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公审于7月19日开庭。这天虽然天气晴朗,法庭里却凉风习习。由于凉风不时掀起文件,于是庭警便半闭上了窗子。阿勋肋腹部的汗水更增加了发痒,几次三番地想去挠搔被臭虫咬过的地方,却又强忍住了这种诱惑。开庭后不久,审判长就驳回了检察官方面在第一次公审时提出的要求一位证人到庭的申请。兴奋之余,本多在桌面的纸上轻轻滚动着红色铅笔。这还是昭和4年出任审判官时,在无意识中养成的习惯。虽然在那之后也曾努力克服过,但4年后的今天这老习惯却又出现了。审判官若有了这习惯,会对被告产生不好的影响,但以现在的身份,却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这么做了。被驳回的证人是陆军的堀中尉,他正是关键性的证人。本多看出了检察官脸上掠过的不满,就像疾风骤然横扫过水面一样。无论在讯问记录或是审讯记录中,还是为了解情况而被传来的离队人员的讯问记录中,都多次出现过堀中尉的名字。只有阿勋一人没有提起过这个名字。当然,现在还不清楚堀中尉在整个计划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在搜查出的那份最后的名单里,也没有出现他的名字。所谓最后的名单,就是用线条把12位财界巨头分别与集体被告的名字连接起来的那份表格。可是,在四谷的秘室中搜出的这张表格,并没有明确地提示任何暗杀意图。集体被告中的大多数人只承认接受过堀中尉精神上的影响,在供述中明确表示接受过指导的,仅仅只有一人。多数离队者也说,既没有见过堀中尉,也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检察当局怀疑在脱离者大量离队之前还那样庞大的计划,除了被告们不相一致的供词外,竟没有发现任何与之相适应的证据。检察官方面早已盯上的那张关键性传单,也就是伪称天皇陛下降大命于洞院宫殿下的那张传单,已在暗中被销毁掉了。检察官们注意到,气势如此恢弘的檄文与非常弱小的暗杀团实在不成比例,因而把中尉视为重要的证人,这也是很自然的。本多觉察到,检察官方面之所以陷入这样焦灼不安的境地,很可能是佐和从中起了作用。饭沼曾这样暗示过他:“佐和可是个好人。”饭沼说,“佐和是始终打算与阿勋生死与共的,想瞒着我让阿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自己也准备赴死。因此,由于我的密告而受伤害最重的,也许是佐和。“可佐和毕竟是成年人了,因而预先想到了失败并做了周密的布置。通常,搞这类运动最可怕的就是出现离队者。所以当佐和知道出现离队人员后,便立即发挥了非常活跃的作用,对他们一个个地进行说服。“他对他们说:假如事情败露,你们就可能作为知情者而被传讯。知情者同共犯只有毫厘之差,你们如果不想成为共犯,就要把同军方的关系压缩到只接受过精神影响的程度。否则,事态就会闹大,你们也得被卷进去,就像自己卡自己的脖子一样。“佐和在决心参加举事的同时,又防止万一,预先周密地销毁了证据。年轻人是不会想到这一步的。”开庭后不久,审判长就面无表情以与本案无直接关系为由,驳回了关于把堀中尉作为证人的申请。这时本多立即察觉到:“啊,多亏了报纸上那篇《陆军当局谈话》呀!”自“5·15事件”以来,军部对这类事件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达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尤其是堀中尉,在“5·15事件”中就是个被点了名的声名狼藉的军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被派遣到满洲去的。倘若在这次民间的案子中他又被列为可疑的证人,那可就太糟糕了。如果他作为证人出庭作证,暂且不论证词的内容如何,“5·15事件”后不久发表的《陆军当局谈话》的可靠性就会失去,进而还会损害军队本身的威信。或许,军部正以这种心情注视着这场审判。当要求堀中尉出庭作证的申请刚一提出,军部肯定对检察官心怀不满,希望法官能够毫不留情地驳回这个要求。总之,检察当局已经从警察的调查中得知,在麻布三联队后面那个叫作北崎的军人公寓里,学生们与中尉会面的情况。在流露出不满神色的检察官的脸上,本多看出了烦躁和焦灼的表情,也想到了之所以焦灼不安的原因。本多觉察到,检察官对结束预审的决定中仅仅以预谋杀人罪提起公诉而感到不满。他们想把案件搞大,可能的话,甚至还想定为预谋叛乱罪。他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这类事件的祸根。然而这样一来,逻辑的推理却要被打乱。只顾一个劲地证明由大计划缩小为小计划这一过程,从而将会疏漏构成预谋杀人罪的因素。“我要钻这个空子,如果可能的话,干脆连预谋杀人罪也给否定掉。”本多在想,“要想做到这样,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阿勋的纯洁和正直。必须使阿勋陷于混乱之中。自己提出的证人,既是针对敌人的,也是针对自己这方面的。”站在那排年轻的被告之中,阿勋的眼睛显得非常美丽、明亮和清澈。本多在内心里呼唤着那双眼睛。当刚刚知道这起事件时,本多觉得那双目眦尽裂的眼睛与发生的事件竟是格外相称。可现在,这双眼睛与这里的场所却是如此地不相适宜。“美丽的眼睛啊!”本多在内心里呼喊着,“年轻人这双世间罕见的眼睛澄澈而又明亮,总是使得人们如同遭到三光瀑布的水流骤然冲淋似的,畏畏缩缩,不敢向前,以为受到了这世上最严厉的谴责。把一切全都说出来,老老实实地说出来,即便纵情地受到伤害。你也该到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年龄了。在把一切全都说出来之后,你便会知道‘谁也不会相信真实’这一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训了。对于这样美丽的眼睛,这便是我所能够进行的惟一的教育。”本多瞥了一眼坐在法台之上的久松审判长的脸。审判长刚刚年过花甲,相貌端正,戴着金丝眼镜,苍白而干燥的皮肤上浅浅地浮现出了老人斑。他措辞准确,但在说话时会发出一种幽雅的无机质的响声,语言宛若象牙棋子般在他的嘴里相互商量着。