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沉默的羔羊 - 第14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关门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但克劳福德事先已打过电话,所以有一名保安在等着,让克拉丽丝-史达琳从宪法大街的人口处进了门。
  关闭的博物馆内灯调得暗暗的,空气沉寂。只有南太平洋上一位酋长的巨型塑像面对人口处站着,高到微弱的天花板顶灯足以照亮他的脸。
  领史达琳进去的是位大个子的黑人,一身史密森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安人员整洁的装束。他抬起脸看电梯灯时,她觉得这人跟那酋长长得相像。她走了一下神,恍馏之中感到片刻的轻松,仿佛痉挛得到了按摩一般。
  在被做成标本的大象上面的第二层,楼面巨大,不对公众开放,人类学部和昆虫学部共同设在这里。人类学家说这儿是四楼,昆虫学家认为是三楼,农业部有几位科学家则说他们有证据证明这是六楼。这老楼有那么许多扩建部分与分支机构,所以也就各说各有理。
  史达琳随保安进入迷宫一般的昏暗的走廊,靠墙高高堆放着一木箱一木箱人类学的标本,只有那小小的标签表明其中装的是些什么东西。
  “这些箱子里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哪!”保安说,“四万个标本。”
  他用手电照着寻找办公室的号码,一边往前走,一边将手电光打着那些标签。
  陈列迪雅克人背婴儿的布兜以及迪雅克人用于庆典场合的头骨让位给了蚜虫,他们因此离开人类学部,来到了时代更久远、更有秩序的昆虫世界。这儿,漆成灰绿色的金属箱子成了走廊的墙。
  “三千万只昆虫——蜘蛛还不算在内。别把蜘蛛和昆虫混为一谈。”保安忠告说,“搞蜘蛛的人会因此冲你直跳脚的。那边,亮着灯的那间办公室。别自己就出来。要是他们不说带你下去,给我打这个分机号码,这是保安室。我会来接你的。”他给她一张卡片后就走了。
  她来到了那被做成标本的大象上面高高的圆形大厅陈列室,这是昆虫学部的中心,亮着灯的办公室就在那边。门开着。
  “走啊,皮尔奇!”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兴奋地在尖叫,“我们走这儿。走啊!”
  史达琳在门口停了下来。两个男人坐在实验室的一张桌子边正在下棋。两人都三十岁上下,一个黑头发瘦个子,另一个胖乎乎红鬃毛。他们的全部心思似乎都在棋盘上。是否注意到了史达琳,他们没有表示。是否注意到了那身躯庞大的独角仙正穿行于棋子中间慢慢爬过棋盘去,他们也没有表示。
  接着就是这独角仙爬过棋盘的边缘去了。
  “走啊,罗顿!”瘦个子即刻说。
  胖子动了他的象,立刻将独角仙调头,让它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再吃力地爬回。
  “如果独角仙只抄近路不绕弯,那时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呢?”史达琳问。
  “那当然是结束了。”胖子大声说道,头都没抬。“那当然是结束了。你怎么玩?你是叫他爬完整个棋盘吗?你跟谁玩,树懒吗?”
  “特工克劳福德打电话交待的标本在我这儿。”
  “不能想象我们怎么没有听见警笛声!胖子说,“我们一晚上都在这儿等着给联邦调查局鉴定一只虫子。我们只搞虫子,没有人说到什么特工克劳福德的标本。他的标本他应该私下里给他的家庭医生看。走啊,皮尔奇!”
  “你们要例行的一整套公事我愿意换个时间来请教,”史达琳说,“可这事儿紧急,所以我们还是现在就做吧。走啊,皮尔奇!”
  黑头发的那位扭过头来看看她,见她拿着个公文包皮斜靠在门框上。他把独角仙放到一只箱子里的什么烂木头上,再用生菜叶盖好。
  他站起来以后个子还是蛮高的。
  “我叫诺伯尔-皮尔切”他说,“这位是艾伯特-罗顿。你要鉴定一只昆虫?我们乐意为你效劳。”皮尔切有一张长长的和善的脸,可他的黑眼睛却有点像巫师的眼,两只生得也太靠在一起,其中一只还有点斜视,会单独去捕捉光线。他没有主动要握手。“你是……”
  “克拉丽丝-史达琳。”
  “我们看看你的东西。”
  皮尔切拿起小瓶子对着灯光看。
  罗顿也过来看。“哪儿发现的?是你用枪打死的吗?它的妈咪你见着了吗?”
  史达琳想到,要是用胳膊时在罗顿下巴的铰合部猛地给他来一下,对他又有多少好处。
  “嘘——”皮尔切说,“告诉我们你这是在哪儿发现的?它是不是附在什么东西上——嫩树枝啦或者叶子上——还是在土壤里?”

