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愤怒的葡萄 - 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内容提要
  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在加利福尼亚,大批破产农民的到来使资本家毫无顾忌地压低工资,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流落的农民开始觉醒、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这部小说曾以其深刻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及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激昂情绪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作者 斯坦培克
  《愤怒的葡萄》的原作者约翰·斯坦培克,本世纪初(1902 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利纳斯山麓。他自小在乡间生活,又在牧场看管过牲口,对于山区的自然景色和贫苦的农民牧民都很熟悉。斯坦培克受他母亲的熏陶,十分喜爱文学,读了不少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作品,长大以后,他从事过许多职业:摘过水果,捕过鱼,当过筑路工人,还做过助理药剂师、报贩和新闻记者;跟劳动群众有着广泛的接触。
  十二岁上,斯坦培克就学着写小说。二十七岁(1929 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书名叫做《金杯》,写的是十七世纪英国的海盗享利·摩尔根的传奇故事。接着又发表了《天堂的牧场》和《献给一位无名的神》两部小说,都没有引起重视。后来,他开始走自己的路,把他熟悉的山区农民的生活作为小说的题材,先后发表了《煎饼坪》、《相持》、《人鼠之间》和《红马驹》,取得了成功,受到了评论界和读者们热烈的欢迎。

  1937 年的秋天,斯坦培克随着俄克拉何马州被银行和大业主们赶出土地的农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亚州。一路上他看到流浪的农民们在无以为生的绝境中间挣扎,极为震动。他感到自己过去写的小说是“多么拙劣,多么渺小”,他要写农民经历的这一场大灾难,要为他们说话;于是写出了《愤怒的葡萄》。
  小说里表现摘水果的农业工人的愤怒,他说愤怒“就象葡萄一样在他们的心头生长、成熟,一串串沉甸甸的,等待着收获时期的来临。”这“收获时期”指的就是革命。《愤怒的葡萄》是1939 年出版的。一出版就引起了美国各个阶层十分强烈的反响,好几个州都禁止发行这部小说,俄克拉何马州还阻止电影公司去拍摄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统治阶级的恐慌,正好说明这部小说在美国人民中间产生了怎样的力量。1940 年,《愤怒的葡萄》获得普立兹文学奖,人们公认这是斯坦培克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一部史诗。
  《愤怒的葡萄》写约德一家子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卡车,驾着去加利福尼亚州寻找生路的种种遭遇,为了表现出约德一家子的命运是和成千上万流亡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者用了这一章概括描写农民处境的全貌,另一章写约德一家子的方法,就象电影交替采用全景和特写镜头一样。第三章写一只乌龟在干旱的沙土地上艰难而又固执地朝一个方向爬去,带有象征的意味,我们在改写的时候都尽可能保持了原作的面貌。

  这部小说着重写了三个人。跟约德一家子同往加利福尼亚的凯绥原本是个牧师,在农民成群流亡的现实面前,他对上帝产生了怀疑;他代人受过被捕入狱,在监狱里懂得了要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道理。出狱后他成了个罢工组织者,最后死在警察的大棒下面。第二个着重描写的是约德家第三代的老二。这个人生性耿直,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然而在无可忍让的情形之下,他也会奋起反抗全力自卫的。正因为这样,他犯了杀人罪。获得提前释放的处理以后,他谨慎小心,只怕被重新关进牢去。可是,眼看凯绥叫警察活活打死,他再也忍不住了,终于打死了那个杀人的警察。他总结出一条真理:“一个人并没有单独的灵魂,无非是群体灵魂的一部分。”他承继了凯绥的遗志,到处去进行斗争。还有一个着重描写的就是约德家的主妇——妈妈。她不仅安排着一家子的生活,还是一家子精神上的支柱;不仅照顾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还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苦,她始终充满了信心。她以为穷人的路“越走越宽”,因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进步。”在汤姆打死了警察准备逃亡的时候,她劝告汤姆以后不要单枪匹马去对付警察,要参加集体的行动。通过这几个着重描写的人物,斯坦培克写出了流亡的农民从“我”到“我们”,从一家一户到整个集体,也就是从农民意识到农业工人意识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
  在《愤怒的葡萄》以后,斯坦培克又陆续出版了《月亮下去了》、《罐头厂街》、《任性的公共汽车》、《珍珠》、《伊甸园以东》和《烦恼的冬天》等小说。其中大部分都已经翻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还有《月亮下去了》、《红马驹》、《人鼠之间》和《珍珠》这些篇。

  《月亮下去了》发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写的是挪威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故事。《红马驹》带有自传的性质,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牧场的生活,小说始终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通过对一匹红马生病老死的描写,表现出一个少年的成长。《人鼠之间》写两个打短工的朋友之间的友情。莱尼力大无比,但是智力不全,生活上全靠乔治的帮助,他们俩相依为命,梦想着将来有一间房子,养几只小动物。然而这样低微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满足。农场主的儿子几次三番侮辱莱尼,他的儿媳又去引诱莱尼。莱尼在无意之中掐死了农场主的儿媳,乔治不得不亲手打死菜尼,免得莱尼遭受农场主残酷的私刑。《珍珠》取材于墨西哥的民间故事,说的是印第安渔民奇诺在海里捞到一颗晶莹明亮、光彩夺目的珍珠。他满以为许多愿望(给孩子治病,让他穿着新衣裳上学去,给自己买一把新鱼叉)都可以实现了。不料商人们串通一气,一口咬定那颗珍珠是假的。晚上,他的家里又受到袭击,房子给烧掉了。在他和来袭击他的家伙搏斗的时候,他的儿子中弹死去。珍珠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招来了横祸。他和妻子一同到海边,把珍珠扔回了大海。
  1962 年,斯坦培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64 年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68 年12 月因心脏病死于纽约。
或许您还会喜欢: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死亡草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不解之谜。”雷蒙德-韦思特吐出一圈烟云,用一种自我欣赏,不紧不慢的腔调重复道:“不解之谜呀。”他很满意地环顾着四周。这房子已经有些年头了,屋顶的房梁已经变黑。房间里陈设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家具,做工考究。雷蒙德-韦斯特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作为一名作家,他喜欢完美。他在简姑姑的房间里总能找到那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她把房间布置得很有个性。他一眼望过去,她直直地坐在壁炉边祖父留下来的那把椅子上。 [点击阅读]
沉睡的记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既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可是不知在何处漂浮着微光。整个白色公馆朦胧地浮现在黑暗之中。L字形的公馆中,位于最黑暗处的门微开着。从门缝露出来的光线,像是窥探外面一样。周围是一片寂静的黑暗,冷雨持续地下着,甚至连虫鸣都停止了。关掉公馆内的灯,借着手电筒的微亮,三个男人走了出来。前面的男人手拿铁锹,后面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地抬着木箱。 [点击阅读]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火花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你这个白痴!”他老婆说着就把她的牌甩了下去。我急忙扭过头去,避免看见海利·德莱恩的脸;不过为什么我想避免看见那张脸,我可不能告诉你,就更不可能告诉你为什么我竟然会料想到(如果我真的料想到的话)像他这样年纪的一个显要人物会注意到我这样一个完全无足轻重的小青年遇到的事了。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