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纯真年代 - 第06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天晚上,杰克逊先生离开之后,两位女士回到她们挂着印花布窗帘的卧室,纽兰·阿切尔沉思着上楼进了自己的书房。勤快的仆人已跟平时一样把炉火燃旺,调好了灯的光亮。屋子里放着一排排的书,壁炉炉台上放着一个个铜制与钢制的“击剑者”小雕像,墙上挂着许多名画的照片——这一切看起来格外温馨。
  他坐进自己那把扶手椅时,目光落在梅·韦兰的一张大照片上,那是他们恋爱初期那位年轻姑娘送给他的,如今已经取代了桌子上所有其他的画像。他带着一种敬畏的新感觉注视着她那坦诚的前额、庄重的眼睛,以及天真快乐的嘴巴。他就要成为这位年轻女子的灵魂监护人了,作为他归属并信奉的这个社会制度的令人惊叹的产物,这位年轻姑娘对一切都全然不知,却又期待着得到一切。她像一个陌生人,借助梅·韦兰那熟悉的容貌回望着他;他又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婚姻并非如他惯常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安全的港湾,而是在未知的大洋上的航行。
  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的事搅乱了那些根深蒂固的社会信条,并使它们在他的脑海里危险地飘移。他个人的断言——“女人应当是自由的——跟我们一样自由”——击中了一个问题的要害,而这个问题在他那个圈子里却一致认为是不存在的。“有教养”的女子,无论受到怎样的伤害,都决不会要求他讲的那种自由,而像他这样心胸博大的男人却因此越发豪侠地——在激烈辩论中——准备把这种自由授与她们。这种口头上的慷慨陈词实际上只是骗人的幌子而已,在它背后止是束缚世事、让人因袭守旧的不可动摇的习俗。不过,他在这里发誓为之辩护的未婚妻的表姐的那些行为,若是出现在自己妻子身上,他即使请求教会和国家给她最严厉的惩罚也会是正当的。当然,这种两难的推测纯属假设;既然他不是个恶棍般的波兰贵族,现在假设他是,再来推断他妻子将有什么权力,这未免荒唐。然而纽兰·阿切尔想像力太强,难免不想到他与梅的关系也可能会由于远没有如此严重和明显的原因而受到损害。既然作为一个“正人君子”,向她隐瞒自己的过去是他的义务,而作为已到婚龄的姑娘,她的义务却是把过去的历史向他袒露,那么,两个人又怎能真正相互了解呢?假如因某种微妙的原因使他们两人互相厌倦、误解或发生不愉快,那该怎么办呢?他回顾朋友们的婚姻——那些被认为是美满的婚姻——发现没有一个(哪怕一点点)符合他为自己与梅·韦兰构想的那种终生相伴的热烈而又温柔的友爱关系。他意识到,作为这种构想的前提条件——她的经验、她的多才多艺、她的判断自由——她早已被精心训练得不具备了。他预感地打了个冷颤,发现自己的婚姻变得跟周围大部分人完全相同:一种由一方的愚昧与另一方的虚伪捏合在一起的物质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乏味的联盟。他想到,劳伦斯·莱弗茨就是一个彻底实现了这一令人羡慕的理想的丈夫。那位仪态举止方面的权威,塑造了一位给他最大方便的妻子。在他与别人的妻子频繁发生桃色事件大出风头的时刻,她却照常喜笑颜开,不知不觉,四处游说:“劳伦斯极其循规蹈矩。”有人在她面前提及朱利叶斯·博福特拥有纽约人所说的“外室”时(籍贯来历不明的“外国人”常常如此),据说她气得脸都红了,并且把目光移开。

  阿切尔设法安慰自己,心想他跟拉里·莱弗茨那样的蠢驴决不可同日而语,梅也不是可悲的格特鲁德那样的傻爪;然而这差别毕竟只是属于才智方面的,而不是原则性的。他们实际上都生活在一种用符号表示的天地里,在那里真实的事情从来不说、不做,甚至也不想,而只是用一套随心所欲的符号来表示;就像韦兰太太那样,她十分清楚阿切尔为什么催她在博福特的舞会上宣布女儿的订婚消息(而且她确实也希望他那样做),却认为必须假装不情愿,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这颇似文化超前的人们开始阅读的关于原始人的书中描绘的情景:原始时代未开化的新娘是尖叫着被人从父母的帐篷里拖走的。
  其结果必然是,处于精心策划的神秘体制中心的年轻姑娘因为坦诚与自信反而越发不可思议。她坦诚——可怜的宝贝——因为她没有什么需要隐瞒;她自信,因为她不知道有什么需要防范;仅仅有这点准备,一夜之间她便投身于人们含糊称谓的“生活常规”之中去了。
