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达芬奇密码 - 《达芬奇密码》第八十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兰登与索菲跨过圣殿教堂地铁站的旋转栅门,冲进肮脏的隧道与站台组成的迷宫深处时,他感到筋疲力尽,同时也觉得非常的内疚。 是我连累了提彬,他现在真可谓是性命攸关。 雷米的突然卷入虽然令大家深感震惊。不过还是很有意义的。这说明,任何人,只要他们想把圣杯弄到手,都会暗中派人打入到对手内部。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将人安插到提彬的身边。纵观历史,那些了解圣杯史的人,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小偷以及学者那样的人。提彬一直是这些人的众矢之的。这样的事实本可让兰登减少一些拖累他的自责,然而却没有。我们得找到雷爵土,将他解救出来。马上。 兰登跟着索菲来到通往西面的地铁黄线暨绿线的站台,一到那里,她就急忙跑去打公用电话报警——尽管雷米曾威胁她不要去报警。兰登坐在附近一张肮脏的椅子上,心里充满了悔恨。 索菲一边拨电话号码一边不住地重申:“请你相信我,眼下解救提彬最好的方法,就是马上让伦敦警方插手进来。” 兰登最初并不同意她的主张,不过由于他们已想好了一套计划,这才使索菲的那套逻辑开始变得有意义起来。提彬暂时是安全的。即使雷米与其他人知道骑土坟墓的确切位置,他们还是需要提彬来帮助他们解开圆球之谜。兰登担心的倒是,在圣杯地图找到之后,他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一旦找到了地图,雷就会成为他们沉重的包皮袱。 要是兰登还想有机会解救提彬?或者再看到拱心石,他就得先找到这座骑士坟墓。不幸的是,雷米突然来了个先发制人。 现在,迫使雷米停下来就是索菲承担的任务。 而兰登的责任就是找准骑士的坟墓。 索菲可能会使伦敦警方四处追捕雷米与塞拉斯,迫使他们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运气不错,甚至有可能逮住他们。但是,兰登的计划就不敢那么肯定了——他打算坐地铁到附近的国王学院,它因拥有所有神学方面知识的电子数据库而闻名。这是兰登所听过的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任何关于宗教方面的历史问题,只要一敲键盘,很快就会找到答案。他不知道该数据库对“一位被教皇杀害的骑士”这样的问题会提供什么样的答案。 他站起来,来回踱着步,盼望火车能马上就来。 在公共电话那头,索菲终于拨通了伦敦警方的电话。 “这里是雪山分局,”调度员在另一头说道:“请问你要将电话转往哪个分机?” “我是来报案的,有人被绑架了。”索菲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不拖泥带水。 “请问尊姓大名?” 索菲停了一下,才说:“我是法国警察署的特工索菲·奈芙。” 显然她的头衔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我马上就给你转过去,女士。我去叫一位侦探来跟你通话。” 电话接通时,索菲就在怀疑警方会不会相信她对提彬的绑架者的描述。一位穿着晚礼服的男人。还有比这更容易让人辨认的嫌疑人吗?就算雷米改换装束,但他还带了一名患有白化病的修道士。况且他们还裹挟了一名人质,不可能会去搭乘公用的交通工具。她在心里疑惑,伦敦可能会有多少“美洲虎”牌加长豪华轿车。 索菲以乎要等上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联系上那名侦探。快点呀!她听得见电话线里发出的“滴答”声和“嗡嗡”声,仿佛她正被电话线传了过去。 十五秒过去了。 终于有人来接电话:“是奈芙小姐吗?” 索菲惊得跳了起来,她马上认出了那瓮声瓮气的男音。 “奈芙小姐,”贝祖·法希询问道:“你到底在哪里?” 索菲沉默不语。法希上尉显然关照过伦敦警察局的调度员,如果索菲打电话进来,务必要提醒他。 “听着,”法希用法语简练地对她说:“今晚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罗伯特·兰登是无辜的。所有针对他的指控都被取消了。但即使是这样,你们两人还是很危险。你们得赶快过来。” 索菲的下巴松弛了一下。她不知道该如何作出反应。法希可不是个随随便便向人道歉的人呐。 “你没有告诉我,”法希继续说:“雅克,索尼埃是你祖父。考虑到你感情上一定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对你昨晚的反抗行为,我也就不打算追究了。不过,你和兰登还得赶快跑到最近的伦敦警察局去避一避。” 他知道我在伦敦?他还知道什么?索菲听到对方发出连续不断的“嗡嗡”声,或者是其他机器发出的声音。她也听到电话线里传来古怪的“滴答”声,于是她问道:“你是在跟踪我的电话吧,上尉?” 法希的语气变得坚定起来:“奈芙小姐,你和我现在必须合作,我俩在这里损失都很惨重,合作的话就可以减少我们的损失了。昨晚我判断失误,如果由于我的错误导致一名美国教授和法国中央警备部解码专家的死亡,那我的前途就完了。” 火车终于来了,发出低低的“轰隆隆”的声响。此刻,一阵温暖的风,正吹遍火车站的各个通道。索菲急不可耐地想跳上去,兰登显然也是这么想。他打起精神,朝她走去。 “你要找的人是雷米·莱格鲁德,”索菲还站在那里,说:“他是提彬的仆人。他刚才在圣殿教堂里面绑架了提彬,而且——” “奈芙小姐!”法希不耐烦地喊道,这时火车“轰隆隆”地开进了车站。“这种事,不适合拿到公用电话上来讨论。为了你们的安全,你和兰登得马上过来避一避。” 索菲把电话挂了,与兰登箭一般地跳上了火车。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