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丰饶之海 - 第三卷 晓寺 第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公元4世纪以后,印度的佛教急遽衰落。婉转的说法是:“印度教以其友爱的拥抱将佛教扼杀了。”正如犹太的基督教与犹太教、中国的儒教与道教的关系一样,在印度,佛教为了成为世界性的宗教,须将其祖国让给更具有土著性的宗教,并被逐出祖国。印度教只在其万神殿是一隅,象征性地保留了佛陀之名,即作为毗湿奴神十种变化的第九种而留下来。印度教相信,毗湿奴神变为鱼、陆龟、猪、人狮子、侏儒、佛陀等。按照婆罗门的解释,作为佛陀的毗湿奴神故意引诱民众走向异端而坠入迷界,这反而为婆罗门教导民众回归印度教的正路开辟了机缘。在印度教衰落的同时,西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寺院化为废墟,直至12世纪后的1819年,才被一队英军偶然发现,此前一直被埋没着。瓦格拉河悬崖上排列着27个石窟,是纪元前2世纪、纪元后5世纪和7世纪开凿的,跨越了三个时期。除第8、第9、第10、第12、第13石窟属于小乘佛教之外,其余都属大乘佛教。本多在访问了活着的印度教圣地后,想要探寻已死灭的佛教遗迹。他必须到那里去。说不清为什么必须要去。无论在石窟,还是在旅馆外面都没有喧嚷的人群,静寂简洁之极,这也使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过阿旃陀附近并没有可住宿之处。本多选择了闻名的印度教遗迹埃洛拉附近的旅馆,顺便也可游览这一名胜。旅馆位于奥兰加巴德,距埃洛拉18英里,距阿旃陀66英里。由于五井物产公司的安排,旅馆准备了最好的房间,最好的车迎候本多,加上锡克族司机的恭顺态度,导致了其他英国游客的反感。早晨外出前吃早餐时,本多也感到了英国人对这惟一的东洋人的无言的敌意,有时甚至露骨地表现了出来。先向本多的餐桌端来腊肉鸡蛋的侍者被邻桌的叫过去,申斥了几句,那是位携夫人就餐的美髯老人,像个将军模样的退伍军人。从此以后,送到本多餐桌的就是最后一份了。一般的旅行者遇到这种情况会立刻不快起来,但本多的心却坚固得没被伤害到。自从访问了贝纳勒斯以来,一层不可思议的厚膜覆盖了他的心,所有一切都从这个厚膜上滑过去了。侍者的过分恭敬,说明五井物产预先多花了钱,因此这次事件不足以伤害本多从审判官时代就养成的所谓“客观性的尊严”。恐怕是用了五个空闲的人手精心擦拭的这辆漂亮的黑色轿车,在旅馆的前院盛开的鲜花旁等候着本多出发。不大工夫,轿车就载着本多,奔驰在西印度美丽广袤的原野上了。这原野上不见一个人影,除了从树上向这边窥视的一群长尾猴外,就是只有偶尔见到一只浓茶色的meng淌起沼泽地的水,矫捷地从车前飞跑过去。本多心中产生了对净化的期待。印度式的净化太可怕,在贝纳勒斯见到的秘迹①,依然像热病一样存留在他的内心。他需要一捧清水。辽阔的原野使本多心旷神怡。这里没有田地,也没有农夫,只有一望无际的美丽旷野,合欢树深蓝色的浓密树阴片片相连。有沼泽,有小河,有黄色和红色的花朵。这一切之上,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天盖。这片自然里没有新奇激越的风景,只有无为的困倦,包皮裹在光辉的绿色里,璀璨无比。对于内心被某种可怕的不祥火焰烧灼的本多来说,原野能使情绪镇定。这里没有飞溅的牺牲的鲜血,只有从灌木林中飞出的白鹭的纯白。那白色忽隐忽现地从一片阴暗的墨绿间掠过。天边的云彩微妙地翻卷着,绽开的云端丝绸般光亮。天空湛蓝如洗。