  阿切尔真诚却又冷静地坠入爱河,他喜爱未婚妻光华照人的容貌、她的身体、她的马术、她在游戏中的优雅与敏捷,以及在他指导下刚刚萌发的对书籍与思想的兴趣。(她已经进步到能与他一起嘲笑《国王牧歌》,但尚不能感受《尤利西斯》与《食忘忧果者》的美妙。)她直爽、忠诚、勇敢,并且有幽默感(主要证明是听了他的笑话后大笑)。他推测,在她天真、专注的心灵深处有一种热烈的感情,唤醒它是一种快乐。然而对她进行一番解剖之后,他重又变得气馁起来,因为他想到,所有这些坦率与天真只不过是人为的产物。未经驯化的人性是不坦率、不天真的,而是出自本能的狡猾,充满了怪僻与防范。他感到自己就受到这种人造的假纯洁的折磨。它非常巧妙地由母亲们、姑姨们、祖母们及早已过世的祖先们合谋制造出来——因为据认为他需要它并有权得到它——以便让他行使自己的高贵意志,把它像雪人般打得粉碎。
  这些想法未免有些迂腐,它们属于临近婚礼的年轻人惯常的思考,不过伴随这些思考的往往是懊悔与自卑,但纽兰·阿切尔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他不想哀叹(这是萨克雷的主人公们经常令他恼怒的做法)他没有一身的清白奉献给他的新娘,以换取她的白壁无瑕。他不想回避这样的事实:假如他受的教养跟她一样,他们的适应能力就无异于那些容易上当的老好人。而且,绞尽脑汁也看不出有何(与他个人的一时寻欢与强烈的男性虚荣心不相干的)正当理由,不让他的新娘得到与他同样的自由与经验。
  这样一些问题,在这样一种时刻,是必然会浮上他心头的;然而他意识到,它们那样清晰、那样令人不快地压在他的心头,全是因为奥兰斯卡伯爵夫人来得不合时宜,使他刚好在订婚的时刻——思想纯净、前景光明的时刻——突然被推人丑闻的混浊漩涡,引出了所有那些他宁愿束之高阁的特殊问题。“去他的埃伦·奥兰斯卡!”他抱怨地咕哝道,一面盖好炉火,开始脱衣。他真的不明白她的命运为何会对他产生影响,然而他朦胧地感觉到,他只是刚刚开始体验订婚加给他的捍卫者这一角色的风险。

  几天之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洛弗尔·明戈特家散发请柬,要举办所谓“正式宴会”(即增加3名男仆,每道菜两份,中间上罗马潘趣酒),并按好客的美国方式——把陌生人当成王亲贵族。或者至少是他们的大使对待——在请柬开头用了“为欢迎奥兰斯卡伯爵夫人”这样的措辞。
  客人的挑选颇具胆识,内行人从中看得出大人物凯瑟琳的大手笔。被邀请的常客有塞尔弗里奇·梅里夫妇——他们到处受邀请是因为历来如此,博福特夫妇——人们要求与他们建立联系,以及西勒顿·杰克逊先生与妹妹索菲(哥哥让她去哪儿她就去哪儿)。与这些中坚人物为伍的是几对最时髦却又最无懈可击。超群出众的“年轻夫妇”;还有劳伦斯·莱弗茨夫妇,莱弗茨·拉什沃斯太太(那位可爱的寡妇),哈里·索利夫妇,雷杰·奇弗斯夫妇,以及小莫里斯·达格尼特和他妻子(她姓范德卢顿)。这伙客人真可谓最完美的组合,因为他们都属于那个核心小团体,在纽约漫长社交季节里,他们热情不减地日夜在一起寻欢作乐。
  48小时之后,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除去博福特夫妇及老杰克逊先生和妹妹,所有的人都拒绝了明戈特家的邀请。甚至属于明戈特家族的雷杰·奇弗斯夫妇也加盟作梗。而且他们的回函措辞也十分统一,都是直截了当地说“抱歉不能接受邀请”,连一般情况下出于礼貌常用的“事先有约”这种缓冲性借口都没有。这一事实突出了人们的故意怠慢。
  那时候的纽约社交界范围还很小,娱乐活动也少得可怜,远不至于使其中任何人(包皮括马车行的老板、男仆及厨师在内)无法确知人们哪些晚上空闲。正因为如此,接到洛弗尔·明戈特太太请柬的人们不愿与奥兰斯卡伯爵夫人会面的决心,才表达得那么明确,那么无情。
  这一打击是出乎意料的;然而明戈特一家以他们惯有的方式勇敢地迎接了这一挑战。洛弗尔·明戈特太太把情况秘密告知了韦兰太太,韦兰太太又秘密告知了纽兰·阿切尔,他听了大为光火,急忙像下达命令似地要求母亲立即采取行动。做母亲的虽然内心里极其不愿,外表上却又不能不对他尽力抚慰。经过一段痛苦的斗争之后,还是屈从了他的要求(像一向那样),她立即采纳他的主张,且由于先前的犹豫而干劲倍增,戴上她的灰丝绒帽说:“我去找路易莎·范德卢顿。”
  在纽兰·阿切尔那个时代,纽约的上流社会还是个滑溜溜的小金字塔,人们很难在上面开凿裂缝,找到立足点。其底部的坚实基础,由阿切尔太太所说的“平民”构成,他们多数属于相当有身份的家庭,尽管体面,却没有名望,通过与某个占支配地位的家族联姻而崛起(就像斯派塞夫妇、莱弗茨夫妇与杰克逊夫妇那样)。阿切尔太太总是说,人们不像过去那样讲究了;有老凯瑟琳·斯派塞把持第五大街的一端,朱利叶斯·博福特把持另一端,你无法指望那些老规矩能维持多久。
