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第三个女郎 - 第二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白罗坐在他那张四方形的大靠背椅上。双手搭在椅臂上,眼睛盯在面前的壁炉架,却视而不见。他身旁的小茶几上,放着一份一份夹得很整齐的各种文件。来自高毕先生的报告,他朋友尼尔警长提供的资料,另有一堆列为“传言、饶舌、谣言”的零页,并注明了资料的来源。
  此刻,他无需参阅这些文件。事实上,他都看过了,只是放在手边,以备碰到任何特殊情况可作随时参考之用。他现在要把自己脑中所知与所得到的资料都集聚在一起,因为他深信这些东西一定能形成一个模式。其中必定有一个模式。他此刻在思考,应从哪一个正确的角度来着手。
  他不是一个热中于依赖某种直觉的人,他不是个有直觉能力的人——然而他却是个有知觉的人。而关键不在知觉的本身,却在激发知觉的原因。引人好奇的是原因,而往往又并非你以为是的那些原因。而那些原因却经常是靠逻辑、感觉与知识钻研出来的。
  他到底对这个案子有什么感觉——这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案子?他最好自一般性的事实着手,然后再进行特定的探讨。此一案件有那些突出的方面?
  他认为金钱是其中之一,尽管他不知道何以然。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是金钱……他也愈加想到不知哪一方面隐藏着邪恶。他认识邪恶,他以前也碰到过,他清楚邪恶的气味、滋味与它的魔力。困难在此刻他仍不知道邪恶究竟身藏何处。他已经采取了某些步骤与邪恶战斗,他希望这些步骤均能奏效。某种事情已经发生,正在进展,却尚未完成。有个人在某处正面临危险。
  恼人的是,这些事实却指向两个方向。如果他认为面临危险的那个人的确是陷入了险境,而至今他又找不出理由为什么会如此。那个特定的人何以会陷入险境呢?全然没有动机。若说他认为面临危险的人并没有什么危险,那么整个办案的方式就要改弦易辙了……他就得掉过头来,自完全相反的观点,来研判所有指向那个方向的事态。
  他将这一点暂且搁置起来,将探讨转向人物——也就是那些人。他们构成了何等的模式呢?他们究意扮演什么角色呢?
  首先,安德鲁?芮斯德立克。到目前,有关安德鲁?芮斯德立克,他已经搜集了相当不少的资料。对他出国前后的生活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一个浮躁的人,从未长久安于一个处所或目标,但是一般说来,人缘很好。不是个浪荡、鬼祟或狡诈的人,也许,不是个个性坚强的人?多方面显得软弱?
  白罗无法满意地皱起了眉头。这个形象与他本人所见过的安德鲁?芮斯德立克并不相符。他那突出的下颚,稳定的眼神与刚毅的气概,在显示他绝不会是个软弱的人。很明显,他也是个成功的商人。早年工作表现优异,在南非与南美也完成过几笔极佳的交易。他的资产也增加了,他带回来的是成功而非失败的经历。那么,他的个性又怎么能软弱呢?也许牵涉女人方面,他才是软弱的。他在婚姻上犯了错误——娶错了太太……会不会是被家中逼着结了婚的呢?因此后来又结识了另一个女人。只有那一个女人?还是另有别的几个女人?已经偌多年过去了,这方面的记录是不容易查证的了。无论如何,他总不是个声名狼藉的不忠实丈夫。他的家庭很正常,自各方面说来,他都是钟爱自己那个小女儿的。然而,他却碰上了一个女人,而且迷得抛下家庭,背井离乡。可见他这段恋情并不是假的。
