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宠物公墓 - 第一部 宠物公墓 第3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路易斯开始相信他一生中最后的真正快乐的一天是1984年3月24日。那天是星期六,下午他在家照看盖基,而瑞琪儿和艾丽去购物了。她们是跟乍得一起坐他的车去的。不是因为路易斯自己家的车坏了,而是因为老人很喜欢她们陪他一起去。瑞琪儿问路易斯是否能看好儿子,路易斯告诉她没问题。他高兴地送妻子和女儿出了门,路易斯认为经过了一冬天在缅因州,主要是在路德楼镇的枯燥的生活,瑞琪儿确实应该尽可能多地出去走走。瑞琪儿一直不停地开这件事的玩笑,但在路易斯来看,她确实有点激动,能离开路德楼镇出去逛逛真是不错。
  盖基那天下午两点左右午睡醒了,伸着懒腰,显得精神不佳。他在午后两点时经常是这个样子。路易斯想了几招试图逗笑儿子,但盖基对此不感兴趣。更糟糕的是,这孩子总有种要吞东西到肚子里的动作。路易斯看到盖基抓了一个蓝色的玻璃弹子时,决定不能让他乱抓乱拿了。艾丽的蓝玻璃弹子要是被儿子吞了的话,可能会噎着他的。他把这些玻璃珠子收了起来,但也没引起盖基多大兴趣,可能直到他妈妈回来时才会好些。
  路易斯听着早春的风在房子四周吹着。他突然想起五六周前下班回家的路上自己一时冲动买的老鹰风筝。他买了放风筝用的绳了吗?感谢上帝,他想起来自己也买了。
  “盖基!”路易斯叫道。盖基在沙发下找到了一只绿色的蜡笔,现在正在艾丽最喜欢的一本书上乱画呢。这会弓愧艾丽和盖基的争吵的,路易斯想着,不由得咧开嘴巴笑了。要是艾丽埋怨他对盖基在她的书上乱写乱画而路易斯却没给她抢过来保护好的话,路易斯就会提起他刚刚在儿子的宠物中发现的惟一的宝贝——绿蜡笔,谁让艾丽乱扔绿蜡笔了呢。路易斯正想着,听到儿子机灵地答:“什么!”盖基现在已经能讲不少单词了。路易斯原来还以为小男孩可能实际上学说话学得慢些呢。
  “你想出去吗?”
  “想出去!”盖基高兴地同意道,“想出去,爸爸,我的鞋在哪儿?”
  路易斯经常对盖基说的话感到吃惊,不是因为话语回答机灵,而是因为他认为小孩学说话时都听着像移民学外语似的乱七八糟,但孩子学说话却很可爱的。他知道婴儿能发出人的声带所能发出的所有的声音,那些滑音、鼻音和摩擦音等,这些音在法语、德语中常出现,但等他们一学说英语后,他们就失去了发这些音的能力。路易斯不只一次地想过是否孩童时期孩子们忘掉的东西比记得的东西多。
  盖基的鞋最后终于也在沙发下找到了。路易斯又想到,有小孩子的家庭里,客厅里和沙发下会有一种强烈的神秘的吸引力,最终会把孩子们的各种东西都吸引进去,从各种瓶子。尿布别针到绿蜡笔以及旧《芝麻街》杂志。

  不过盖基的夹克衫却没在沙发下,它被放在了楼梯上。盖基的红帽子是最难找的了,盖基不戴帽子就拒绝出门。最后路易斯在壁橱里找到了。当然,那里是他们最后去找的地方。
  “去哪儿,爸爸?”盖基把手伸给路易斯,友好地问。
  “去温顿太太家的田地里,”路易斯说,“去放风筝,我的小男子汉。”
  “风筝?”盖基疑惑地问。
  “你会喜欢的,”路易斯说,“等一会儿,小伙子。”
  他们进到车库,路易斯找出钥匙串,打开了小贮藏柜,开开灯。他翻了个遍,找到了老鹰风筝,还在袋子里放着,上面的价格标签还没撕下来呢。他是在二月中旬心情沉闷时买的,盼它能带来些希望。
  “那个?”盖基问,这是盖基想问“爸爸,你到底是拿着个什么啊”的替代语。
  “这是风筝。”路易斯说着把风筝从袋子里拿了出来,打开了折迭着的老鹰风筝。盖基很感兴趣地看着,老鹰风筝打开翅膀后也许会有5英尺长,是由硬塑料做的。风筝前端是细瘦的粉色的脖子,上面画着一颗小鹰头,头上一双红红的鼓起的眼睛盯着他们。
  “鸟!”盖基大声叫道,“鸟,爸爸,是只鸟!”