  “我知道了,”史达琳说,“还没有人跟你们说起过。”
  “主任请我们晚上等着不要睡觉,给联邦调查局鉴定一只虫子。”皮尔切说。
  “是命令我们。”罗顿说,“命令我们晚上等着不要睡觉。”
  “我们一直都在为海关和农业部做鉴定。”皮尔切说。
  “可也不是在深更半夜。”罗顿说。
  “我需要告诉你们牵涉到一桩犯罪案的几件事儿。”史达琳说,“只有你们保守秘密直到破案我才可以对你们说,这很重要,意味着几条人命,而我也不光是说说而已。罗顿博士,你能不能郑重地跟我说你会尊重机密?”
  “我不是博士。还得要我签什么保证吗?”你言而有信就用不着。这标本如果你们要留下倒是得签,就这样。”
  “我当然会帮你的啦。我并不是不关心。”
  “皮尔切博士?”
  “是真的。”皮尔切说,“他并不是不关心”
  “保密?”
  “我不会说。”
  “皮尔奇也还不是博士呢。”罗顿说,“我俩是同等教育程度。可你注意他是怎样由你去那么喊他的。”罗顿将食指的指头放在下巴上,仿佛是去指他那审慎而有远见的表情。“把一切详细的情况全都告诉我们。在你看来也许是无关的东西,对专家可能就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这只昆虫被发现时是卡在一名凶杀案被害人的软胯后头的。我不知道它怎么跑那里头去了。她的尸体在西弗吉尼亚的艾尔克河中,死了没有几天。”
  “是野牛比尔干的,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了。”罗顿说。
  “你在收音机里没听到关于这昆虫的事吧?”史达琳说。
  “没有。但他们说到了艾尔克河——你今天就是从那儿来的吗?就因为这才来这么迟?”
  “是的。”史达琳说。
  “你一定累了,要点咖啡吗?”罗顿说。
  “不要,谢谢。”
  “水呢?”
  “不要。”
  “可乐?”
  “我不想喝。我们想知道这个女人是在哪儿被劫哪儿被杀的。我们指望这虫子有个什么特别的栖息地,或者限于某个生长区,你们知道,或是只睡在某种树上——我们想知道这昆虫是从哪儿来的。我请你们保密是因为——假如犯罪人是有意将昆虫放那儿的——那么,这一事实就只有他知道,我们也就可以利用这事实来排除假供节省时间。他至少已杀了六个人了,我们的时间快耗完了。”
  “你觉得此时此刻我们在这儿看这虫子,他那儿会不会又扣着个别的女人呢?”罗顿盯着她的脸问。他双眼瞪得大大的,嘴巴张着。她看得见他嘴里的东西,一瞬间脑子里闪过了一点别的东西。
  “我不知道!”实在带点儿尖叫声,“我不知道。”她又说一遍,以便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一有可能他会再干的。”
  “这么说我们要尽快动手。”皮尔切说,“别担心,干这个我们是行家,你不可能找到比我们更好的好手。他用一把细镊子将那褐色的东西从瓶子里取了出来,放到灯底下的一张白纸上,然后摆动一把放大镜在上面照它的一条前臂。
  这只昆虫长长的,形状像一具木乃伊。它包皮裹在一个半透明的外壳里,轮廓外形大致像一具石棺。肢、尾等附属器官紧紧地裹贴在体上,像是刻出的浅浮雕。那小小的脸看上去很聪慧。
  “首先,这东西一般说来不寄生于户外的尸体上,而且除非偶然也不会到水里去。”皮尔切说,“我不知道你对昆虫熟悉的程度如何,也不知道你想了解到什么地步。”
  “就假设我一无所知。我想请你把整个情况都告诉我。”
  “好。这是一个蛹,一只正在转化的还没有发育完全的昆虫——那茧包皮裹着它,它就在其中由幼体变成成体。”皮尔切说。
  “是被蛹吗,皮尔奇?”罗顿皱皱鼻子将眼镜往上动了动。
  “是,我想是的。要不要从书架上把朱氏关于未成年昆虫的书拿下来看看?行,这是一只大昆虫,还处在蛹的阶段。比较高级一点的昆虫大多数都有蛹这么一个阶段。有不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度过冬天的。”
  “查书还是查看,皮尔奇?罗顿说。
  “我要查看。”皮尔切将标本挪到显微镜镜台上,手里拿了根牙医用的探针,俯身向下对着显微镜。“我们开始查啦:头背区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中胸及腹部几处有气门,咱们就从这儿开始。”

  “嗯哼。”罗顿一边说一边翻着一本小册子的书页。“是功能性上颚?”