  可是,这是否或许与其他的动机有所配合呢?讨厌办公室的工作,讨厌都市与伦敦的生活?他想是可能的。与此一模式相吻合。他似乎也属于孤独一型的人。国内外的人都喜欢他,但却好象没有亲近的朋友。的确,他在国外更难交到亲近的朋友,因为他不曾在任何一地待过长久的时间。他曾一度沉湎于赌博,耍了一招,捞了一票,之后厌倦了,又走往他乡。游牧民族!流浪汉。
  然而仍是与他自己心目中这个人的影象不相符呵!……影象?这个字又掀起了他对悬挂在芮斯德立克办公桌后面墙上那幅画像的记忆了。那是一幅同一个人十五年前的画像。十五年的时光,对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那个人有着什么改变呢?全面看来,竟是令人惊异的微少!添了几丝灰发,肩膀宽了些,但是脸上个性的线条却依然一样。那是一张有毅力的面孔,一个深知自己的需求的男人,也矢志要取得。一个敢于冒险的人,一个略带狠毒的人。
  那么,他怀疑:为什么芮斯德立克要将他的画像带到伦敦来呢?那是夫妻俩的一对画像呀。自纯艺术的观点来看,那两幅是应该挂在一处的。依心理学家来说,芮斯德立克下意识里是否想再一次与前妻断绝关系,与她分开?尽管她已死去,然而他心理上是否仍在闪避她的性格形象?这一点倒是挺耐人寻味的……这两幅画据说是与另一些储藏的自家摆设一起拿出来的。玛丽?芮斯德立克为了在克洛斯海吉斯住宅增添一些家具,无疑地一定请罗德立克爵士让出一些地方,好让她摆些自己选的东西。他猜想,会不会是玛丽?芮斯德立克,这位新夫人要把那一对画像挂起来的。然而,她该把前任夫人的画像扔进阁楼里,倒更自然些!不过,他又想到,或许在克洛斯海吉斯住宅里并没有一间可供储放物品的阁楼。大概是,当这对返国的夫妇在伦敦寻觅新家的时候,罗德立克爵士暂且让出点地方给他们摆东西吧。因此也就不很碍事,何况两幅画一起挂也省了些麻烦。再说,玛丽?芮斯德立克也是个明理的妇人,不是那种爱吃醋、闹情绪的女人。
  “算了吧,都一样,”赫邱里?白罗心想:“女人,没有不善妒的,尤其是那种你原以为最不会嫉妒的女人!”
  他的思路转向了玛丽?芮斯德立克,开始思考她这个女人。他感到最怪的是,他对她竟然没有什么想法!他只见过她一次,但不知怎地,却不曾留下什么印象。他只想到她有一份利落,也有一种——他该怎么形容呢?——不自然(“不过,老兄啊,”赫邱里?白罗自己又插了一句:“你那是想到了她那顶假发呀!”)
  一个人对一个女人竟然知道得如此微薄,的确是相当荒唐的事。一个如此利落的女人,戴了假发,容貌美好,十分明理,且能感到愤怒。不错,当她发现那名孔雀青年闯入她的家中晃荡时,她表现了相当的愤怒。而且她的表现相当尖锐且明确,那么那名青年——也又是怎么了呢?不再受欢迎了?然而她发现了他之后,的确是很愤怒的。可是,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呀。任何作母亲的也不会为女儿选这么一个青年——白罗的思路又触了礁,他气极败坏地猛摇头。玛丽?芮斯德立克并不是诺玛的母亲啊。她该不致为了女儿一桩不适当、不快乐的婚事,或是跟一个不体面的青年生了个私生子东窗事发而感到焦虑忧心吧!玛丽对诺玛到底有何等的感觉?至少,自表面看来,她是个很烦人的女孩子——挑了一个显然是安德鲁?芮斯德立克忧虑与烦恼根源的男朋友。但是除了这一点,对一个显然蓄意要毒死她的继女,她到底是怎么个感觉与想法呢?

