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 -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在线阅读·第三十九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克莱尔结婚三个礼拜以后,从一座小山的路上往下走,那条山路通向那幢他熟悉的他父亲的牧师住宅。在下山的路上,教堂的楼塔显露在傍晚的暮色*中,好像在问他为什么这时候回来了;在暮色*苍茫的市镇里,似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更不会有人盼望他了。他像孤魂野鬼一样来到市镇上,甚至连自己的脚步声都成了他想摆脱的累赘。
  在他看来,生活的图景已经变了。在此之前,他知道的生活只是一种思辨的推理;现在他认为自己像一个实际的人认识了生活;其实就是到了现在,也许他还不是真正认识了生活。总而言之,人生在他的面前不再是意大利绘画中描写的那种深思的甜蜜,而是韦尔茨博物馆①里的绘画描写的那种瞪眼睛的骇人神态了,带有万·比尔斯②绘画中的险诈。
  ①韦尔茨博物馆(Wiertz Muesum),该博物馆的前身是比利时画家韦尔茨(Antoine Joseph Wietz,1806-1865)的住房,韦尔茨的作品大多描写心智不健全的主题。
  ②万·比尔斯(Van Beers,1852-1927),比利时画家,以描写历史和风俗为主要特征。
  在这两三个礼拜里,他的行动杂乱无章,简直无法形容。他曾经勉强地尝试去进行他的农业计划,打算采取古往今来的仁人智士推荐的态度,只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但是他后来得出结论,在那些仁人智士当中,人慨极少有人曾经试验过他们的办法是否管用。有一位异教徒道德家①说过:“关键在于遇事不慌。”这也正是克莱尔的观点。但是他却慌张了。拿撒勒人②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克莱尔由衷地同意这句话,但是他心里还是照样地忧愁。他多想当面见见那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啊,和朋友对朋友一样地向他们恳求,请他们把他们的方法告诉他。
  ①指罗马皇帝马尔卡斯·奥里略·安东尼乌斯,他是个斯多噶哲学家,曾着《深思录》十二卷。
  ②拿撒勒人(Nazarene),指基督。这句话见《圣经·约翰福音》第十四章二十七节。
  他的心境转化成了一种顽固的冷漠情绪,到了后来,在他的想象里,他都成了一个旁观者,用漠不关心的态度来看待他自己的存在了。
  他相信,所有这些烦恼都是由一个偶然因素引起的,就是她是德贝维尔家族的后人,因此他更加难过了。在他发现苔丝是出自那个衰败的古老世家的时候,在他发现她不是出自他所梦想的新兴门户的时候,他为什么没有坚守住自己的原则,忍痛将她放弃了呢?现在正是他违背了他的原则的结果,是他应受的惩罚。
  于是他变得心灰意懒,焦灼不安了,他的焦灼不安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也在心里想过,他这样对她是不是有些不公正。他吃饭的时候不知道他吃的是什么,喝东西也不知道喝的味道。时光一天天地过去,他回想起已经过去了的那一长串日子中每一个行为的动机,这时候他才看清了他要把苔丝作为自己宝贵财富的想法是同他的所有计划、语言和行为融合在一起的。
  他在各地来往的时候,在一个小市镇的外面看见了一则红蓝两色*的广告,上面细述了想到国外种庄稼的人去巴西帝国的种种好处。那儿的土地是以意想不到的优越条件提供的。到巴西去,这就成了吸引他的新想法。将来苔丝也可以到巴西去和他生活在一起,也许在那个国家里,风气、习惯、人情、礼俗,和这儿的截然相反,传统习俗在这儿使他不能和苔丝一起生活,到了那儿,他和苔丝一起生活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简而言之,他非常想到巴西去试试,尤其眼下正是去巴西的季节。

  他就是带着这种想法回爱敏寺的,他要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的父母,还要尽量解释为什么他不能同苔丝一起去,同时对他们实际上分离了的事也一字不提。他走到门口的时候,一轮新月照在他的脸上,在他新婚那天午夜过后的晚上,他抱着新娘子过河来到寺庙的墓地,月亮也是这样照着他的脸;不过他的脸现在消瘦了。
  克莱尔这次回家事先并没有通知他的父母,所以他的回家在牧师住宅里引起的震动,就像翠鸟钻进平静的池塘引起的震动一样。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客厅里,不过他的哥哥一个也不在家。克莱尔走进客厅,轻轻地把身后的门关上。
  “可是——你的妻子在哪儿呢,亲爱的安琪尔?”他的母亲大声问。“你真是让我们感到惊喜呀!”
  “她在她母亲家里——暂时在她母亲家里。我这次急急忙忙地回家,是因为我决定到巴西去。”
  “去巴西!巴西可都是信的罗马天主教呀!”
