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达芬奇密码 - 《达芬奇密码》第八十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维莱特庄园客厅里的壁炉冷了,然而科莱中尉却在它跟前走来走去,一边读着国际刑警组织给他发来的传真。 一切出乎他的意料。 根据官方所做的记录,安德烈·韦尔内是一位模范市民。警方没有任何有关他的犯罪记录,甚至连一张违规停车的罚款单也没有。他先后在预科学校以及巴黎大学受过教育,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国际金融专业的学位。据国际刑警组织说,韦尔内的大名经常出现在各家报纸上,并且都是些正面新闻。很明显,此人曾参与过苏黎世储蓄银行安全系统的设计,从而使它成为当今世界电子安全系统的领头羊。根据韦尔内个人信用卡上的资料显示,他是一位艺术书籍的爱好者,各种名贵酒类的嗜好者;他酷爱古典音乐——他所珍藏的唱片里大多数是勃拉姆斯的作品,显然他是用几年前购置的那一套特别高级的立体声系统来欣赏这些音乐的。 一无所获。科莱不禁叹了口气。 今天晚上,从国际刑警组织提供的情报来看,唯一的亮点显然就是提彬的仆人留下的指纹了。在屋子另一头,PTS的首席检察官坐在舒服的椅子上,读着交上来的调查材料。 科莱望过去。“有什么新发现没有?” 检察官耸耸肩:“这是雷米·莱格鲁德留下的指纹。他因犯了轻微罪行而受到传讯。没什么大不了的。好像是他为了享受打免费电话的便利,重新装了电话插孔而被学校赶出来了……后来又去偷偷摸摸,抓起来放了出去,放出去又被抓起来。有一次做急诊气管切开手术,他还在医院开具的账单上做了手脚。”他抬起头,吃吃地笑。“说什么对花生油产生过敏反应呢。” 科莱点了点头,他想起有次警方到一家餐馆去做调查,那家餐馆没在菜单上注明肉辣酱里含有花生油。结果有位客人坐到桌上才吃上一口,就因对花生油产生过敏反应而猝然死去。 “莱格鲁德为避免被人抓起来,可能就住在这里。”检察官一副很开心的样子:“他那天晚上够幸运的了。” 科莱叹了口气:说:“好啦,你最好还是去跟法希上尉说吧。” 检察官阻止了他,就在此时,另一位PTS的特工人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中尉,我们在谷仓里发现了一些东西。” 从那位特工急切的神情来看,科莱只好猜测可能是发现某人的尸体了。 “不是的,阁下,是更多的——”他迟疑了一下:“令人感到意外的东西。” 科莱擦擦眼,跟着这位特工来到谷仓。他们进得那散发出霉气、有如洞穴的地方,那特工走到屋子中央,那里有一架木梯,高高地通向屋椽,紧靠在高悬于他们头顶的草棚上。 “梯子原先不在那里吧。”科莱幽幽地说。 “是的,阁下。那梯子是我弄上去的。刚才大家还在罗尔斯轿车附近提取现场留下的脚印时,我看到这架梯子倒在地上。要不是看到梯子中间的横挡坏了发了霉,我才不会多想。梯子没有其他特别的用处。它刚好够着那个草棚,所以我把它竖起来,爬到上面去看。” 科莱循着那架倾斜得厉害的梯子望过去,目光终于落在那离地面很高的草棚上。难道经常有人爬到上面去吗?从这里往上看,那草棚宛如一个无人的舞台,不过,从这里显然很难看清它的全貌。 一名PTS的高级特工出现在木梯的顶端,他正俯身朝下看。“中尉,你肯定很想上来看看吧。”他用那戴着橡胶手套的左手朝科莱挥了挥。 科莱疲惫地点了点头,走到那架破旧的梯子下面,抓住了底部的横档。梯子被设计成旧式的锥形,科莱越往上爬,梯子就变得越窄。科莱快爬到梯子的顶端时,踩在一节细小的横档上,身体几乎失去了平衡,顿时觉得身体下面的谷仓在眼前旋转起来。于是他提高警惕,继续往上爬,终于爬到梯子的顶端。那位已在上面的特工,向他伸出了手。科莱伸手一把抓住,这才勉强地来到草棚的平台上。 “喏,就在那边。”PTS特工指着里头一尘不染的阁楼,说:“从这里往前走,我们只发现几个脚印,不过,我们马上就拿去做鉴定。” 科莱借着着微弱的光,斜视着远处的墙。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在离他们老远的墙壁上,建了一座装备精良的计算机工作站——它由两个铁塔一般的中央处理器、一台带喇叭的平面视频显示器、一台硬盘驱动器,还有一套多频道的似乎已经充好电的音频控制设备组成。 究竟是什么人,竟跑到这地方来干这种勾当?科莱朝对面走去,一边问:“你们注意到那套设备没有?” “那是听音哨啊。” 科莱觉得有些头晕:“你是说窃听器吗?” 那名特工点了点头:“是的,是非常先进的窃听器。”他向一张堆满电子零件、使用指南、仪器、电线、焊接棒以及其他许多电子组件的设计桌做了个手势。“那人很清楚他在做些什么。这里的许多仪器,跟我们的设备一样先进,这其中有微型话筒、可充电的光电池,还有高容量的随机存贮器芯片等。他甚至还拥有新式微型驱动器呢。” 这倒是给科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套很完整的系统。”那名特工说着,递给科莱一件比袖珍计算器大不了多少的装置。从它上面垂下一条大约一英尺长的电线,在线的末端,粘着一块邮票大小、薄如胶纸的金属薄片。“它主要是由配置了充电电池的高容量硬盘录音系统组成。电线末端的金属薄片,就是集话筒与光电充电电池功能于一身的装置。” 科莱很了解它们。退回到几年前,这些看似金属薄片、利用光电池的话筒,从技术上讲在当时是一项巨大的突破。而如今,硬盘录音设备就可安放在比如说灯的后面,而金属薄片大小的话筒则可嵌入灯的底座里,并染上与之相匹配的色彩。只要装上这样的话筒,使它每天能接收机小时阳光的照射,光电池就会给系统持续充电,那像这样的窃听器就能继续使用下去,而不受到什么限制。 “那接收方法呢?”科莱问道。 那名特工朝一根绝缘电线做了个手势一一那根线从电脑后面伸出来,沿墙壁而上,穿过了谷仓屋顶上的一个洞眼。“他们是通过简单的电磁波,利用屋顶上的小天线接收的。” 科莱知道,这些录音设备通常安置在办公室里,并利用声音来激活,为的是节省硬盘的空间;白天,它被用来录下别人谈话的片断,到了晚上,为避免被人发现,再把压缩的声音文件发送出去;然后,硬盘会自动进行清理,准备第二天再次录音。 他把目光转移到堆满几百盒音响磁带的架子上,这些磁带都标有日期,也都编了号。有人一直在忙得不可开交呢。他转身问那名特工:“你知道他们在监听谁吗?” “这个嘛,上尉,”这位特工走到计算机前,并启动了一份软件,说:“我觉得最奇怪的是……”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