  自态度上看来,她似乎是个很识大体的人。她要把诺玛迁出家外,自己避开险境;也与丈夫合作将过去发生的家丑给遮盖起来。诺玛虽然每个周末都回家露露面,但是此后她的生活将会以伦敦为中心。即使他们将来找到新家搬了过去,看样子也不至于会请诺玛与他们同住。这年头,多半的年轻女郎都不跟父母同住。因此,这个问题该早已解决了。只是,对白罗说来,谁给玛丽?芮斯德立克下毒的问题,却根本没有任何的答案。
  芮斯德立克本人相信是他女儿干的——但是白罗却怀疑……他心中在盘算苏妮亚那女郎的可能性。她在那宅子里到底是干什么的?她为什么去的?不错,罗德立克爵士不能片刻没有她的照顾——或许她根本没有返回自己国家的心意?很可能她打的纯然是结婚的主意——像罗德立克爵士这种年纪的老头子跟年轻貌美的女郎结婚,是每个星期都有的事。从世俗的眼光来衡量,苏妮亚这么作是很有收获的事。稳定的社会地位,寡居之后又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难道说她另有全然不同的目的吗?她去国家植物园难道将罗德立克爵士遗失的文件夹在那本书里头了吗?
  玛丽?芮斯德立克是否对她起了疑心呢——怀疑她的行动,她的忠诚,以及她休假之日去哪里又去会谁了呢?是不是苏妮亚下了那种药量很少,不会引起疑心,而累积起来之后也顶多引起肠胃炎的毒药呢?
  他决定暂且将克洛斯海吉斯宅子里这家的情况放置一边。他象诺玛一样,来到了伦敦,开始推敲分租一幢公寓楼房的三名女郎。
  克劳蒂亚?瑞希?何兰、法兰西丝?贾莉与诺玛?芮斯德立克。克劳蒂亚?瑞希?何兰是个著名国会议员的女儿,阔绰、能干、训练有素,颇具风姿的第一流女秘书。法兰西丝?贾莉,一个乡间代书的女儿,擅长艺术,曾在戏剧学校短期进修过,然后上史勒德女子学院,又中途辍学,偶尔替艺术委员会工作,目前受雇于一家画廊,收入不错,精于艺术,有不少不修边幅的朋友。她认识大卫?贝克这名青年,但表面看来两人并不热络。她或许会爱上他吗?白罗认为,他这型青年通常是父母、一般社会阶层与警察所不喜欢的人。他怎么会对家世很好的女孩子们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实在是白罗很费解的事。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的确是事实。他本人对大卫的看法如何呢?
  一个长得挺漂亮的年轻人,带些厚颜且吊儿郎当的味道,他首次看见他是在克洛斯海吉斯住宅的楼上,大概是替诺玛办点事(也说不定是自己去探查什么的,谁晓得?)。
  第二次遇上他的时候是给他搭便车那次。一个蛮有性格的青年,予人的印象是很能胜任他所想做的事。然而,很清晰地,他确有令人不满的一面。白罗拿起手边的一张资料,看了看。虽然算不上罪行,却有些不良记录。在修车厂诈欺过小钱,捣乱打架,捣毁东西,也曾两次缓刑。这种事如今已蔚为风气。在白罗的分类下都算不得邪恶。他曾是个很有前途的画家,却半途而废。他这种人从不作固定工作的。他爱慕虚荣、自豪,一只爱上自己外貌的孔雀。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呢?白罗心里在琢磨。
  他伸出一只手臂拿起一张纸,上头草写了诺玛与大卫那天在餐室里谈话的内容大纲——当然也只是奥立佛太太所能记得的一些事。她能记住多少呢?白罗在想。他颇表怀疑地摇了摇头。没法子知道奥立佛太太的想像力在什么节骨眼儿会冒了出来!这年轻人是否关爱诺玛?真地要跟她结婚?她对他的感情是不容置疑的。他曾提议要跟她结婚。
  诺玛自己手头有钱吗?她父亲固然有钱,但那又是另一回事。白罗气恼地叹了一声。他忘了查询故世的芮斯德立克夫人的遗嘱内容,他翻了翻一些资料文件,还好,高毕先生并未疏漏此类不可少的需要。显然,芮斯德立克夫人生前受到她丈夫很好的供养,她每年自己大约有一千英镑的收入。她将一切所有都留给了女儿。不过据白罗看,也没有达到足以构成婚姻动机的数额。身为独生女,她或许在父亲故世时继承一大笔财产,不过这仍是未知数。如果她父亲不喜欢她所嫁的对象,可能根本不会留给她多少钱。
