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地狱 - 第42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玛塔·阿尔瓦雷茨望着面前陡峭的楼梯,面露难色。楼梯从五百人大厅通往二楼的博物馆。
  Posso farcela,她对自己说。我能行的。
  作为维奇奥宫的艺术与文化总监,这截楼梯玛塔走过无数次,但是最近,已经身怀六甲的她发现爬楼明显变得越来越艰难。
  "玛塔,你确定我们不坐电梯吗?"兰登面露关切,挥手示意旁边的小型服务电梯,那是博物馆为残疾游客准备的。
  玛塔微微一笑,表示感激,但摇头拒绝了:"昨晚我就跟你说过,医生建议我多运动,说对孩子有好处。另外,教授,我知道你有幽闭恐惧症。"
  兰登装作闻言大吃一惊的样子:"噢,对了。我都忘记提过这件事了。"
  忘记提过?玛塔表示怀疑,还不到十二个小时呢,而且我们还详细讨论了导致恐惧的童年事故。
  昨天晚上,当兰登肥胖得有些病态的同伴,小主教座堂,搭乘电梯时,兰登是陪着玛塔走上去的。在路上,兰登向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孩提时代掉进一口废弃的井里的经历,从那以后狭小空间几乎总是让他感觉恐惧不适。
  现在,兰登的妹妹一蹦一跳地走在前面,她金色的马尾辫在身后甩来甩去。兰登和玛塔有节奏地向上爬,每走几级就停下来,让她能喘口气。"我很惊讶,你居然还想再看一遍那面具,"她说,"在佛罗伦萨所有的面具里,这个可能是最无趣的。"
  兰登耸耸肩,不置可否。"我之所以回来,主要是为了带西恩娜来看看。顺便说一句,非常感谢你让我俩再次进来。"
  "这当然没问题。"
  昨天晚上玛塔应该是被兰登的学识名望折服了,因此心甘情愿为他打开展厅,但当时陪同他的是小主教座堂,这意味着她其实别无选择。
  伊格纳奇奥·布索尼--被唤作小主教座堂的男人--算得上佛罗伦萨文化圈里的名人。伊格纳奇奥长期担任主教堂座博物馆的馆长,事无巨细地管理着佛罗伦萨最显赫重要的历史遗迹--主教座堂--那座有着巨型红砖穹顶、在佛罗伦萨的历史上和天际线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大教堂。他对佛罗伦萨这座地标建筑的狂热激情,加上他接近四百磅的体重和永远红扑扑的面颊,让人们善意地给他起了一个"小主教座堂"的绰号--就是"小圆屋顶"的意思。
  玛塔不清楚兰登是如何认识小主教座堂的;但昨天傍晚,小主教座堂打电话给她,说他想带一位客人私下来观赏一下但丁的死亡面具。当最终得知这位神秘来客原来是著名的美国符号学与艺术史学家罗伯特·兰登时,玛塔有一些激动,为自己能有机会领着两位如此重要的人物进入维奇奥宫博物馆的展厅而兴奋。
  现在,他们爬到楼梯的尽头,玛塔双手撑着腰,大口喘气。西恩娜已经站在二楼阳台的栏杆边,从上往下俯视五百人大厅。
  "这是我最喜欢的视角,"玛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能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些壁画。我想你哥哥和你说过藏在那幅壁画里的神秘信息吧?"她用手指着壁画问西恩娜。
  西恩娜满怀热情地点点头:"Cerca trova 。"
  兰登凝视着大厅,而玛塔则在观察兰登。在夹层楼面窗户透进的光线下,她不禁注意到兰登没有昨天晚上见到的那样英气逼人。她喜欢他的新外套,但他得刮个胡子,而且他的脸色苍白,看起来很憔悴。还有,他的头发,昨晚可是又厚又密,今早看上去都打了结,好像没洗过澡。

  在兰登注意到之前,她将目光移回到壁画上。"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和cerca trova 所在的位置几乎在一个水平高度上,"玛塔说,"你甚至能用肉眼看到这两个单词。"
  兰登的妹妹好像对壁画不感兴趣。"和我说说但丁的死亡面具吧。它为什么会在维奇奥宫呢?"
  有其兄,必有其妹,玛塔心底暗自嘀咕,仍为他俩对面具如此着迷而感到纳闷。不过话说回来,但丁的死亡面具的确有一段十分离奇的历史,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而兰登并非第一个表现出对它近乎疯狂的痴迷的人。"好吧,告诉我,你对但丁了解多少?"