  “不”。
  “腹部正中面下咖一对外颚叶?”
  “对,对。”
  “触角在哪儿?”
  “邻近翅缘正中。有两对翅膀,下边的一对被完全遮盖住了,只有底下腹部三节可以自由活动。小尖尖的婰棘——我说是鳞翅目昆虫。”
  “这儿就是这么说的。”罗顿说。
  “这个科包皮括蝴蝶和飞蛾,覆盖的区域很广。”皮尔切说。
  “翅膀要是受过浸泡就费事了。我去拿参考书来。”罗顿说,我估计我走开后是没办法不让你们对我说三道四的”
  “我估计不会。”皮尔切说,“罗顿人还是不错的。”罗顿一离开房间,皮尔切就对史达琳说。
  “我相信他一定是不错的。”
  “你现在是相信了。皮尔切似乎乐了,“我们一起上的大学本科,同时拼命干,竭力争取获得任何形式的研究生奖学金。他得到了一笔,可是得下一口矿井坐着等质子放射性衰变。他是在黑暗中呆的时间太长了,人还是不错的,你只要不提到质子衰变的事。”
  “我会尽量绕开这话题的。”
  皮尔切从明亮的灯光下转过身来。“鳞翅目昆虫是很大的一个科,可能有三万种蝴蝶十三万种蛾子。我想把蛹从虫茧里取出来——要想逐渐缩小范围我必须得这么做。”
  “好吧。你能使它完好元损吗?”
  “我想可以。瞧,这只虫死之前曾借助自身的力想破壳出来。就在这儿,它已经在虫茧上弄出一道不规则的裂口来了。这可能要花上一点工夫呢。”
  皮尔切将壳子上那道自然的裂口抹开,小心舒缓地取出了昆虫。那一坨翅膀被水浸泡过,要将它们摊展开来犹如摊展一团潮湿的擦脸纸巾。看不出来是什么花纹图案。
  罗顿拿着书回来了。”准备好了吗?”皮尔切说,“欧,前胸股节被遮住了。”
  “上唇的侧突呢?”
  “没有上唇侧突。”皮尔切说,“请你把灯关掉好吗,史达琳警官?”
  她等皮尔切的笔形手电亮了之后,才关掉了墙上的开关。他从桌旁退后一点站着,打着手电照那标本。昆虫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映照出那条细细的光柬。
  “像小猫头鹰的眼。”罗顿说。
  “很有可能,可是哪一种呢?”皮尔切说,“请帮我们开一下灯。这是一只夜蛾,史达琳警官——夜蛾。夜蛾有多少种,罗顿?”
  “二千六百……有描述的大概是二千六百种。”
  “像这么大的可不多,好,你来瞧瞧,我的伙计。”
  罗顿那长着红鬈毛的头盖住了显微镜。
  “现在我们得去查毛序了——仔细检查一下这昆虫的皮肤,慢慢将范围缩小到一个种类。”皮尔切说,“这罗顿最拿手了。”
  史达琳感觉到,这屋子里已流动着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
  罗顿作出的反应是,和皮尔切就这标本的幼虫期疣突是否排列成圆圈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样的争论还一直延续到毛发在腹部的排列问题上。
  “一种埃里伯斯-奥多拉夜蛾。”罗顿最后说。
  “我们去查。”皮尔切说。
  他们拿着标本,乘电梯下到被制成标本的大象上面的一层,回到了那堆满灰绿色箱子的巨大的方院。原先这一座大厅已被隔板分隔成上下两层,以便为史密森博物馆收藏昆虫提供更多的空间。他们现已来到新热带区昆虫部,正向夜蛾部走去。皮尔切查了一下他的笔记本,在靠墙的一大堆中一只高及胸部的箱子前停了下来。
  “弄这些东西得小心。”他说,一边将那沉沉的金属门从箱子上推落下来搁到地上。“砸着一只脚你几个星期都得蹦啊蹦的。”
  他用一根手指在一层层的怞屉上很快地往下滑,选定一只后拉了出来。
  史达琳看到盘子里是保护着的很小很小的卵,毛虫泡在一管酒精里,一只茧已从标本上剥开,那标本与她的很相似,还有就是只成虫——一只暗褐色的大蛾子,翅展差不多有六英寸,毛茸茸的身体,细细长长的触角。
  “一种埃里伯斯-奥多拉夜蛾。”皮尔切说,“黑巫蛾。”
  罗顿已经在翻书了。“热带物种,秋季有时离群走失至加拿大。”他念道,“幼虫吃洋槐、猫瓣爪等类似植物。产于西印度群岛和美国南部,在夏威夷被认为是害虫。”
  躁他妈的!史达琳想。“混蛋!”她说出了声,“到处都是了!”