  那么可以认定大卫是真爱她的,因为他愿意娶她。然而——白罗又摇起头来了。这大约是他第五次摇头了。这一切事实都凑不拢,没法子合成一个令人满意的模式。他想起了芮斯德立克办公桌上的那张开好的支票,显然是用来打发这名青年,而这名青年又是很愿意接受贿赂的!但这又与实情不相符合。这张支票确切是开给大卫?贝克的,而且面额非常巨大,简直可说是大得惊人。这笔数额可以令任何品行不良的贫穷青年动心。
  但是他却在这张支票开出的前一天向她提出了婚事的建议。当然,这可能是全盘计划中的第一招棋——为了抬高价钱而将的一军。白罗记起芮斯德立克坐在那里的神情,嘴唇狠狠地紧闭着。他必定深爱自己的女儿,才甘心出如此庞大的代价;他也一定害怕女儿本身可能早下定了决心要嫁给这年轻人了。
  他的思考自芮斯德立克转到了克劳蒂亚。克劳蒂亚与安德鲁?芮斯德立克,是不是机缘,纯然是机缘的安排,她当了他的女秘书呢?他们之间可能会有衔接的。他在考虑克劳蒂亚。三个女郎合住一所公寓,是克劳蒂亚?何兰的公寓,是她先租下来,后来先与一个已经认识的女郎分租,然后才与另一个,也就是第三个女郎合租。第三个女郎,白罗在想。是了,总要回到这第三个女郎。到头来总离不了她。他也不能不再回到她身上。考虑到各种模式时,总会绕回到她身上,诺玛?芮斯德立克。
  那个在他吃早饭的时候前来向他请教的女郎,他曾在一家餐室的桌台上交谈过的那个女郎,那时,她刚与所爱的男朋友吃了一盘烤豆。(他发觉,他好象每次遇见她都是在进食的时候!)他对她有什么想法?首先,该看看别人对她有什么样的看法?芮斯德立克疼爱她,为她万分的焦虑,万分的恐惧。他不仅怀疑,而且显然已经确认她想毒害他新近婚娶的夫人。他也曾找过医生请教过她女儿的状况。白罗自己非常想与那位医师谈谈,但是他相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医生们是很吝啬的,除了极端可信赖的人如病人的父母之外,通常是不愿将病人的资料泄漏给他人的。不过,白罗可以轻易地想象那位医师会怎么说。白罗想,那位医师一定是很谨慎的,作医师的本该如此。他可能转弯抹角,支支吾吾地谈一些治疗之道。他虽然不会直接强调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但至少暗示过的。事实上,那位医生私下必定确认诺玛患有这类病症。但是他必定也很了解歇斯底里型的女孩子,这些女孩子往往做出来的事情未必真是心理病态的结果,而只是一种脾气、嫉妒、情绪或狂奋的发作而已。那医生本人不一定是心理分析或精神病科的医生,却可能只是位内科医生,他不会作自己不敢肯定的诊断,却可能谨慎地作了些建议。

  譬如,先让她找份工作——在伦敦的工作,然后再带她去接受专科医师的治疗?
  还有另外的人对诺玛?芮斯德立克有什么看法吗?克劳蒂亚?瑞希?何兰?这他不清楚。他连何兰小姐本身也所知不多。她很能保守秘密,绝不会将自己不愿放手的事情泄漏出去。没有痕迹显示她有意暴露那个女郎的私事。当然,如果她对她的心理状态有所畏惧的话,也可能会那么作的。他与法兰西丝对此事也不会有很多的讨论,因为那第二个女郎很没有顾忌地就说出了:诺玛在家中度达周末之后就一直没回她们的公寓去。
  克劳蒂亚听了,有点气恼。比起来,克劳蒂亚比她似乎更是构成某种模式的一环。她有脑筋,白罗在想,做事也有效率……他的思路又转回到诺玛,这第三个女郎了。在这一模式中,她占了何等的地位?摸清了她的地位,整个案子就可以凑在一起了。会如奥菲丽亚一般吗,他想?但是一般对奥菲丽亚有两种见解,正如对诺玛也有两种意见一样。
  奥菲丽亚是真疯了,还是假装疯癫?演员们往往有两种分歧的阐释来表达这个角色——或许,他该说是“哈姆雷特”一剧的制作人有两种看法。这种争论正是他们搞出来的。
  哈姆雷特是疯狂亦或正常?由观众去决定。那么奥菲丽亚是疯癫亦或清醒呢?