不久将进入佛教的地盘,这使本多得到很大的慰藉。产生这种心境是很自然的,尽管那已是衰微破败的佛教了。的确,在接触了色彩绚烂的曼佗罗后,他想像着佛教就像一片冰。在这明媚静谧的原野中,他已经预感到了所熟悉的佛的寂寞。本多突然品味到了回归故里的滋味。此刻,自己正从一个由印度教统治的喧嚣的王国回到虽已灭亡,却因此而变得纯粹的那个亲切的梵钟之国去。每当想到出发于绝对的归途的尽头,有佛的等候时,就觉得好像从没在佛教中梦想过绝对。他所梦寐以求的家乡的宁静之中,有着不断亲近衰亡的东西。在美丽而灼热的碧蓝的天际,即将出现佛教自身的坟墓——忘却的遗迹。在见到它之前,本多就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治愈猛烈燃烧的心灵的幽暗凉气,那石窟中的岩石的冰凉和泉水的洁净。这可谓是心灵的衰弱。色彩、肉体和鲜血颓然崩溃,促使他另外寻求化为闲寂之石的其他宗教。前方的云彩中也存在着衰败的清净的灭亡。看似茂盛的树阴里也潜藏着幻影。但是,这里不见一个人影。在上午的绝对宁静中,在这除了发电机疲惫的响声外,毫无声息的世界中,随着窗外慢慢远去的原野景色,本多的心也渐渐被带往家乡去了。①秘迹:指洗礼、圣餐等。不知不觉间已出了平坦的原野,来到险峻的大峡谷近旁。这表明已接近了阿旃陀。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向谷底的剃刀般耀眼的瓦格拉河流域驶去。……他们下了车,到附近的茶屋休息,这里也是苍蝇乱飞。本多从身旁的窗户,隔着广场,眺望石窟的入口。如果现在就急匆匆地赶进去,反而觉得有悖于所追求的寂寞。本多买了明信片,汗津津的手里拿着钢笔,翻来覆去地端详了半天印刷粗糙的石窟照片。本多再次预感到了喧嚣。穿着白衣的黑皮肤的人们,眼神里满是猜疑,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还有一些瘦小的孩子在叫卖当地的项链。黄灿灿的烈日照耀着广场。光线不足的茶屋内,桌子上摆了几个干瘪的小橘子,上面也落着苍蝇。从厨房飘出刺鼻的油炸东西的气味。他在明信片上写了起来,是写给好久未去信的妻子的。“今天我到阿旃陀石窟来游览。还没进去。面前这杯橘子汁,杯子边上沾着蝇屎,喝不下去。我很注意身体,勿念。印度的确是个奇异的国家。你要留心肾病。问候母亲。”这算是写给爱妻的信吗?他写的东西总是这样。此时他的心中浮起雾霭般的温情,再加上思乡之情,使他不禁拿起笔来,可是,一旦写出文章,仍旧是干巴巴的东西。无论本多离开日本多少年,梨枝都会用送别本多时那样平静的笑容迎接本多回来,梨枝就是这样的女人。即使在这期间,她的两鬓长出了白发,送别和迎接的表情也毫无变化,就好比把左右两个袖子的菱形图案对起来时,不差分毫似的吻合。轻微的肾虚使得她的面庞总是像白天的月亮那样朦胧,一旦离开她,只在记忆中回忆这张脸时,就觉得将它放在记忆中似乎最合适了。对于这样的女人谁也不会憎恶的。本多一边写明信片,一边从心底感到放心,有种莫名的感谢之情油然而升。这并不意味着他相信梨枝爱他,这和他此时的心情完全是两码事。他只写了这么多,便把信塞进脱下来的上衣兜里,打算回旅馆后寄出去。他站了起来,走到烈日曝晒下的广场。导游像个刺客似地紧跟了过来。27座石窟是在俯瞰瓦格拉河的断崖上的,岩石突出的地方开凿出来的。河、河滩、河滩石头中夹杂着野草,斜坡一直延伸到灌木覆盖下的半山腰,一条白晃晃的石头栈道将一座座石窟连接了起来。第一个石窟是礼拜堂。这里一共有4座礼拜堂和23座僧房的遗迹。这是4座礼拜堂之一。带着霉味的凉爽的拂晓完全和预料的相同。狭小入口的光线的余辉,正对着位于中央的巨佛,轮廓优美的结跏趺坐的姿态一目了然。