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地狱 - 第94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倾盆大雨噼噼啪啪地下。伊丽莎白·辛斯基博士冲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后面跟着兰登、布吕德以及他们那位疑惑不解的向导米尔沙特。
  下到水下宫殿的深处,辛斯基想。
  伊斯坦布尔的蓄水池--水下宫殿--显然位于蓝色清真寺的方向,再稍稍靠北一点。
  米尔沙特领路。
  辛斯基眼看别无选择,只好告诉米尔沙特他们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们正与时间赛跑,阻止水下宫殿内有可能爆发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这边!"米尔沙特高喊,领着他们穿过已经被黑夜笼罩的公园。
  山一般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落在他们身后,蓝色清真寺童话般的尖顶在前面若隐若现。
  布吕德特工匆匆走在辛斯基身旁,正冲着手机大喊,一面将最新情况通报给SRS 小组,一面命令他们在蓄水池入口处碰头。"看样子佐布里斯特选定的目标是这座城市的供水系统,"布吕德气喘吁吁地说,"我需要所有进出蓄水池的管道分配图。我们将启动全面隔离和控制方案。我们需要物理和化学屏蔽,外加真空--"
  "等等,"米尔沙特冲他大声喊叫,"你误解我的意思了。这个蓄水池不是伊斯坦布尔的供水系统。不再是了!"
  布吕德放下手机,瞪着米尔沙特。"什么?"
  "古时候,这个蓄水池确实是供水系统,"米尔沙特澄清道,"但现在不是了。我们已经进行过现代化改造。"
  布吕德在一棵大树下停住脚,大家也随着他停了下来。
  "米尔沙特,"辛斯基说,"你能肯定现在没有人饮用那里面的水?"
  "当然没有。"米尔沙特说,"那里面的水基本上就留在那里……最终慢慢渗入到地下。"
  辛斯基、兰登和布吕德不安地交换着眼神。辛斯基不知道是该松口气还是该感到更紧张。如果没有人经常接触那里面的水,佐布里斯特为什么会选择污染它呢?
  "我们几十年前改造供水系统时,"米尔沙特解释说,"蓄水池被弃之不用,变成了一个地下大池塘。"他耸耸肩。"现在它只是一个旅游景点。"
  辛斯基猛地转过身来望着米尔沙特。旅游景点?"等一下……人们可以下到那里面?进入到蓄水池中?"
  "当然可以,"他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那里,那个洞穴很是壮观。上面还有木板搭成的走道……甚至还有一个小咖啡馆。里面的通风设备有限,因此空气又闷热又潮湿。不过,参观人数依然不少。"
  辛斯基与布吕德四目相对,她可以看出自己和这位训练有素的SRS 特工在想象着同一个画面--一个阴暗、潮湿的洞窟,到处都是死水,一种病原体正在里面慢慢孵化。雪上加霜的是水面上方还有木板人行道,整天都有游客们在那里走动,就在水面上方。

  "他制造了一种生物气溶胶,"布吕德说。
  辛斯基点点头,脚下一软。
  "什么意思?"兰登问。
  布吕德回答:"意思是这种东西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兰登陷入了沉默,辛斯基看得出他现在终于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潜在规模。
  辛斯基一直将空气传播病原体视为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可当她得知蓄水池是伊斯坦布尔的供水来源时,她曾希望这或许意味着佐布里斯特选择了一种水传播生物体。生活在水中的细菌更为顽强,也耐天气变化,但它们的繁殖速度较慢。
  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扩散得很快。
  非常快。
  "如果是空气传播的话,"布吕德说,"它很可能是病毒型的。"
  一种病毒,辛斯基赞同这个看法。佐布里斯特能够选择的传播速度最快的病原体。
  在水下释放空气传播的病毒确实非同寻常,然而许多生命形式都是在液体中孵化,然后释放到空中的--蚊虫,霉菌孢子,造成军团病、真菌毒素和赤潮的细菌,甚至人类。辛斯基表情凝重,想象着蓄水池里充满了病毒……然后被感染的微小水珠升到潮湿的空气中。
  米尔沙特忧心忡忡地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对面。辛斯基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里有一座低矮的红白相间砖结构建筑,惟一的门敞开着,似乎露出了里面的楼梯井。一些衣着讲究的人打着伞,三三两两地等在门外,一名门卫则控制着走下台阶的来宾人数。
  某个地下舞会俱乐部?