  即令对于自己女儿的看法,芮斯德立克也不会用“疯癫”这个字眼的。一般人都宁愿用“心理失常”这样的字眼。其他形容诺玛的话有“古怪”、“她有点古怪”、“象精神恍惚”、“脑子缺点什么,你懂我的意思吧”。那么“一般的女人”,她们的判断可靠吗?白罗认为有可能的。诺玛的确有些怪,但这种怪与她表面上呈现的怪异是有出入的。他记起了她无精打采进入他房中那幅影象:一个属于现代的女孩子,与许多女孩子同样的那类时髦女郎。黏兮兮的头发垂在双肩,一袭长不过膝,毫无特色而寒伧的衣装,自他这老派人士的眼中看来,就象个成年女子硬要装作小女孩子的模样。
  “很对不起,可是你太老了。”
  这也许是实话。他完全是以一副老人的眼光来看她的,全无羡慕;他觉得她只是个显然无意奉承,全不卖弄风情的女郎。一个对自己的女性感全无所知——没有魅力、神秘感或刺激感,也许除了平淡的生理性行为之外再无所奉献的女子。如此,她对他的贬斥该是有道理的了。他无法帮助她,因为他并不了解她,因为连他都没法子欣赏她。他已经为她尽了一切的力量,只是直到今天到底有些什么成绩呢?打从她来求援的那一刻至今,他到底帮了她什么忙呢?答案立刻自他脑海中隐现:他保护了她的安全,至少这一点他作到了,这是说,果真她需要安全保护的话。主要关键其实也就在此,她真的需要安全的保护吗?还有那句莫名其妙的供词!真是的,与其说是供词,不如说是宣言:
  “我想我也许杀了人。”
  这是最要抓紧的,因为这句话是整个事件的关键。这也是他的专长。对付谋杀,查清谋杀,预防谋杀!作一只追捕凶手的忠心的猎犬。谋杀业经宣布了,谋杀一定发生在什么地方了,他也曾经寻找,却一直找不着。菜汤内下毒的模式?青年流氓动刀互砍的模式?那句荒诞无稽却又阴森吓人的话:天井里的血迹,左轮手枪的枪响。朝谁发射的,又为了什么?
  这不是一种应该与她所说的相互吻合的犯罪方式:“我也许杀了人。”他给终在黑暗中摸索,希望能找到一种犯罪的模式,希望能摸清这第三个女郎如何才能配合此一模式;然而最后还是回到了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个女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然而,他想,雅兰?奥立佛漫不经心所说的一句话,却照亮了他的方向。波洛登公寓里一名妇人据传自杀,这倒是相当配称的。那怕公寓正是这第三个女郎的住宿所在。
  她所说的谋杀一定是指的这桩“自杀”。若说在同一时间内又发生了另一桩谋杀,那也未免过份巧合了!再说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在那段时间另有别的凶案发生呵。在一次酒会中,听了他的朋友奥立佛太太向大家夸耀了他的不凡成就之后,不会有其他的死亡会激使她十万火急地跑来找他求援的。因此,当奥立佛太太随意向他提起那个女人跳楼自杀的事时,他曾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一直在苦寻的答案了。
  线索就在这里,正是解决他困惑的答案。他所需要去找的都在这里:原因、时间与地点。
  “可把我唬着了。”赫邱里?白罗大声嚷了出来。
  他伸出手去找到一份打字整齐有关一名妇人的生平资料。查本提夫人的一生大胆事迹。一名四十三岁社会地位良好的女人,据说生活浪漫——两次结婚、两次离婚——一个喜欢男人的女人。这个在晚年饮酒过度的女人喜欢邀朋友聚会。据说她喜欢与比自己远为年轻的男人交游。白罗可以了解,一个单独住在波洛登公寓里这种女人的感触与过去,他也看得出何以这样一个女人,一天清早醒过来面对一切绝望,会自高楼上跃下。