于是,审判长的讲话内容确实增加了冷冰冰的威严,那如同法院大门上闪烁着的皇室菊花徽章一样的威严。这一切,全都是因为他那满口的假牙。久松审判长在人格上的评价的确很高,本多也喜欢他那严谨、正直的品质。不过,如此高龄却还在第一审的地方法院,至少不是那种被称之为秀才的人。在律师间传说,虽然看上去他像是很有理智,实际上感情却非常脆弱。为了与内心燃起的火焰战斗,他才故意装出一副冷冰冰的外表。关于这一点,只要在他激怒或深受感动时,看看老人那白皙而又干燥的面颊涌上的红潮便知道了。可是,本多还是多少知道一些法官的内心世界的。那又是怎样的战斗啊,是以仅有的一堵法律正义的堤坝来抵挡汹涌而至的感情、情念、欲望、利害、野心、羞耻、发狂、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漂流物、木片、纸屑、油花、桔子皮、甚至还孕育着鱼和海藻的充满了人性的大海的战斗呀!久松审判长似乎很重视预谋杀人的间接证据,也就是用日本刀换购短刀这一事实。在驳回了要求证人到庭的申请后,便立即开始进行证据调查。……久松审判长:饭沼,我问你。在行动前把所有的日本刀全都换购成短刀,是为了暗杀这一目的吧?饭沼:是的,是这样的。审判长:那是几月几日的事?”饭沼:我记得是11月18日。审判长:那时,用卖掉两口日本刀的钱,又买了六把短刀,是吧?饭沼:是的。审判长:是你自己去换购的吗?饭沼:不是,我托付了两位同志。审判长:那两位同志是谁?饭沼:是井筒和井上。审判长:为什么一口一口地分别去卖呢?饭沼:因为考虑到年轻人去卖刀,一下子卖两口会很显眼,就挑了两名能够给人留下明朗、柔和印象的人,分别到远离当地的不同的刀铺去卖。我告诉他们,假如刀铺问起卖刀原因,就说原先是练跪杀①的,现在不练了,想换几把白鞘短刀分给兄弟。这样一来,卖掉两口日本刀买来六把短刀,再加上本来就有六把,12个人就可以每人一把了。审判长:井筒,你说说去卖刀时的情形。井筒:是。我来到麴町三丁目的村越刀剑店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我想卖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婆抱着猫看守着店铺。当时我忽然想到,猫在三弦铺子里总是心惊胆颤的②,可在这刀铺里大概就不会那样担惊受怕了吧。审判长:这些事无关紧要。井筒:是。我对老太婆说了卖刀的事后,她马上转身进了里屋,接着走出一个满脸不高兴神色的老板。他拔出刀来,用轻蔑的目光从各个角度打量着,最后又拔出销钉③,看着插入刀把里的刀身部分说,“果然不出所料,是冒牌货。”他根本没问卖刀的原因,换算好价钱后,就给了我三把白鞘的短刀。我仔细试了试短刀的刃口,就把这几把刀带回来了。①日本剑道的一种招数,跪坐抽刀杀敌迅即入鞘。②日本的三弦琴多以猫皮蒙琴,次之的以狗皮蒙琴。③固定刀身和刀柄的销钉。审判长:他没问你的姓氏和住址吗?井筒:是。他什么也没问。审判长:怎么样,辩护人有什么要问饭沼或井筒的吗?本多律师:我想向井筒问几个问题。审判长:可以。本多律师:你去卖刀前,饭沼是否对你说过长刀不便暗杀,因此必须换购成短刀之类的话?井筒:……没有,我记得没说过这些话。本多律师:那么,并没有特别的吩咐,只是命令你去换购,而你也就不明缘由地去了刀铺,是吗?”井筒:……是……不过,大体上也想到了,因为我认为这也是当然的。本多律师:那么,是不是因为当时决定行动的内容有了紧急变化?井筒:我记得没有这样的事。本多律师:你去卖的是你自己的刀吗?井筒:不是。是饭沼的刀。本多律师:你自己身上带的是什么样的刀?井筒:从一开始我就有一把短刀。本多律师:什么时候弄到手的?井筒:是……那是……对了,那是去年夏天,在大学的神社前起过誓后,我认为,要是连短刀都没有那也太不像话了,就到专爱收集刀剑的叔叔那里要了一把来。本多律师:这么说,当时你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使用目的,是吗?井筒:是。也想过什么时候找个机会试试。不过……本多律师: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具体使用目的的?井筒:我想,是在被分配暗杀八木升之助氏的任务以后。本多律师:我想问的是,开始明确意识到必须使用短刀来作为暗杀手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井筒:……是……我,这个问题我有些听不懂。本多律师:审判长,下面我想问一下饭沼。审判长:可以。本多律师:你原来有一把什么样的刀?饭沼:就是让井筒卖掉的那一把,上面刻着肥前国①忠吉的字样,是前年获得剑道三段时,父亲送给我表示祝贺的礼物。本多律师:用那么珍贵的刀去换短刀,是为自杀而准备的吗?饭沼:什么?本多律师:你在供述中表示,自己喜欢读《神风连史话》,并且为神风连志士们的自刃切腹而深深感动,自己也想那样去死,而且同志们也很赞赏那种死的方式。志士们在作战中通常使用长刀,而在自刃切腹时则用短刀。由此看来……饭沼:是。我想起来了。在被捕那天举行的会议上有人提出,“为了预防万一,还应该准备一把短刀藏在身上。”大家都同意了。很明显,这把备用的短刀就是准备自杀用的。但是还没来得及买,就被捕了。本多律师:这么说,在那之前,你们还没想到要买备用的短刀,是吗?饭沼:是。是这样的。本多律师:不过,你想要自杀的决心,却是很久以前就有的吧?饭沼:是。本多律师: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换购来的短刀,除了他杀以外还要自杀,也就是说,它具有兼用的目的?饭沼:是。是这样的。本多律师:那么,特地把平常的长刀换购成短刀的行为,兼有他杀和自杀这两个目的,而不是从当时起,就特意作为用于他杀目的的凶器,是吗?①旧国名,日本历史上诸多小国中的一个,一部位于现在的佐贺县,另一部位于现在的长野县。饭沼:……是。检察官:审判长,本多律师的讯问,显然应被视为诱导讯问,我表示抗议!审判长:辩护人的讯问就到这里吧。关于换购长短刀的讯问,到此暂告结束。现在允许检察官方面的证人出庭。……本多在席位上坐了下来,满意地认为,通过这次讯问,使得要把换购长短刀作为预谋杀人罪的间接证据这一逻辑推理或多或少地陷入了混乱。不过,本多还在思索着:难道久松审判长对思想问题没有什么兴趣?他本可以利用职权让阿勋尽情地阐述自己的政治信条,但自第一次公审以来,他却根本没有让阿勋进行阐述。