  “可它们也不是所有时候到处都是的。”皮尔切低下头。他拽拽下巴。“它们是不是一年两次产卵,罗顿?”
  “稍等……是的,在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的最南端。”
  “什么时候?”
  “五月和八月。”
  “我刚才就在想,”皮尔切说,“你的这个标本比我们这个发育得要稍好些,也比较新。它已经开始破壳要从茧里出来了。产地是西印度群岛,或者也可能是夏威夷,这我能理解,不过这儿现在是冬天。在本国它要等三个月之后才能出壳,除非在温室里才能出现偶然,要么就是有人饲养。”
  “饲养?怎么养?”
  “放笼子里,在一个暖和的地方,弄些洋槐树的叶子给幼虫吃,一直到它们作茧自闭。不难养。”
  “这是不是一种流行的嗜好?除专业人员研究外,是不是有很多人玩这个?”
  “不。主要是昆虫学家,他们想弄到完美的标本。也许有些人搞搞收藏。再有就是丝绸业了,他们倒是养蛾,可不是这一种。”
  “昆虫学家一定有期刊和专业性杂志,还得有向他们销售器械的人吧。”史达琳说。
  “当然,大多数刊物也都能到这里。”
  “我扎他一捆给你。”罗顿说,“这儿有几个人私下里订了几份比较小的业务通讯——一直将它们锁着,这些枯燥无聊的东西你就是看一眼,也得给他们两毛五。那些东西我早上才能拿到。”
  “我会当心把它们收好的。谢谢你,罗顿先生。”
  皮尔切将有关埃里伯斯-奥多拉夜蛾的参考资料复印了一份,连同那只昆虫一起给了史达琳。“我送你下去。”他说。
  他们等着电梯,“多数人喜欢蝴蝶讨厌蛾子。”他说,“可蛾子更——有意思,更迷人。”
  “它们有破坏性。”
  “有些是的,不少是的,可它们生活的方式各种各样,就像我们一样。”他们默默地等电梯再下来一层。“有一种蛾,实际还不止一种,是靠吃眼泪而生活的。”他主动提到,“它们只吃或只喝眼泪。”
  “什么样的眼泪?谁的眼泪?”
  “陆地上大小跟我们差不多的大哺侞动物的眼泪,蛾原来的定义是:‘逐步地、默默地吃、消耗或浪费任何其他东西的东西。’也曾经是个动词,表示毁灭……你一直就在干这事儿吗——追捕野牛比尔?”
  “我是在尽我的力。”
  皮尔切在上下唇后面转动舌头光了光牙齿,那样子仿佛一只猫在毯子下面拱动着身体。“你是否也会出去吃点干酪汉堡包皮,喝点啤酒,或上娱乐场所弄点酒喝喝呢?”
  “最近没有。”
  “现在是否愿意跟我去来点?不远的。”
  “不了,可这事儿完了之后我请客——当然罗顿先生也可以去。”
  “那可没有什么当然的。”皮尔切说。到了门口,他又说,“但愿你很快就能了了这事儿,史达琳警官。”
  她匆匆向着等在那儿的汽车赶去。
  阿黛莉姬-马普将史达琳的信件和半块芒滋糖果放在了她床上。马普已经入睡。
  史达琳拎着她的手提式打字机来到楼下的洗衣房,她把打字机放到迭衣服的架子上,卷上一组复写纸。在坐车回昆迪可的路上她已经将有关埃里伯斯-奥多拉夜蛾的基本情况在脑子里组织子了,所以很快就打了出来。
  接着她将那块芒滋糖果吃了,又给克劳福德写了一份备忘录,建议他们从两方面反复核查:一方面查昆虫学出版物的电脑化邮寄目录;另一方面查联邦调查局已知犯罪分子的档案,查距离绑架地点最近的城市里的档案,还要查大戴德市、圣安东尼奥和休斯敦这些蛾子分布最广的地区里重罪犯和性犯罪分子的档案。
  还有一件事,她还得再次提出来:我们问问莱克特医生,他为什么认为凶犯要开始剥人头皮。
  她将文件送给值夜班的警官后就倒到了舒适的床上,白日里人的说话声依然在悄悄地响着,比睡在房间对面的马普的呼吸声还要轻细。茫茫的黑幕上,她看到了那只蛾子聪慧的小小的脸。它那双闪光的眼睛曾看到过野牛比尔。
  史密森博物馆留给她的是极度兴奋过后的一种巨大的怅惘,从这怅惘里生出了她这一天最后的思绪,也是她这一天的终曲:找遍这个荒诞的世界,这半个此刻己是暗夜的世界,我也一定要将那个靠吃眼泪活着的东西捕获!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