  因为她患了癌症或是认为自己患了癌症?但是验尸的结果确定并非如此。
  他所要的是一种与诺玛?芮斯德立克相关的环节,他找不到。他再一次阅读有关这个妇人的资料。
  一名律师在验尸时提供了她的身份证明。本名露薏丝?卡本特,但是她却沿用了一个法国式的姓氏——查本提。是不是跟她的名字露薏丝更相配呢?露薏丝?为什么这个名字如此熟悉呢?有人偶然提起过?——在一句话中出现过?——他的手指在打得很整齐的字页上翻动。啊!在这儿!正是这项资料。安德鲁?芮斯德立克抛下妻子与之私奔的那个女子叫露薏丝?贝瑞尔,这女子后来证实在芮斯德立克的晚年并不具有任何重要性。大约一年之后,两人就因争吵而分手了。同一个模式,白罗心中在想。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资料上这个女人的身上,疯狂地热爱一个男人,拆散了他的家庭,也许与他同居,然后与他吵闹,最后离开了他。他敢确定,绝对确定这位露薏丝?查本提是同一个露薏丝。即便如此,又怎能与诺玛扯上关系呢?是否芮斯德立克返回英国之后又与露薏丝?查本提重修旧好了呢?白罗表示怀疑。他们的生活早在多年前就分开了,他们两个再度重聚的机会简直小得到达不可能的地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过是一段短暂、无足轻重的迷恋而已。他的现任夫人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嫉恨得将他以前的情妇从窗户推下去的。哪有这种事!依他看,唯一可能长年怀恨,要对一个破坏她家庭的女人采取报复的,可能只有第一任芮斯德立克夫人那种女人了。而这却又更不可能了,何况第一任芮斯德立克夫人已经死了呀!

  电话铃响,白罗却未移动。在这个时刻,他尤其不愿别人来打扰。他感到自己好象在进行一场追踪……他要穷追不舍……电话铃响停了,很好,李蒙小姐会去应付的。
  房门推开,李蒙小姐走了进来。
  “奥立佛太太要跟您通话。”她说。
  白罗摇了摇手说:“现在不成,现在不成,我求你!我现在不能跟她说话。”
  “她说她刚想到了些事情——是她忘了告诉您的事。说是一张字条——一张没写完的信,是从一辆搬运货车里的书桌抽屉中落掉出来的,也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李蒙小姐口吻中特意加了些不满的语气。
  白罗的手摇得更厉害了。
  “现在不成!”他恳求地说:“我求求你,现在不行。”
  “那我就告诉她您现在很忙。”
  李蒙小姐退了出去。
  屋里又宁静下来。白罗感到一阵阵疲惫向他偷袭而来。思考太久了,真得休息会儿了。是的,得轻松一下,得让紧张过去——轻松下来,也许模式就会出现了。他闭起了眼睛。所有的因素都在那里。他现在确信,他自外在是不会再知道什么了,必定是来自内在的。
  十分突然地——就在他的眼皮在假寐中休息时——来了……都在那儿——等着他呢!虽然他得规划出来,但是至少他知道该如何着手了。一块、一片的零碎断片都可以凑拢起来了。一顶假发、一帧画像、清晨五点、女人与她们的发型、那名孔雀青年——这一切都指向了那句话,开头是:
  第三个女郎……“我可能杀了人……”当然了!
  他脑海中突然浮现了一首滑稽的儿歌,他随着大声唱了出来。
  啦啦啦,澡盆里泡了三个大男人。
  你猜都有谁?
  一个屠夫,一个面包师,还有一个作蜡烛的……………………可惜最后一句他给忘了。
  一个面包师,不错;一个屠夫,就有嫌牵强了——他把他们改成了女人,也模仿了一首:
  当,当,当,一幢楼房里住了三个女郎你猜都是谁?