……手杖杵地的声音,在法庭人口处杂乱地响了起来,人们都朝那边看去。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佝偻着腰身,好像正弯下腰来竭力捕捉着什么,以穿着麻布单衣的胸部护卫着自己眼前的空间。白发苍苍的头低垂着,只有深凹下去的眼睛在向上翻着。老人艰难地走到证人台前,用手杖支撑着身体站在那里。审判长站起来朗读了宣誓书,证人用颤抖的手在宣誓书的署名处捺了手印。在开始讯问以前,给他端来了一把椅子。老人用非常难以听清的小声,回答着审判长的提问:“我叫北崎玲吉,78岁了。”……审判长:证人一直在那里经营着公寓吗?北崎:是。是这样的。从日俄战争时起,就开办了军人公寓,直到今天,还一直在原地经营着。在这所公寓住过的人中,出了不少了不起的军人,有的人还当了大将、中将。都说我这所公寓很吉祥,虽然屋子破破烂烂地很不像样子,但托诸位军人的福,特别是承蒙三联队军官们的关照,虽说孤身一人,也还可以勉强度日,不至寄人篱下。审判长:检察官有什么要讯问的吗?检察官:是的……陆军步兵堀中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住在你那儿的?北崎:是……哎呀,三年……不,两年……,最近头脑越来越糊涂了,哎呀呀……对,大概是两年左右吧……检察官:堀中尉晋升为中尉是在三年前,也就是昭和5年的3月。他住进公寓时,已经是中尉了吧?北崎:这是不会错的。他刚住进来时就是两颗星,不记得后来祝贺过晋级。检察官:那就是说;他至少在公寓住过三年以内,一年以上,是吗?北崎:是。是这样的。检察官:堀中尉那里经常有客人来吗?北崎:有很多哩。虽然没有来过一个女客,但年轻人和学生倒是时常进进出出,都是来听中尉谈话的。中尉也喜欢同这样的客人交往,到了吃饭时分,就为他们从饭馆里叫饭,看来照顾得很好,好像也花了不少零钱呢。检察官: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北崎: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是的。检察官:中尉对你说起过有关来客的事吗?北崎:没有。他同三浦中尉他们不一样,是个冷漠、简慢的人,平常就不大和我说话,更不要说亲口对我讲关于来客的事了。检察官:请等一等。你说的那个三浦中尉是谁?北崎:他一直住在我的公寓里,就是二楼和堀中尉的房间正好相反的那头的房间里。虽然性格粗暴,但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检察官:关于堀中尉的客人,如果记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请说一说。北崎:嗯,对啦,有一天晚上,我送晚饭去三浦中尉的房间,经过堀中尉的房间时,拉门关得紧紧的,房间里忽然传出堀中尉像是喊口令似的很大声音,当时真把我给吓坏了。检察官:堀中尉说了些什么?北崎:只有一句话我还记得很清楚,他生气地大声喊道:“行了,中止吧!”检察官:你听见他说了要中止什么吗?北崎:哎呀,这个嘛,总之,我只是从那里经过,被这么一声怒喝,吓得我差一点把晚餐的饭菜都给弄翻了。我的腿脚又这么不灵便,就只顾急匆匆地把饭菜端到三浦中尉的房间里去。那天晚上,三浦中尉大概饿坏了,早就在催促着我,“喂,老爷子,早点开饭啊。”万一我在这房门口把饭菜给弄翻了,就该轮到三浦中尉来对我大声斥责了。当我把饭菜端到三浦中尉的面前时,中尉独自笑着,只说了一句“干上啦”,就没再说别人的闲话。我想,这一点正是军人们的长处。检察官:那天晚上,堀中尉那里来了几位客人?北崎:哎呀,大概是一个人吧……是的,是一个人。检察官:中尉说“中止吧!”这句话的那天晚上,是什么时候?这一点极其重要,所以请你准确地回忆出来。是哪年、哪月、哪天、几点钟?你记日记吗?北崎:不,哪里!哪里!检察官:你听懂我问的话了吗?北崎:什么?检察官:你记日记吗?北崎:啊,是说日记吗?我不记。检察官:那么,那个夜晚是哪年哪月哪日的大约几点呢?北崎:哎呀,我想,一定是去年的事。对啦,当时拉门关得那样紧,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所以肯定不会是夏天。也不会是初夏或初秋。那时已经很冷了,但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大概是去年的4月以前,或是10月以后。时间是吃晚饭的时分,日子嘛……唉,等一等。检察官:能不能说得肯定一些,是4月还是10月?或者说,是3月还是11月?北崎:是。现在我正拼命地想哩……嗯,对了,不是10月就是11月。检察官:到底是10月还是11月?北崎:这一点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检察官:可以认为是10月末或是11月初吗?北崎:啊,可以吧。我已经记不清了,真对不起。检察官:当时那位客人是谁?北崎: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堀中尉平时只是吩咐我,几点钟左右有几个年轻人要来,让他们进来。检察官:那天晚上来的客人也很年轻吗?北崎:是的,我记得是个学生。检察官:还记得他的脸吗?北崎:这……记得。检察官:请证人向后看。在那排被告中,有没有那天晚上的客人?你可以走过去,一个个地仔细辨认他们的脸。……阿勋听凭高个子老人弯腰来到面前仔细打量着自己的脸。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睛如同牡蛎一般浑浊不清。茶褐色的血管爬在眼白上,瞳孔被它从四周紧紧缠绕着,形似一粒没有光泽的黑痣。“那天晚上到公寓去的,不就是我吗?”由于这时阿勋被禁止开口说话,便拼命用眼色向他示意。尽管阿勋的脸就在老人眼前,可老人的眼睛却好像被卷进了漂浮在两人之间的那种暧昧的雾霭之中,视线始终定不下来,茫然地继续扫视着。手杖在地板上颤悠悠地拖曳起来,老人的目光移向了井筒。除了阿勋,其他人都没有被辨认那么长时间。阿勋确信,老人终于回想起自己来了。北崎回到证人台的椅子上,像是正极力寻觅在脑海中烟雾般消散了的记忆,把臂肘倚在手杖头上,手指捂着脑门,茫然地站立在那里。检察官从法台上用透出焦躁的语气问道:“怎么样,想起来了吗?”北崎甚至都不向检察官那边看去,像是对着映现在法台围板中自己那模糊的身影说话似的,用难以听清的声音说道:“实在记不清了。