  辛斯基看到建筑物上的金色大字后,感到胸口一紧。除非这个俱乐部的名称叫"蓄水池",而且成立于公元五二三年,她意识到米尔沙特为什么那么担忧了。
  "水下宫殿,"米尔沙特结结巴巴地说,"好像……好像今天里面有音乐会。"
  辛斯基简直不敢相信。"在蓄水池里举办音乐会?"
  "它的室内空间很大,"他回答,"所以经常被用作文化中心。"
  布吕德显然已经听不下去了。他朝建筑物跑去,躲闪着阿莱姆达尔大道上那些喇叭轰鸣的车辆。辛斯基和其他人也跟在布吕德的身后奔跑起来。
  他们来到蓄水池入口处时,门口围着几个来听音乐会的人,都在等待着被放行--三个全身裹在长袍里的女人,两个高举着手的游客,一个穿燕尾服的男子。他们都挤在门口躲雨。
  辛斯基可以听到下面传出的一首古典音乐作品的旋律。是柏辽兹,她根据配器风格这么猜,但不管那是哪首乐曲,都显得与伊斯坦布尔的街道格格不入。
  他们慢慢走近,她感到一股暖风从台阶下刮了上来。它来自地球深处,正从封闭的洞窟中逃逸出来。这股暖风不仅将小提琴声带到了地面,而且将潮湿的空气以及人群散发的气味也带了上来。

  它还给辛斯基带来了强烈的不祥之感。
  一群游客沿台阶走了上来,一路兴奋地聊着,走出了建筑物。门卫随即开始将下一批听众放进去。
  布吕德立即试图挤进去,但门卫乐呵呵地一挥手,拦住了他。"请稍等,先生。里面的人已经满了。要不了一分钟就会有另外一个人出来。谢谢你。"
  布吕德准备强行进入,但辛斯基抓住他的肩膀,将他拉到了一旁。"等等,"她命令道,"你的小组还在路上,你不能单独搜查这个地方。"她指着大门旁边墙上的文字说明牌。"这个蓄水池太大了。"
  文字说明牌介绍说,里面有一个大教堂规模的地下空间,将近两个足球场那么长,三百三十六根大理石柱支撑起十万多平方英尺的天花板。
  "看看这个,"兰登说,他站在几米外。"你都简直不敢相信。"
  辛斯基转过身来。兰登指着贴在墙上的音乐会海报。
  哦,我的上帝啊。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并没有听错,里面演奏的音乐确实是浪漫主义风格,但这首乐曲却不是柏辽兹的,而是另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的作品。
  今晚,在地底下,伊斯坦布尔国立交响乐团正在演奏李斯特最著名的作品--《但丁交响曲》,一首灵感完全来自但丁进入地狱并重返人间的乐曲。
  "这部作品会在这里上演一个星期,"兰登正端详着海报上极小的字体。"免费音乐会,一位匿名捐赠人出资。"
  辛斯基认为自己能猜出这位匿名赞助人的身份。看样子,贝特朗·佐布里斯特对制造戏剧性效果很有天赋,这同时也是他采用的一个残忍的实用策略。长达一星期的免费音乐会将把比平常多出数千的游客吸引到蓄水池中,让他们置身在一个拥挤的区域内……他们将在那里呼吸被细菌污染的空气,然后回到各自位于国内或者海外的家中。
  "先生,"门卫在呼唤布吕德,"我们又有了两个空位子。"
  布吕德转身对辛斯基说:"赶紧联系当地政府。不管我们在下面发现什么,我们都需要支援。等我的小组到达这里时,让他们用无线电联系我,听候我的命令。我先下去,看看是否能弄清楚佐布里斯特把那玩意儿拴在了哪儿。"
  "不带呼吸器吗?"辛斯基问。"你都不知道那只索鲁布隆塑料袋是否还完好无损。"
  布吕德皱起眉头,将手伸进从门口吹出来的暖风中。"我真不愿意这么说,但如果这传染病已经传播,那么我估计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大概都已经被感染了。"
  辛斯基也一直在想着这一点,只是不愿意当着兰登和米尔沙特的面说出来。
  "再说,"布吕德补充道,"我以前见过我的小组穿着生化防护服出现时人群的反应。我们会造成全面恐慌,还会引发踩踏事件。"

  辛斯基决定听从布吕德的意见,他毕竟是专家,以前也处理过类似情况。
  "我们惟一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假定那玩意儿在下面仍然很安全,然后有效地控制它。"
  "好吧,"辛斯基说,"就这么办吧。"
  "还有一个问题,"兰登插嘴道,"西恩娜怎么办?"