  一名女秘书,一名来自史勒德的女郎这第三个女郎是——李蒙小姐走进屋来,“啊——我想起最后一句来了——‘他们都是从一个小马铃薯里钻出来的。’”
  李蒙小姐心急地看着他。
  “史提林佛立德医生一定要立刻跟您通话。他说有要紧的事。”
  “请告诉史提林佛立德医师可以的——你是说史提林佛立德医生吗?”
  他越过她身边,抓起了听筒。“来了。我是白罗呀!出了事了吗?”
  “她溜走了。”
  “什么?”
  “我刚说了的。她溜了,从大门跑出去了。”
  “你就让她跑掉了?”
  “我又能怎么样呢?”
  “你可以拦住她的呀。”
  “不成。”
  “你简直是发疯了,怎么能让她跑了呢?”
  “并不是。”
  “你真不了解。”
  “可是我跟她有过君子协定,随时可以自由离去。”
  “你不知道这牵涉会有多大。”
  “好了,就算我不知道吧。可是我有我的作法。如果我不让她走,我花在她身上的心血就全功尽弃,我的心血可花了不少。你的工作与我的不同,我们的目的不同。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工作已经有了绩效,正因为有了绩效我才认定她不会跑掉的。”
  “呵,可不是吗。后来呢,老兄,她还是跑了。”
  “老实讲,我实在不懂,怎么会出了纰漏。”
  “一定发生了变故。”
  “当然,但是什么变故呢?”
  “她见到了什么人,有人跟她谈过话,有人找到了她藏身的所在。”
  “我想不出这怎么可能……但是你好像忘了她是可以自由作选择的。她必须有自己的意志。”
  “有人逮住她了。一定有人查出了她在你哪儿。她有没有收到信件、电报或是电话?”
  “没有,都没有。这我是可以确定的。”
  “那怎么会——当然了!报纸。我相信你那里一定订了报纸了吧?”
  “当然了。作我这行,当然要注意人们的日常生活了。”
  “那么,他们就是这么找到她的。正常的日常生活。你订什么报?”
  “五份。”他把五份的名字说了出来。
  “她是什么时候走的?”
  “今天上午,十点半。”
  果然。看了报纸以后。至少这就容易着手得多了。
  “她平常看什么报?”
  “好像没有特别的选择。有时看这份,有时那份,有时候全看,还有时候也只随便翻翻。”
  “好了,我不能再浪费时间谈话了。”
  “你认为她看到了报上的广告了?这一类的东西?”
  “还有旁的解释吗?再谈了,我现在不能多说了。我得去找了,找有可能性的广告,然后立即采取行动。”
  他将听筒放回到电话机上。
  “李蒙小姐,把我们的两份报拿来,晨报与慧星报。再叫乔治去把别的报也都卖来。”
  他打开报纸在人事分类广告上一条一条仔细寻看时,心中也定下了思路。
  他应该来得及。一定得来得及……已经出了一桩人命案了,还会再来一桩的。但是,他,赫邱里?白罗却要去阻止……他是赫邱里?白罗——无辜人的复仇者。他不是说过吗(他每次说,都有人笑他):“我不赞成杀人。”人家都认为他这只是轻描淡写,但是这绝不是说淡话,这是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对事实的简单看法。他不赞同杀人。
  乔治捧着一迭报进来。
  “早上的报纸全在这儿,先生。”
  白罗看了李蒙小姐一眼,她正守在一旁等待发挥效率。
  “再看看我找过的那些广告,万一我可能遗漏一、两条。”
  “您是说人事广告吗?”
