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出梁庄记 - 第三章 南阳——【入伙(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手机交了之后,他们变了一副态度,轮番给我说话。一个钟头以后,有个人来讲课,讲得非常快。第二节课时间,我才明白为啥第一节讲那么快,因为他们知道,这时一般还不愿意听,所以讲得很快,只是个大致印象。
  我到处看了,逃跑不了,也不让小山和我单独见面。给我配了个生活老师,吃饭和你同睡,给你洗脚,洗脸毛巾给你弄好,牙膏都是人家挤的。饭也不让你盛,你坐那儿,啥也不干,直管吃,吃完听课。他们说小山已经做一行了,你给他考察考察到底行不行,反正不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了。他想走就走,没人拦他。是他自己不走。那为啥限制你的人身自由呢?怕你做偏激的举动。
  睡觉全部是地铺,在地上铺开,一个席,上面就一个被子,铺一半盖一半,有苦才有甜。吃饭,白菜没有一滴油,从来没有白菜心,全是白菜外面的大叶子。切完在大锅一煮,就行了,蒸米。人家吃得可高兴,还有七八个年轻的(后来知道其中还有三个是大学生)。有个规矩,所有的饭盛完之后,两根筷子扎在碗里,有个说法。人不齐都不准吃,人到齐之后,俩手端着,一起说:“大哥你好,大姐你好,大家都好,吃饱吃好。”我好像前三顿没吃饭。但是人家都吃得非常香,小山也没理我。
  第一节课我就听得很认真,我要弄明白他们在干啥,想着得给小山说动心,让他回去。第一节课营销模式,还没听懂。第三节课我就开始问。到晚上,人家把我的电话给我,让我看哪些电话需要回,并且告诉我,不要给家里人打电话,你要明白,这几天你出不去,不必让家人担心,所以你自己要衡量一下。我想也对。有时间电话不停地响,他们把手机给我,也让我接。不是太严格,也人性化。还给你烧热水,让你洗澡。我来的头一顿饭有肉,我没吃,后来再没有肉了。不过大家也都没觉得啥。精神鼓舞着。规矩是每个人每顿必须在家吃,大家共同受苦,共同感受创业的艰难。
  听了几天下来,觉得挺有道理,他们讲得很让人心动。也不知道啥时候被转变过来的,觉得这是个值得做的事,有那么多人成功。并且,你挣到一定钱的时候把你清除出去,你拿着钱走,这样,不占名额,让下面人有机会。值得一听,况且,人家有具体东西卖,不像有的传销,连个东西都没有,光拉人交钱。
  我回来还给你姐说,让闺女也去听一星期,被你姐骂了一通。但是,最终,我没有交钱。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有一定道理,不觉得人家是在骗人。
  那天你让我想一下传销吸引人的内在逻辑。确实是啊,这次接触的传销让我特别有启发,我有点心动了。原因是啥?这几天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有几点:
  1.成功。通过严密的数学逻辑让你看到成功的可能,让你认识到,发财并不难。你只要喊来两个人,你只要卖出去两份产品,你就可以成功。这个人也卖两份,无限分裂。人家还给我画一个金字塔图,可形象,很吸引人。卖出去三十多份就生成主任,有小主任、大主任。有个出局制,升到经理时,当下面两个都到你这个级别时,你就可以出局。小山为啥一开始向我要那么多钱,他是先用自己的钱排一个金字塔。真找到人,就直接从下面排起,直接作为分裂出去的复数,几何递增。一份产品2800元,是化妆品,啥天狮公司的。你只用卖出去两份产品,卖出去两份,就5600元,也不是很难。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