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丰饶之海 - 第一卷 春雪 第二十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天以后,这一天恰好老师停课,本多上午就回家,和学仆一起去地方法院旁听。这一天从早晨就一直下雨。父亲是最高法院的法官,在家里也极其严厉。儿子今年十九岁,虽然还没有上大学,就一直钻研法律。本多大法官心里暗地高兴,觉得儿子有出息,把未来寄托在他身上,一心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过去,法官属于终身制,但由于今年四月份大幅度修改《法院组织法》,二百多名法官奉命停职或退职。本多大法官抱着与这些不幸的老朋友同命运的心情,也提出了辞呈,但未获批准。然而,这件事使本多大法官改变了对儿子的态度,增加子如同上司对待自己的接班人那样的爱护、宽容的成分。于是,本多感受到父亲从未有过的新感情,为报答父母的殷切期望,更加发奋学习。儿子尚未成年,本多大法官却同意他去法院旁听,这也是他态度发生变化以后的做法。当然,他不让儿子旁听自己的审判,却允许儿子和家里的学法律的学仆一起旁听其他法官的民事刑事案件的审判。本多大法官认为,繁邦只是通过书本了解法律知识,通过旁听日本法院的审判,接触日本的司法实践,可以学习法律实际业务。其实这只是他表面的理由,真正的目的在于想让刚刚十九岁的儿子以其还比较脆弱柔和的感受性去接触暴露人世间各种丑陋罪恶现象的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从中获得一些确切的体验。这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教育方式。但是,比起年轻人游手好闲,沉迷于轻歌曼舞、寻欢作乐而一味陶醉于适合自己的青春、柔软、甜腻的感受性并与之同化的危险,这种教育至少具有可以切实感受另一种严密冷酷的法律社会的法网的效果。亲眼看到不定型的、污脏的、狂热的、黏液般的人的情感就在自己的面前受到冷酷的法律的“调制”,而自己就亲临“调制”的现场。所以,这种教育方式在技术实践的学习上也有裨益。繁邦匆匆向刑事第八部的小法庭走去,他知道外面敲打着院子里荒芜的绿色草木上的雨水才给昏暗的走廊带来些许光亮。这座代表着理性的建筑物仿佛也把犯罪人的整个心灵浇铸进去,未免过于充溢阴郁沉重的气氛。繁邦坐在旁听席的椅子上以后,这种忧郁的情绪依然无法消除。急性子的学仆早早地把本多带到这里来,然后自己专心致志地看起带来的判例集,仿佛把大法官的公子忘在脑后。繁邦不愉快地瞟了他一眼,看着还是空荡荡的法官席、检察官席、证人席、辩护人席,那些潮乎乎的椅子,仿佛正是现在自己心灵空虚的真实写照。他只是这样用年轻人的眼光凝视着。仿佛凝视本身就是他天生的使命。繁邦本来确信自己是一个更有作为的青年,所以性格开朗,但听了清显的那一番袒露心迹的话以后,却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与其说是变化,不如说是在这两个朋友之间发生的不可理喻的颠倒现象。很久以来,他们彼此尊重各自的性格,互相不给对方施加影响,但仅仅在三天前,清显就像自己已经痊愈却把疾病传染给别人一样,把内向的细菌留给了朋友。这个细菌在繁邦的心里迅速繁殖,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体质也许比清显更适合内向这种性格。这种症状首先表现出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清显以后究竟打算怎么办?自己作为他的朋友,难道只是这样无可奈何地看着事态的发展吗?下午一点半开庭,在等待的时间里,繁邦的心已经远离将要开始的法庭审判,一味沉浸在不安的情绪里思索。自己是否应该忠告朋友,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呢?以前自己对朋友的苦恼忧愁视而不见,一心关注他的高雅,以为这才是真正的友谊。