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从地球到月球 - 第四章剑桥天文台的回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比康在人们对他的欢呼声中,并没有浪费一分钟。
  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会员们召集到大炮俱乐部的办公室里。在那儿,经过了一番讨论,关于计划的天文学部分,大家同意去请教天文学家。至于机械装置,只好留待收到回信以后再讨论了。为了保证这次伟大的实验成功,什么都不应该疏忽。
  于是他们拟了一份包括各种专门调查的直言不讳的通知,寄给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天文台。剑桥,美国第一座大学的所在地,恰恰是以它的天文台闻名的)郊儿聚集着许多极有贡献的学者,那架使鲍德能够解决仙女座的流星群,使克拉克能够发现天狼星的卫星的、威力极大的望远镜就在那儿。这个闻名远近的机构证明大炮俱乐部有充分的理由信任它。
  于是过了两天,巴比康主席手里拿到了大家那样迫切地等待着的回信。回信是这样写的:剑桥天文台台长给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主席的回信
  剑桥,十月七日
  我台办公室接到了贵俱乐部本月六日以全体会员名义寄给本台的来信以后,立即举行了会议。关于来信所提的问题,我们认为应答复如下:
  第一个问题:“可以向月球发射炮弹吗?”
  可以,假使炮弹的初速能达到每秒一万二千码,我们可双向月球发射炮弹。计算证明,这个速度已经足够了。物体离开地球时,它的重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换句话说,距离增加三倍,重量就减低九倍。因此,炮弹的重量在迅速地减低,最后在月球引力和地球引力相等时,也就是说,在达到全部路程的五十二分之四十七的地方时,重量完全消失。这时候,假如失重的炮弹穿过了这一点,就会单单由于月球的引力关系,坠到月球上去。理论表明,这个试验是绝对可以实现的;至于能不能成功,那金看你们使用发射装置的能力如何了。

  第二个问题:“地球和它的卫星的准确距离是多少?”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不是的;而是椭圆的,地球占据着两个圆心中间的一个;因此,月球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用天文学术语说,-它有时在近地点,有时在远地点。
  但是,最远距离和最近距离的差相当大,大到我们不能忽视的程度。实际上,月球的远地点是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五十二英里,近地点是二十一万八千六百五十七英里,相差二万八千八百九十五英里,也就是全距的九分之一。所以应该以近地点的距离做计算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在足够的初速推动下,炮弹要经过多少时间到达?因此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射,才能使它在月球上一个指定的地点坠落?
  假如炮弹一直保持着它离开地球时所具有的每秒一万二千码的初速,只消九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是由于开始的速度不停地降低,经过周密的计算,炮弹需要三十万秒,也就是说,八十三小时二十分钟,才能到达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平衡的地方,另外还需要五万秒,也就是说,十三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才能坠到月球上。因此应该在月球到达瞄准的那一点以前九十七小时十三分二十秒,把炮弹发射出去。

  第四个问题:“月球在什么时候出现在最容易击中的位置上?”
  根据上面的材料,首先应该选定月球在到达近地点同时又是穿过天顶的时刻,这样能减少一个相当于地球半径的距离,也就是说能减少三千九百一十九英里的距离;所以炮弹的既定路线是二十一万四千九百七十六英里。但是,虽然月球每月都要经过近地点,不过不一定同时经过天顶点。
  这两个条件要相隔很久才能遇在一起。所以必须等待它同时穿过近地点和天顶点的时刻。恰巧明年十二月四日,月球正符合这两个条件:它将在半夜穿过近地点,也就是说那时离地球最近,同时穿过天顶点。
  第五个问题:“发射炮弹的大炮应该瞄准天空的哪一点?”
  从前面谈到的材料看起来,大炮应该瞄准天顶点;这样射击线才能和水平面垂直,炮弹才能更快地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但是要让月球爬上天顶,这个地方的纬度必须低于这个天体的轨道平面的倾斜度,换句话说,必须在南纬或者北纬零度至二十八度之间。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不得不倾斜射击,这将妨碍实验的成功。
  第六个问题:“发射炮弹时,月球应该在天空的什么方位?”

  发射炮弹时,每天前进十三度十分三十五秒的月球应该在离开天顶点四倍于这个度数的地方,就是说离天顶点五十二度四十二分二十秒,这个距离正符合炮弹的旅程所需要的时间。但是我们应该把地球的自转造成的炮弹偏差计算进去,炮弹必须走过一个相当于十六个地球半径的偏差才能到达月球,从月球轨道上计算,大概在十一度上下,所以应该在上面提到的月球离开天顶的距离上再把这十一度加进去,共计六十四度。因此发射泡弹时,月球的方位必须和垂直线交叉成六十四度的角。
  摘要:
  一、大炮应设在南纬或者北纬零度至二十八度之间的地方。
  二、炮口应瞄准天顶点。
  三、炮弹应具有每秒一万二千码的初速。
  四、应于明年十二月一日下午十一时前十兰分二十秒发射炮弹。
  五、它将在射出后四天,即十二月四日半夜正,月球穿过天顶点时到达。
  贵俱乐部的会员们应刻不容缓地进行这样的事业所需要的各项工作,必须在指定的时刻准备发射,因为,假如错过了十二月四日这一天,就必须再过十八年零十一天才能遇到月球同时穿过近地点和天顶点的同样条件。
  在天文学理论方面,我台办公室随时准备协助你们,并同全国人民一起,祝你们成功!
  剑桥天文台台长
  贝尔法斯特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