  年轻漂亮的金发女郎耸耸肩:"还不是那些大家在学校里学的东西。但丁是一位意大利诗人,以创作了《神曲》而闻名于世,作品描写了他在想象中穿越地狱的旅程。"
  "对了一半,"玛塔答道,"在他的长诗里,但丁逃出地狱,继续进入炼狱,并最终抵达天堂。如果读过《神曲》,你会发现他的旅途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和天堂。"玛塔示意他俩跟随她沿着阳台走向博物馆入口。"但是,这副面具收藏在维奇奥宫与《神曲》这部作品没有一点关系,而是与真实历史有关。但丁生长在佛罗伦萨,比任何人都更爱这座城市。他也是一位显赫、有影响的佛罗伦萨人,但在政治权力更迭中,但丁站错了队,于是被流放--赶到城墙外面,被告知永远不能回来。"
  说话间他们来到了博物馆入口,玛塔停下来歇一口气。她再次双手叉腰,向后靠着墙,继续娓娓而谈。"有人声称但丁的死亡面具看上去表情悲恸,就是因为他被流放的原因,但我有其他看法。我有点浪漫,认为这张悲伤的面孔更多与一位叫贝雅特丽齐的女人有关。要知道,但丁终生都无可救药地爱着这个名为贝雅特丽齐·波提纳里的年轻女人。但不幸的是,贝雅特丽齐嫁作他人妇,这意味着但丁的生活中不仅没有了他深爱的佛罗伦萨,也没有了他朝思暮想的女人。他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成为《神曲》的中心主题。"
  "非常有趣,"西恩娜用一种对这一切闻所未闻的语气说,"但是我还是没弄懂,为什么他的死亡面具被保存在这里?"
  玛塔觉得这个年轻女人的执着既古怪又近乎无礼。"嗯,"她继续往前走,"但丁死后,不准他进入佛罗伦萨的禁令仍然有效,于是他被葬在意大利东北部的腊万纳。但是由于他的真爱,贝雅特丽齐,被安葬在佛罗伦萨;而且因为但丁如此热爱佛罗伦萨,将他的死亡面具带回这里就像是对这位伟人一种善意的致敬。"
  "我明白了,"西恩娜说,"那为什么特别挑选了这座宫殿呢?"
  "维奇奥宫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象征,而且在但丁生活的年代,它是整座城市的中心。实际上,在大教堂里藏有一幅名画,上面的但丁踯躅于城墙边,被放逐出佛罗伦萨,画的背景里宫殿的塔尖清晰可辨,那正是他所怀念的维奇奥宫。从许多方面来说,把他的死亡面具保存在这儿,会让我们感觉但丁终于获准回家了。"
  "真好,"西恩娜感叹道,好像终于满足了好奇心,"谢谢你。"
  玛塔走到博物馆大门前,轻叩三下:"是我,玛塔!早上好!"
  门内发出锁匙转动的声音,然后门打开了。一名老年保安笑眯眯地望着她,满脸倦意,看了看手上的表。"è un po' presto,"他微笑着说。有一点早。

  作为解释,玛塔指了指兰登,保安立即容光焕发。"Signore! Bentornato! "先生!欢迎回来!
  "谢谢," 兰登和蔼亲切地答道,保安示意他们都进去。
  他们穿过一间小休息室,保安停下来解除安保系统,然后打开第二
  道更加结实厚重的大门。大门推开,他向旁边避让,潇洒地挥舞胳膊:"这就是博物馆啦!"
  玛塔微笑着致谢,领着客人们步入馆中。
  这间博物馆原本是用做政府办公室的,所以这里没有伸展开阔的展示空间,而有些像是由若干中等大小的房间和走廊构成的一座迷宫,占据了半幢楼。
  "但丁的死亡面具就在前面,"玛塔告诉西恩娜,"它陈列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意大利语叫'l'andito',是指两个较大房间之间的走道。靠墙的一只古董橱柜用来放置面具,所以你只有走到和柜子平行的地方,才能看到面具。就因为这个,许多参观者直接从面具前走过,却没有注意到它!"
  兰登快步向前,双目直视,仿佛面具对他有着某种魔力。玛塔用胳膊肘轻碰西恩娜,低声道:"很明显,你哥哥对我们的其他展品毫无兴趣,但既然你来到这里,就应该参观一下我们馆藏的马基亚维利的半身像,还有地图展厅里中世纪制作的《世界地图》地球仪。"
  西恩娜礼貌地频频点头回应,但脚下没有放慢,眼睛也盯着前方。玛塔都快跟不上她了。他们走到第三间展厅时,玛塔已经落在后面,她索性停了下来。
  "教授?"她气喘吁吁地喊道,"也许你……想带你妹妹参观……这间展厅里的一些展品……然后再去看但丁的面具?"
  兰登转过身,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好像刚刚神游八方还没元神归位:"对不起,你说什么?"
  玛塔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附近的一个展柜:"《神曲》最早的……印刷本之一?"