最前面那位被告的……”“是饭沼吗?”“名字我不知道,最左边的那个年轻人的脸,我记得曾在哪里见过。这个人肯定来过我的公寓,只是记不清他是不是那天晚上来的那个客人。或许他要找的人不是堀中尉,让我在公寓撞上了。”“那么,他是三浦中尉的客人吗?”“不,也不是。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带着女人到我家的另一间独屋来过,会不会就是他……”“是饭沼带着女人去的吗?”“我记不清了,可他很像那个人……”“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正在想,好像是20多年前来过的。”“是在20年前,饭沼带着女人去的吗?”检察官脱口说出的这句话,在旁听席上引起了一阵哄笑。老人全然不理睬这个反应,执拗地重复说道:“对,是这样。肯定是20多年前……”这位证人是否具有证实能力已经很清楚了。人们都在嘲笑着北崎年老昏庸。开始时,本多也是其中的一个,可当老人再一次认真地说出“20多年前”这句话时,刚才的嘲笑便突然被战栗所取代了。本多曾听清显说起过,在北崎军人公寓的一间独屋里,他同聪子幽会的详细情形。在当年的清显和现在的阿勋之间,除了年龄恰巧相同以外,外表上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然而,在挨近了死亡的北崎心中,出现了记忆上的混乱。一个古老的房间里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当中,只有色彩的浓淡超越了时间而连接了起来。以往恋爱的热情和今天忠义的热情,在表示界限的准绳以外的地方混合在了一起。在被搅和得越发暧昧了的池沼一般生涯的记忆中,两朵秀丽的红白两色莲花在观念上被看成了一朵,这也是有可能的。这种错觉,在衰老不堪的北崎的心目中,无异于滞淤着的灰色沼泽忽然现出了奇怪的澄明的光亮。他一定是为了抓住这难以言喻的清澈的光束,才毫不顾及众人的嘲笑和检察官的怒气,固执地重复着那句相同的话的。想到这里,本多觉得,被擦拭得发出耀眼光泽的米黄色法台和法官们那威严的黑色法衣,在窗外夏日强烈阳光的照射下,骤然褪去了色泽。在眼前威严地炫耀着精巧机构的法律秩序,却宛若冰冻而成的城墙,在夏日骄阳的照射下,眼看着正在消融下去。北崎确实看见了常人眼睛所看不见的巨大光束的纽带。夏天的烈日把窗外前庭的松树针叶一根根地照耀得发出了锐利的光亮。比起占据着室内的法律秩序,这阳光确实形成了更加严峻、更加壮观的绳索之源。“辩护人有什么要讯问证人的吗?”“没有什么要问的。”本多在茫然之中回答着审判长。“那么辛苦了。证人请退庭。”审判长说道。“……我请求允许在庭证人出庭作证。姓名叫鬼头槙子。为了饭沼被告和集体被告的利益,请讯问在预定行动的前三天,有关饭沼被告幡然悔悟这一事实。我还要出示证人在当时写下的日记,请参考这些来进行讯问。”本多说道。刑事诉讼法中虽然没有在庭证人的规定,但根据立证的需要,在征求检察官和陪审官的意见后,审判长可以批准。本多正是利用了这一条惯例。审判长征求检察官的意见时,检察官冷冷地表示同意,同时显露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色。审判长接着把头歪到右陪审官那里低低商量了一会,同样又和左陪审官商量过后说:“可以,允许在庭证人作证。”于是,槙子出现在了法庭的人口处。她穿着藏青色条纹相间的绉绸夏季和服,系着博多产的白色腰带。盛夏里,天生白皙的肌肤宛若冻冰一般,在遮住耳朵的乌黑头发和藏青色衣领的反衬下,如同遥远的景色那样沉静的面庞浮现了出来。润泽、生动的眼睛下面,现出了一小块像是被毛刷子刷上的薄暮似的衰老。略微斜着的带扣中央,缀着一条碧绿的翡翠香鱼。这块玉石上的光泽,把槙子那稍显宽松的衣着紧紧地勒了起来。在她那对一切都无动于衷的表情下,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纤细情感。她那毫无表情的脸上浮现出来的,也不知是忧愁还是冷笑。槙子看都不看阿勋一眼,径直走上了证人席。因此,阿勋只能看见她那凉冰冰的脊梁和鼓形的背带结。照例,审判长大声朗读了宣誓书:“我宣誓:遵从良心,讲述事实,不予隐瞒,不加捏造。”槙子毫不犹豫地在送到证人席来的宣誓书上签了名,紧接着从衣袖中取出小小的图章印盒,用美丽的手指抓住细细的象牙印章,用力捺了下去。在一旁看着这一切的本多,在她的手指间看到了一闪而过的鲜血一般的红色印泥。在本多的桌子上,放着槙子同意公开的日记本。本多如愿以偿地把日记列为了物证,把槙子当成了证人。不过,还不清楚审判长顺利同意这一切的真实用意。……审判长:你和被告是怎么认识的?槙子:家父同阿勋君的父亲很要好,而且家父又很喜欢年轻人,阿勋君时常到我家来玩,就相处得比亲戚还要亲了。审判长:你和被告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场所?槙子:是去年的11月29日晚上,他到我家来的。审判长:你交上来的日记的内容没有问题吗?槙子:没有问题。审判长:……接着,请辩护人进行讯问。本多律师:是。这是你去年的日记本吗?槙子:是的。本多律师:这是没有页码限制的日记,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日记。多年来,你一直在认真地写这种长篇日记吗?槙子:是。是这样的。因为我要随时把刚创作的和歌记下来……本多律师:一直都这样不换页码,只空出一行来,就接着写第二天的事,是吗?槙子:是。从两三年以前起,要写的东西越来越多,假如要换页码写的话,虽说是自由日记,等到秋天就要写完页码的。虽然看起来乱糟糟的,可就这么每天接着写下来了。本多律师:那么,去年,也就是昭和7年11月29日的日记,可以保证肯定不是后加上去的,而是当天夜里写的,是吗?槙子:是。我写日记,一天也没有中断过。那天也是在晚上临睡以前写的。本多律师:现在我来朗读一下昭和7年11月29日的日记中,与被告饭沼有关的部分:……晚上8点钟左右,阿勋君突然来访。好久没有见面了,不知为什么,今天晚上阿勋的影子总是在眼前忽隐忽现,以至在他按响门铃前,我就迎到了大门口,这或许是出于我那奇妙的预感吧。他穿着学生服和木屐,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可一看他的脸色,就觉得一定出了非同寻常的事。