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大西洋底来的人 - 第十部 真假麦克 第五章 孪生兄弟见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地角镇是一个有趣而奇特的城市,古老的传统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最新型的汽车和健壮的骏马在上下两层的立体公路上各自奔驶着。人们骑马不仅是为了保持古老的传统,更重要的是以此锻练身体。但是,市政当局规定,为了保持市区的清洁,凡是骑马进城的人,都必须把马寄放在马站里,然后步行或搭乘地铁进入市里。麦克跟着人们将马寄放在马站后,就走入市区。
  麦克一边观赏街景,一边寻找比利。地角镇的有趣的风貌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在一座古老的小教堂前站住了。
  教堂的塔形尖顶,庄严的大门,以及从里面传出来的动人的赞美诗的歌声,深深地吸引着他。他记得,在华盛顿时,伊丽莎白也曾带他去过教堂。伊丽莎白还教过他如何祈祷,如何忏悔。可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去崇拜那些从未见过的神。现在这个小城市的教堂里,同样挤满了虔诚的人们。他无法找到答案。正当麦克想入非非的时候,觉得有人重重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肩膀。
  比利,你真是个虔诚的教徒,在教堂外就祈祷上了。
  谈话的是贺奇连。
  晤!麦克回头一看,是一个不认识的高大的中年男子。脸刮得铁青,一个高耸的鹰勾鼻,使人感到他的阴险、狠毒。
  贺奇连先生,我看比利有点失魂落魄的样子。布力看到麦克痴呆的表情,觉得有些好笑,比利,你不舒服了?还是出了什么事啦?贺奇连也觉得比利有些失常。
  贺奇连先生,我没什么。麦克知道是贺奇连认错了自己。
  你平时说话可不是这样的,这不像你的性格。
  这里没有人清楚我的性格。
  嗯!现在我关心的不是你的性格,而是要你去处理一个报社的编辑。贺奇连一提到《每日哨报》的那个傲慢的编钳,就恼火。
  是前面的那个报社吗?麦克想起他刚才似乎看到的那家报社。
  就是那个《每日哨报》,编辑老爷叫杜宁麦加夫,他自封为地角镇市民的喉舌,肆意地批评我,说我不应该在镇上宣扬贺禄克是无罪的。
  你要我去找杜宁交加夫谈谈吗?
  我要你去烧掉他的报社,把他赶出来。贺奇连拧起他的一对浓眉。
  烧掉那个报社?麦克喃喃地问。
  你看到今天的早报的标题没有?他竞敢把贺禄克拥绘成凶残的没有人性的野兽!说什么这是人道的毁灭,贺奇连愤怒地挥着拳头。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儿女,对亲生的儿子有没有感情。这个流氓!

  得教训他,让他懂得该怎样生活!布力在一边帮腔。
  听看!比利!贺奇连把麦克拉到自己跟前,压低着声音说:现在是六点,再过六个钟头,今晚午夜前,我不管杜宁麦加夫这个流氓是不是在报社里,你去把它烧掉。我一定要看到报社的冲天火光!我要让报社变成一堆灰!一堆灰!
  说完,跳上路边停着的一辆西蒙牌轿车。车子启动后,他又伸出脑袋说:要是我看不到火光,那你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汽车无声地飞驶而去。
  麦克望着远去的汽车,迷惑地摇摇头,他对这个世界上人类之间的仇恨、残杀感到不可迎解。但是,他已经记不起自己的那个世界是否也是如此。他想起应该去找比利,于是,离开教堂向前走去。
  酒吧间里,疏疏落落地坐看几个客人,一支小乐队懒洋洋地演奏着斯将劳斯的古典舞曲,比利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无聊地喝着咖啡。他从卡娜那里跑出来后,为了躲避贺奇连就来到这个小酒吧。往常,音乐对他来说,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痛苦,只有当他被脱衣舞女的姿态迷住时,才忘掉了音乐对他的折磨!他爱听的是枪声,他是在枪声中成长和生活的。可是,现在他突然一反常态,开姑厌倦枪声,而对音乐不感到难受了。尽管他对斯特劳斯的音乐一窍不通,但是,在他的心灵深处,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似乎被唤醒了。正当他陶醉在《蓝色的多瑙河》的迷人音波中的时候,眼前突然感到有一个和他一模样的青年男子正向酒吧走来,他感到这个人是为找自己而来的,同时,他又似乎朦胧地感到他和这个人有着血缘的联系。于是他不自觉地站起身向酒吧间的门口走去。
  这时,麦克也感到比利在酒吧间喝咖啡,他来到酒吧间,正好两人走了一个对面。
  比利?麦克端详着比利。
  你是谁?比利愣住了,他从未见过和自己长得一模样的人,竟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我叫麦克哈里斯,我们是孪生兄弟!麦克上前握住比利的手。
  就像对着镜子看我自己!比利迷惑地说。你是专门来找我的吗?
  是的。我是专门来找你的。麦克肯定地点点头。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凭我的感觉。你右肩被刀刺伤时,我的右肩也感到疼痛。
  原来是这样,难怪我有时有些部位也会莫名其地感到。
  你也有感觉吗?
  你说话很特别,是你的母语吗?比利觉得麦克的口音和自己的不一样。

