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春潮 - 第06回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然而萨宁欣赏的不是杰玛的歌喉,而是她这个人本身。他坐在稍稍靠后和靠边的地方,心里忖道,任何一棵棕榈树——甚至在当时十分时髦的诗人别内迪克托夫的诗里——都不能和她身段的幽雅苗条媲美。当她唱到几个动人的音调而把眼睛抬起时,他觉得没有那样一块天空,在她的那样的目光前面不会豁然开朗的。连潘塔列昂老人,他肩膀靠在门框上,下巴和嘴都缩到了宽大的领结里,也郑重其事、以行家里手的神情听着——连他也在欣赏美丽少女的面容,而且为之愕然——其实他该是司空见惯了的!唱完和女儿的二重唱后,来诺拉太太说爱弥里奥有一副好嗓子,真正的银嗓子,但是他正处于变嗓期(确实,他说话的时候用的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男低声),因此不许他唱歌。倒是潘塔列昂,也许能一展当年雄风!潘塔列昂顿时露出不满的神色,皱起眉头,搔乱了头发,声明他早已不干这一行了,虽然在年轻的时候确曾为自己保持荣誉;但那是属于那个伟大时代的事了,当时有名副其实的古典歌手——现在那些只会叽叽叫的人比都不能比!也有名副其实的音乐学校。有一次在摩德纳人们向他,这位来自瓦雷泽的潘塔列昂-奇巴图拉献了桂冠,为此剧场里还放了几只白鸽;而且一位叫塔尔布斯基的俄国公爵(ilprincipeTarbusski,他与他的关系非常友好),在晚餐的时候总是叫他到俄国去,答应给他像山一样多的金子,像山一样多!……但是他不愿意离开意大利,离开但丁的国家(ilpaesedelDane!)。后来当然发生了……不幸的情况,是他自己不小心……这时老人中断自己的话,深深地叹了两口气,垂下了眼睑,接着又重新谈起了古典音乐的时代,谈起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加尔西亚①,对他,他怀有真诚、无尚的敬意。

  ①马努埃尔-加尔西亚(1775-1832),世界闻名的西班牙歌剧演唱家和作曲家,也是屠格涅夫终身的朋友女歌唱家波丽-维亚尔多夫人的老师和父亲。
  “这才是个人!”他大声说,“伟大的加尔西亚(ilgranGarsia)从来也不会降格到像今天那些唱男高音的家伙(tenoracci)那样用假音来唱:一直是用胸音,胸音(vocedipetto,si!),”老人猛烈地用干瘦的小拳头打了打自己衬衣的硬领,“多么了不起的演员!火山,我的先生们,火山,一座维苏威①!我曾荣幸地有缘和他在最著名的大师②罗西尼的歌剧《奥赛罗》③里一起演唱!加尔西亚演奥赛罗,我演雅各——当他唱这一句的时候……”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
  ②原文为意大利文。
  ③原文为意大利文。
  这时潘塔列昂站好姿势,用颤抖而嘶哑,却依然热情奔放的噪音唱起来:
  愤怒……命运……我
  再也不会害怕!①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
  全场都颤动了,我的先生们①!但是我不示弱;于是我接着唱:
  愤怒……命运……我
  再也不会害怕!②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
  ②原文为意大利文。
  “蓦地里他像闪电,像猛虎一样唱道:‘我要死了……但已经复仇……①,
  “或者再比方,当他唱《秘婚记》②里这段著名的咏叹调时:‘在……升起之前……’③这时,伟大的加尔西亚④在‘千里快马’⑤四个字后面用念自叹道:‘一刻不停地赶’——请听,这多么迷人,多么雄伟⑥!这时他用……”老人本来已开始用一种非同一般的装饰音唱起来,但是在第十个音符上打了个顿,咳嗽起来。于是挥了挥手,转过身去喃喃自语:“你们干吗要折磨我!”杰玛立刻从椅子里一跃而起,很响地拍了一下掌,喊道:“好!……好!”跑向可怜的退休的雅各,两手亲热地拍拍他的肩膀。只有爱弥儿毫不留情地笑着。“Ceetageestsanspitie⑦,这个年纪的人是不知道怜悯的。”来诺拉太太已经在说话了。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
  ②《秘婚记》,意大利作曲家契玛罗萨(1749-1801)的著名喜剧,原文为意大利文。
  ③原文为意大利文。
  ④原文为意大利文。
  ⑤原文为意大利文。
  ⑥原文为意大利文。
  ⑦引自拉封丹的寓言《两只鸽子》。
  萨宁试图安慰年事已高的歌手,便用意大利语和他说起话来(在他旅行的最后一程他稍稍涉略了一点意大利语的皮毛),——说到了“但丁的祖国,那里说着‘是’这个字。”①这句话连同“放弃一切希望……”②构成了年轻的旅行者关于诗国意大利的全部知识。但是对于萨宁的讨好,潘塔列昂并不买账。他比以前更深地将下巴埋进领结里,闷闷不乐地鼓起了眼睛,这就使他更像一只鸟了,而且是只生气的鸟——一只大乌鸦或者一只老鹰什么的。一时间爱弥儿的脸稍稍有点红了,这在娇生惯养的孩子身上是通常会发生的,于是他转向姐姐,对她说,如果想让客人高兴,没有比朗诵一篇马尔茨的小喜剧再好的主意了,因为她朗诵起来是那么出色。杰玛笑了起来,在弟弟的手上打了一下,大声说他“总是会出这样的鬼点子!”但是她马上去了自己的房间,回来时手里带了本小书,在桌子前的灯光下坐定,向四周看了一圈,竖起一个手指——那是说“安静”的意思,纯意大利的手势,然后开始朗读。

  ①原文为意大利文,系萨宁不准确地引自但丁《神曲-地狱篇》第33歌中的句子。准确的说法是:“说‘是’的美丽地方……。”但丁在他的论文《论民间语言》中曾就“是”这个字在南欧罗曼语地区的不同说法,叙述由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各地罗曼语方言的区别。由此产生一个广泛认定的说法,称意大利语为“说‘是’的语言”(准确的译文取自朱维基的译本《神曲》,下注同)。
  ②原文为意大利文,引自《神曲-地狱篇》第3歌中地狱之门的题词:“……你们走进这里的,把一切希望捐弃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