他毫无必要地郑重施礼,可面部却很僵硬。忽然,他把提着的小木桶像是推给我似的说:“母亲让我送来的。这是从广岛捎来的牡蛎,分了一些给你们。”在大门口的昏暗中,小木桶里的水发出阵阵咂嘴般的声响。他匆匆忙忙地借口说还要复习功课,这就要告辞,可从他的脸上却可以明显看出这是撒谎,根本不像是平常的阿勋君。我一面极力挽留他,一面接过了小木桶,便进去通知父亲。父亲爽朗地命令道:“就说让他进屋来。”当我匆匆赶回大门口时,阿勋君正要溜走。我慌忙追到门外,想要向他问明事情的原委。阿勋明明知道我在后面追赶着,却连头也不回一下,步子也不见放慢。追到白山公园面前,我喊了声“你生什么气呀”,他这才终于停下脚步,回过身来,脸上像是难为情似的泛起了僵硬的微笑。后来,我们就迎着寒冷的夜风,坐在白山公园的长椅上谈起话来了。我问他那个运动筹划的如何了。因为在此以前,他和同伴们在我家也曾议论过“日本照这样下去可不行”,我也时常用牛肉火锅招待他和他的同志们。我想,阿勋君最近一次也没来我家,大概是忙于运动的缘故吧。于是,阿勋君阴沉着脸,缓慢而痛苦地说道:“我到这里来,其实就是想对你说说那个运动的事。可一看到你的脸,想到以前在你面前曾经说了那样的大话,就羞愧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了,这才想溜回去的。”打听过后我才知道,原来运动在我所不了解的这段期间内,已经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其实大家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恐怖,同时试探同伴的勇气,相互之间才说得那样慷慨激昂的。由于这种过激的言辞引起恐惧而离队的同志与日俱增,剩下的少数人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明明实施行动的勇气越来越小,可在言辞和计划中还要梦想制造流血惨案,以至最后彼此都无法收场。由于谁也不肯在口头上示弱,因而从开会的情形来看,确实要让人大吃一惊,可实际上谁也没有实施行动的胆量。但尽管如此,也没有一人敢于承担胆小鬼的恶名而提议中止计划。事态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被卷进去的危险程度势必将要增加,大家也将会稀里糊涂地去干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虽然自己身为负责人,可就连自己也不想再干下去了。今天晚上就是来求出主意的,看看有什么停止实施计划的好办法……就是这么一回事。我费尽口舌劝他中止行动,而且还说,正是敢于下这种中止行动的决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虽说同志们一时不能理解,但一段时间后,他们一定会明白这一切的。况且,为国尽忠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果需要的话,我愿意以女人之身去说服大家。可阿勋说,我出面反而会更麻烦。我也觉得这话有道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走到白山神社的神殿前临分手时,两人都作了祈祷。随后阿勋爽朗地笑着说:“啊,被你这么一说,心里畅快多了,也不想再干下去了。这几天里找个机会,向大家宣布中止行动。”这样,我也多少放下心来了,可内心深处却仍然积存着不安。写到这里不禁又兴奋起来,今天晚上又要睡不着了。父亲寄以厚望的那样优秀的青年,倘若有个闪失,说得夸张一些,甚至是日本的一个巨大损失。今晚心情郁闷,和歌也写不成了。就念到这里。这些肯定都是你写的吗?槙子:是的,是我写的。本多律师:没有后来经过添加和修改的地方吧?槙子:您也看到了,一处也没有。审判长:这么说,据你看来,那天晚上被告饭沼完全放弃了犯罪的意图,是吗?槙子:是的。是这样的。审判长:饭沼对你说了行动的日期吗?槙子:不,没有说过。审判长:当时你不认为,他是在特意对你隐瞒吗?槙子:因为他已经断然取消了行动,也就不需要再把以前决定的行动日期告诉我。平常他就是个老实人,如果说了谎,我相信自己一眼就能看出来。审判长:你和被告的关系那么亲密吗?槙子:是的,简直就像姐弟一样。审判长:既然你们相处得那样亲密,而且又像你在日记中流露出的那样仍然感到不安,在那之后你为什么没有暗中奔走,使他们中止行动?槙子:我认为,女人出面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所以只是祈求神佛保佑。正在这个时候,听到了被捕的消息,当时感到大吃一惊。审判长:当天晚上的这些话,对你父亲说了吗?槙子:没有。审判长:那么重大的事情,况且事态又有了变化,对你父亲说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槙子:那天晚上回到家里后,父亲什么也没问。而且,父亲是个军人,平常非常看重年轻人的热诚,所以我不想让父亲知道阿勋君变心的事,否则一定会伤害他对阿勋君的一片爱心。况且我还想,就是我不说,父亲早晚也是会知道的,因此就把这件事藏在了心里。审判长:检察官有什么需要讯问鬼头证人的吗?检察官:没有什么。审判长:那么,证人可以退庭。辛苦了。——槙子行了一个礼,系着博多产白色腰带带结的后背转了过去,看都没看被告那边一眼就走开了。……阿勋紧紧握着拳头,拳头眼里热汗淋漓。槙子作了伪证!作了极为大胆的伪证!万一伪证被发现,不仅要被追究伪证罪,根据情况甚至还要被看作为主犯的同案犯。槙子却不顾这些危险,作了阿勋明明知道是谎言的供述。在请槙子作为证人出庭作证时,本多恐怕也不知道那是谎言。因为,本多总不至于冒着职业上的危险,与槙子一起干这件事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本多也一定毫无保留地相信了槙子日记中的记述!阿勋只觉得大地塌陷了下去。为了不使槙子被追究成伪证罪,自己必须牺牲最最珍贵的“纯粹性”!假如那天晚上槙子真的写下了这样的日记(看来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她为什么要在分手后不久,把那样美丽而又悲壮的诀别,竟篡写成如此丑恶的场面呢?这个变化是出于恶意呢,还是因为她那不可理解的自我冒渎?