  不!英语不是我的母语,同样也不是你的母语。
  你怎么知道的?比利拍着麦克的肩说: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咱们坐下来谈吧?
  好!麦克跟着比利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了下来。
  两位先生要什么?侍者客气地问。
  我要一杯葡萄酒,麦克,你要什么?
  我要一杯牛奶,最好再来些点心。
  你肚子饿了?
  是啊,我从上午出来,还未吃东西哩!麦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麦克,你说说,咱俩的过去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利急于解开这个谜。
  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两个和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同呢?麦克并不正面回答比利的问活,反而提出一连串新的问题。
  我可没有发现和他们有什么不同。比利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说真的,你自己也是知道的,我们喜欢生活在水里,可以在水里呼吸。
  这你没有讲错。
  侍者端上葡萄酒、牛奶和一盘小点心。
  实际上在这个宇宙里面,应该有和我们相似的人。麦克喝了一口牛奶,拿起一块点心慢慢地咬了一口。
  在哪里?比利喝了一口葡萄酒。
  那我不知道。我找你,是希望你能告诉我,你现在还记得起童年时代吗?我们的家庭、父亲和母亲,这一切你还记得吗?麦克眼睛里闪其希望的光芒,他希望能有一个肯定的回答。
  你问的这些我都已经记不清了。我只是迷迷糊糊地记着,我醒来时,已经在一个沙滩上。至于过去的事全部从我的记忆中抹去了。比利苦苦地思索着。后来我想起,我是在一次巨大的震动中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比利举起酒杯,注视着杯中的红葡萄酒,仿佛杯中涌起了滔滔的巨浪。
  我也是记得这些。以后,我又记起了第一个名字,接着学会了打枪,可以我是在枪声中成长的。比利掏出身边带着的一支连射手递给了麦克。你也爱玩这东西吗?
  我和你不同,我不喜欢它。左克皱着眉。
  为什么?
  它是人类互相残杀的象征。
  哈哈,我的孪生兄弟,你的心就象教堂里的耶酥一样善良。比利差一点把刚喝的一口葡萄酒喷出来,他觉得麦克过于迂腐了。我从来不想过去的事,我最感兴趣的是以后将会发生什么事,现在又在发生什么事。
  你的意思是麦克被比利笑得脸都红了只要有人给我钱,我就给他干。
  你也给贺奇连干?
  是的。他给了我很多钱。
  你不是他们一伙里的人,我知道。麦克凝视着比利的眼睛。

  嘿嘿,你怎么知道的?贺奇连不能操纵我。我有自己的主见。
  对,我们决不能受别人操纵。麦克高兴地笑了。我们有很多途径可以选择。
  你说,都有些什么途径?比利把举到嘴边的酒杯,又放到桌上。
  我加入了一个海汁研究中心,这是政府的机构。
  它是干什么的?
  我们有一艘潜艇,一艘现代化的科学研究用的深水潜艇。
  我就在这艘潜艇上工作。
  噢?比利点点头,表示懂得这艘潜艇的工作。
  就是这艘潜艇带着找来到这里的。
  它现在停泊在地角镇附近的海域里吗?
  离岸边大约有一海里的水底。
  在哪个方向?
  就在这里西南方向的一条支流附近,那里有一片树林,离贝汀娜的家很近。
  我知道。比利不愿意听到贝汀椰的名字,他觉得这个姑娘太厉害,自己一个男子汉栽在毛丫头手里,很不是滋味。
  你愿意去看看吗?
  能上去吗?我能去看看你们那艘潜艇吗?比利正想找点新的刺激。
  他们一定欢迎,我带你去。麦克高兴地说。
  我自己去。
  为什么。
  因为我厌倦这个地方,厌倦这种工作,我要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力式。
  原来如此。
  我还有一个用法:你呆在这里,有人难把你当成比利。
  刚才贺奇连就误会了。
  他让你去烧掉那家报社,是吗?
  是的。他要我今晚午夜前去烧。
  太有意思了。我相信,如果我到你们那艘潜艇上去,你们那里的人肯定会把我当成麦克。对不对?
  是这么回事!
  你是穿这会衣服上岸来的吗?
  不,我穿的是游泳裤。我的这套衣服是贝汀娜给我的。
  去你的贝汀娜。我不爱听到她的名字!
  贝汀娜是个好姑娘,她并没有把你看成坏蛋。
  她刺了我一下,多凶狠!比利抚摸着右肩的伤口。直到现在还未痊愈。
  以后你会了解她的。麦克不愿再跟比利纠缠贝汀娜的事。你把衣服换一下,就可去潜艇了。
  可是潜艇上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啊?比利为难起来。
  我告诉你。麦克把伊丽莎白、珍妮、亚祖、工程师等人的容貌特征详细介绍了一遍。
  我想现在就去,行吗?比利对海鲸号发生了兴趣。
  你得换上我的游泳裤。
  那咱们走吧。
  比利和麦克找侍者付了帐,出了酒吧间,消失在华灯初的暮色中。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终局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故事是发生在公元前二○○○年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底比斯,时间和地点对这个故事来说都是附带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妨,但是由于这个故事的人物和情节、灵感是来自纽约市立艺术馆埃及探险队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间在勒克瑟对岸的一个石墓里所发现,并由巴帝斯坎.顾恩教授翻译发表在艺术馆公报上的埃及第十一王朝的两、三封信,所以我还是以这种方式写出。 [点击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烟头的火光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渐渐感觉到一种幻灭般的失落:老同学又相聚在一起,发现彼此之间比原来想象的少了许多共同语言,这使得我们有一些难过。现在卢瑟福在写小说,而维兰德在使馆当秘书。维兰德刚刚在特贝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我觉得气氛并不热烈,席间,他都保持着作为一个外交官在类似场合必须具有的镇静。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