然而,现在朋友既然把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告诉自己,难道自己不应该行使世间那种为朋友分忧的权利,把他从迫在眉睫的危险中拯救出来吗?如果因此自己受到清显的怨恨愤怒,甚至断绝来往,也无怨无悔。十年、二十年以后,清显终归会理解自己的。即使他一辈子也不能理解、原谅自己,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言而喻,清显正在悲剧的道路上迅跑。尽管这很美丽,但是为了小鸟飞掠窗口般的瞬间美丽的影子,有必要以牺牲整个人生作为代价吗?自己作为朋友,难道能够无动于衷、坐视不救吗?对。从今以后,自己必须闭目投身于世间庸俗的那种友情里,不论清显怎么讨厌自己,也要对他危险的冲动情绪大泼冷水,竭尽全力去妨碍、阻挠他完成自己的使命。……想到这里,繁邦头脑发热,无法忍受继续坐在这里等待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审判。恨不得马上就到清显那里去,晓之以理,劝其回心转意。而且现在无法前往的焦躁情绪更使他心急如火。繁邦突然发现旁听席已经座无虚席,这才明白学仆早早带他来占位置的原因。旁听者既有看似法律系的学生,也有精神不振的中年男女,臂套袖章的新闻记者穿梭忙碌。这些人明明出于卑俗无聊的好奇心来到这里,却装作一副严谨正经的模样。有的人蓄着胡子,煞有介事地摇着扇子,用留着长指甲的小拇指从耳朵里抠出硫磺般的耳屎消磨时间。繁邦看见这群人,更觉得看透了相信我们绝不担心犯罪的那些人的丑恶。他至少要极力表现出自己与这伙人毫无相似之处。因为下雨,窗户紧闭着,所有旁听者都在窗户透进来的白灰般光线的映照下,显得单调呆板,只有法警的黑色大盖帽的帽檐的亮光格外显眼。人群突然吵嘈起来,原来是被告出庭了。身穿蓝色囚衣的被告由法警押解着进入法庭,由于大家争相观看,繁邦只能从人缝里看见他略显肥胖的白皙的脸颊和鲜明的酒窝。后来也只能看见她的梳着女囚的兵库发型的后脑勺和常常悚缩的、感觉紧张拘谨的圆乎乎的胖肩膀。辩护人也已出庭。现在只等着法官和检察官出来。“少爷,您瞧她。哪像个杀人犯呀。所以说,人不可貌相啊。”学仆在繁邦的耳边低声说。法庭审判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先由审判长询问被告的姓名、住址、年龄、籍贯。法庭里鸦雀无声,甚至能听得见书记员迅速记录的笔尖沙沙声。被告站立着,流利地回答:“东京市日本桥区滨町二丁目五番地,平民,增田富。”被告的声音很低,听不清楚。在后来的法庭问讯中,旁听者中有的人怕听不清楚重要的部分,都探起身子,用手兜在耳后倾听。被告的回答开头很流利,但当法官询问年龄时,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怎么回事,她略显犹豫。在律师的提醒下,她仿佛惊醒一样,稍稍提高声音回答说:“三十一岁。”她回头看着律师的时候,繁邦看见她脸颊上散乱的鬓发和明亮清澈的眼睛的眼角。在旁听人的眼里,这个小巧玲珑的女人的肉体仿佛是一个半透明的蚕茧,即将抽出无法想像的、错综复杂的罪恶的丝线。她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身体的动作,都令人想像那囚衣里面腋下渗出的汗珠、惊慌恐惧得乳头颤动的乳房、对什么事情都略嫌迟钝的冰冷丰满的大屁股。她的肉体吐出无数罪恶的丝线,织成罪恶的茧,自己躲藏在里面。肉体与罪恶之间如此精致巧妙地相辅相成……这才是世间的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一旦置身于这个狂热的梦境里,平时人们喜欢的、产生欲望诱惑的一切东西都会成为罪恶的因果。那么,无论是干瘦的女人,还是肥胖的女人,她们干瘦和肥胖的身体本身也就成为罪恶的形式。甚至可以想像连沁在她的乳房表面上的汗珠也是罪恶的象征……于是,旁听者以她的肉体作为自己随心所欲的想像的媒体。一个一个地理解她的罪恶,而沉浸在一种愉悦里。繁邦发现自己的想像与让自己这个年轻人都能感觉出来的其他旁听者的想像混杂在一起,于是以自己的清高拒绝这种混杂,聚精会神地倾听被告对法官询问的陈述意见,力图把握事件的核心。