不,也许不是这样。那天晚上分手后,聪敏的槙子一定立即意识到了今天将要发生的一切,为自己作为证人出庭这个时刻而做了准备。为什么?毫无疑问,只是为了拯救阿勋!阿勋认为显然是槙子告了密,可又转念想道,法院是不会特意让直接告密的人来充当这类间接证据的证人的。假设槙子是公诉事实的告密者,那又与今天这些否定事实的伪证内容明显相互矛盾。随着心脏的剧烈跳动,阿勋眼前一幕幕地反复浮现出令人不快的想像的画面。让阿勋感到瞬间慰藉的,是可以从这些画面中,扔掉那张绘有密告者槙子的画片。她的动机只是爱,只是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甘冒危险的那种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呀?!只要是为了自己的爱,槙子甚至不惜在阿勋最珍惜的东西上抹上污泥。而且更令人痛苦的是,阿勋必须回应她的这种爱。他不能让槙子成为伪证罪的罪犯。知道那天夜里的真实情况,能够告发槙子伪证罪的人,在这世界上只有阿勋一人。槙子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正因为知道这一点,她才作了伪证。她用阿勋最憎恶的方法,设下了通过救槙子而最终拯救阿勋自己的圈套。不仅如此,槙子还知道,阿勋是一定会来钻这个圈套的!……为了挣开捆绑着全身的绳索,阿勋在苦苦地挣扎着。然而,站在自己身边的同志们在听着槙子伪证证词的时候,又会作何感想呢?阿勋相信,同志们是会相信自己的。可他们毕竟很难相信,在法庭上公然说出的这些证词,全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在槙子作证的时候,阿勋感到大家虽然沉默不语,却都在用浑身的力量作出反应,恰如被拴扣在畜生棚里的畜生们,夜间传出的悄悄呻吟声和偷偷踢踹板壁的声响,以及难以言状的不满和郁闷的粪臭,一下子竟格外清晰、浓烈起来了。就连一位同志用鞋后跟蹭擦椅腿时发出的轻微声响,阿勋也觉得是针对自己的指责。阿勋觉察到,在狱中曾苦苦折磨过自己的那种“被出卖了”的不安,那种好像用手在黑暗中摸索掉在地上的针那样不着边际的感情,现在却反了过来,使得每一位同志的内心迅速染上了发黑的毒汁。宛若白磁花瓶一般的纯粹性,在发出声响的同时,出现了一大片裂璺。可以被认为是卑怯,也可以受到轻蔑,这一切都还能够忍受。然而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是槙子的证词必然会引起的类推所造成的怀疑:那次忽然的被捕,该不是阿勋把同志们出卖的吧?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澄清这个怀疑的方法只有一个,能够澄清这个怀疑的人也只有一个,那就是阿勋站出来,揭发槙子所作的伪证……至于本多,实际上他也未必真的就那么相信槙子日记中的记述,也不相信审判长会五条件地承认这本日记的证实能力。本多只是相信,阿勋决不会使槙子陷入伪证罪之中。因为,阿勋也是能够领会到槙子解救自己的热诚之心的。他希望在被告和证人之间挑起这场战斗。也就是说,他要用女人苦恋之情的晚霞,去染红阿勋所向往的那间纯粹而又透明的理想密室;他要让他们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相互否定对方的世界,彼此用最真实的刀枪进行战斗。只有这种战斗,才是阿勋在这前半生的20年里,未曾想过、甚至做梦都未曾想过的、却又是出于“生存的必要”而必须知道的战斗。阿勋过于相信自己的世界。必须破坏掉他的这种自信。因为,这种自信极为危险,已经危及到了他的生命。假如阿勋按照计划去行动、暗杀和自刃,他这一生就会成为从未邂逅过一个“外人”而结束的生涯。他要暗杀的那些“大人物”们,决不是与他相对立的外人,他们只不过是被年轻人纯真的志向瓦解了的丑陋的泥偶罢了。不,毋宁说,也许当阿勋把刀刃刺入衰老、丑陋的肉体并将其杀死时,长期以来在他自己的世界里被温暖着的观念便可能得以具体化,从而使阿勋感到一种肉亲间的亲切。阿勋在供述书里也承认:“决不是因为憎恨才去杀他们的。”这纯粹是观念上的犯罪。阿勋不知道什么叫作憎恨,这简直就意味着他不曾爱过任何一个人。现在,阿勋该知道什么叫憎恨了吧。这是他那纯粹的世界里第一次出现的异物的影子。这个外界的异物放荡不羁,无论多么锋利的刀刃,多么迅疾的捷足,多么机敏的行动都不能将其降伏、制约。也就是说,他已经体会到,在他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那个金瓯无缺的球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外部”的世界!审判长一面目送证人退庭,一面摘下老光眼镜,让自己那纸一般没有血色的肌肤裸露在洒满室内的夏日那明日张胆的光亮下。“他在考虑着什么。是在考虑着什么呢?”本多看着审判长,在微微的战栗中思索着。众目睽睽之下,老审判长不会因为槙子那优美的身姿而神魂颠倒。毋宁说,身居高高法台之上的久松审判长如同一个哨兵,正从年龄高度和法律正义高度的望楼上孤独地嘹望、警戒着。他那双老眼高瞻远瞩的能力受到了大家的尊崇。在朗读日记和讯问证人时,他观察了槙子的那滴水不漏的言谈举止,然而,在槙子从容退庭并渐渐远去的后身影上,在这荒芜的、没有花草树木的感情旷野的远方,在远去了的夏季和服的腰带上,他肯定想要看出更多的东西……而且,刚才他也确实看出了什么。虽说他没有秀才之誉,审判长转向阿勋问道:“鬼头证人刚才的证词没有出入吗?”本多用食指紧紧按住在桌面上容易滚动的红铅笔,聚精会神地静听着。“是的,没有出入。”阿勋答道。……审判长:你在11月29日晚上访问鬼头槙子,就是特意要告诉她你已经改变了决心,是吗?饭沼:是的,是这样的。审判长:谈话也像日记中所记述的那样吗?饭沼:是的……可是……审判长:可是什么?饭沼:我的心情不是那样的。审判长:不是那样的,又是怎样的?饭沼:我的心情是……其实……,无论槙子君也好,鬼头中将也好,以前我一直得到他们的关照,因而想在行动前见上最后一面。同时,出于在这之前对槙子君多少表露过我们的志向,为了举事后无论如何也不要把她牵连进去,也为了使槙子信以为真,就故意表示决心动摇了。想通过这些谎言使槙子君失望,从而……割断槙子对自己的眷恋之情。那时我说的都是谎话,槙子君完全被那些谎话欺骗了。审判长:是吗?