我也说不出——人生在世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就在这个地方,波辛尼把他吓了一跳。
  他两只眼睛本来也许在天上搜寻什么鸟巢,这时候落到波辛尼脸上;那张脸上带有一种幽默的蔑视。
  “你好吗,福尔赛先生?下来亲自看看吗!”
  据我们知道,詹姆士下来恰恰就是为了这个,因此这句话听得他很不舒服。可是他仍然伸出手来说:
  “你好吗?”眼睛并不望着波辛尼。
  波辛尼带着讽刺的微笑给他让路。
  詹姆士见他这样有礼貌不由起了疑心。“我想先在外面走一转,”
  他说,“看看你是怎么造的!”
  房子外面从东南角到西南角已经用修削过的石板并好一条外面比里面略低的走廊;沿走廊是一道斜边一直伸到泥地里。泥地正准备铺上草皮。詹姆士顺着走廊领前走着。
  他看见走廊一直砌到角上又兜了个弯,就问,“我说这个要花多少钱呢?”
  “你看要花多少钱?”波辛尼反问他。
  “我怎么会知道?”詹姆士答,有点儿窘;“两三百镑罢,敢情是!”
  “一点儿不错!”
  詹姆士狠狠看他一眼,可是建筑师好象全不觉得,詹姆士断164定是自己听错了。

  到了花园门口,他站下来看看风景。
  “这应当砍掉,”他说,指指那棵橡树。
  “你觉得要砍掉吗?是不是觉得这棵树挡着风景,你的钱花得就不合算吗?”
  詹姆士又疑惑地看他一眼——这小子讲话好特别:“哦,”他着重地说,口气里带着迷惑和慌张,“我不懂得你要一棵树有什么用。”
  “明天就拿来砍掉,”波辛尼说。
  詹姆士慌起来。“呀,”他说,“你可不要说是我说要砍掉的!我是一点不懂的!”
  “不懂吗?”
  詹姆士狼狈地说:“怎么,我应当懂得什么?这事跟我毫不相干!你要砍,砍错了你自己负责。”
  “你总可以容许我提到你吧!”
  詹姆士愈来愈着慌了:“我不懂得你要提我的名字做什么,”他说;“你还是不要碰这棵树的好。又不是你的树!”
  他掏出一块手绢来揩揩额头。两人进了房子。跟斯悦辛一样,詹姆士看见那座内院甚为赞赏。
  他先瞠眼把那些柱子和回廊望上半天;“你在这儿一定花了好大一笔钱呢,”他说,“你说,这些柱子要多少钱才造得起来?”
  “我不能一下就告诉你,”波辛尼沉吟地说,“可是我知道要好大一笔呢!”
  “我说如何,”詹姆士说:“我说——”他和建筑师的眼光碰上,话打断了。从这时候起,他碰到什么东西想要知道价钱时,就把自己的好奇心压下去。
  波辛尼好象存心要使他把什么都看到,如果不是因为詹姆士生来就很精细的话,他准会被他领着把房子又兜了一转。波辛尼好象也渴望他提出问题,这使他感到非提防着不可。他开始感觉吃力了,因为他是这样一个高个子,虽则身躯顽健,终究是七十五岁的人了。
  他变得灰心了;他好象丝毫没有进展,这趟视察并没有使他获得他隐隐中希望得到的任何知识。他仅仅对这个小子更加不快,更加不放心;这个家伙表面那样恭敬,暗地里却捉弄得他精疲力竭,而且在态度上他现在肯定说还带有一点嘲笑。
  这家伙比他原来想象的还要狡猾,而且长得比他指望的还要漂亮。他有种“满不在乎”的派头;这在詹姆士这样一个把“风险”视为最最不可容忍的人,是无法欣赏的;他笑起来也很特别,在你最最想不到的时候来一下;一双眼睛也古怪。他使詹姆士——他事后说起——联想起一头饿猫来。他跟爱米丽谈到波辛尼的态度时——又特别,又气人,又温和,又阴狠,还夹着嘲笑——就至多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
  终于,一切可看的都看过了,他从原来进去的那个门出来;他当时的感觉是白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毫无所获,所以他鼓起福尔赛的勇气来,勒着双手,狠狠望着波辛尼说道:
  “我敢说你跟我的媳妇时常会面罢;你说她对这个房子怎样看法?可是她还没有见过吧,我想?”
  他说了这句话,满知道伊琳下来的一切经过——当然,这并不是那次下来就有什么事情,只不过因为她说了那句“不想回家”的怪话——还有人家告诉他琼听到这消息时的那种情形!
  他肚子里跟自己说,这样把问题提出来是因为他决心给这小子一个机会。
  波辛尼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眼睛盯着他望了好久,望得他很不舒服。
  “她见过这房子,可我没法告诉你她是怎样看法。”
  詹姆士弄得心慌意乱,可是偏偏不肯放手;他就是这样的人。
  “哦,”他说,“她见过了吗?想是索米斯带她下来的吧?”
  波辛尼微笑回答:“啊,不是的!”
  “怎么——她一个人下来的吗?”
  “啊,不是的!”
  “那么——谁带她下来的呢?”
  “我实在不知道应当不应当告诉你谁带她下来的。”
  詹姆士明知道是斯悦辛,所以这句话听得他简直莫明其妙。
  “怎么!”他呐呐地说,“你知道——”可是他忽然看出要上人家的当,所以停住不说。
  “好罢,”他说,“你如果不肯告诉我的话,我想我也没有办法!人家什么事情都不告诉我。”
  波辛尼出其不意问了他一个问题。
  “还有,”他说,“你府上还有什么别的人会下来吗?我很想在场恭候!”
  “还有谁?”詹姆士茫然问,“还会有谁呢?我可不知道还有什么人。再见。”
  他眼睛望着地,伸手和波辛尼碰了一下手心,就拿起阳伞,抓着伞绸上面那一截,沿着走廊走开了。
  在转过弯之前,他回头望望,看见波辛尼缓步随在后面——“象一只大猫,”如他跟自己说的,“沿着墙脚蹑行着。”那小子向他抬一下帽子时,他理都不理。
  到了车道上,人望不见时,他就走得更加慢下来。他取路向车站走去,走得极慢,瘦身躯伛得比来的时候更加厉害,又是饿,又是丧气。
  那个“海盗”眼看他这样垂头丧气回家,也许觉得这样对付一个年纪大的人,有点过意不去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