  “是的,是只鸟。”路易斯点头称是。他把绕线轴放在风筝后面的口袋里,又在柜里翻找他同一天买的有500英尺长的绳子。他回头看着盖基又说了一遍:“你会喜欢它的,小伙子。”
  盖基确实喜欢。
  他们一起拿着风筝走进了温顿太大家的田里,路易斯一下子就把风筝放到了天上,虽然他有好长时间没放过风筝了。自从12岁时吧?19年前吗?上帝啊,那么长时间了。
  温顿太太跟乍得差不多一样老,身体特别虚弱,她住在田地一端的一座砖房里,但却很少出来。房子后面是树林,林子通向宠物公墓。
  盖基尖声叫着:“爸爸,风筝飞了!”
  “对,看着它飞!”路易斯也大叫着,兴高采烈地大笑着。他放绳放得太快了,绳子有些发热,手掌里烙上了些红印。“看那只鹰,盖基!太棒了!”
  “太棒了!”盖基大声叫着,也兴高采烈地笑着。太阳从一片云彩后移了出来,温度好像一下升了5度。路易斯和儿子站在温顿太太家的田里,看着头上的老鹰风筝向蓝天飞去、升高,路易斯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他觉得自己随着风筝升高,进到了风筝里面,俯瞰着世界的真面貌,看到了整个地区的景色。
  “看它飞啊,盖基!”路易斯大笑着叫道。
  盖基使劲地仰着头看着,几乎要仰面朝天摔倒了。他的脸上绽着开心的笑容,正向风筝挥着手。
  路易斯弄松了绳子,让盖基伸出手来。盖基看也没看地伸出了手,他的眼睛一直在看着在风中飞跃着的风筝。

  路易斯在盖基的手上缠了两圈绳,现在盖基确实低着头看着绳了,对绳子拉着他的手感到又好奇又好玩。“什么?”他说。
  路易斯告诉他:“你现在在放风筝了,抓住绳子,我的小男子汉,这是你的风筝!”
  盖基问:“盖基放风筝?”好像不是问爸爸,而是问自己。他尝试着拉了一下绳子,风筝在空中趔趄了一下。盖基更用力地拉了下绳,风筝俯冲起来。路易斯和儿子一起大笑着,盖基伸出另一只手,摸索着,路易斯伸手拉住了儿子。他们就那么一起站在温顿太太家的地里,抬头看着飞行的老鹰风筝。这是路易斯永远也忘不了的与儿子在一起的时刻。像他小时候放风筝觉得自己飞上了天、飞进了风筝一样,路易斯发现自己现在仿佛进入到了儿子的体内,总爱向窗外张望的儿子的眼睛仿佛成了他的眼睛,好奇地看着浩淼的、灿烂的世界。
  “风筝飞呢!”盖基大声向爸爸叫着。路易斯手臂搂着盖基的肩膀,亲吻了一下儿子被风吹红了的脸蛋。“我爱你,盖基。”路易斯说。这话只他们两个人听到了,但这无所谓。
  盖基仍在尖声笑着,兴高采烈地叫着:“风筝飞!风筝飞!爸爸!”他不知道自己只能再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瑞琪儿和艾丽回家时他们还在放风筝。他们把风筝放得很高,几乎线都快放完了,风筝在天空中只是个小黑影,根本看不出鹰的样子。
  路易斯看到妻子、女儿回来了非常高兴,艾丽也跑过来玩儿。有一刻她把绳弄脱手了,她在草地上跑着追着,在风筝要飞跑之前又抓住了。路易斯忍不住大笑着叫起来。20分钟后,瑞琪儿说她认为盖基喝够了冷风,怕会受凉了,路易斯并不觉得太遗憾,带着孩子们收起风筝,夹在腋下,回家了。风筝又被收回到了小贮藏室里。那天晚上,盖基胃口大开,吃了好几个热狗,后来瑞琪儿安置他上床睡觉时,路易斯把女儿艾丽带到一边跟她谈心似地说起她不应该把玻璃弹子到处乱丢。