  "什么她怎么办?"布吕德问。
  "不管她来伊斯坦布尔的意图是什么,她有语言天赋,可能还会说几句土耳其语。"
  "怎么呢?"
  "西恩娜知道那首诗中所提及的'水下宫殿',"兰登说。"在土耳其语中,'水下宫殿'指的就是……"他指着大门上方的"耶勒巴坦沙拉已"标识,"……这里。"
  "这倒是真的,"辛斯基疲惫地认可道,"她可能已经想出来了,并且绕过了圣索菲亚大教堂。"
  布吕德望着孤零零的门,暗暗骂了一声。"好吧,如果她在下面,并且计划在我们动手之前戳破那只塑料袋,至少她也才赶到这里不久。这地方很大,她可能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寻找。周围到处都是人,她大概也无法在不被人看到的情况下跳入水中。"
  "先生,"门卫再次呼唤布吕德,"你想现在进去吗?"布吕德看到又有一群听音乐会的人正从街对面走来,便向门卫点头示意他确实想进去。
  "我和你一起进去,"兰登说。
  布吕德转身望着他。"绝对不行。"
  兰登一副不容商量的口气。"布吕德特工,造成我们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西恩娜·布鲁克斯一整天都在骗我。你刚才也说过,我们可能都已被感染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我都要帮你。"
  布吕德凝视了他片刻,做出了让步。
  兰登尾随布吕德进门后开始下台阶。他感觉得到来自蓄水池深处的暖风正从他们身边吹过。湿润的微风不仅吹来了李斯特《但丁交响曲》的片段,而且裹挟着一股熟悉但难以形容的气味……无数人拥挤在一个密闭空间里散发出的气味。
  兰登突然感到一道鬼魅般的幕布要将他包皮裹起来,仿佛一只无形之手的长手指正从地下伸出来,抓挠他的肌肤。
  是这音乐。
  乐团的合唱队--一百多个声音--正在演唱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词,准确有力地吐出但丁阴郁文字的每一个音节。"Lasciate ogne speranza,"他们在吟唱,"voi ch'entrate 。"
  这六个词--但丁《地狱篇》中最著名的一行--像不祥的死亡恶臭一样从台阶底部涌上来。
  合唱队在喧嚣的小号和圆号的伴奏下,再次唱出了那句警示。
  "Lasciate ogne speranza voi ch'entrate! "
  入此门者,须弃所有希望!
或许您还会喜欢:
波洛圣诞探案记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我亲爱的詹姆斯:你一直是我最忠实最宽容的读者之一,正因为这样,当我受到你一点儿批评,我就为此感到极大的不安。你抱怨说我的谋杀事件变得太文雅了,事实上是太贫血了。称渴望一件“血淋淋的暴力谋杀”,一件不容质疑的谋杀案:这就是特别为你而作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你满意。 [点击阅读]
波罗探案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正站在波洛房间的窗户旁悠闲地望着下面的大街。“奇怪呀!”我突然脱口而出。“怎么啦,我的朋友?”波洛端坐在他舒适的摇椅里,语调平静地问。“波洛,请推求如下事实!——位年轻女人衣着华贵——头戴时髦的帽子,身穿富丽的裘皮大衣。她正慢慢地走过来。边走边看两旁的房子。二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女人正盯捎尾随着她,而她一无所知。突然又来了一个男孩在她身后指指点点,打着手势。 [点击阅读]
泰坦尼克号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艘船。梦幻之旅。巨大、气派、豪华。彩带飘舞、彩旗飞扬。鼓乐喧天、人声鼎沸。画面所具有的色彩只存在于我们的感觉里,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单一的黄颜色,仿佛是过去多少岁月的老照片、经过无数春秋的陈年旧物。我们似乎可以拂去岁月的灰尘,历数春秋的时日,重新去领略那昔日的梦里情怀。《我心永恒》(《MyHeartGoOn》)—一曲女声的歌,似从九天而来,带着一种空蒙、辽阔的豪放之感,在我们耳际回响。 [点击阅读]
活法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稻盛和夫,1932年生于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业部毕业。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在的京瓷公司)。历任总经理、董事长,1997年起任名誉董事长。此外,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在的KDDI公司)并任董事长。2001年起任最高顾问。1984年创立“稻盛集团”,同时设立“京都奖”,每年表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