  “他们都信罗马天主教?我可没有想到那些。”
  不过即使儿子要去一个信奉教皇的地方,他们感到新奇,感到难过,但是他们很快就忘了,因为他们真正关心的还是儿子的婚事。
  “三个星期前我们收到你写来的一封短信,信中说你已经结婚了,”克莱尔太太说,“你的父亲派人把你教母的礼物给你送去了,这你是知道的。当然,我们觉得最好还是不要去参加你的婚礼,尤其是你宁肯在奶牛场里和她结婚,而不是在她的家里,无论你们在哪儿结婚,我们都没有去。那样会使你感到为难,我们也不会感到痛快。你的两个哥哥尤其觉得这样。现在既然结了婚,我们也不埋怨了,特别是你选择了种庄稼,而不是做牧师,如果她适合你所选择的事业,我们也不能反对了……不过我们希望先见见她,安琪尔,我们想对她的情况知道得多一些。我们还没有给她送去我们自己的礼物,也不知道送她什么她才高兴,你不要以为我们不送她礼物了,不过推迟一些日子罢了。安琪尔,你要明白,我和你的父亲在心里并没有因为这场婚事生你的气;但是我们想,最好在见到她之前,我们还是把对她的爱保留着。你这次怎么没有把她带来。这不是有点儿奇怪吗?发生什么事了?”
  他回答说,他们觉得在他回家的时候,她最好还是先回娘家去。
  “我不妨告诉你,亲爱的妈妈,”他说,“我一直在想,她先不要回这个家,直到我觉得你可以接纳她了,我才带她回来。不过我到巴西去的想法,是最近才有的。如果我真的去巴西,第一次出远门就把她带上,我想这是不可取的。她要留在她娘家,直到我回来。”
  “那么在你动身以前,我是见不着她了?”
  他说他们恐怕见不着了。他已经说过,他以前的计划也没有想到把她带到自己家里来,怕的是他们有偏见,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另外,现在有了新的原因,他就更不能带她到这儿来了。要是他立刻就走的话,在一年内他就会回家来看望他们;在他动身第二次出去时,也就是带着她一块儿出去时,他就能带她回家见他们了。
  晚饭急急忙忙地准备好了,送进了房内。克莱尔进一步讲述了自己的计划。他的母亲因为没有见到新娘,直到现在她心里还感到失望。近来克莱尔对苔丝的热情影响了她,在她心里对这桩婚事产生了种种同情,在她的想象里,差不多都要认为拿撒勒也能出好人了——泰波塞斯奶牛场也能出一个美貌的姑娘。在儿子吃饭的时候,她就用眼睛看着他。

  “你不能把她的样子描绘一下吗?我敢肯定她一定是很漂亮的,安琪尔。”
  “她长得漂亮那是没有问题的!”他说的时候,热情的态度掩盖了他的悲伤情绪。
  “还有,她的品行贞清也是没有问题吧?”
  “当然,她的品行和贞洁也是没有问题的。”
  “我现在能够清楚地想象出她来了。有一天你说她的身材很苗条;长得也很丰满;像丘比特的弓一样弯弯的嘴唇红红的;眼睫毛和眉毛是黑色*的,一头乌发就像一堆锚绳一样;一双大眼睛既有点儿紫,又有点儿蓝,还带点儿黑。”
  “我是那样说过的,妈妈。”
  “我能够更加清楚地想象出她的样子了。她生活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自然在遇见你以前,她是很少遇见从外面的世界来的别的青年人了。”
  “很少见到。”
  “你是她的第一个情人吗?”
  “当然。”
  “有许多妻子可比不上农村这种单纯、健壮的漂亮姑娘呢。自然我也想过——唉,既然我的儿子一定要做一个农业家,那么他娶一个适应户外生活的妻子也许更合适些。”
  他的父亲倒是很少过问这件事;不过在晚上祈祷以前,他们常常要从《圣经》里选择一章来读,于是当父亲的牧师对克莱尔说——
  “我想既然安琪尔回来了,我们就不读我们应该经常读的那一章了,读《箴言》第三十一章是不是更合适些呢?”
  “不错,当然不错,”克莱尔夫人说。“读利慕伊勒的话吧”(她也和她的丈夫一样,能够背诵那一章那一节)。“我亲爱的儿子,你的父亲决定读《箴言》里赞扬有德行妻子的那一章。我们不必提醒,这些话是可以用在那位不在这儿的人身上的。愿上帝保佑她的一切!”