  “是的。我想也许会有叫大卫的人名。女孩子的名字,小名或绰号之类的。他们不会用诺玛这个名字的,也许是求助或是会面之类性质的。”
  李蒙小姐略显不耐地遵命接过了报纸。这不是她所能表现效率的所在,但是此刻他却没有别的差事可以派她去作。他本人打开了纪事晨报,这份报纸有最大的广告篇幅供他搜寻,他弯身凑近了报纸。
  一名女士要出让她的貂皮大衣……有人征求旅客搭车赴海外旅行……豪华现代住宅出售……微求寄宿房客……低能儿童……自制巧克糖……“茱丽叶。永难忘怀。你永远的爱人。”这还有点相近。他想,但仍跳过去了。路易十五式的家具……中年妇人有意协助料理旅馆……“事态紧急,务请会面。准时于下午四时半来公寓。暗号高莱斯。”
  门铃响的时刻,他正高喊:“乔治,叫辆计程车。”穿上大衣,走入走廊,乔治为他打开大门时,与奥立佛太太撞个满怀。在狭窄的走廊内,三人挣扎着彼此让路。
或许您还会喜欢:
猜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4
摘要:欧文·威尔士,苏格兰著名作家,曾凭借《猜火车》一书被称为“药物时代的桂冠诗人”。这本书因为真实描绘苏格兰地区的下层人民生活而成名,其在1996年改编成电影,更是成为经典。一九五八年出生于爱丁堡雷斯市,他是个广受赞誉的苏格兰小说家,《猜火车》是他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作品。 [点击阅读]
恶意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事件之章野野口修的笔记一事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那天下午三点半我从家里出发,前往日高邦彦的住处。日高家距离我住的地方仅隔一站电车的路程,到达车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的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到了。平常就算没什么事,我也常到日高家走走,不过那天却是有特别的事要办。这么说好了,要是错过那天,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点击阅读]
苏菲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话说我对哲学产生兴趣是在研一时的自然辩证法课堂上。那是位颇为娘娘腔的老教授,本行研究人脑和意识,业余时间教授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不像其他政治课老师只晓得照本宣科,这老头有相当牛逼的学术基础,从古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讲到近现代一系列科学危机,一贯而至,娓娓道来,一面精彩轻松的讲解着各种科学定律,一面逐步揭开科学背后的思辨踪影;当然作为一位老右愤, [点击阅读]
午夜凶铃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19月5日晚上10点49分横滨数栋14层公寓和三溪园住宅区的北端紧紧相邻,这些新建的公寓已经有很多人入住。每一栋公寓有将近100户住家,算是人口相当密集了。但是,公寓里的住户们不相往来,彼此也不认识,只有在夜里窗子透出灯光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人居住。在南边,工厂的照明灯投射在漆黑的海面上,静静地拉出一道长影。工厂的外墙上交缠着无数管线,令人联想到人体内错综复杂的血管。 [点击阅读]
幻夜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昏暗的工厂里,机床的黑影排成一排。那样子让雅也想到夜晚的墓地。不过,老爸要进入的坟墓并没有如此气派。黑影们看上去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忠实奴仆。它们也许正和雅也怀着同样的心情,静静地迎接这个夜晚。雅也把盛着酒的茶碗送到嘴边。茶碗的边缘有个小缺口,正好碰在嘴唇上。喝干后,他叹了口气。旁边伸过一个酒瓶,把酒倒入他的空茶碗里。“以后在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不要气馁,加把劲儿吧。“舅舅俊郎说。 [点击阅读]
五十度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7 人气:2
摘要:E L James is a TV executive, wife, and mother of two, based in West London. Since early childhood, she dreamt of writing stories that readers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but put those dreams on hold to focus on her family and her career. She finally plucked up the courage to put pen to paper with her first novel, Fifty Shades of Grey. [点击阅读]
血火大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绿林恶魔1没有风,天黑以后,气温还未降下来。空气的湿度很大,蚊子叮咬着人粘糊糊的肌肤。在巴西偏僻内地长大的日本姑娘水野直子,已经习惯了蚊子和毒虫,对蚊虫的毒素已产生了免疫力,即使受到它们叮咬也没什么反应。如果对它们神经过敏的话,在这里简直无法生活。一阵巨大的声音把直子惊醒。她从粗糙的木床上坐起时,那声音变成了狂吼和怒号。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