被告说话絮叨,而且经常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但有一点立刻就能听明白,就是这起杀人案是由于一系列情感的狂热导致身不由己的冲动造成这样的悲剧。“你什么时候开始和受害人上方松吉同居的?”“嗯……我忘不了,去年的六月五日。”“这句‘我忘不了’引起旁听席一片笑声,法警命令大家肃静。增田富是一家餐馆的服务员,和厨师土方松吉相好。当时土方刚丧妻不久,增田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从去年开始,两人同居,但松吉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把她的户口搬到一起。松吉和增田富同居以后,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外面寻花问柳。从去年年底开始又和滨町的一家名叫岸本的餐馆服务员阿秀勾勾搭搭,在她身上大肆挥霍。这个阿秀才二十岁,却很有心计,手腕高强,使得松吉常常夜不归家。今年春天,增田富找到阿秀,请求她把男人还给自己。阿秀根本不予理睬,冷语相加。增田富一气之下,把她杀死。这个案件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三角关系造成的犯罪,毫无独特之处。不过,随着对案情深入细致的核实,却发现许多想像不到的真实细节。增田富有一个八岁的私生子,原先一直寄养在乡下的亲戚家里,为了让孩子在东京接受义务教育,便把孩子接到身边,这也促使她和松吉结婚的决心。然而,这个母亲却走上了一时冲动杀人犯罪的道路。接着,被告开始叙述那天晚上的杀人经过。“不,要是那天晚上阿秀不在就好了。那样的话,也许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我去岸本餐馆找她的时候,她要是感冒什么的在家里歇着就好了。“至于杀人凶器,就是那把切生鱼片的专用菜刀。因为松吉是厨师,家里有几把他用起来特别顺手的菜刀。他说‘这是我的武土刀’,不许女人和小孩子碰一下,都是自己亲手磨刀,十分珍爱。因为他和阿秀的事,我非常嫉妒。他大概觉得这东西危险,就藏起来。“对他的这种做法,我十分生气,有时候开玩笑地吓唬他说:‘没有菜刀,别的刀子有得是。’松吉好久没回家,有一天我打扫壁橱,没想到发现他把菜刀包皮起来藏在里面。令人吃惊的是,菜刀已经生锈。我看着菜锈,就知道松吉已经被阿秀迷得神魂颠倒。我手里拿着菜刀,气得浑身颤抖。这时,孩子从学校回来,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又像一个妻子那样,心想既然是松吉珍爱的刀,拿到店里去磨亮,他一定会高兴的。于是,我用包皮袱皮包皮好,正要出门,孩子问道:‘妈妈,你去哪里?’我说:‘有点事出去一下,乖孩子,你在家里。’可是孩子说:‘你不用回来也行,我回乡下小学去,’我觉得奇怪,追问他怎么说这种话。原来是街坊的孩子嘲笑他,说你的母亲被父亲抛弃了,还死皮赖脸地纠缠人家。街坊孩子大概是从自己的父母亲哪里听来的话。所以孩子觉得亲生母亲被别人取笑,还不如乡下的养父母。我一下子火冒三丈,打了孩子,也不管孩子还在号啕大哭,奔出家门……”增田富说,这时她根本没想阿秀,一心只想着去磨刀,好让心情平静下来。磨刀铺生意繁忙,正在磨别人的刀。增田富只好等着,一个小时以后才磨好刀。可是,等她拿着刚磨好的刀一出店门,却不想马上回家,晃晃悠悠朝岸本餐馆走去。岸本餐馆那边,阿秀经常随便请假,不来上班,到处游玩,今天下午突然回到店里。女老板狠狠训斥她一顿,但阿秀一方面让松吉向老板解释原因,同时自己也哭着赔不是,事情才算了结。就在这时,增田富到店里,说找她有点事,让她出来。没想到阿秀很痛快地出来了。阿秀已经换上接待客人的服装,显得俏丽利落,脚蹬木屐,像高级妓女那样迈着八字脚,有气无力地摇摇晃晃一边走一边语调轻佻地说:“刚才我已经向老板保证,以后再也不和男人来往了。”增田富一听,不由得心头高兴。可是,阿秀接着又呵呵笑着把刚才的话全部推翻:“嗨,谁知道我能不能熬过三天呢?”