你是说,决定采取行动的决心当时一点也没动摇,对吗?饭沼:是的。审判长:你现在这么说,是不是因为当着同志的面,被鬼头槙子证实了自己那不光彩的胆怯和动摇,因而想急急忙忙地蒙混过去呀?饭沼:不,不是那么回事。审判长:据我看来,鬼头证人可不是那种容易上当的女人啊。当时你没感觉到,鬼头证人虽然在嗯、嗯地听着,其实只是故意装出一副上当受骗了的样子?饭沼:不,不会的。因为当时我也非常认真。……听着这一问一答,本多不禁为阿勋出乎意料地杀开一条血路而喝彩。被追逼得走投无路的阿勋,终于掌握了成年人的智慧。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寻觅到了既可以救槙子,又能够救自己的惟一途径。至少在这一瞬间,阿勋不是那种只知道横冲直撞的卤莽的小兽。本多在盘算着。所谓“预谋”,不仅要有犯罪的意图,而且还必须要有能够证实其预谋的行为,这样罪名才能够成立。槙子的证词只能证明犯罪意图,从审判全局来看是无足轻重的。不过,如果考虑到审判长从中得出的“心证”这一因素,问题就完全不同了。在界定预谋杀人罪的刑法第201条的附项里,就有视具体情况可以免刑的条款。酌情处理这些具体情况的审判长的心证,因审判长的性格而多少有些差异。本多尽管研究了久松审判长以往的判决案例,可对他的性格仍然没有多大把握。因此最明智的作法,就是提供对于形成审判长心证非常必要的两种相反的资料。倘若审判长是个心理主义者,他就会以槙子的证词为基础,把犯罪意图已经动摇作为酌情裁决的依据。假如他是个侧重思想和信念的人,则会以阿勋始终如一的纯粹理念所感动。不论审判长倾向哪一边,准备好相应的材料都是很重要的。本多在内心里又向阿勋呼喊道:“现在你什么都可以说。可以提出你的主张,可以吐露你的赤诚。无论怎样充满血腥味的内容都可以说,但要严格地限定在你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之内。这是可以救你自己的惟一途径。”……审判长:被告饭沼,你或是说到举事,或是说到志向……关于这些,在供述书中也说了不少,可你又是如何看待志向和举事之间关系的呢?饭沼:什么?审判长:我是说,仅有志向为什么就不行呢?仅有忧国之情为什么就不可以呢?而且还要以举事这样的违法行为作为目标。你就说说这些吧。饭沼:是。阳明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我则想实践“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一哲理。当我知道了日本今日的颓废,知道了遮掩着日本未来的阴云,知道了农村的疲敝和贫苦大众的苦难,知道了这一切都是源于政治的腐败以及借腐败谋取私利的财阀们的罪恶,不胜惶恐之至,还知道了遮断天皇陛下仁慈之光的根源就在于此,那么,应当“知而行之”不就是很自然和很明显了吗?审判长:不要说得这么抽象,把你如何感受的,如何愤慨的,以及如何决定举事的经过全都说出来。长一点也可以。饭沼:是。从少年时代起,我就刻苦练习剑道,可每当想起明治维新时代的青年仗剑参加实际战斗,讨伐不义,成就维新大业的时候,便对在练武厅里挥舞竹剑感到有一种说不清的不满足。不过,那时也没有想到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行动。学校里的教育使我们了解到,昭和5年,在伦敦召开的裁军会议上,我国被迫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大日本帝国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当我意识到国防危机时,就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又发生了佐乡屋氏袭击滨口首相的事件。这时我认识到,遮掩着日本的乌云的确非同一般。在这以后,我便开始向老师和前辈们讨教有关时局的问题,自己也在阅读种种参考书籍。渐渐地我开始着眼于社会问题,对世界经济危机所引起的慢性不景气以及政治家的碌碌无为感到震惊。多达二百万人的失业大军,以前还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寄回老家贴补生活,可现在却由于他们的返乡,更加重了农村的贫穷困乏。听说,为没有盘缠而步行返回老家的人而设在藤泽游行寺的施粥棚,竟是那样拥挤不堪。然而,面对如此深刻的问题,政府却视而不见。当时的安达内相①等人也装聋作哑地说什么“如果发放失业救济金,就会产生游民和惰民,所以,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弊害。”翌年,也就是昭和6年,东北和北海道等地遇上大荒之年,人们卖掉了能卖的一切,失去了房屋和土地,全家挤在简陋的马棚里,以草根和橡实充饥,陷入了困境之中。就连村公所的门前也贴着“有卖女儿者,请来本所洽商”字样的布告,常常能看到出征的士兵与被卖掉的妹妹痛哭诀别的场面。本来农业就歉收,在解除黄金出口的紧缩政策下,越发加重了农村的负担,使得农业危机达到了顶点,丰苇原瑞穗国沦为了民众食草啼饥的荒凉之域。而且,国内大米生产原本就过剩,却还要进口外国大米,致使米价越发暴跌。另一方面,佃农在不断增加,生产出来的大米有一半交了地租,最后能够落入农民口中的粮食却一颗也没有了。农民家中一圆钱也没有,一切交易都是以物换物:一盒敷岛牌香烟要一升米,理发要二升米,一百把芜菁只能换一盒金蝙蝠牌香烟,三贯②茧丝仅值10圆钱。众所周知,佃农与地主的争议频频发生,农村面临赤化的危险。作为忠良臣民而被征召为皇国士兵的壮丁们的内心里,实在难以一心爱国,这种灾难甚至已经蔓延到了军队里。①安达谦藏(1864-1948),政治家,出生于熊本县,1929-1932年间曾先后出任滨口、若槻两届政府的内务大臣。②日制一贯约等于3.75公斤。这样的惨状却无人问津,政治只是一味地腐败下去,财阀们通过美圆投机买卖这种祸国殃民的行径来暴敛财富,而对国民的涂炭之苦却视而不见。通过种种阅读和研究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使日本陷于今天这种苦境的,不仅仅是政治家的罪恶,其责任还在于为满足私利私欲而操纵这些政治家的财界巨头。可我决不想参加左翼运动。说起来真是诚惶诚恐,我认为,左翼是一种与天皇陛下为敌的思想。