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丰饶之海 - 第四卷 天人五衰 第十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八月下旬的一个晚上,不值班的阿透一个人在宿舍里吃罢晚饭,洗过澡,打算在南来的夜风中纳纳凉,便开门走到走廊。蓝色的遮雨棚下仍有白天的余热。他爬上铁板楼梯,走进粗糙的檐廊,见各房间的门扇排列得倒也整齐。南端不远处有个面积达4,000坪①的堆木场,昏暗的灯光下可见到木堆的巨幅断面。阿透暗想,木材看上去有时竟如沉默的巨兽。远处树林里应该有个火葬场。阿透很想看一眼高高耸立的烟囱连烟喷出的火星,却从没看到。南面黑漆漆划去一角天空的山体的顶端便是日本平。经常可以看到盘山公路上流动的车前灯。山顶宾馆的灯火孤单单聚在一起,电视塔红色的航空标识闪闪烁烁。阿透没有去过那间宾馆。对有钱人挥金如土的生活一无所知。均等与财富相矛盾这点他当然也是晓得的,但对于力图将这世道均等化的尝试却兴味索然。革命是他人的事。对阿透来说,“平等”是最为忍无可忍的观念。他消了汗,刚要回房间时,发现楼梯口前停了一辆“可罗娜”。夜晚看不真切,只是觉得有些眼熟。及至所长从车上下来,阿透不由一惊。所长紧紧抓着一个大纸袋,冲锋陷阵似地大声踏着楼梯快步上来,同平常去信号站时同样威风凛凛。“噢,安永,你好啊,幸亏你没出去。酒都带来了,去你房间边喝边聊吧!”所长并不顾忌四周,只管粗声大气地说道。①坪:日本土地计测单位,相当3.306平方米。阿透为对方第一次破格来访颇有些惶恐,几乎是用后手开的门。“嗬,满讲究的嘛,收拾得利利索索!”所长一屁股坐在递过来的座垫上,一面擦汗,一面四下打量。这座公寓楼是去年建的,加之他经常拾掇,确给人以一尘不染之感。铝合金窗框,镶着饰有红叶图案的磨砂玻璃,内侧还加了一层纸拉窗。墙壁用的是淡紫色的新建材。天花板的几何花纹简直漂亮得有些过分。门是高腰格子门,镶有带细竹图案的磨砂玻璃。隔扇的图案也很别致。出于公寓经营者的爱好,采用了大凡能搞到手的新型建材。房租每月一万两千五百元①,公益费二百五十元,一半由公司负担。阿透再次就此表示感谢。“不过,一个人不觉得孤单?”“无所谓,习惯了。站里也是一个人。”“那倒也是。”所长说罢,从纸袋里拿出方瓶三德利威土忌,以及干鱿鱼丝、虾酥饼等下酒物,说没有酒杯就用茶杯喝算了。所长提酒突然造访普通信号员的宿舍,显然无事不登三宝殿。不可能有什么好事。阿透思忖,自己与会计事务无关,钱财上不致于出差错,只能认为工作上发生了自己觉察不到的重大疏漏。何况历来严肃的所长居然向未成年的自己劝起酒来。阿透做了被解雇的精神准备。他不属于任何工会组织。不过他心里清楚,自己虽然不过是三级无线通讯士,但工作认真负责,这样的少年如今并非垂手可得。只要忍耐几天,工作任凭多少都不难找到。阿透冷静下来,反倒不无怜悯地望着所长。即使对方果然勒令停职,他也自信能安之若素。对方怎么想另当别论,反正自己属于“不可失而复得的钻石型少年”。①日元,一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八百元(1994年4月)。所长再三劝酒,阿透拒绝了,兀自坐在不通风的角落里,两眼好看地忽闪着。少年在这无依无靠的世上构筑了一座小小的冰城。大凡使人失足受挫的——竞争欲也罢当官欲也罢金钱欲也罢情爱欲也罢——全都与小城无关。他原本就讨厌与人比较,因此嫉妒和羡慕都无从谈起。既然一开始就斩断了与世俯仰之路,也就与人无争。任凭别人把自己视为一只可爱的、温和的、无害的小白兔。至于失去工作等等,实在微不足道。“两三天前横滨总公司把我叫去了一次,”所长自我鼓劲似地呷了口威士忌。“我以为出什么事了,毕竟总经理亲自召见嘛,心里慌得不行。说句让你见笑的话,走进总经理室腿都直发抖。结果一看,总经理笑容满面,叫我快坐快坐。我心想这怕是凶多吉少。可一听,原来对我无所谓吉也无所谓凶。你猜是什么?竟是为你的事。”阿透睁大眼睛。事情完全出乎自己意料。如此听来,自然不是什么解雇。“而且实在令人吃惊。事情是通过有恩于总经理的老先辈提起的,说是有个人无论如何都想收你作养子,要我直接牵线,务必让你答应下来。因是总经理之托,当然是头号任务。你算是给人高看一眼,或者说看你的人眼光独到怕也是的。”听到这里,阿透心头一颤:对方必是上次给名片的老律师无疑。“那位要收我为养子的人,莫不是一位姓本多的?”“不错。你怎么知道?”这回轮到所长睁大眼睛。“到信号站参观过一次。一面之交就立即提起什么养子,有点蹊跷。”“对方好像托信用调查所详细查访过两三次。”于是阿透想起绢江的话,皱起眉头:“手法可不大地道!”所长慌忙接下去说:“不过结果得知你是无可挑剔的模范少年,又有什么不好!”