观看天井和四周的壁画时,由于光线太弱,导游的手电筒像发光的蝙蝠在飞舞,忙着照这儿照那儿。于是本多又看到了始料未及的描绘种种世间烦恼的画面。光圈中出现了一群千姿百态的半裸女人,她们头戴金冠,只在腰间裹了一块花布,大多手里拿着一枝莲花,面孔长得像姐妹一样相似。微阖的丹凤眼,两道细长的新月似的柳眉,伶俐而凛然的冷冰冰的鼻梁,因稍稍翘起的鼻翼而变得温和。下唇丰润,嘴唇线条饱满。这一切使本多想像起月光公主长大成人后的面影。不同于幼小的公主的是,这些女人的成熟的肉体,乳房像快要裂开的石榴。精美的金银珠宝项链宛如缠绕在乳房上的葛蔓。有的女人为显示丰满的腰部而背着坐,有的女人故意挺着裸露的肚子,有的女人在跳舞,也有的女人濒临死亡……随着喋喋不休的导游的手电光的移动,女人们陆续隐没在黑暗中了。走出第一个石窟后,猛烈敲响了铜锣似的热带阳光,把刚才的景象还原为幻影,恍惚觉得自己是在半梦半醒之间,在逐一历访已忘却的从前记忆中的石窟。使人感到实在的,是下面波光粼粼的瓦格拉河的溪流和岸边赤裸裸的岩石。本多照例疏远了饶舌的导游,导游便冷淡地向前走去,本多索性在一般游客不屑一顾的空荡荡的僧房中坐着不走,让导游们走到前面去。空无一人更便于随心所欲地描绘幻象。有一个僧房就是如此,它没有可看的佛像和壁画,洞内两侧是发黑的粗大柱子。紧里面的最暗处有个讲经坛,一对长长的石桌子摆在两边。射进这僧房里的光线也是粗放的。恍然觉得许多僧人刚离开这教室兼食堂的石桌,去户外换空气了似的。色彩皆无使本多感到舒心。仔细一看,在石桌的小凹坑里残留着颜料的红色。以前谁在这里呆过呢?到底是谁呆过呢?独自呆在石窟的冷气中,本多发觉周围逼近的黑暗,一齐向他诉说着什么。这种毫无任何装饰和色彩的“不存在”,恐怕是来到印度以后才将某种早已存在的感情唤醒了。没有比衰败、死灭、空无一物更能深切体验新鲜的存在之征兆了。不,存在已从弥漫在岩石上的霉味中成形了。心中将要形成某种感觉时,欢喜与不安便搀杂了进来,犹如狐狸闻到远处的气味而接近猎物的动物性。尽管没有确实抓住这种情感,但在他内心深处,遥远的记忆之手已将它捕捉住了。期待搅乱了本多的心情。本多从僧房出来,在日光中朝下一个目标——第五个石窟走去,栈道转了个大弯,展现了一派新的景色。石窟前的路是由嵌入岩石的湿漉漉的柱廊连成的。柱廊外面有两条瀑布。本多知道第五个石窟就在那一带,便停住脚步,眺望隔了一条峡谷的瀑布。其中一条瀑布时断时续地沿着岩石倾泻下来,另一条就像银色的绳结似的流着。二者都很狭窄而流速快。沿着黄绿色的峭壁坠人瓦格拉河的这对瀑布,激起周围岩壁的清越的回音。瀑布左右除了黑洞洞的石窟外,还有绿油油的合欢树和红艳艳的山花陪伴在周围,那散射的水花,那七彩的水雾令人心旷神怡。在本多的视线与瀑布的平行线上,几只黄蝴蝶正上下飞舞着。本多仰望瀑布的源头,惊叹于那使人目眩的高度。高得仿佛开辟出了与世隔绝的境地。瀑布的暗绿色岩壁是地衣和羊齿草的绿色,而瀑布源头则是清澄的淡绿。那里虽然也有裸露的岩石,但那柔和而明亮的黄绿色简直不像世间之物。一只小黑山羊在那里吃草。在更高的飘渺碧空里,厚厚的云彩蕴涵着光辉,庄严地涌动着。刚一听到声音,人间极至的无声就支配了这里;刚觉沉默的重压,瀑布的喧hui又卷土重来。本多陶醉于寂静与水声的不断交替之中。本多想要尽快到瀑布飞溅的第五个石窟去,可又望而却步,心里在斗争着。那里大概什么也没有,就在这时,清显发烧时说的一句话,字字滴落在本多的心里。“我们还会见面,一定会的。就在瀑布的下面。”——后来本多相信他所指的是三轮山的三光瀑布。的确是那样的吧。但是,此刻他认为,清显所指的最终的瀑布正是这阿旃陀的瀑布。
或许您还会喜欢: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