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纯真年代 - 第04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进行了第一轮例行的订婚互访。在这类事情上,纽约的礼规一丝不苟,毫无变动可言。遵照这一礼节,纽兰·阿切尔先与母亲、妹妹一起去拜访了韦兰太太,然后再与韦兰太太和梅乘车去曼森·明戈特老太太家接受这位尊敬的老祖宗的祝福。
  拜访曼森·明戈特太太永远是年轻人的一件乐事。那房子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尽管它自然不会像大学区与第五大街南部某些住宅那样令人肃然起敬。那些住宅清一色是1830年建的,里面那些百叶蔷该图案的地毯、黄檀木的蜗形支腿桌案、黑大理石面饰的圆拱形壁炉,还有锃亮的红木大书橱,显得既古板又协调。而明戈特老太太的住宅建得晚一些,她悉数摈弃了年轻时代那些笨重的家具,将第二帝国轻浮的室内装饰品与明戈特的传家宝熔为一炉。她坐在一楼客厅的窗户后面,仿佛是在安详地等候着社交活动与时尚的潮流滚滚北上,流向她冷落的门坎。她看起来并不急于让它们来到,因为她的耐心与她的信心不相上下。她深信那些囤积物与猎获物,那些单层的厅房、荒芜花园里的木制暖房以及山羊登临的石基,不久就会随着新住宅的推进而提前消逝,而那些新的宅邸将跟她的家一样富丽堂皇——或许(她是个不带偏见的女人)比她的更为壮观。而且,那些老式公共马车卡嗒卡嗒颠簸于其上的卵石路也将被平滑的柏油路面取代,就像人们传闻在巴黎见过的那样。同时,由于她乐于接见的人全都过来看她(她能像博福特夫妇那样,轻而易举把她家的客厅塞满,而且无须往晚餐菜单里加一道菜),她也并不因为住处偏僻而受与世隔绝之苦。
  脂肪的激增在她中年时期突然降临,就像火山熔岩降临一个行将覆没的城市那样凶猛,使她由一位丰满好动、步伐灵活的小巧女人变成如自然奇观般的庞然大物。她像对待其他一切磨难一样达观地接受了这一大灾大难。如今,她在耄耋之年终于得到了报偿:镜子里的她,是一堆几乎没有皱纹的白里透红的结实肌肤,在其中央,一张小小的面孔形迹犹存,仿佛在等待着挖掘;光溜溜的双下巴下方,是掩映在雪白的麦斯林纱底下令人眩目的雪白的胸膛,一枚已故明戈特先生的微形像章固定其间;四周及以下部位,一波接一波的黑丝绸在大扶手椅的边棱上流泻而下,两只雪白的小手摆在那里犹如海面上的两只海鸥。

  曼森·明戈特太太脂肪的负担早已使她无法上下楼梯,她以特有的独立精神将客厅设在楼上,并且(公然违背纽约的所有行为规范)在住宅的一楼居住;因此,与她一起坐在起居室的窗口,就能意外地(透过始终开着的门和卷起的打环黄锦缎门帘)看到卧室。里面有一张装饰得像沙发一样的特大矮床,一张梳妆台,上面摆着花哨的丝带荷叶边,还有一面镀金框架的镜子。
  客人们对这种布置的异国情调既惊讶又为之倾倒。它使人想起法国小说中的那些场景,以及单纯的美国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的那些伤风败俗行径的建筑学诱因。在旧时不道德的上流社会里,那些偷情的女人其住所都是如此。在她们居住的公寓里,所有的房间都在同一层,从而可以使她们能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轻而易举地暗度陈仓。想象她在通奸的舞台背景中过着白壁无瑕的生活,纽兰·阿切尔(他暗中把《卡莫斯先生》中的爱情场面确定在明戈特太太的卧室里)觉得颇为有趣,但与此同时,他又在心里津津有味地想道:假如有个情人符合她的要求,这位刚毅的女人一定也会投入他的怀抱。
  令大家都感到宽慰的是,在这对订婚青年造访时,奥兰斯卡伯爵夫人并不在她祖母的客厅里。明戈特太太说她外出了。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又是在“购物时间”,一个受过创伤的女子外出,本身虽不算得体,但不管怎样,却免去了他俩面对她的窘境,还避免了她不幸的过去可能投到他们光辉前程上的淡淡阴影。正如事前预料的那样,这次拜访进展十分顺利。明戈特老太太对这桩婚事很中意,留心的亲戚们早有预见,并在家族的会议上给予了认可。那枚订婚戒指镶着一块很厚的大蓝宝石,嵌在几个隐形的爪内,得到了她毫无保留的赞赏。
  “是新式镶嵌:宝石当然显得十分完美,不过老眼光的人觉得它有点秃,”韦兰太太解释说,一面用眼睛的余光安抚地看着她未来的女婿。
  “老眼光?我希望你不是指我吧,亲爱的?我喜欢一切新奇的东西,”老祖母说着,把钻戒举到她那双明亮的小眼睛跟前,她的眼睛从未受过眼镜的损伤。“非常漂亮,”她又说,一面把钻戒还回去,“非常独特。我年轻的时候,用一块彩玉镶在几颗珍珠之间就觉得很好了。不过戒指是靠手来衬托的,对吧,亲爱的阿切尔先生?”她挥动着一只留了尖指甲的小手说,老年肥胖形成的圈圈如象牙手镯一般环绕着她的手腕。“我的戒指是罗马著名的费里加尼设计的。你该找人为梅定做,毫无疑问他会的,我的孩子。她的手很大——现在的这些运动把人的关关节节都变大了——不过皮肤还是很白的。——可婚礼什么时候举行呢?”她收住话头,两眼紧盯着阿切尔的脸。