较之老律师,阿透更多记起的是那个同自己所居世界水火不相容的我行我素的洋式老太婆,简直就像扑楞着鳞粉的色彩妖冶的飞蛾一样在脑海里飞来飞去。这天晚上,所长死缠活磨地一直啰嗦到十一点半。阿透早已困了,不停抱着双膝打瞌睡。醉醺醺的所长摇着他的膝部依旧絮絮不止:对方是一个丧妻的老年男人,家底富裕,且为一方名士;所以选中阿透,原因是老人认为较之名门望族的纨绔子弟,还是领养真正好学上进的优秀少年更有利于本多家并对日本国的将来有所裨益;收为养子后准备马上送去高中读书,还打算请家庭教师争取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养父希望学法律或经济,将来职业的选择则尊重本人志愿,养父愿当后盾全力支持;养父已来日无多,死后亦无说长道短的亲戚,本多家财产悉归阿透所有……所长如此说罢,断言世上再无这等美事。然而,为什么呢?这个谜撩拨着阿透的自尊心。对方有一种已经越过某道关口的东西,而同自己越过关口的东西不谋而合,这无疑悖乎常理。假如对方以为理所当然,阿透同样心照不宣。受骗上当的只是这类居中的普通人。坦率地说,阿透丝毫没有感到惊愕。同那位安详的老人刚一见面,他就预感到了某种异乎寻常的结局。阿透自信决不至于被人识破看穿。但对于被误解处之泰然的识别力则给他一种自负,使得他甚至对天大的误解也懒得澄清,而将误解产生的结果囫囵吞枣接受下来。倘若发生荒唐无稽的事,即是美丽误解的结果。如以世间认识的错误作为自明的前提,那么发生任何事都无足为奇。他认为他人对自己抱有的善意和恶意,无一不是误解所使然。这样想法含有怀疑主义者最后必然导致的自我否定和自尊心的盲点。阿透蔑视必然,鄙视意志。他有充分的理由想像自己现在处于古装戏《错误的喜剧》漩涡的正中。毫无疑问,再没有比无意志之人愤怒抗议自己意志惨遭蹂躏更好笑的了。假如灭却心头而采取理性行动,那么对阿透来说,“没有当养子的意志”同“同意当养子”便是同一回事。在这种望风扑影的建议面前,一般人想必顿生疑心。但那大多属于对方的看法同自我感觉之间权衡比较的问题,而阿透则全然另当别论。因为他根本不同任何人比较。莫如说一切越是形同儿戏越是突如其来越是近乎有钱人的心血来潮,越是淡化了这一建议中的必然性,从而越是使自己容易接受。不背负宿命的他,当然没有受缚于必然性的道理。一言以蔽之,这项建议纯属打着育英招牌的施舍。阿透本来也可以像普通血气方刚的少年那样冲口叫道“我不是乞丐!”但那终究是少年刊物上描绘的反抗方式,阿透拥有的则是远为高深莫测的武器——以接受之名行拒绝之实。实际上阿透不时对镜子仔仔细细审视自己飘忽的微笑,发现由于镜中光线的不同,那微笑有时竟很有少女风韵。或许遥远国度里一个语言不通的少女将这样的微笑作为与他人沟通的惟一渠道。并非自己的微笑女人味十足。但这种既非媚态又非羞涩如在犹豫与果断之间最微妙的巢中等待的小鸟般的微笑不能说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式微笑。它给对方制造险境,就像在夜与晨之间的黎明时分设下一条俨然泛白路面的河流。对方只要跨前一步便会溺水而死。阿透有时觉得这种微笑既非父亲所授亦非母亲所传,而是幼时从一个不知在何处见到的女性那里承袭下来的。另一方面,阿透接受这项建议,显然并非出自颠三倒四的自以为是。别人的眼睛即使再明察秋毫,也不可能像自己眼睛这样将全身每个角落都一览无余。这是他自尊心的根源所在。因而,那项施舍钱财给阿透——无论在别人眼里呈何形象的阿透——的建议,其施舍的对象可以说不过阿透的影子,而全然不会给自尊心以任何创伤。阿透万无一失。不过,对方的动机还是相当费解的吧?不,这里也没有任何费解之处。阿透深知:无聊之人纵使将地球卖给垃圾站也在所不惜。阿透抱膝坐着打盹,心里却已打定主意,只是嘴上尚未道出“可以”二字。那要等到所长更加焦急时道出才合乎礼节。因为那样所长便可以向人炫耀费尽唇舌之功。阿透现在很为自己的从不做梦感到庆幸,以往倒不以为然。他为所长点燃蚊香,蚊子只管咬他的脚。睡意朦胧中,那痒感直如初升新月皎皎生辉。他怔怔地想,这搔过脚的手非得好好洗洗才行。“看样子你也困了。难怪,都快亮天了。喏,十一点半!今天可是彻底打扰了。怎么样,安永,这件事没问题吧。你答应了吧?”所长起身时使劲按了一下阿透的肩膀。阿透这时才做出如梦初醒的样子,说:“可以,没问题。”“答应了?”“嗯,答应了。”“呃,谢谢谢谢。往下我就算你至亲,由我替你打交道,好吗?”“好,拜托了!”“其实我也非常遗憾,毕竟所里失去了你这样的优秀人材。”所长道。阿透见所长醉得无法开车,便去附近叫了辆出租车,送所长回家。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