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春秋我为王 - 第51章 殖我田畴(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君子所说可是真的?”计侨感到难以置信。“先生若是不信,且让让在乡中寻几位善于农稼的国人来,让他们听一听我想到的法子,如何?”计侨应诺,便让窦彭祖找了两人来,一位名为成垄,一位名为桑羊翁。他们的身份都是拥有土地的国人,虽然没有担任乡吏,但是威望很高。在席间,赵无恤向俩人透露了一些后世农业生产的经验。然而他前世虽然在农村呆过一段时间,却也很少下田,所以许多事情记述得不是很清楚,说出来有些模模糊糊,让人听了不由得疑虑丛生。于是,和无恤想象的不同,成垄和桑羊翁虽然表面上对无恤很是尊重,却并没被无恤的“王霸之气”震撼,也没有对他的想法惊为天人。他们一直在沉默地听着,偶尔点点头,偶尔又摇摇头。而最后给予无恤的回答,竟然和计侨一样,是委婉的反对,气得无恤差点掀了案几,他这才感受到了先秦国人那种独有的固执。面对卿大夫,这些高级公民自有一套自己的相处方法,他们大多数时间会向权贵低头,可心中却仍然会固守着自己的骄傲。对于自认为擅长的东西,对于自以为是对的“道义”,就会据理力争,绝不会妥协退让半分。所以鲁邦的乡野国人曹例才会说出“肉食者鄙”这样的话来。所以郑国的国人才会在子产改革时聚集在乡校中举行公民大会,公开反对。说什么“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诅咒执政子产不得好死……这种性格,也让赵无恤又敬又恨。敬的是国人们能保有自己的人格,不会轻易盲从权贵,恨的是这种**人格偏偏堵了他的路……成垄身为成氏族人,对无恤肢解成氏依然心有余悸,甚至怀疑他和成季的死有关。此时见桑羊公首先站出来反对,也跟着反问道:“君子可曾做过农稼之事?”赵无恤哑然:“这倒是未曾……”“那君子如何知道这些事情?又如何肯定做出来以后能够增产,而不是毁了田地?”计侨和他们的想法一致,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主上,侨听说,治理邦邑有一定的规则,上下职权不能彼此侵夺。请让侨做个比喻吧,这就好比主上让鸡来司夜,让狸奴来捕鼠,让隶农耕田种地,让臣妾烧火做饭。公家私室要是能做到这点,各种工作就会井然有序,不会荒废。”“但如果有一天,主上忽然打算亲自去干这些活,不再依靠别人各司其职,那样除了会弄得身体疲乏精神困顿外,却一事无成。难道主上的智慧和能力还不如男女仆臣和鸡狗吗?非也,关键是主上选错了当家做主的方法埃”“因此古人说:坐下来议论国家大事的是公卿大夫,站起来执行的是士和国人皂隶。现在您治理成邑,竟然亲过问农田耕作、施肥松土等琐碎之事,这不是本末倒置了么?”计侨一堆长篇大论,说得赵无恤脑袋发晕,却又觉得有些道理,可惜仅仅是理论上。只听计侨继续劝道:“所以,肉食者只需要不在农时违背时令,不驱使农民远离田地,去做过重的劳役即可。等到春种秋收后,自然仓库满溢,谷不可胜食,主上何必事事都要参与呢?”赵无恤没想到,在对待这件事情上,两位国人老农,乃至于计侨竟都如此保守。作为穿越者,赵无恤认为自己必须亲自涉入一些领域中去,才能给这时代的生产力带来巨大改进。而计侨作为计吏,他擅长的主要是计算而非经济,思想依然停留在小国寡民、顺应自然那一套上,对君主亲力亲为,改进技艺持反对态度。这场对话最终不欢而散,他们的意思就是,赵无恤作为上位者,不必操心太过琐碎的事情,籍田也是做个样子就行。何必事事插手,让成邑的隶农们偏离往年早已摸索成熟的农稼经验,去做不知道结果的尝试呢?这场小挫折也让无恤认识到,尽管他在成邑的威望已经很高,可距离一呼百应的程度还为时尚早,尤其是在国人中间。要知道,和古时的井田划分一样,成乡的田地大概分为九份,八份属于国人和氏族的私地,一份属于乡寺的公田。如果不能说服国人,赵无恤就只能在那百多亩的公田上种麦,那样的话,想实现来年全乡的大丰收,就不可能了。虽然扳倒了成氏,但要彻底改造成邑,他还需要和巨大的传统斗争。这是一个摸不着看不见的敌人,却藏身于每一个人的心底,想要战胜它,比以铁拳击垮成氏要难上许多。他必须说服计侨,二位国人老农,乃至于成邑所有国人推行他的计划。还要获得一种可以随时参与到工、农等领域基层指手画脚的权力,才能发挥他的知识,让成邑的经济获得一个质的飞跃!