增田富拼命抑制自己的情绪,把阿秀叫到滨町河岸的寿司店,一边喝酒一边以大姐的口气开导她。但是阿秀只是冷笑着,一声不吭。增田富多少喝了点酒,趁着酒劲,带点演戏的味道向阿秀低头恳求,阿秀却露骨地不予理睬。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天色已黑。阿秀说再不回去又要挨老板的训斥,该回去了。说着站起来。后来两个人怎么在苍茫暮色中走到滨町河边的空地上,增田富已经记不清楚。大概增田富硬是不让阿秀回店里去,两个人拉扯着自然而然走到河边的。总之,并非增田富从一开始就具有杀人动机故意引阿秀过去的。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着,在河面还残留着些许亮光的黄昏里,阿秀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着说:“你怎么说也没用。瞧你这么纠缠不休,怪不得连阿吉都讨厌你。”增田富说就这句话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她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听到这句话,浑身的热血一下子冲到脑门。怎么说呢?就像婴儿在一片漆黑中想要什么东西,或者想起什么伤心的事,却无法诉诸语言,只会放声大哭,拼命地挥拳踢脚。我就是这样的心情,这一双手也忘乎所以地不知不觉打开包皮袱皮,握住菜刀。然后,这不听使唤的手拿着菜刀在黑暗中向阿秀捅去。事情的全部经过就是这样。”听到增田富的供述,包皮括繁邦在内所有的旁听者都清晰地看见在黑暗中伤心哭泣得拼命挥拳踢脚的婴儿的幻影。陈述完毕后,增田富双手捂脸低声呜咽。从后面看过去,她的囚衣里面的肩膀的颤栗反而因为丰腴的肌肉显得哀怜。旁听席的气氛从起初的好奇心逐渐变成另一番景象。雨还在下,白蒙蒙的窗户把沉痛的光线充满室内,仿佛只有身处中心位置的增田富才是所有生存、呼吸、悲哀、呻吟的人们的全部感情的代表。只有她具有感情的权利。刚才人们还一直注视这个开始发胖的三十岁女人汗津津的肉体,现在大家却屏息凝眸注视着一种情念刺破人的肌肤,如同厨师刀下的活虾一样狂蹦乱跳。她全身被人们看遍。不为人见的犯罪行为今天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借助她的身体原形毕露,展现出比善意、道德更清晰的犯罪特性。比起在舞台上露骨表演的女演员,增田富更是毫无遮掩地让人们尽情观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把整个世界作为观赏者的世界毫无二致。坐在她旁边的律师在为她辩护上实在软弱无力。身材娇小的增田富尽管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头簪、宝石等装饰品,也没有华丽的衣裳,但仅仅是犯罪人这一点,就足以成为一个女人。“如果日本设立陪审制度,说不定这个女人会无罪释放哩。能言善辩的女人可了不得。”学仆又在繁邦的耳边嘀咕着。繁邦心想,人一旦按照自己情感的法则采取行动,谁也无法阻挡。这是以人的理性与良心为自然前提的现代法律绝对无法接受的理论。另外,他又想,起先认为来旁听这起案件与自己毫无关系,现在觉得并非无关,但同时发现自己实在无法与增田富在他的面前喷发出来的这种红彤彤的熔岩般的情感相接触。雨没有停,天空却稍微明亮起来,一些云彩散去,变成一小阵毛毛细雨。光线映照得窗玻璃上的雨珠如同幻影般闪闪发亮。本多希望自己的理性一直这样光亮,却又无法抛弃容易被狂热的黑暗诱惑的心性。然而,这狂热的黑暗只是一种迷惑。并非任何别的东西,仅仅是迷惑而已。清显也是一种迷惑。而且这种从根底上动摇生命的迷惑其实必定与命运、而不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现在,本多觉得是否向清显提出忠告,还是先静观一段时间为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