  兰登这才看清玛塔不停地擦拭额头的汗珠,气喘吁吁,他顿时深感羞愧。"玛塔,请谅解!当然,若能快速地瞄一眼这个文本会很不错。"
  兰登匆匆走回来,让玛塔领着他俩来到一个古董柜前。里面摆着一本皮革包皮边、磨损严重的古书,翻到装饰精美的标题页,上面写着:《神圣的喜剧:但丁·阿利基耶里》。
  "难以置信,"兰登感叹道,听上去非常惊讶,"我认识这幅卷首插图。没想到你们竟然藏有最早的纽门斯特氏版本。"
  你当然知道,玛塔心道,同时不胜迷惑,昨晚我介绍给你看了啦!
  "在十五世纪中叶,"兰登急匆匆地向西恩娜介绍,"约翰·纽门斯特制作了但丁作品的第一批印刷本。当时印了几百本,只有十来本存世。它们可是相当罕见。"
  在玛塔看来,兰登此刻似乎是在故意装模作样,好在他年轻的胞妹面前炫耀自己知识渊博。对于这样一位知名的谦谦学者来说,这种行为
  未免失之轻浮。
  "这件展品是从劳伦齐阿纳图书馆借来的,"玛塔补充道,"要是你和罗伯特还没参观过,建议你们去一下。他们那儿有一处相当壮观的楼梯,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直通向世界上第一个公共阅览室。那里的藏书都用链子锁在座位上,免得有人把书带走。当然,其中许多书籍都是孤本。"

  "了不起,"西恩娜附和道,眼睛瞄向博物馆里面,"那副面具是朝这边走吗?"
  这么着急干什么?玛塔还要多停留片刻好喘口气。"没错,但你们可能有兴趣听听这个。"她指着壁龛对面的一截通向天花板的楼梯。"这截楼梯通往阁楼观景平台,在那儿你们能够俯视瓦萨里著名的悬空天花板。我很乐意在这里等一下,如果你们想去--"
  "拜托了,玛塔,"西恩娜打断她,"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那副面具。而且我们的时间有点紧。"
  玛塔盯着这位漂亮的年轻女士,有些不知所措。她非常反感陌生人相互之间直呼其名的新潮做派。我是阿尔瓦雷茨女士,她在心里抗议,而且我已经给你很大的面子了。
  "好吧,西恩娜,"玛塔还是彬彬有礼地说,"面具是往这边走。"
  玛塔不再浪费时间给这对兄妹讲解了,他们穿过蜿蜒曲折的展厅,直奔面具而去。昨天晚上,兰登和小主教座堂二人在那狭窄的过道里待了将近半个小时,观赏那副面具。他俩对面具的兴趣也勾起了玛塔的好奇,她问他俩如此痴迷,是否因为去年围绕着这副面具发生的一系列离奇事件。兰登与小主教座堂均顾左右而言其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现在他们逐渐靠近走道,兰登开始向他妹妹解释制作一副死亡面具的简单流程。让玛塔欣慰的是,他的描述完全准确,不像之前他佯装从未见过博物馆里那件《神曲》的罕见珍本时那么不着调。
  "咽气后没多久,"兰登讲解道,"死者被平躺着放置,面部先涂上一层橄榄油。然后再糊上一层湿的灰泥,盖住面部各个角落--嘴巴、鼻子、眼睑--从发际线一直到脖子。等灰泥结成硬块后,就能轻而易举地揭下来;再用它作模,往里面倒入新拌的灰泥。再等灰泥变硬,就制作出死者面部惟妙惟肖的复制品了。这种习俗被普遍用于纪念那些显赫名人与旷世天才,比如但丁、莎士比亚、伏尔泰、塔索、济慈,他们过世后都制作了死亡面具。"
  "我们终于到了,"当一行三人来到走道外侧的时候,玛塔宣布。她向旁边让出一步,示意兰登的妹妹先进去。"面具在你左边靠墙那个展柜里。馆方要求参观时站在立柱外面。"
  "谢谢提醒,"西恩娜迈入狭窄的走廊,走向展柜,向里面一看。她两只眼睛立刻瞪得滚圆,她回头望了她哥哥一眼,满脸惊恐。
  类似的反应玛塔见过千百遍;游客们第一眼看到这副面具,正视但丁那褶皱的诡异面孔、鹰钩鼻和紧闭的双眼时,通常都会被吓到甚至感到厌恶。
  兰登紧跟着西恩娜大步走过去,站在她身边,望向展柜里。他随即向后一退,同样面露惊讶。
  玛塔暗自嘀咕道,太夸张了吧。她跟在后面加入他们。但在望向展柜时,她也不由得大声惊呼:噢,我的上帝啊!
  玛塔·阿尔瓦雷茨本以为会见到那副熟悉的面具瞪着自己,但她所看到的却是展柜的红缎内壁以及用来悬挂面具的小钩。
  玛塔手掩着嘴,一脸惊恐地望着空空如也的展柜。她呼吸加速,抓紧一根立柱以防自己摔倒。最终,她将目光从展柜上移开,转身朝主入口的夜班警卫走去。
  "但丁的面具!"她发了疯似的尖叫,"但丁的面具不见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