  从这个富有却不引人注目的底部坚固地向上收缩,便是由明戈特家族、纽兰家族、奇弗斯家族及曼森家族代表的那个举足轻重的紧密群体。在多数人的想象中,他们便是金字塔的顶端了,然而他们自己(至少阿切尔太太那一代人)却明白,在职业系谱学家的心目中,只有为数更少的几个家族才有资格享有那份显赫。

  阿切尔太太经常对孩子们说,“不要相信现在报纸上关于纽约有个贵族阶层的胡说八道。假如有的话,属于它的既不是明戈特家族,也不是曼森家族,更不是纽兰或奇弗斯家族。我们的祖父和曾祖父仅仅是有名望的英国或荷兰商人,他们来到殖民地发家致富,因为干得特别出色而留在了这里。你们的一位曾祖签署过《独立宣言》,另一位是华盛顿参谋部的一名将军,他在萨拉托加之役后接受了伯戈因将军的投降。这些事情是应该引以为荣的,不过这与身份、阶级毫无关系。纽约向来都是个商业社会,按字面的真正含义,能称得上贵族出身的不超过3个家族。”
  跟纽约所有的人一样,阿切尔太太与她的儿子、女儿知道拥有这一殊荣的人物是谁:华盛顿广场的达戈内特夫妇。他们出身于英国古老的郡中世家,与皮特和福克斯家族有姻亲关系;兰宁家族,他们与德格拉斯伯爵的后代近亲通婚;还有范德卢顿一家,他n]是曼哈顿首任荷兰总督的直系后代,独立战争前与法国及英国的几位贵族有姻亲关系。
  兰宁家族目前只剩下两位年迈却很活跃的三宁小姐。她们喜欢怀旧,兴致勃勃地生活在族人的画像与切宾代尔式的家具中间;达戈内特是个了不起的家族,他们与巴尔的摩和费城最著名的人物联了姻;而范德卢顿家虽然地位比前两家都高,但家道已经败落,成了残留在地面上的一抹夕照,目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个人物,即亨利·范德卢顿先生与他的太太。
  亨利·范德卢顿太太原名路易莎·达戈内特,其母本是杜拉克上校的孙女。杜拉克属于海峡岛的一个古老家族,曾在康沃利斯①麾下征战,战后携新娘圣奥斯特利伯爵的五女儿安吉莉卡·特利文纳小姐定居马里兰。达戈内特家、马里兰的杜拉克家及其康沃尔郡的贵族亲戚特利文纳家之间的关系一直密切融洽。范德卢顿先生与太太不止一次地对特利文纳家的现任首脑、圣奥斯特利公爵进行长时间拜望,到过他在康沃尔郡的庄园及格罗斯特郡的圣奥斯特利,而且公爵大人经常宣布有朝一日将对他们进行回访的意向(不携公爵夫人,她害怕大西洋)。
  ①Cornwallis,charles(1738—1805),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军司令。
  范德卢顿先生与太太把他们的时间分别花在马里兰的特利文纳宅邸以及哈德逊河沿岸的大庄园斯库特克利夫。庄园原是荷兰政府对著名的首任总督的赏赐,范德卢顿先生如今仍为“庄主”。他们在麦迪逊大街那座庄严肃穆的宅邪很少开门。他们进城时只在里面接待至交。
  “希望你跟我一起去,纽兰,”母亲在布朗马车的门前突然停步说。“路易莎喜欢你;当然,我是为了亲爱的梅才走这一步的——同时还因为,假如我们不都站在一起,上流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0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0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出生在罗马一个显贵门第。我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尚年轻,立意改嫁,托一个无子女叔父照管我的学习。他高兴地、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收留了我,因为他想利用他的监护人身份,决定把他收养的孤儿,培育成一个忠于神甫的信徒。对于狄法洛将军的历史,知道的人太多了,这里就用不着我赘述。将军死后,神甫们看到法国军队威胁着这个宗教之国,便开始放出风,说有人看到基督和圣母木头塑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吉檀迦利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冰心译1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