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朝内81号 - 15、活着出来了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吴宝用手电筒照着他说的枪,上面满是锈和附着物,依稀确实能看见扳机,吴宝兴奋的说谁捡着就归谁,没人有心情跟他争。
  “看来这头的路就这样了,我们看看那边,吴宝你把枪让别人帮你拿着,去那边看看。”
  吴宝的身影没模糊一会就回来了。
  “一样的,还是水越来越深,过不去,怎么办?”
  “老玉米,你倒是说话啊!我可不想死在这,臭死了,估计没死几分钟就被吃完了。”
  “天客来还能动吗?那就好,你们俩会游泳吗?”
  “我会,可我腰疼的厉害,估计游不动,干什么?”
  “我不会,你想我们俩先游出去找人吗?”
  “你们俩一头一个往外游,看这沟是不是越来越深,我感觉天然的沟不像人修的渠那样都一个深度,总会有深有浅的,只要在一头找到路我们就得救了,这好几个伤员都得送医院。”
  “俩位帅哥,你们就辛苦了,来让姐抱一个。”
  “算了吧,您身上都是死蜈蚣的尸体,恶心死了,看好吧姐几个,我要是回不来告诉我女朋友一声,就说我去南非倒腾二手宝马去了。”
  “把枪给我,怎么着也当个棍子使。”

  几个落汤鸡的男女,满含希冀的望着分头探路的两个哥们消失在暗夜里,因为只有一个手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6分钟
  7分钟
  8分钟
  ~~~~~~~~~
  “老玉米,他们怎么还不回来啊,不会都~~~~~~~”
  “再等等!”
  天客来先回来的。
  “还是过不去,估计都快2米了吧,没底,我就是再往外游,这几个女的也过不去,吴宝还没回来?”
  突然,吴宝那边的方向传来一声如野兽般的叫声,大家的心猛的一沉,吴宝完了。
  几个人看着老玉米,老玉米什么也没说。
  突然听见吴宝的叫声,模模糊糊:
  “我过来了,这边浅好多了,都游过来吧。我没力气游回去啦!”
  几个女的在肮脏的水里如LV打0折一样齐声尖叫起来。
  “把几个包皮连成一排,把伤员放上面,天客来打头,女的在中间,我最后,我他妈在这对着满沟的虫子和老鼠发誓,我他妈再出来带着女的,我就不是人。”
  “你个死老玉米,你丫再出来姐要是跟你走,姐立马惨死在当下。”
  “歇了吧!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返回2号线那。”

  “就是能回去,吴宝的枪也会让安检的给查出来,这可是真枪,不能打也是枪啊。”
  “有点常识没有,进站安检,出站不检,老冒。”
  人在悬崖的最边上,往往比较真实,还没落地之前什么都想明白了,落地的一瞬间,落地的一瞬间晚了。
  几个人连蹬带划,经过漫长的够不到底的地段,借着背包皮的浮力还真游了过去,这边的水只到腰这。
  “老玉米,你还发誓再不带女的了,要没我们完美的浮力,你早成玉米棒子了。”
  “别废话了,看看我们怎么走吧,手电可不怎么亮了,一会真一点电没有了,我们可真成点心了,不是让鬼吃就是让虫子吃,都他妈成伟嘉猫粮了。”
  “老玉米,歇会吧,不能再走了。”
  “老玉米,你背包皮里有水吗?”
  “老玉米,你看我分析的对不对啊,你看这段岩壁怎么看都和别的地方颜色不太一样,你说会不会说明它上面的苔藓被蹭掉过,那就是说明,说明有人从上面下来过,还说明,上面有洞口。”
  几双眼睛望着吴宝和天客来慢慢爬上去的身影。
  “老玉米,听见了吗?是空的!我试试看能不能砸开啊!”

  两个人轮流的拿登山镐砸了一会,最后连枪托都用上了,只砸开了一小点洞口,仅仅够一个人勉强钻进去,这时手电的那点光彻底没有了,黑暗,这里只有无边的黑暗和几声喘息声。
  “老玉米,我怕。”
  “怕什么!洞都找到了,你们先上,把所有的背包皮、大衣服什么的,凡是挡碍的全扔掉。”
  “那你自己能行吗?”
  老玉米试了几次还是上不去,最后是吴宝下来死扛生扛上去的。
  这个洞开始是平行的爬一段,然后下沉,再往上又是封死的,天客来用登山镐刨了好一会,终于开了,黑咕隆咚的是个小屋,当天客来从里面爬出来在洞口一个、一个把几个人全拽出来后,大家缓缓神,在黑暗中继续摸索。
  “这有个圆的大铁箱子在地上,像个酒桶”
  “这有个梯子能往上。”
  “小心啊,出口全是钢筋什么的,估计是个废弃的什么地方。”
  第一个出来的谋杀糖小熙突然惊叫起来:
  “朝内81号?!我们在朝内81号的地下室,你们看那窗户的轮廓,我靠,怎么又是这鬼地方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