  “哦——”韦兰太太嗫嚅道。年轻人却朝未婚妻露出笑脸,回答说:“越快越好,明戈特太太,只要你肯支持我。”
  “妈妈,我们得给他们时问,让他们互相多了解一点,”韦兰太太插言说,同时又恰如其分地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老祖母回言道:“互相了解?瞎说!在纽约,谁不了解谁!让年轻人按他自己的方式去办吧,我亲爱的,可别等得美酒走了味。大斋节前就让他们成婚。到了冬天我哪一天都可能染上肺炎,可我还想给他们举办婚礼喜宴呢。”
  对她接二连三的表态,客人相宜作出了喜悦、怀疑、感激的反应。正在这时,门被打开,迎进来了奥兰斯卡伯爵夫人。她戴着帽子和面纱进了屋,身后还跟着个不期而至的朱利叶斯·博福特。温和愉悦的叙谈气氛中断了。
  夫人与小姐愉快地说起表姐妹间的悄悄话,明戈特太太则把费里加尼款式的戒指拿给银行家看。“哈!博福特,这可是难得的优待!”(她用奇特的异国方式直呼男士的姓。)
  “多谢多谢,我希望这种事多有几次,”客人妄自尊大地从容说道。“我老是脱不开身;在麦迪逊广场遇上了埃伦伯爵夫人,她十分客气地要我陪她回家。”
  “啊——既然埃伦回来了,我希望这个家热闹起来!”明戈特太太毫无顾忌地大声说。“请坐——请坐,博福特:把那把黄扶手椅推过来;既然你来了,咱们就要好好聊一聊。听说你家的舞会叭叭叫,据我所知,你还邀请了勒姆尔·斯特拉瑟斯太太?哎——我倒很想亲自见见那个女人。”

  她忘记了自己的亲眷,他们正在埃伦·奥兰斯卡带领下向外面的门厅移动。明戈特老太太一贯显得对朱利叶斯·博福特非常赞赏,他们俩在专横无理及对待传统的删繁就简方面有某种相似之处。此时她急于了解是什么原因促使博福特夫妇下决心(首次)邀请了斯特拉瑟斯的“鞋油”寡妇勒姆尔·斯特拉瑟斯太太。她一年前刚结束在欧洲漫长的启蒙侨居,回来围攻纽约这个坚固的小城堡。“当然,如果你和里吉纳请了她,事情就成定局了。嗯,我们需要新鲜血液和新鲜钱——而且我听说她依然十分漂亮,”这位爱吃肉的老夫人断言说。
  门厅里,韦兰太太与梅在穿毛皮外衣的时候,阿切尔见奥兰斯卡伯爵夫人略有疑问地对他微笑着。
  “当然你已经知道了——我和梅的事,”他说,并腼腆地一笑回答她的注视。“她责备我昨晚在歌剧院没把消息告诉你:她曾嘱咐我把我们订婚的事告诉你——但守着那么多人,我未能办到。”
  笑容从奥兰斯卡夫人的眼睛传到她的双唇,她看上去更年轻了,更像他孩提时那个大胆的棕发小姑娘埃伦·明戈特。“是的,我当然知道,而且非常高兴。不过这样的事是不会在拥挤的人群中首先宣布的。”另两位女士已经到了门口,她伸出手来。
  “再见。改日过来看我,”她说,眼睛依然看着阿切尔。
  沿第五大街下行,他们在马车里重点谈论的是明戈特太太:她的年纪,她的精神,以及她那些不可思议的性情。没有人提及埃伦·奥兰斯卡;然而阿切尔知道韦兰太太心里正在想:“埃伦的露面是个错误——就在她刚回来的第二天,在拥挤时刻与朱利叶斯·博福特一起沿第五大街大摇大摆地走——”而年轻人心里补充道:“她还应当知道,一个刚订婚的男人一般是不会花时间去拜访已婚女子的。不过我敢说,在她生活过的那个圈子里,他们一定是那样做的——保准没错。”而且,尽管他自夸了解那些大都市人的观点,却谢天谢地自己是个纽约人,而且就要与他的一位同类联姻。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情人 杜拉斯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的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