既然人力难以矫正人心,那么,无恤就必须借助一些非人的力量才行……他沉吟片刻后,对着寸步不离他身边的穆夏说道:“去,将乡三老成巫给我叫来!”……国人成垄回到成氏四里后,眼见天色将暗,他才走出了居所,也未点火把,就这样摸着黑朝成氏庄园走去。仅仅过了几天,昔日繁荣的成氏庄园已经一片萧条,大量的隶臣妾和氓野之人被君子无恤收归己有,像是将成氏的底蕴也一并抽空了一般。成氏没了往日的自傲和嚣张,一连几天都紧闭内门——外面的石墙、中门已经被赵兵拆除,几处过高的墙垣也被堕毁,所以眼下的成氏庄园,颇像一个被掀了冠带,扯碎深衣的落魄士人。族人们都认得成垄,他一路畅通无阻,来到了成翁所住的里屋内,兽口铜燎炉熄了火,屋内显得有些冰冷。成翁依然躺在病榻上,在成季暴死后,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当场又气晕了一次,本以为活不下来,没想到却硬是撑到了现在。成垄看着好似又衰老了十岁的成翁,眼眶一酸,成氏出了成巫那种恨不得灭大宗而后快的庶孽子弟,但也有成垄这种对宗族认同感极高的国人。听见响动,成翁强撑起身体,看着成垄说道:“阿垄来啦,如何?那君子无恤召唤你去,是要作甚?”成垄跪坐在榻下的席上,把今天的事情简略说了说,成翁发出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咳嗽里却带
  亲,点击进去,给个好评呗,分数越高更新越快,据说给请看小说网打满分的还有意外惊喜!
或许您还会喜欢:
腹黑王爷盗墓妃
作者:佚名
章节:392 人气:2
摘要:盛大婚礼————妻变妾墨州城内最盛大的婚礼。迎亲的队伍足有三里长。新郎一身喜袍,身姿俊秀挺拔,面容清隽儒雅.一双眸子深沉如黑潭,唇角微微抿起,看不出是喜是怒。在他的身后是一顶大红花轿,花轿后妆奁几乎占据了半条街。围观的人群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啊,真风光。”“当然,这可是墨府的墨公子成亲,自然马虎不得。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趣味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107 人气:2
摘要:经济学是让你赚钱的知识经济学让一些人赚到了钱——那些经济学家们,他们就是靠着把简单的社会现象解释成你听不懂的玄妙术语吃饭。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济学并非是一门玄奥的学科,它只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与分析,并用来指导我们如何赚钱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赚到钱,那多半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经济学。许多不懂经济学而赚到钱的人,他们的行为与选择必然地与经济规律相互印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点击阅读]
思考致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思考与财富》你的意志力量,是决定你成败的力量。要想成功,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你思想所要的,都可以实现。■"思想"使一个人走上与爱迪生的合作之路"思想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当思想与目标、毅力以及获取物质财富的炽烈欲望结合在一起时,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力量。几年前,艾德温·巴尼斯发现,人们只要去思想就可致富,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陕西、甘肃发生了里氏6.5级到7.0级的余震。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