  听了这话,克莱尔觉得好像有一块东西堵在喉咙里。两个年老的仆人走进来,把轻便的读经台从墙角搬出来,摆在壁炉的正中间,克莱尔的父亲就读前面提到的那一章的第十节……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她的灯终夜不灭。……她观察家务,并不吃闲饭。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在晚祷结束的时候,他的母亲说——
  “我不禁想到,你父亲刚才读的那一段,在某些具体的地方,运用到你选择的那个女人身上真是太合适了。你应该懂得,一个完美的女人,应该是一个勤劳的女人;不是一个懒惰的女人;也不是一个娇气的小姐;而是一个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心血为别人谋福利的人。‘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唉,我真希望我能够见到她,安琪尔。既然她纯洁贤淑,我也就不会嫌她教养不足了。”
  听了这些话,克莱尔再也忍受不了啦。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就像一滴滴熔化了的铅液。于是他急急忙忙地向这一对老人道了声晚安,回自己房间里去了。这一对老人真诚质朴,得到他的挚爱;在这两位老人的心里,既无世故,又无人欲,也无魔鬼;对于他们,这一切都是虚无的身外之物。

  他的母亲也跟着他走了,去敲他的房门。克莱尔把房门打开,看见母亲站在那儿,满脸的焦虑神色*。
  “安琪尔,”她问,“你这样快就离开了,出了什么事是吗?我敢肯定你不大自然。”
  “没有,完全没有,妈妈!”他说。
  “是因为她吗?唉,我的儿子,我知道一定是的——我知道一定是为了她!这三个礼拜里你们吵架了吗?”
  “我们确实没有吵架,”他说。“但是我们有点儿不同的——”
  “安琪尔——她是不是在做姑娘的时候有什么事需要追究?”
  凭着母亲的直觉,她一下子就找到了令她的儿子激动不安的根源。
  “她是清白无瑕的啊!”他回答说。同时他也感到,即使他要下万劫不覆的地狱,他也得说这句谎话。
  “既是这样,其它的也就无关紧要了。说到究竟,世上能比一个贞洁的农村姑娘更纯洁的人是很少的。她的粗俗的行为举止,起初你也许感到缺少了教养,但是我敢肯定,在和你朝夕相处的影响下,再加上你的教导,她都会改变的。”
  家里这种盲目的宽大,叫克莱尔听了,感到真是可怕的讽刺,这又使他认识到,这次婚姻是完全把他的事业毁了,而在当初她自白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不错,就他对自己说,他并不在乎自己的事业怎样;但是为了他的父母和他的哥哥,他希望至少要有一个体面的事业。此时他看着面前的蜡烛,蜡焰似乎在向他默默地表示,烛光本来是要照耀那些明智的人的,它讨厌照在上当受骗的傻瓜身上。
  当他的那一阵激动冷静下来以后,他又对他那位可怜的妻子生起气来,是因为她才造成了这种情势,逼得他不得不对他的父母撒谎。他几乎是在生着气和她说话,仿佛她就在他的房间里。接着,他似乎感觉到了她的温柔亲切的细语,忧郁悲苦的怨恨,暗夜里的烦恼不安,感觉到了她那天鹅绒般的嘴唇吻遍了他的前额,他甚至能够在空气中分辨出她呼吸的温暖气息。
  那天夜里,被他蔑视和贬低的那个女人,却正在那儿想,她的丈夫有多伟大,有多善良。但是在他们两个人的头上,却笼罩着一片-阴-影,比克莱尔认识到的还要-阴-暗,那就是他自己的局限性*。这个具有先进思想和善良用心的青年,一直想把自己从偏见中解脱出来,是最近二十五年里产生出来的一个典型,但是当他遭到意外事故打击的时候,就又退回去接受了自幼以来所接受的教训,做了传统和习俗的奴隶。没有一个先知告诉过他,他自己也不是先知,因此也不能告诉自己,其实他的这位年轻的妻子,对于利慕伊勒王赞扬所有那些爱憎分明的女人的话,她都当之无愧,因为对于她的道德价值的判断,应该根据她的倾向,而不应该根据她做过的事。还有,在这种情形下,近在眼前的人物就要吃亏,因为-阴-影遮不住他们的悲哀,容易显露出来;而在那种情形里,远处的模糊人物却受到尊重,他们的缺点变成了艺术上的优点。他考虑的是苔丝缺少的一面,忽视了她身上的优点,从而忘记了有缺陷的是可以胜过完美的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新宿鲛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01鲛岛脱下牛仔裤与POLO衫,正要迭好,忽然听见一阵惨叫。鲛岛停顿了一会儿,随后关上储物柜,上了锁。钥匙吊在手环上,而手环则用尼龙搭扣绑在手腕上。他用浴巾裹住下身,走出更衣室。这时又听见了一声惨叫。更衣室外是一条走廊。走到尽头,就是桑拿房了。桑拿房前,还有休息室与小睡室。惨叫,就是从小睡室里传来的。小睡室大概二十畳①大,里头只有一个灯泡亮着,特别昏暗。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