要是在往常,路易斯可能会冲艾丽大叫大嚷了,因为艾丽犯了错误受批评时总表现出傲慢无礼的样子,她挨批时总是这个样子。路易斯平时总会发火,因为放风筝的缘故,他今晚情绪很好,艾丽也显得很懂事。她答应以后要更小心些,然后下楼去看电视了。一直看到了8点半,她只有星期六才可以看这么晚,她很珍惜对她的这种宽大。好了,这件事解决了,可能会给儿子带来些好处的。路易斯想着,却不知道玻璃弹子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受凉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一辆奥灵科的大卡车,真正的问题是马路——正像八月第一天他们见到乍得时他警告他们的那样。

  那天晚上盖基上床15分钟后,路易斯到楼下去看儿子,他发现盖基静静地躺着,还没睡,正在一边喝瓶中剩的一点牛奶,一边沉思般地看着天花板。
  “风筝飞呢,爸爸。”盖基说。
  “刚才真的在飞,不是吗?高高地在天空中飞,我的小男子汉。”路易斯说,不知为什么眼里充满了泪水。
  “风筝飞,在天上。”盖基说。
  他翻了个身,闭上眼睛,睡了。就那么侧着身睡着了。
  路易斯走到大厅里,回头看了一眼,发现盖基屋里的壁橱里有一双发着黄绿光的眼睛正盯着他。壁橱的门开着……只开着一条缝,路易斯的心差点跳到喉咙口了,他嘴巴一撇,作出一副苦相。
  他打开壁橱的门,想着(赛尔达,是赛尔达在壁橱里,她伸着长长的黑紫色的舌头),他不太敢肯定到底是什么,不过当然只能是丘吉,这只猫躲在壁橱里,猫看到路易斯后弓起背,张嘴露着锋利的牙齿向路易斯发出咝咝的威胁的声音。
  路易斯小声说:“出去。”
  丘吉又咝咝地威胁着,一动没动。
  “我说,出去。”路易斯顺手抓起身边盖基的玩具,一个塑料火车头,向丘吉挥舞着。猫不仅没动,反倒又向路易斯咝咝地叫着威胁着。
  路易斯突然想也没想就把玩具扔向了小猫,不是在开玩笑,不是向猫身边扔,而是用力把玩具像钉钉子似地向小猫掷去。路易斯又气又怕,因为小猫的样子像是它应该藏在儿子房间里黑暗的壁橱里似的,好像它有权在那儿似的。
  火车头狠狠地砸在猫的身体正中心。丘吉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踉跄着撞在门上跑掉了。
  盖基受到了一点惊吓,咕哝了几声,换了一下睡姿,又安静下来了。路易斯觉得有点不快,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瑞琪儿声音惊慌地在楼下叫道:“路易斯,盖基从儿童床上掉下来了吗?”
  “他没事,亲爱的。是丘吉撞翻了盖基的几个玩具。”
  “噢,是吗?”
  路易斯觉得——有些不理智地觉得就好像看到有条蛇在儿子身上爬过或是盖基床头的书架上蹲着一只大老鼠。当然了,这有些不理智,但猫在壁橱里向他咝咝地叫着就像那——(赛尔达,你想起赛尔达了吗?你想起渥兹恐怖大帝了吗?)
  路易斯关上壁橱的门,从壁橱门的下边把几个玩具推了进去,路易斯听到门上的弹簧锁咯啦一声锁上了。他犹豫了一下,又插上了门闩,然后走回到儿子的床边。孩子在翻身过程中已经把盖着的两条毯子都踢到膝盖部位了。路易斯把儿子放正,给他把毯子拉下来盖好,然后就站在那儿,看着儿子,看了很长时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