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一个敬仰天皇陛下,拥戴天皇陛下为日本人这一大家族之家长而和睦相处的国体。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国的真实面貌,才能保持天壤无穷的国体。可像现在这样满目荒芜、饥民啼号的日本,又是怎样的日本啊。天皇陛下还健在,可日本却成了如此浑浊的末世,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无论是侍奉于君侧、身居高位的高官,还是东北荒村中啼饥号寒的农民,他们同样都是天皇陛下的子民。这难道不是皇国日本在这世界上值得夸耀的特色吗?我一直坚信,在陛下的浩荡皇恩下,贫穷困乏的民众得以解救的那天一定会到来。日本和日本人目前只是稍稍偏离了方向而已。我一直希望,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便会为大和精神所唤醒,作为忠良臣民而举国一致,还皇国以本来面貌。我相信,遮掩着天日的乌云将被吹散,晴朗、光明的日本肯定会到来。不过,假如只是坐等,这一天则是永远也不会到来的。越是等待,乌云也就越是浓厚。就在这个时候,我读了一本书,觉得深受启发。那就是山尾纲纪先生所著的《神风连史话》。读了这本书后,同过去相比,我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开始意识到,像过去那样只是一味坐等的态度,并不是忠诚之士应取的态度。在那之前,我还不知道什么叫作“誓死之忠”,也不理解忠义之火一旦在内心点燃,就必须去死的道理。太阳正在那里闪耀着光辉。虽然我们这里看不到,但既然沉淀在我们身边的这些灰色的光亮也是来源于太阳,那就说明太阳的确正在天际的一角闪烁着光辉。这个太阳就是陛下真实的形象。只要能够直接沐浴到太阳的光辉;民众一定会欢声雷动,荒芜的田地也会立即得到润泽,日本就必定会回到往昔的丰苇原瑞穗国。然而,低低垂挂着的乌云遮盖着大地,遮断了太阳的光辉。天和地被残酷地分隔开来。原本一见面便尽情欢笑、相互拥抱的天和地,彼此间却连悲伤的面容都不得相见。遍地都是劳苦民众的悲叹之声,却根本无法上达天听。喊叫无用,哭泣无用,控诉还是无用。假如这些声音能够上达天听,上天只须动一下小手指,那些乌云便会被驱散,荒芜了的沼泽也将变为丰硕的田园。谁能上告于天?谁愿担此使者重任,以死升天?我认为,这就要依靠神风连的志士们所信奉的祈请了。只是在那里坐视,天和地是决不会结合到一起的。为使天地结合起来,需要一种决然而又纯粹的行为。为了这果断的行为,必须超越一己的利害,不惜以命相搏。还必须化己身为飞龙,卷起龙卷风,并凭借风力冲散低垂的乌云,升上闪亮着琉璃色彩的天际。当然,我也考虑过借助更多的人力和武力,在把乌云一扫而光之后再去升天。但后来我逐渐认识到,不采取这样的方法同样也可以达到目的。神风连的志士们,就是只凭着日本刀杀进现代化步兵营里去的。只要钻透乌云最黑暗、被污染的色彩最浓厚的地方就行了。要使出全身力量,在那里穿凿出一个孔来,便可以升天去了。我并没有想过要去杀人,但为了讨伐和消灭毒害着日本的邪恶精神,就必须撕毁被那些精神缠绕在身上的肉体外衣。这样一来,他们的灵魂也将得以净化,还原成光明、直率的大和精神,以便和我们一起升上天际。但是,当我们破坏了他们的肉体后,假如不能立即果敢地切腹而死,不能尽快抛弃掉肉体,就不能完成灵魂升天这个十万火急的使命。妄自揣度陛下心怀已是不忠。所谓忠,就是不惜舍弃性命也要符合陛下心怀。要刺破乌云,升天而去,进入太阳的心怀,进入陛下的心怀。……这些,就是我和我的同志们在内心里所发誓言的全部内容。……——本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审判长的面部。本多发现,随着阿勋展开陈述,在审判长那散布着老人斑的衰老、苍白的面颊上,渐渐地泛起了少年一般的红晕。当阿勋陈述完毕,在椅子上坐下时,久松审判长便急急地翻弄起了文件。很显然,这是故意掩饰内心冲动的一种毫无意义的动作。片刻之后,审判长说话了。……审判长:就这些吗?检察官有什么意见?检察官:按照顺序,先谈谈鬼头证人。关于传讯的这个证人,我想本法院肯定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然而依本职所见,该证人所提供的证词毫无价值。虽然还不能说是伪证,但我必须指出,日记的可信程度是非常值得怀疑的。至于作为文件的日记所具有的物证能力,我也表示非常怀疑。尤其是证词中提到了“如同姐弟一般的爱情”,饭沼和鬼头两家长期交往,因而应当考虑到这其中当然会产生的种种感情因素,应当注意到被告饭沼所说的“挚爱”那种相互间的默契。因此,无论鬼头证人的证词,还是被告饭沼的陈述,都让人感觉到一种不自然的夸张,这是很遗憾的。据本职看来,传讯这个证人不是一个妥当的处置。至于被告饭沼刚才所作的冗长陈述,则充满了空想的主观因素。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慷慨激昂地坦陈心志,可在重大问题上却好像在故意含糊其辞。比如,那个要把乌云一扫而光而需要借助更多人力和武力以便举事的计划,为什么竟变成了只需在乌云上钻开一点便感到满足的心境了呢?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飞跃。我认为,该被告是在故意避开这其中的原委。此外,尽管北崎证人对日期记忆有些模糊不清,可他所说的去年10月末或11月初,堀中尉怒喝道“行了,中止吧!”这句证词,我仍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旁证。因为,这句话与被告饭沼在陈述中提到的10月18日换购刀一事在时间上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假如换购刀在前,叫喊“中止吧”那一晚在后,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可时间的顺序却恰恰相反,因而前后应该是吻合的。……——同检察官和律师商量了下次公审的时间后,审判长便宣布第二次公审闭庭。
|
目录 上页 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